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浙教版 精品
浅谈科学探究实验题型和中考备策略 浙教版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 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 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 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 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 要作用。
二、科学探究实验在中考中的题型 特点
1、巩固传统实验气体制备 2、体现实验的趣味性 3、实验紧密联系生活 4、“活动与探究”创新和深化 5、突出实验的设计性
.
.
.
.
.
.
.
; 作文班加盟 华语作文
(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 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最新-中考科学 探究题解题策略 浙教版 精品

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1.提出科学问题①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 b ②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b ③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b 1.从实验设计中寻找问题的线索 1.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
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砂砾、黏砾和粉砾等土壤矿物质颗粒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他们把纱布包在漏斗的底端,再用橡皮带扎紧。
在三个漏斗中分别放入砂砾、黏砾和粉砾,在每个漏斗的上部留有相同的空间。
把三个漏斗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上,分别往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足够的水,当漏斗底部开始有水渗出时按下秒表计时。
(1)该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
(2)本实验因该收集的证据是 。
(3)三个装置中呈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请作出解释。
3.如图是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折线图,分析该图并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2)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举一例)。
4、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 ?原因是 。
(3)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变为 。
2.从猜想.假设中寻找问题5.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 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实验探究题——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精品附答案

实验探究题5——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特训练习1.(2022·舟山)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下探究:(1)[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气体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2)[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
若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2.(2022·奉化模拟)碱式碳酸锌[Zn x(OH)y(CO3)z]是制备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 x(OH)y(CO3)z熔烧ZnO+CO2↑+H2O (x、y、z为整数)。
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选填“200”“300”或“400"),才能彻底分解碱式碳酸锌。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
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哪一装置中的什么现象来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答:。
3.(2022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请回答下来问题:(1)沉淀1是(2)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无色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4)这包粉末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4.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1)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____(填字母)。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科学实验是浙教版科学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在中考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和强化实验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一、物理实验1、力学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这是中考常见的考点。
学生需要掌握用天平测量质量,用量筒测量体积,通过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在实验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规范,如调平、读数等,以及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底部相平。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此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每次实验时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以获得相同的初速度。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明确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实验中要准确测量拉力和移动的距离,同时注意绳子的绕法和测力计的读数。
2、电学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多次测量数据,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二、化学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氧气:掌握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包括实验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氧气的性质:通过铁丝、木炭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助燃性。
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明确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掌握实验装置的特点和操作要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金属的性质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谈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方法

沙坑 里 却 不 容 易破 碎 呢 ? ”
这 是 简单地 把 现 象加 了一
个 问 号 , 一 种 较 低 层 次 的 是
破 碎 吗 ? ” 是 对 题 目 中的 这 现 象提 出质 疑 也 是 不 对 的 。
前进的距 离和在玻璃瓶 里装满 沙子前进 的距 离几乎相等 , 但玻 璃瓶里 盛水前进 的距 离要 小些.就这个现 象 , 如果要
有人提 出“ 为什 么玻璃 杯掉
到 水泥地上会破碎 , 而掉 到
继续探 究猜 想② , 你接 下来将 如何操 作? 第一要 求学生设计
例 (8扬 州) “ 究影 响电流热效应 的 因素 ” 0 在 探 活动 中, 两 把 段 材料 、 细相 同 , 粗 长短 不 同的 电 阻丝分别 绕制成 两个 外
形 相 同, 长度 不 同的 电阻 圈 串联在 电路 中 , 同时将 火材棒 分 别插 入 两个电阻 圈中, 想通过 火材被点燃 的先后 来 比 他
中 , 测 得 电池 组 两 端 电 压 为 3 V, 后 将 两 只 灯 泡 L 、 先 . 然 0 1 L 2并 联 在 电 池 的 两 端 , 得 L 、 2两 端 电压 U1U2均 为 测 1L 、
25 . v。 并联 的 两 个 灯 泡 的 电压 小 于 3O 0 v 的 电 压 哪 儿 . V, . 5
处释放观察 前进距 离等。其 次要 同时考虑影 响问题 的主要 因素, 有控制 变量的意识。第二个设计就要 强调质量不 同;
强调 固体 、 体 : 液 强调 装 满 和 多 次测 量 。
科学探究学习重点及答题技巧

设置对照实验
2、实验组和对照组判定原则: 目前有争议,高考目前回避这个问题。因此中考可能回避。 统一认识为:自然状态下的是对照组,改变了自然状态的组为实验组。 举例: a.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对于这个实验:自然状态是接受 阳光照射的状态,是对照组。人为改变了条件、被黑纸片遮挡的是实验组。 b.在验证唾液对淀粉分解实验中,加唾液的、温度在37度左右的那组 是自然状态,是对照组。 C. 在酒精影响水蚤心率的实验中,清水组是对照组,不同浓度的酒精 为对照组。
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1)提出问蛆题不:是甲由状腐腺激烂素的对肉蝌变蚪来的的变。态发育有什么影响? (2)作出假设:___甲__状__腺__激___素__对__蝌__蚪__的__变___态__发__育__有__促__进__作用。
(三)制定计划:根据假设拟定出探究计划,并列出需要的材料和用具,选出实 验变量,围绕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不能简单的重复实验
现象或者是实验数据 (5)实验现象:1 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最先完成变态发育,2 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最后进行
变态发育,3 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发育时间居于二者之间。
(6)得出结论:__甲___状__腺__激__素__能___促__进__蝌__蚪__的___变__态__发__育__________
3.请你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请你帮他们作出假设,并设计
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1)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什么影响?
