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师-学生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然而,有效的对话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几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来实现。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纠正或扩展学生的回答,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增强他们对课程的投入感。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当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时,教师应该避免立即否定或批评他们的观点,而是应该询问更多问题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第三,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激励性的回应来鼓励学生参与到对话中。
这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积极的词语,如“不错”、“很好”、“非常有趣”等,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和鼓励。
这种鼓励式的回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对话中,并让他们带着更多的自信去学习。
最后,为了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教师需要建立一个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这可以通过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答等课堂活动来实现。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课堂,并从和同学的对话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
总之,有效的对话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氛围,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采用一些激励性的回应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此外,教师还需要建立一个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对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对话进行探讨。
对话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激活剂。
通过对话,学生可以互相倾听、交流和思考,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讨论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话,让学生就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进行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话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对话中,学生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
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并且能够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对话中,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言交流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讨论关于一个故事情节的不同解读,学生们相互交流意见后,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老师讲课笔记学困住的时候,通过对话与他人的交流,“尔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使学生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话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考,并能够快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互动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对话,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进行对话,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有效地进行对话。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从写作中表达思想。
语文课堂如何进行对话

语文课堂如何进行对话面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更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性,那么语文课堂如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学生怎样才能享有品等对话的自由呢?我认为我们教师要做到下面几点。
1.善于倾听。
我们要让学生敞开心扉,我们要以热心和耐心倾听他们各自不同的声音。
记得前几年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学生知道了这则寓言的寓意(一个人犯了错误,只要正确认识并认真改正后还不算晚)后,我就问学生,那你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其它同学,你犯过什么错误吗?做错之后又是怎么样想的?在我的多次鼓励下,学生们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小明说:“我非常喜欢邻居家孩子那把玩具手枪,有一次,我趁她家没人就偷拿了出来。
现在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以后不会再偷人家的东西了。
”小红说:“上次考试,我没有复习好,我就趁老师没注意我时偷看了书,才考试及格,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我会努力学习,靠自己的真本事考出好成绩。
”小亮说:“上次我拿钱买了零食,我骗妈妈说我买了作业本,我现在知道了骗人不是好孩子,以后再也不骗人了。
”……这节课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做人。
2.善于赏识。
我们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每一位学生带去莫大的关怀,我们要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谈,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还要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孩子的情感;更要善待学生不在意所犯的错误,并灵活地引导他们。
我们班有位女生非常喜欢画画,成绩不太好,画却画得栩栩如生。
