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遴选制度流程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二、目的和意义1.提高药品遴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防止不合格、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市场。
2.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愈和康复率。
3.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益。
4.加强药品的监管和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和药品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
三、药品遴选管理的主要内容1.药品遴选的程序和要求1.1药品遴选的程序包括:药品遴选公告、资格条件评审、入围药品公示、药品遴选结果公示等。
1.2药品遴选的要求包括: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生产企业的合规性等。
2.药品遴选的评估和审查2.1对申报的药品进行评估,包括药品的临床疗效、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的生产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2.2对申报药品的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包括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审查。
3.药品遴选的结果公示和监督检查3.1对药品遴选结果进行公示,包括入围药品的公示和未入围药品的公示。
3.2对入围药品的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药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四、药品遴选管理的责任和权利1.主管部门负责药品遴选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具体实施。
2.医疗机构负责实施药品遴选管理,对遴选结果进行评估和审查,并组织药品的采购和使用。
3.药品生产企业负责申报药品并提供相关的质量文件和资质证明。
五、药品遴选管理制度的设立和执行1.设立药品遴选管理办公室,负责药品遴选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2.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明确药品遴选的程序和要求。
3.定期组织药品遴选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遴选能力和质量意识。
六、药品遴选管理制度的监测和改进1.设立监测和评估机构,对药品遴选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2.开展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对药品遴选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保持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七、总结药品遴选管理制度是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合理使用的重要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背景药品遴选是指医疗机构对临床药品进行审评、筛选与把关的重要环节,目的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在医疗体系中,药品的遴选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按照政策、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理。
本文将介绍药品遴选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体系,提升医疗质量。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药品遴选的程序和管理要求,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药品遴选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委员会、药品遴选评审、竞价评审、采购合同签订、采购程序、进货验收、入库管理、配药、开药、监测报告等。
主要内容药品遴选委员会组成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品遴选委员会,委员应由医院药学、临床、财务、质控等科室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
遴选委员会委员应按照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确保药品遴选工作顺利进行。
药品遴选评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遴选评审机制,对入选的药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疗效、安全、经济性等方面的审查和评估,药品通过评审方可上报竞价评审。
竞价评审竞价评审应遵循政策法规和合同约定,确保采购的药品来自合法、合规的生产企业,并具备明确的价格、质量、数量、交货期限等条款。
评审应按评审要点和流程进行,确保公开、公正、公平。
采购程序和合同签订采购程序应按照药品遴选委员会、竞价评审等程序落实,确保在全面了解、比较后订购符合临床需要、质量安全有保障的药品。
采购合同应明确各项条款,并进行签字盖章。
合同需包含药品品名、剂型、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质量标准、保质期、运输条件等内容。
进货验收和入库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进货验收及入库管理的规范,确保进到库中的药品与合同一致,并符合质量、卫生标准。
药品入库应按规定时间、数量、品种和次序记录入库情况,并标注保质期及其他特殊要求。
配药和开药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配药和开药程序,确保符合临床用药需要,避免药品误用、误伤。
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忽然流程

卫生院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一、药品遴选制度为了促进医院药品管理及医疗技术整体水平提高,根据我院的临床实际,制定我院药物遴选制度如下:(一)遴选原则1、入选药品应具备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
要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临床治疗效果,兼顾药品价格,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2、以现用的《医院基本药物处方集》为基础,参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增补的基本药物品种,保证医院使用基本药品的比例符合相关规定。
3、保证临床科室基本满足需求的前提。
4、贯彻落实国家《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一品双规制度的规定。
(二)重点遴选药品范围1、抗菌药物。
2、基本药物。
(三)程序与方法1、由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组,药房具体承办。
2、按照入选的基本原则,药房应以不同的形式不定期地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做好定期修订准备工作。
3、属于各专科新药的,根据本科室的用药需求申请,提交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组讨论通过。
4、属于老药淘汰的,由药房根据医院药品应用情况,提出淘汰品种,交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组讨论淘汰。
5、经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组讨论决定的品种,向院长办公会报告批准后方可采购。