(2)作出假设:_甲__状__腺___激__素__能__促__进___蝌__蚪__的__变__态___发__育_____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解题思路
实验目的
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 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 关键的语句 明确要求。 意,明确要求。 明确要求 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知识点
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 问题。 问题。
在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有关” 在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有关”时:
问题模式: 问题模式: 研究对象 与 变化因素 是否有关呢
直击中考 (2008衢州第 题)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 衢州第30题 衢州第 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 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 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 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 下表。试回答:
对实验数据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注意表述时 对实验数据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 注意表述时 (在……相同时,……怎样 相同时, 怎样……怎样 怎样) 在 相同时 怎样 怎样
应用3 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应用3: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部分数据记录:
控制变量法及其应用
一、解读考纲
一
二 、 来考 自纲 考解 纲 的读 信 息
谈谈你在平时考试或练习时解 实验探究题有哪些困难…… 实验探究题有哪些困难
1、题目太长,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容易烦躁; 题目太长,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容易烦躁; 2、书写、表达时有困难; 书写、表达时有困难; 3、关于实验有何不足之处或合理与否不知从哪个方 面入手思考; 面入手思考;
实验结果: 吃了A食物的小白鼠出现了类似中毒的现象,而 吃了B食物的安然无恙,一切均正常;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1.酒精是果酒发酵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高低是衡量果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则果酒品质越好。
甲醇是果酒发酵过程中极易产生的副产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
为研究果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甲醇含量的变化情况,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1:取新鲜葡萄和新鲜苹果各500克,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和苹果汁,装入发酵瓶后,添加酵母菌悬浊液(内含0.3克千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盖好瓶盖,进行发酵,得到果酒。
步骤2:每天16:00测定果酒中的酒精度和甲醇含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图。
(1)为了使酵母菌发酵效果更好,根据图2应选择合适温度约为。
(2)分析图甲葡萄酒和苹果酒在不同质量蔗糖下的酒精度变化曲线,得出的初步结论:。
(3)发酵材料、蔗糖量是酿制果酒的关键,会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
国家要求果酒中甲醇的含量值≤0.1克/升,请结合图甲、图乙,对发酵材料、蔗糖量、发酵时间提出合理建议。
2.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向玻璃管和水槽内加适量的水,测量玻璃管内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1;③在燃烧匙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测量两个橡胶塞间的距离为h3,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与玻璃管内的水面相平;④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⑤反应结束后,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再次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与玻璃管内的水面再次相平,测量此时玻璃管内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2;⑥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1)实验步骤③⑤中,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和玻璃管内液面相平的目的是:。
(2)经过计算,小科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则h1、h2、h3应满足的关系式是:=15。
(3)如果步骤②中装入玻璃管中的水过少,将对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有何影响?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3.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6伏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欧,1安”的字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
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
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2)猜想与验证:猜想一: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
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
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
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
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
回答此题,考生同时还要知道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基础知识。
从上所知,要有效解答科学探究题,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熟练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要善于从题目的素材中提出适于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
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方向,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猜想,猜想的表述要用陈述句型,要以肯定的语气出现,不能以疑问的语气出现;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但也不是正确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与你的结论不一致)。
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常采用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因素)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要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对照实验中,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如在“光合作用与光的关系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遮光组是进行了实验处理,曝光组是自然状态,所以遮光组为实验组;又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中,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不饲喂药剂,甲组是进行了实验处理,乙组为自然状态,所以甲组谁是实验组。
结论得出要建立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结论不是模棱两可。