有一次,我在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课时,我发现她头一直低着,别人回答问题时,她也不张嘴,我想知道她在那专心致志地干什么,于是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看见她正聚精会神的画着一条美丽的金鱼,当时我很生气,她抬头看我时眼睛里也充满了恐惧,我转念一想:何不将计就计呢?于是我就笑着对她说:“今天你回家认认真真地读几遍课文,然后给课文画几幅插图,老师明天上课用,怎么样?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她也不害怕了,自信地点点头。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

语文教育 >>120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杨绍辰河北省巨鹿县何寨校区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但是有效对话却不容易做到。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独白占据主要地位,同时辅之以问答式的教学。
实施新课改以后,出现了对话这一新名词。
对话,其实就是交往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
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
一、明确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一)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留足学生阅读时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一种对话。
教师想要让学生有效地去探究文本,首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学生从快速浏览课文到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发表见解,往往不过是十几分钟乃至几分钟的事。
这种学生快速阅读的背后,文本应有的障碍被消除了,应有的深度被搁浅了,应有的感悟时间被缩短了,应有的鲜活真切被风干了,应有的审美愉悦被稀释得索然寡味,最终,营养丰富的文本便成了方便省时的快餐。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重视直觉解读。
如今的学生几乎都有配套的参考资料,一学习新课文,相应的资料总紧随其后,久而久之,这势必让学生已养成依赖资料的习惯,丧失阅读时自我的理解与体验。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最好开始不要依靠教参等解读资料,让学生与文本有个本真接触,这样的感悟更为真切,更精彩,更个性化,以后再逐步做到知人论世。
再次,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经历,阅历与心境去细心体验与感知文本内容,使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受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必要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本意境,感受文本精神,提升审美意趣。
使学生对文本就有了尽可能充分的理解,使语文走进生活,为课堂教学注入时代活水。
(二)组织生生之间的对话,力求提高对话效率学生与学生对话是生生之间思维的相撞和激活,知识的相融与吸收,能力的相提与共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形式。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反思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反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深入发展,教师愈来愈注重课程理念实践,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对话”正成为语文教学课堂里的一道新景观,和传统的“独白式”教育相比,对话式教学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教师摘下了自己知识权威的面具,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的启迪,形成了积极的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上洋溢的是思维碰撞的激情,阅读教学更富有灵性,然而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由于观念的偏差、认识的局限,对于对话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是形形色色的,从而出现了很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对话教学的真实意义。
本文试就这些对话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加以剖析,并就走出这些误区提出一些商讨性的策略。
一、课堂现象误区之一:缺乏真诚的“虚对话”案例1 某教师教学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堂内容之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是同学们初次接触俄罗斯诗歌,同学们喜欢吗?”问题一出,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
片刻,教师赶紧补充一句:前后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唧唧喳喳的,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接着是小组长分别站起来汇报。
有的说“我们喜欢,因为诗歌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希望”;有的说“我们喜欢,因为诗歌质朴、通俗,道理深刻”……教师满意地点头,开始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下课时,笔者无意中听到两个孩子的议论:“其实我很不喜欢这首诗,真的,我觉得它不怎么像诗,不含蓄,不好读,挺拗口的。
”“那你上课为什么不说?”“怕说了老师不高兴,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听课老师呢!”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没有传达出真实的信息,教师也就没有得到准确的信息。
信息源失真,教学对话虚假碰撞,这样的对话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在忙于“演”,他的问题变成了发现教师喜欢什么,在课堂问答和考试以及外表行为方面什么东西可以使教师感到满意的答案。
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掩盖起来,缺乏真实做基础的对话是不能达到“立人”效果的。
语文课堂的有效对话

肖 斑
进行 。 ”其中提到 “ 对话” 。
一 .
对话教学存在 的问题
对话教学理念 的引入让传统
的语 文课 堂 教 学 发 生 了许 多 变 化 ,在建立开放 、平等 、民主的
生 态 课 堂 和 促 进 学 生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发 展 等 多 方 面 发 挥 了举
生信马 由缰 、无所适从 。 对 话 过 程 中 这些 问题 的 存
《 日制 义务 教育语文 课程 全 标准 ( 验稿) 指 出 : “ 文 实 》 语
教 学 应 在 师生 平 等 对 话 的过 程 中
学 生讨 论 ,依次听取 汇报 ,汇报
圉
完毕 ,对话便宣告结束 。对话过
程 教 师 置 身 事 外 ,学 生 畅 所 欲 言 ,主体 性得 到 了充分 的发 挥 , 但另一方 面对话过程无秩序 。学
语 文 课 堂 对 话 中 ,教 师 往 往 把 经 历 和 眼 光 投 注 到 外 在 的 形
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 的双边或 多边 沟通 、共 同学 习 的 过程 。 语 文教学过程 中的对 话首先 应当是双边或多边 的 ,其 次要 围 绕文本 ,最重要 的是对话 方善于 倾 听 ,一方的说话 内容能引起另