二、药品采购管理制度1、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机构中使用的药品、医疗用消毒剂和所用的试剂应由药剂科负责统一计划、采购和供应,其它科室不得擅自购销药品等。
2、药剂科应指定专人负责采购工作,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购药。
采购人员任职依据规定要求应定期轮换,原则上任期为 2 年,最多不应超过 3年。
3、药品采购计划及品种,应依据国家、地方和本部门的《基本用药品种目录》、《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和处方集目录并结合临床需要制定。
4、采购人员要严格自律,严禁以任何形式索取、收受各种形式的回扣,所收各种礼品等应及时登记上缴,不得私自留用。
5、药品采购必须从有资质的正规的药品经营企业购入,应将有业务关系的经营企业和业务人员的资质(如:企业三证等)备案,并应相对固定。
药品遴选及采购管理制度

药品遴选及采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药品遴选及采购管理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合理使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药品遴选及采购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药品遴选及采购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药品遴选、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等,旨在规范药品遴选及采购管理工作程序,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经济合理。
第三条医院内所有涉及药品遴选及采购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二章药品遴选第四条药品遴选是指医院根据临床需要,经过科学评估、筛选,并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性,选择适用的药品。
第五条医院药品遴选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应当建立健全药品遴选委员会,由药学部门主任担任主任委员,相关科室和专家组成委员会成员。
第六条药品遴选委员会根据医院的临床需求和药品目录要求,对药品进行评估和筛选,提出药品采购建议。
第七条药品遴选应当充分考虑药品的疗效、安全性、价格、供应保障等因素,并选择具备合规资质的供应商。
第八条药品遴选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药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供应商提供药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严格审核和抽样检验,确保药品的合规性。
第九条药品遴选委员会应当定期评估已遴选的药品,减少不良反应和药品使用风险。
第十条药品遴选委员会应当建立药品遴选记录,包括药品遴选过程、遴选依据等,做到遴选过程透明、可查。
第三章药品采购第十一条药品采购是指医院根据药品遴选结果,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购买合格药品。
第十二条药品采购工作由采购部门负责,应当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流程和责任。
第十三条药品采购程序应包括需求估计、询价比价、供应商筛选、合同签订、验收等环节。
第十四条医院的药品采购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护供应商和医院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药品采购合同应当明确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质量要求等内容,并经供应商和医院双方签字确认。
第十六条药品采购验收应当由药学部门牵头,按照国家药典和相关药品验收标准进行,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医院抗菌药物遴选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遴选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细菌耐药性,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涉及医院内敛、门诊及急诊科室。
三、遴选管理原则1. 根据临床需要选用抗菌药物,并进行合理使用。
2. 遴选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制定的治疗方案筛选。
3.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及时进行病原菌监测。
4. 抗菌药物遴选应综合考虑抗菌谱、药物毒性、耐药性情况、药效、禁忌症等因素。
5.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6. 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尽可能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尽可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抗菌药物遴选流程1. 临床科室应安排专门的医师负责抗菌药物的遴选工作,由该科室内科主任或专责人审批签字。
2. 临床科室开展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进行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选用敏感或中等灵敏度的抗菌药物。
3. 选择抗菌药物后,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调整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给药剂量等。
4. 科室应对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监测和评估,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抗菌药物管理制度1. 由医院药事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抗菌药物管理规范和标准,对抗菌药物的进销存进行监管。
2. 医院应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及时进行调查和整改。
3. 推行“限定使用”制度,对一些特殊抗菌药物或用药指征进行管理,单位内使用的抗菌药物必须经过审批。
4.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5. 鼓励医务人员参加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培训,提高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六、药事管理部门的职责1. 药事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2. 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药品质量和合理使用,按照一定程序和标准,对药品进行遴选、评价和管理的制度。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病患的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品遴选标准: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适应症、价格、供应可靠性等方面的因素,制定药品遴选的标准。
2. 药品采购程序:明确药品采购的程序、环节和责任分工,包括需求分析、招标或询价、评标、谈判、合同签订等过程。
3. 药品质量管理:建立药品质量监控系统,对购进的药品进行检验和抽检,对不合格药品进行处理,并建立药品质量档案。
4. 药品审查和审批:医疗机构应根据药物治疗的需要、临床实践和相关政策,建立药品审查和审批制度,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
5. 药品使用评价和反馈:对已采购的药品进行评价,包括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成本效益评价等,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药品的使用策略。
