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 中国古代宗教 PPT
我国的宗教概况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1)消极作用:
第一,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 具(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二,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 扩张的工具
第三,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
第四,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洪秀全 金田起义
威 斯 敏 斯 特 教 堂
拉 斐 尔 《 西 斯 廷 圣 母 》
2)一定的积极作用:
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唯心主义世界观
教
社会力量
概 况
宗教的社会作用 消极(主要)
积极(一定)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变与不变)
课堂练习
1 . 宗教是一种( BC)D
A.唯物主义世界观 B.唯心主义世界观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力量
2.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
的社会根源是( A)
A.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欺骗 B.被统治阶级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C.阶级和阶级斗争
问: (1)原始人是如何解释自然现象的? (2)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解释? (3)材料表明了原始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1)宗教的起源
产生:自然压迫
存在
和发 阶级压迫
展:
自然根源 社会根源
2)、宗教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如 果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有羽毛的。宗 教所信奉的上帝或神也是这样,国外各民族的神 都是该民族人的样子,中国人的神则是中国人的 模样。
——《天津条约》
马神甫事件 :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
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奸淫掳掠, 胡作非为而又逍遥法外长达3年之久,激起当地人民极大 愤慨。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将其法办,法国抓住这个事件 借口挑起侵华战争,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唐代诗歌和宋代词作的代表,李白、 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 传》、《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 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郑光祖的作品,以及明清传奇剧等, 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多样性和丰富 性。
园林艺术与造园手法
01
园林布局
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轴线对称和 一览无余。园林的景和境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还蕴藏着 深邃的社会伦理和人生哲理。
02 03
山水景观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景观骨干,以花木、建筑为烘托,综合 而成富有诗情画意的整体。山水景观的创造讲究“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即要得自然之真趣。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和数量,促 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火药
指南针
起源于炼丹术,唐末用于军事。火药的发 明改变了战争形态,推动了热兵器的发展 ,并对世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发明推动 了人类的航海事业,为地理大发现和全球 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孔子、孟子、荀子等。其中,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仁爱”等核心观念;孟子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需要通过 教育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儒家经典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实 践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01
02
03
04
仁爱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 爱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
14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二、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 1、宋明理学最高范畴的“天理”、“天道”、 “本心”、“良知”等,在思想蕴涵上,是吸取了隋 唐佛教的“佛性”论,从而使宋儒之“心性义理之学”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儒学化了的佛性理论色彩。 2、其修行方式逐渐由“修心养性”转向禅宗式 的注重证悟的“明心见性”。朱熹有“豁然贯通”之 说,王阳明则明言“本体功夫,一悟透尽”。他们极 力提倡的主观内省、“主静”、“居敬”、“半日读 书,半日坐禅”等,更具有浓厚的宗教式面壁修行的 色彩。 3、从思想内容来说,宋明理学教人“存天理, 灭人欲”,其“灭欲”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宗教禁欲主 义倾向。
2、佛教的东传:汉明帝时永平十年传入中国。 、佛教的东传:
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三、中国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1、佛教对哲学的影响: 2、佛教对艺术的影响: 3、佛教与四大名山: 4、不同佛教流派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第四节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
一、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所表现的几个方面 1、天命观念 从思想渊源来说,儒家学说是夏、商、周三代思 想的继续,而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天”、“天命”、 “天道”观念仍然是儒家学说的最高范畴。 2、天人感应 董仲舒在“天人感应”的理论下把进一步神化、 人格化,儒家的“天”又被彻底地宗教化了。 3、传统儒学的修养理论也大量地充满了宗教色彩。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 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 四达,能无知乎。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 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的影响
第一,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第一,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道教与古代尚未与
二、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一、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环节。
2 宗教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接下了不解之缘。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无不打上了深刻的宗教印痕;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
3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宗教的影响,与中国古代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4 很多文化是通过宗教的形式传播的。
二、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1 两汉时期独尊儒学,整个社会思潮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
佛法传入东土后,由于与儒家思想有许多殊异处,也有不少共通点,因此一经接触,便互相激荡排斥,也互相融摄吸收,终于形成一股澎湃的新流,使得中国文化日益壮阔。