科学解释就是利用到科学原理等知识去解决科学探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再次要会设计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和对探究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实验设计要求同学们对实验对象的性质、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都比较熟悉;还要考虑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因素,所以在设计时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
实验方案的评价主要从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与廉价、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是否有实验误差、方案是否有新创意、安全性是否好等方面来评述。
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再结合题意来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
解答科学探究题归根到底还是要求考生掌握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问题型一、定义:提出问题型探究题是指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提出与科学有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举例:以“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为例,较科学的提问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如果问题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因是什么”,则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超过了学习者的认知基础。
二、目标方向:考查学生能否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能否从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能否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能否领会提出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能否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例题精析例题1 阅读下面短文,结合图片展示的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祥云”火炬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祥云”火炬制作时采用了许多高新技术,利用液态丙烷作燃料,轻质、绿色环保。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2018年3月24日希腊女祭司在希腊奥林匹亚通过一面大凹面镜点燃了“祥云”火炬,由此展开了奥运圣火在全世界的传递活动。
圣火越过五大洲宽广的平原,著名的河流,繁华的城市,巍峨的高山。
传递中,我国登山运动员高举圣火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作为中国人,我们衷心祝愿第29届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
问题1:解答:问题2:解答:例题 2 如图为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例如:问题:运动员手拿的两根棒有何作用?简答:通过棒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人获得向前的动力。
(1)问题:。
简答:。
(2)问题:。
简答:。
例题3 初春的早晨,小丽去农贸市场买蜂蜜,售货员将蜂蜜用勺子盛出,往瓶子里倒,小丽发现蜂蜜往瓶子里流的比较缓慢,不像流水那样。
“咦!淌的这么慢!”售货员笑着说:“我的蜂蜜质量好,太粘了!”小丽心想:“对了,蜂蜜比水的粘性大。
看来,不同的液体粘性是不同的。
可是…为什么在家里倒蜂蜜好像不是这么粘呢?难道真是如同售货员所说的质量好吗?以前也是在这里买的呀?请你根据以上现象,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跟踪提高1、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
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1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果该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2、小明学习了力的有关知识,知道力的效果有两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现象时,还没有学习到压强知识。
对于图中有下面一段描述:蝉把尖尖的“口器”插到坚硬的树皮里,吸吮树汁,骆驼有宽大的脚掌,背着笨重的物体,用宽大的脚掌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不用担心骆驼的脚掌会陷进沙漠里去。
(1)从力的角度看,两幅图形描述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3、到了冬天,经常出现“大雾”天气,影响人们生活,特别是交通,请根据冬天大雾现象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猜想或解释。
4、小明在给自行车的车胎充气的时候观察到一种现象:冬天可以把自行车的车胎内的气充足一些,骑自行车会感到非常轻松;夏天,如果还把自行车的车胎内充同样的空气,可能会适得其反,自行车容易“爆胎”。
假定自行车的轮胎承受的压强不变。
根据以上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居住在炎热非洲的人们,常常用布从头到脚地包住全身,人们常对他们的衣着方式感到惊讶,认为在这么炎热的地方,这样包裹全身不是会热的不得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夏天运送冰块的时候,会用大块的棉布包裹冰块。
为什么夏天我们穿薄衣服,而保存冰块反而用厚厚的棉布包裹呢?请你根据以上描述的两个奇怪的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6、如图所示是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全景图,请你根据这幅照片以及你对三峡水电站的了解,从力、热、电三个方面各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7、先阅读,再解答文后的问题。
新型足球鞋新型足球鞋的外表与普通足球鞋相似,它的鞋面上像乒乓球板那样贴上一块特制的胶皮,这样,足球鞋的鞋面与足球之间的摩擦力就增大,只要运动员用力得当,就能像打乒乓球拉“弧圈球”一样,踢出各种各样奇妙的“香蕉球”来。
新型足球鞋正在试验,并启发运动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小阻力运动鞋”。
穿上小阻力运动鞋做田径运动时,会感到身体重心前移,因而使运动员步幅加大,加快运动速度。
(1)文中划线部分所提出的踢球的力和摩擦力对足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什么不同?(2)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探究性问题。
8、小刚学校今年实行了用磁卡代替钱币消费的措施,就磁卡的妥善保管,老师反复强调了磁卡不能接触强磁体,不能剧烈碰撞等注意事项。
请你就此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9、右图是汽车司机佩带安全带的情景,请你就安全带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作简要回答。
示例:问题:安全带的作用是什么?回答:安全带是防止汽车因紧急刹车给人体带来伤害的,主要起缓冲作用。
问题:。
回答:。
1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10月24日18时 18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新里程。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到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轨道.星箭分离后,先在这条轨道运行两周.在这个期间将在远地点作一次小的轨道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
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第三圈到达近地点进行第一次大的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变为24小时。
在轨道上运行三圈,再次到达近地点,作第二次大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增加到48小时。
嫦娥一号卫星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当它在调相轨道运行结束到达近地点时.再做第三次大的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就你观察图片和文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答:[答题示例]问题: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快?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问题1:回答:问题2:回答:11、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