6. 药品信息管理:建立药品信息数据库,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生产企业、零售价等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药品遴选管理制度。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范文

药品遴选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品遴选管理,规范药品采购程序,保障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和安全,提升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药品遴选管理工作。
第三条药品遴选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过程合法、合规、透明。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遴选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流程和必要的程序,确保有效实施。
第五条医疗机构药品遴选管理工作应与药品采购、药品调拨、药品使用配套,形成完整的药品管理体系。
第二章药品遴选的程序与方法第六条医疗机构药品遴选程序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制定药品遴选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药品遴选计划。
药品遴选计划应包括药品遴选范围、要求、流程、时间安排等内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二)发布招标公告:医疗机构应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明确药品遴选的目的、要求、范围、流程、要求的药品质量标准等内容,并公布药品遴选的时间、地点及其他相关事项。
(三)投标报名:有意参与药品遴选的供应商应按照公告的要求进行投标报名。
(四)评标和中标: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评标,根据评标结果确定中标供应商。
评标应公开、公平、公正,确保遴选到合适的药品供应商。
(五)签订采购合同:医疗机构应与中标供应商签订药品采购合同,并按照合同要求进行采购。
(六)验收与入库:医疗机构应按照合同要求对所采购的药品进行验收,并将合格的药品及时入库。
第七条在药品遴选过程中,应采用公开、透明、竞争的原则,确保药品供应商能够公平竞争,并获得合理的利益回报。
第八条医疗机构在药品遴选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药品采购的合法性、合规性。
第三章药品遴选的管理要求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遴选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架构、工作职责、流程和必要的程序等。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药品遴选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药品遴选工作的专业化。
某医院药品遴选制度和程序

某医院药品遴选制度和程序为保证合理规范采购新药和淘汰药品,特制定药品遴选制度和程序。
药品遴选遵循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结合我院诊疗科目、用药特点、现有品种等因素合理确定。
一、基本原则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药品遴选的讨论、决定,每年审核、批准我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药学部负责对申请的新药进行形式审查和技术审查,汇总信息,提交药事委员会审议。
新药是指本院未使用过的药品或本院已使用过的药品改变给药途径、剂型、规格、生产厂家等。
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在我院停止使用的药品如需恢复使用,也按新药管理。
《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品规应做到品种齐全、剂型合理、比例恰当,总数应符合规定,即西药不超过 1200 品种,中成药不超过 300 品种。
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 2 种,处方组成雷同的复方制剂 1-2 种。
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它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有关政策规范制定。
二、新药引进新药引进以临床需求申请为主,优先考虑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经济适用的品种。
新药必须是符合规范,医院未曾购进且该药的引进能提升医院临床用药水平,切实满足临床需要。
原则上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
新药引进流程:临床科室填写《新药采购申请表》(见附件)→药学部作相关性评价→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进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药学部采购,发布新药信息→临床科室使用。
三、药品淘汰药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从《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中淘汰:1、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或药品虽然有效但毒副反应大,患者获益低于危害;2、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严重违反医院行风管理规定所涉及的药品;3、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医疗安全的药品;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品种;5、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论证,可被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药品,或应当淘汰的药品;6、除市场紧缺药品、抢救药品、特殊治疗药品需备用外,连续六个月内临床使用量较少的药品;7、新药引进后 3 个月内未使用的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遴选制度流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药饮片遴选制度
本着临床需求的基本出发点,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药品管理的各项规定,根据我
中心的临床实际制定我中心药物遴选制度如下。
一.遴选原则
1.入选药品应具备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要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
性,临床治疗效果,兼顾药品价格,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2.参考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品种。保证临床使用基本
药品的比例。
3.保证重点专科品种齐全,临床科室基本满足需求的前提。
二.重点遴选药品范围
1.国家批准生产的一类新药。
2.增加新的适应症的化学药品,并且新增适应症无替代药品。3.按照合理用药的
原则(如序贯疗法等)补充剂型的不足。
4.配合医改及降低药品收入比例的低价格的药品。
5.补充医保、农合备药率不足的问题,入选的药品一般应是兼顾医保、农合
的药物。
6.各临床专科需要,充实调整中心用药结构达到我中心水平的药品。
7.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必备药品。
三.程序与方法
1.由医院药事委员会组织编写,西药房具体承办。
2.按照入选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
3.做到客观、全面、公正的选择药品。
4.属于新药的,根据医中心的总体备药情况提出品种目录,提交医院药事委
员会讨论决定。
5.属于各专科用药的,在符合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新药引进范围”的原
则下,根据本科室的用药需求申请,提交药事委员会讨论通过。