2 中国佛教与儒家关系密切,无论是思想渊源或内容,双方都有深厚的交互关系及影响。
佛、儒思想由相拒而相和,其间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就佛教而言,融入浓厚的中国色彩,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就儒家而言,吸取不少佛法的营养,从而复兴沈寂千年的儒家,有所谓的“儒表佛里”、“援佛入儒”的理学。
3 传统儒学具有宗教色彩:因为从思想渊源上说,儒学是夏商周三代思想的继承,而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神观念;整个儒家学说都是在天之下谈道德,做文章。
董仲舒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天神话,也就是把儒家学说宗教化。
此外,其宗教色彩还表现在修养理论上和修行方法上。
4 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
该学说置三教于一炉,是一种新儒学,首先表现在作为其理论纲骨之“心性”学说,实是隋唐佛教佛性理论的翻版。
其次,其修行方法也逐渐的由“修心养性”转向禅宗式的注重证悟的“明心见性”。
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精品PPT课件

❖ 4、宗教的定义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 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 人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 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5、宗教的形成
❖ A、宗教观念的演化
中国宗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宗教:没有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占统治地位。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 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 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 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 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 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 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 B、宗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标志宗教进入了成熟时期。
❖ 6、宗教的现状 ❖ (1)、世界宗教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人口的60%。 亚洲:佛教
欧美:基督教
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
❖ (2)、中国宗教的概况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图腾崇拜
❖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 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 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 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 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 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 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 团结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宗教与道教文化

创新发展:结合现代科技和网络平台,推广道教文化,提高道教文化的影响力
社会影响: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具 有积极影响
道教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与交流
道教文化பைடு நூலகம்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道教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
创立时间: 春秋战国时 期
早期发展: 老子的《道 德经》是道 教思想的源 头,后来逐 渐形成了道 教的教义和 组织
早期道教的 代表人物: 庄子、列子 等
早期道教的 传播:通过 民间信仰和 士大夫阶层 的传播,逐 渐形成了道 教的早期形 态
道教的经典与教义
《道德经》: 道教经典,阐 述道家哲学思
想
《庄子》:道 教经典,阐述 道家哲学思想
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 与发展
道教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 战与机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心理调适:道教 的哲学思想和修 行方法可以帮助 现代人缓解压力, 调整心态
文化传承:道教 文化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
社会和谐:道教 倡导的“天人合 一”、“道法自 然”等理念有助 于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道教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
重要影响。
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与作用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道教信仰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道教信仰中的神仙、鬼怪、符咒等元素,丰富了民间信仰的内容 道教信仰中的养生、炼丹、风水等观念,对民间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现代价 值与传承发展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

第二节 中国佛教文化
• 一、佛教的创立及传入 • 佛教是由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 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 悉 达多所创。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
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 • • • •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
• (六)正一道 • 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首领的领 导核心已经形成。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 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 • 经典:《正一经》 • 修行:符箓斋醮 • 教主: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
龙 虎 山 上 清 宫
• (七)武当道 •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 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 • 尊神:真武大帝为主神 • 宗旨:主张三教合一, • 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 • 修行:重内丹丹法。
禅宗祖庭
六祖慧能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四、佛教诸神 • 佛是佛陀的略称,指那些彻底觉悟真 理的人。
• 文殊菩萨
五、佛教名山 • • • • 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华山 四川峨嵋山 山西五台山
第三节 中国道教文化
什么是道教
•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奉 《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想念人们可以通过修 炼达到长生成仙的一种宗教。道教是在中国古代 宗教信仰基础上,沿袭方仙道和黄老道的一些宗 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形成于东汉中叶的一种多神 教,它也是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二、道教的教义
• 1、“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是虚无的 • 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 “道”是唯一的。 • 2、老子是“道”的化身,“道”可以演化成众多 的天神、地祗和人鬼。 • 3、“道”可因修而得。人通过修炼各种道术能使 神与“道”合,即为得道。 • 4、得道的人可有各种神通,可长生、成仙。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7课《古代的宗教》ppt-课件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第三单元 古代东西方文明及其交往
