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护理
压力性损伤术后护理措施

一、引言压力性损伤,又称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而导致的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
在术后患者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做好术后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及治疗压力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压力性损伤术后护理措施及要点。
二、压力性损伤术后护理措施1. 评估与观察(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皮肤状况、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等。
(2)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有无渗出等。
(3)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处理。
2. 体位护理(1)保持患者正确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2)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3)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3. 局部皮肤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等刺激。
(2)对于局部皮肤发红、水肿等症状,可给予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如有皮肤破损,应及时给予清创、消毒,并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4. 营养支持(1)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5.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指导患者正确面对压力性损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6. 预防并发症(1)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感冒等并发症的发生。
(2)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7. 家庭护理指导(1)告知患者及家属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2)指导患者在家中的体位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等。
(3)定期回访患者,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三、护理要点1. 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
2.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手臂受伤描述

手臂受伤描述【导语】手臂受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可能由于意外事故、运动损伤或疾病等原因导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手臂受伤的描述、急救措施、治疗方法、康复护理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手臂受伤。
【受伤部位及症状】手臂受伤的部位通常包括手腕、肘关节、肩关节等,受伤症状可能包括疼痛、肿胀、瘀血、功能障碍等。
根据受伤程度的不同,症状也有所差异。
轻度受伤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轻微肿胀,重度受伤可能导致关节脱位、骨折等严重后果。
【急救措施】在面对手臂受伤时,首先保持冷静,避免慌乱。
对于轻度受伤,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2.休息,让受伤手臂得到充分休息;3.冰敷,用冰袋包裹受伤部位,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消肿;4.适当压迫,用干净纱布包扎受伤部位,减轻出血和渗出。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手臂受伤,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1.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肌腱损伤等,可采取物理治疗、按摩、康复训练等方法;2.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采用石膏固定、手术内固定等方法治疗;3.关节损伤:如关节脱位、关节扭伤等,可通过复位、关节固定、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
【康复护理】康复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3.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4.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预防措施】预防手臂受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事故;2.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减少运动损伤;3.佩戴护具,如手腕护腕、肘关节护具等,保护易受伤部位;4.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结语】手臂受伤在生活中难以避免,掌握及时就医、积极康复的原则至关重要。
在面对手臂受伤时,要学会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根据受伤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康复期间要注重护理,预防措施也不能忽视。
康复护理的原则与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康复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康复护理专业培训和认证体系不完善,导致康复护理人员素质 差异较大。
康复护理人员培训与教育
加强康复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
康复护理技术发展
康复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康复护理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康复护理技术也在 不断创新和进步,如机器人辅助康复 、虚拟现实技术等。
针对不同职业需求进行技能训练,帮助患者 重返工作岗位。
职业训练
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娱乐活动
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参 与度。
言语疗法
语音训练
针对发音不清或语言障 碍的患者进行语音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听力训练
针对听力障碍的患者进 行听力训练,提高听觉
注重生活质量
总结词
注重生活质量原则强调在康复护理中应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患者的生 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其整体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注重生活质量原则要求康复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还要关注其在家 庭、社会和职业等方面的适应能力。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心理调适能 力和社会参与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水疗法
利用水的物理特性,如温度、压 力和浮力,进行康复治疗。
01
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改善肌肉 力量、关节活动度和身体协调性 。
02
03
04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肌肉和软组织,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作业疗法
手工艺制作
通过制作手工艺品,提高上肢功能和手部精 细动作能力。
康复科--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智、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六、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七、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八、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九、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颈椎病护理【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研究

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研究陈妙娟;董泽顺;蒋武平【摘要】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研究。
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重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肢体切口、血运情况,加强患者肢体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本研究观察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满意度达98.7%。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247-248)【关键词】小针刀疗法;护理;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作者】陈妙娟;董泽顺;蒋武平【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广东东莞523843;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广东东莞 523843;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广东东莞 5238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其发病呈上升趋势[1]。
因其组织损伤严重,传统中西医疗法常遗留肢体长期肿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通过对病灶局部的切割减压,使损伤局部的瘀血、炎性反应物和渗液能够及时充分引流排出或扩散到皮下筋膜,及时消除组织水肿,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轻和防止组织粘连,避免肢体挛缩,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通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60例,均为来自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123例,女37例;年龄2~75岁,平均(37.12 ±10.55)岁;受伤时间2 ~3 d,平均(1.45±0.26)d;其中108例为上肢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前臂、手和手指多见),45例为下肢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踝、足、足趾为主),7例为腰背部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康复科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一、概念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三、医疗目标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一)压疮(二)躯体移动障碍(三)感觉功能障碍(四)语言沟通障碍(五)认知障碍(六)肩关节半脱位(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八)吸入性肺炎(九)泌尿性感染(十)跌倒的风险(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六、评估(一)入院评估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 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
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估。
6.是否有其它疾病,是否能正常训练,康复的效果.七、干预措施(一)体位和活动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
早期康复介入以预防废用;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预防合并症和并发症。
(1)肢体摆放和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掌握翻身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
康复科--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颈椎病护理【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
总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
中医科常规护理

中医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二、颈椎病护理常规三、肩周炎护理常规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五、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六、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七、面神经炎护理常规八、滑膜炎护理常规一、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颈椎病护理常规【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