6.属于老药淘汰的,根据医院药品应用情况,提出淘汰品种,交药事委员
会讨论淘汰。
四.要求
1.所有入选药品必须是临床需求的品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收载。
2.药事委员会委员应组织本科积极讨论,以提高《药品处方集》的编写质
量。
3.西药房应以不同的形式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做好工作。
4.各科要严肃认真,落实责任,承担使命。
5.按照上级的要求定期组织修订。
新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药品遴选办法及程序
一、遴选原则
1.入选药品应具备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要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
性,临床治疗效果,兼顾药品价格,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2.参考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品种。保证临床使用基本
药品的比例。
3.保证重点专科品种齐全,临床科室基本满足需求的前提。
二、重点遴选药品范围1.国家批准生产的一类新药。
2.增加新的适应症的化学药品,并且新增适应症无替代药品。3.按照合理
用药的原则(如序贯疗法等)补充剂型的不足。4.支持我院专科建设,开展新项目、
提高治疗手段及重视药品的安全性所必须的药品。
5.配合医改及降低药品收入比例的低价格的药品。
6.补充医保、农合备药率不足的问题,入选的药品一般应是兼顾医保、农合
的药物。
三、程序与方法
1.由临床提出申请,医院药事管理组织编写,药剂科具体承办。2.按照入
选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3.做到客观、全面、公正的选择药
品。
4.药剂科应以不同的形式不定期地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做好定期修订
准备工作。
2016年中心临床遴选药品
品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规格40mg*24
【适应症/功能主治】冠心病的长期治疗、预防血管痉挛型和混合型心绞痛,也适用
于心肌梗死后的治疗及慢性心衰的长期治疗。
【药代动力学】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吸收迅速,无肝脏首过效应,有效血药浓度稳
定,持续时间长,分布心脏、脑组织中含量较高,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3%,主要经
尿中排泄(约为81%),胆汁中也有部分排泄(约为18%)。在尿中排泄的主要形式为
异山梨酯,为48%;其次为5-单硝酸异山梨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占27%,以原
形排泄仅占6%。胆汁排泄的主要形式也为单硝酸异山梨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它
们随胆汁进入肠腔后被水解,释放出的5-单硝酸异山梨酯,绝大部分又重新吸收至
血液。本品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处方。有效成分释放与pH无关,释放时间长达
10小时。缓释处方中吸收期、作用期比普通片延长。食物对吸收无影响。
【不良反应】治疗初期可能头疼,持续用药后症状消失,偶尔有低血压、嗜睡、恶
心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在持续用药后消失。
【品种优势(遴选原因)】作用期比普通片延长;口服吸收迅速;无肝脏首过效
应;有效血药浓度稳定;减少给药次数,患者用药依从性好。
遴选日期:2016年6月
2016年中心临床遴选药品
品名头孢丙烯片规格
【适应症/功能主治】1.上呼吸道感染
(1)化脓性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注:通常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包括预防风湿
热)应选择肌内注射青霉素。虽然头孢丙烯一般可有效清除鼻咽部的化脓性链球菌,
但目前尚无可供借鉴的头孢丙烯预防继发性风湿热的资料。
(2)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包括产b-内酰胺酶菌株)和卡他莫拉菌(包括产-内酰
胺酶菌株)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包括产-内酰胺酶菌株)和卡他莫拉
菌(包括产b-内酰胺酶菌株)性急性鼻窦炎。
2.下呼吸道感染由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包括产b-内酰胺酶菌株)和卡他莫拉
菌(包括产b-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继发细菌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发作。
【不良反应】头孢丙烯的不良反应与其他口服头孢菌素相似,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亦可发生过敏反应,常见为皮疹,荨麻疹。儿童
发生过敏反应较成人多见,多在开始治疗后几天内出现,停药后几天内消失。
【品种优势(遴选原因)】鉴于我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较多,该药品是FDA
批准的首个可应用于儿童的头孢口服产品,具有高效广谱的优势。
遴选日期:2016年6月
2017年中心临床遴选药品
品名注射用头孢他啶规格
【适应症/功能主治】本品可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下呼吸系感染、腹
腔胆系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和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对于由多种耐药革兰氏阴
性杆菌引起的免疫缺陷者感染、医院内感染以及革兰阴性杆菌或绿脓杆菌所致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尤为适用。
【药代动力学】成人单次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头孢他啶1g后,血药峰浓度(Cmax)
分别可达70~72mg/L和120~146mg/L。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小时。给药后在多
种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也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内药物
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7%~3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23%。
本品主要自肾小球滤过排出,静脉给药后24小时内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
84%~87%,胆汁中排出量少于给药量的1%。
中、重度肾功能损害者本品的消除半衰期延长,当内生肌酐清除率≤2m1/分钟时,
消除半衰期可延长至14~30小时。在新生儿中的半衰期稍延长(平均4~5小时)。本
品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不良反应】本品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发生率约%。少数患者发生皮
疹%~2%)、皮肤瘙痒、药物热;恶心、腹泻、腹痛;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
【品种优势(遴选原因)】本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活力较强,抗菌
谱较广,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均具有较强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产生的β内
酰胺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本品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
肠球菌、沙门菌、志贺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及产气杆菌等具有强的抗菌活性,特别是对于绿脓杆菌作用最强抗生素。
遴选日期: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