古代的宗教
---
复习提问
说说世界古代科技、文学、文字与建筑方 面的成就。
1、文字方面: 2、文学方面: 3、科技方面: 4、建筑方面:
佛教
产生的背景:对等级制度的不满;社会
矛盾尖锐
产生的时间: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D.伊斯兰教
B 2.西方的“圣诞节” 与哪一个宗教信仰有关(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3.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
A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4.世界三大宗教,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D.基督教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①
D C.③①② D.②①③
基督教
1C
巴勒斯 坦地区
伊斯兰教
7C
阿拉伯 半岛
创立者
乔达摩 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 德
主要 经典
《三藏 》
《圣经 》
《古兰 经》
基本教义
信 徒
提倡众生平
等,宣扬因 果报应
和 尚 尼 姑
教人忍受苦 教
难,死后升 士 入天堂 修 女
宇宙间唯一 穆
的神是真主 斯 “安拉” 林
发展 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段话不仅使我们知道了“祖宗”一词的来历,而 且还使我们了解祖到先崇拜仪式早在尧、舜、禹时 代就有了相当制度化的祭法了。
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的发展,也是生殖崇拜的继续。 古人认为自己与祖先有着血缘关系,只要定期祭祀, 就能得到祖先鬼魂的保佑。祖先也被视为宗族生存 的标志。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史前时期,人口的繁 殖是宗族强有力的内涵,而这血缘集团的起点就是 祖宗。尊祖能使整个宗族凝聚起来,光宗耀祖就成 为宗族成员的人生价值及追求的目标。进入阶级社 会之后,进一步形成了繁细的祖先崇拜系统。
1.起源
中国原始宗教观念的萌芽,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 晚期。
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撒有 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还有许多随葬品。民族学资 料表明,近代处于原始社会的一些氏族部落,认为 红色表示鲜血,而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身之 所,生者给死者随葬物品,是为了让他在另一个世 界能过上人世间一样的生活。
据考古资料证明,至迟在仰韶文化时代(公 元前5000?—前3000?),万物有灵的 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宗教祭祀活动就已 经相当盛行。
自然崇拜这一原始宗教形式,实际上就是大 自然对人们社会生活巨大作用和影响的反映; 人们无法战胜自然力,转而企图通过崇拜形 式来调节这种“异己”力量。
图腾崇拜
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
1.道教的形成,有三大来源:
其一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神崇拜与鬼魂崇拜。 中华民族的远祖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有了 宗教观念。
在原始宗教理念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自然神 的崇拜及对鬼魂的敬畏。到公元前15至前 11世纪的殷商时代,逐渐形成了以上帝为 中心的天神崇拜,对上帝和天命的信仰取代 了自然神崇拜,原始的鬼魂崇拜演变为以血 缘为纽带、结合宗法体制的祖先崇拜。周朝 时鬼神崇拜更为系统,出现了天神、地祗、 人鬼三大支系。自然神崇拜与鬼神崇拜是道 教神系的主要来源。
图腾有的是现实之物,有的是人们运用抽象、 概括的思维能力创造出来的信仰对象。像龙、 凤就是想象之物。这种虚拟的综合体的图腾 形象,是人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反映,是 原始宗教走向成熟的起点。
图腾崇拜是早期氏族社会的宗教,与氏族制 度一起产生。从母系氏族制过渡到父系氏族 制以后,图腾崇拜就逐渐减弱,或者只保留 了一些残余形式。
其三是产生于战国、盛行于西汉的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先秦道家思想的变种,初为讲求 “君人南面之术”的政治哲学派别。齐宣王 时稷下先生假托黄帝之名、杂糅老子学说而 倡言“黄老”,传习“黄老道德之术”者 “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故称。战 国末,黄老学相当流行,西汉开国将相及最 商统治者多受其影响。黄老学为后世道教奠 定了哲理基础。
其二是战国至秦汉盛行的神仙方术。 《庄子》、《列子》等对神仙生活、仙家世
界有着动人的描绘:服气辟谷、长生久视、 白日飞升。为时人所乐道。秦皇帝曾几度巡 视天下,专为寻求不死药,还不断遣方士入 海寻找仙山。汉武帝亦好神仙、慕长生。统 治者的好尚和追求对当时社会风气产生了决 定性的影响,而后来的道教也从中补充了自 己的法术成份,宗教宗旨也受到影响。道教 与其它宗教不同,是一种乐生、重生的宗教, 以追求长生不老为最高目标。
图腾崇拜是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带有世 界性,它同样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的。我 国的图腾崇拜在考古发掘和神话传说中有相 当丰富的资料。相传黄帝率领熊、罴、貔、 貅、豹、虎六兽同炎帝殊死搏斗,这六兽其 实是指以其为各自图腾的六个氏族。云南有 2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从每个民族都可以 找到图腾崇拜的根据。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二、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 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 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于东汉时期逐渐形成的。
道教相信人经过一定的修炼可以长生不老,成为神仙。 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尊老子为教主,以 《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对它进行宗教性解释。创始 时主要流行于民间,并成为某些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旗 帜。
两汉之交,佛学始传入中国,客观上对道教
形成有刺激作用。最终道家创始人老聃被神
圣化、宗教化,黄老之学的学术气息荡然无
存,演变为宗教性质的“黄老道”。成帝时
甘忠撰《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宣传黄老道 术。顺帝时山东有于吉得“神书”170卷, 实际上是于吉整理各类黄老道书而成,号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为什么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远古宗教: 自然神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
,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产生,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消亡。
在人类历史之初,是没有宗教和宗教 观念的。因为那时的人类,刚刚从动 物界脱离出来不久,思维能力很低, 无意识寻求自身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以及各种自然现象间的关系,所以不 可能产生宗教。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崇拜。所谓祖先崇拜, 就是相信祖先的灵魂不灭,并且成为超自然的一部 分。祖先崇拜在我国长期盛行,并对社会各方面产 生了持久的影响。
关于祖先崇拜仪式,《礼记·祭法》曾这样记载: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 后氏亦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 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 王。”这里,禘、郊、祖、宗四字都是祭仪名称, 禘、郊用以祭祀远古的皇祖,而祖与宗则用以祭祀 直系的祖先,后来,“祖宗”成为祖先的一般称呼。
由此推断,山顶洞人已经有了灵魂不死观念的萌芽。
2.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
自然神崇拜
自然神崇拜是以灵魂不死、万物有灵为基础而形成 的多种崇拜。为了解释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和神奇力 量的根源,原始人通过简单的类比,把自然物拟人 化,设想它们同人一样,具有情感意志,并且有灵 魂存在。《山海经》描绘了古代居民的宗教观念, 集中地反映了万物有灵观,它把湖、海、山、泽、 鸟、兽等都说成是有灵感的,并且把自然灾害及社 会动乱都说成是万物之灵故意安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