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阿里里

合集下载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南方圩日的风情,感受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民族特色和喜悦气氛。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背景介绍,包括圩日的由来、意义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分析,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元素。

3. 合唱部分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学唱,理解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的把握,合唱部分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圩日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曲谱、歌词和背景介绍。

2. 教学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合唱练习。

3. 教学用具:指挥棒、节拍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南方圩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圩日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歌曲的背景介绍,包括圩日的由来、意义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元素。

3. 学唱歌曲:从单声部开始学唱,逐渐过渡到合唱部分。

在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4.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协调合唱。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元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圩日文化的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圩日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人音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上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解释复杂的音乐概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掌握。
在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还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合唱练习中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音准和节奏不够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简单的集体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信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首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充分展现了人们在集市归来的喜悦心情。这首歌曲是研究云南民族音乐的重要实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分析这首歌曲,了解其旋律、节奏特点以及表达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云南民族音乐特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复杂的节奏和音程跳跃,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赶圩归来啊哩哩》相关的问题,如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正确演唱歌曲,以及如何与他人协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民族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一突破,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透彻。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赶圩归来哩哩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赶圩归来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准确、和谐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2、了解彝族音乐文化,学习彝族舞步,唱好附点教学重点: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教学难点:学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一、导入新课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视频中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刚刚老师带来的视频中,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吗?生:彝族2、师;刚刚的表演,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生: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

3、师:下面跟随者老师的步伐,女生一起来感受一下彝族的火把节的欢乐。

脚步右左拍手3次做四次右左右踢左右左踢8次,跟着《赶圩归来啊哩哩》伴奏,男生仔细听音乐是几拍子的,想想他的强弱规律设计声势。

3、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彝族,女生关注老师的设计的脚步,男生继续节奏型,一起感受他们的热情。

放《赶圩归来啊哩哩》范唱二、新授1、初听歌曲师:刚刚我们合作的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激情跳荡,是一首彝族的民歌,我们一起来了解彝族的音乐。

2、播放图片彝族音乐简介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神奇秀美而广袤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办喜事,特别是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呀、跳呀,气氛非常热烈。

彝族民歌分为敘事歌、山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舞蹈歌等。

如用大三弦伴奏边舞边唱的弥勒西山《阿细跳月》,大凉山热烈激荡的《快乐的啰嗦》,彝族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广为流传,被改为歌舞和歌剧,并搬上银幕。

3、演唱啊哩哩师:刚刚的歌词哪一句让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生:啊哩哩师:啊哩哩是彝族常用语言,表示好的意思,彝族人民高兴的时候都会说啊哩哩来表达,坐正,我们试着用啊哩哩表达我们喜悦的心情,我们高兴的时候一般语速怎样,快,音调高,音色明亮,一起试一下啊哩哩,口腔打开抬起笑肌。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与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与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与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经典的苗族民歌,以描绘苗族少年少女在集市上归来的场景为主题,歌词简洁明了,曲调优美动人,催人奋发向上。

本教学案例以第一课时《奔向集市》为例,分析该歌曲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

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苗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了解苗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通过学习苗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感知能力。

3.通过学唱苗族民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朗朗上口的歌曲旋律。

2.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理解苗族民歌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2.掌握苗族语言的发音和歌词的韵律。

四、教学方法1.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歌赏析,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节奏的变化。

3.师生合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情感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苗族的特色和川陕苗族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苗族民歌的兴趣。

2.听歌赏析教师放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给学生听,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3.分析歌曲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背景和意义,解释苗族语言的含义,增加学生对苗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4.教唱歌曲教师逐字逐句教唱歌曲,并与学生一起反复练习。

5.师生合唱教师分段领唱,学生跟随合唱,注意掌握节奏和声部的变化。

6.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唱一段歌词,通过小组合作演唱歌曲。

7.合唱表演各小组合起来演唱歌曲的完整版,展示给全班。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苗族音乐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苗族民歌的特点和情感表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们在师生合唱和小组合作演唱中,培养了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但同时也发现,苗族语言的发音和韵律对于汉族学生来说较难掌握,需要后续练习和指导。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故事理解和故事演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故事演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赶圩归来啊哩哩》故事书。

2.教学素材:图片、数字卡等。

3.教学工具: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1.热身阶段教师播放相关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阶段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有关赶圩的经历,并激发学生对赶圩的好奇心。

3.阅读理解阶段教师让学生大声阅读故事《赶圩归来啊哩哩》,确保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然后教师提问:-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的情节是什么?-故事有什么寓意?4.分析情节阶段教师将故事分为几个部分,并让学生分组分析每个部分的情节,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各个部分的情节。

5.故事演绎阶段教师分发角色卡片,让学生分组排演故事。

排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

6.展示和总结阶段学生进行故事演绎表演,教师可以录音或视频留作教学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经历和教训,并展开讨论。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编写自己的小故事,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故事进行表演。

3.学生可以组织赶圩活动,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通过表演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赶圩归来啊哩哩ppt总

赶圩归来啊哩哩ppt总
歌曲的歌词采用现代汉语和壮语相结 合的方式,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具 有时代感,为音乐艺术带来了新的创 新。
对后世的影响
歌曲在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的同时,也启发了更多人对民族 音乐的关注和研究。
歌曲的成功经验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 了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05 歌曲的演绎与欣赏
原唱演绎风格
呼吸控制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 腹式呼吸,以提供稳定、 充足的气息支持。
音色控制
根据歌曲情感和风格的需 要,灵活调整音色,以更 好地表现歌曲内涵。
音域拓展
通过科学训练,拓展音域, 使演唱更具表现力和感染 力。
节奏把握
准确度
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确保在演 唱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节奏错误。
稳定性
保持节奏的稳定性,避免忽快忽慢 的情况,使歌曲整体流畅自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浓郁的民族特色
原唱者运用独特的民族唱腔,将 歌曲中的情感和故事表现得淋漓 尽致,使听众感受到浓厚的民族
风情。
欢快的节奏
原唱者通过明快的节奏和流畅的 旋律,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使歌曲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丰富的情感表达
原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影响
这首歌曲不仅在音乐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对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 用。它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为展示中国多元文化魅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这首歌曲也成为了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02 歌曲内容解析
歌词解析
01
主题
这首歌曲的主题是对赶圩归来的喜悦和欢乐,通过描绘人们归来的场景,
曲调解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圩市的文化氛围,感受圩市的繁华与热闹。

2. 通过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学会用激昂、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快速跳跃音和装饰音的准确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乐谱,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布置简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圩市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的背景。

2. 学唱歌曲: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

b.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c. 分句教唱,重点讲解快速跳跃音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3. 练习: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加强合唱效果。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演唱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学生了解了圩市文化,提高了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集体演唱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圩市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圩市,让学生亲身体验圩市的繁华与热闹。

2. 邀请当地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圩市文化。

3. 开展圩市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摄影等,让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圩市的感悟。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组织学生参观圩市时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目标:1. 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 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

教学内容:1、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2、聆听《丰收锣鼓》教学重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说出歌曲在歌唱什么?怎样的情绪?集体朗诵一遍歌词。

3、放慢速度学唱歌曲旋律4、加进歌词,用歌曲应有的情绪演唱歌曲。

5、排练打击乐与人声,然后再加上音高乐器为歌曲伴奏。

6、完整的表演。

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三、聆听《丰收锣鼓》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四、主题创作活动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