一
然就难以提炼有价值 的话题 ,也 很难 就话题 的纵深展 开进行精心 的设 计 ,最大 的问题 是导致对话 内容 的肤 浅 。 对话 成 了语 言 游 戏 ,热热闹闹 的背后 实际上是思
想 的 荒芜 。
方真实的话语反馈 ,最 终完成
自我 建构 。
4教师 “ . 置身 于对话外 ”
对 话 教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目的 就
要符合人物 的性格 。② 两方或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l
课 堂 教 学
语 文 课 堂 对 话 教 学 的 实 施 策 略
●拿翠旁
组织有效对话是新课改对我们教
师教学技能提出的新要求。激发学生 参与对话 ,保护他" 的积极性是一门 J
就像青中送炭般降临了。这 就给 了学
生许多思维的空 ,达到了以学生为
主体的新的 目标和要求。这种学生提 f 问题 ,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I {
中 ,教师专注 的神情 ,亲切 的微笑 ,
信任 的目光 , 期间产生的 “ 张力”可 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样 ,学生才 敢畅所欲言,智慧的泉源才会充分喷
产生共鸣作好 了铺垫。学生不仅得 到 了心灵的感 动和净化 ,而且对于精彩 的细节描 写也 留下 了刻骨铭 心的记 忆。 “ 老妇人跪在 烈士身边” “ 、 亲 吻他的嘴唇和前额 ”等一系列 的动作 描写 , “ 红红的蜡烛 ” “ 、 黑色的大 同巾”所造成 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久
生参与对话的兴趣 , 还有助于对课文 内容的深入理解 ,实现学生 文本的 对话。对话中学生思维顺畅 ,各抒 己
一
致, 学生们得益匪浅 。『 学生提供话 } 1 题 ,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学生能
理解的就不教 ,不能理解的才教 ,也
话。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对话 ,不 断探索 ,我们的课堂定会春意盎然。 @
过程其 实就是 学生 与文本对 话的 过 程。这个活动的设计或对话的过程 ,
学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还在
于我们教师的预设方案。下面就谈谈
本人在语文课堂上的一些激发学生参
与对话的实施策略。
一 .
需要教师和学生达到人格上的平 等和 教学 上的民主。离开了平等和民主 , 了学牛与学生的对话 , 并且从多方而 提高 j 7 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 ,他们 的体验 、 验 、能力 、 经 情感 、 态度 、习惯 ,他们 初步接触文 本的感受和问题 ,均能在争辩 巾得以 交流解决 争辩的教学方法,需 要教 师有一个创新 的理念 , 要有大胆尝试 的意 ,当然也要明确 [已的角包 , 】 如何参与 、 评价 、引导 、 管理这一争 辩过程 , 这部必须周全考虑 , 精心设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式教学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式教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对话式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被广泛运用。
对话式
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灵活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对话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书本
的知识点讲解,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话式教学则能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语言运用中来。
在学习作文时,老师可以与
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对话式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运用和掌握语文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
语文应用能力。
对话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讲解内
容繁杂,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而对话式教学则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让学
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老师可以与学生展开对话,让学生通过对角色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这种对话
式教学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然而,谁与谁的对话,怎样对话呢?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既是学生熟读课文后产生的感悟,也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过程。
在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文章时,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在不同学生的眼中有不同的王熙凤:
有的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笑不露齿”的古代,王熙凤哪里称得上是淑女的典范,足见她个性的张扬;
有的说,她是个爱慕虚荣、虚伪狡诈的人。
她问黛玉:“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这一连串的问,不待黛玉回答只是问就行了,答案无所谓,只是表示关心,而不是真关心。
有的说,她善解人意;
有的说,他美,但很俗气;
有的说,他讨好贾母,她见风使舵;
有的说,他聪明大气,精明强干,八面玲珑……
不同学生的眼中有不同的“凤辣子”,有的喜欢,有的厌弃,有的褒,有的贬,这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以自己的眼去观看,以自己的心去感受,以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欣赏和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这是任何其它环节得以实施的保障。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其实质便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
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获得了独特的感悟之后,便产生了交流的欲望,希望能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在交流中获得思想启迪,互相完善和提高。
在学习《凡卡》一课时,凡雨好奇地问:“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他的来信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的场面很“壮观”:
雨婷说:“我认为信上地址不详,爷爷很难收到信。
”
楠楠说:“如果能收到,爷爷也不能接他回去,因为爷爷只是个守夜人,他没有能力供养凡卡,他还要把他送到莫斯科当学徒,学
到本领后好自食其力。
”
荣荣说:“我认为爷爷收不到信。
假设他收到信,把凡卡接回来,那他可以把凡卡托付给别人,再给凡卡找个新爸爸、新妈妈。
比如“穷人”中的桑娜就把邻居家的孤儿抱回来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喂养,或者也可以把她送到儿童福利院,让那里的叔叔阿姨照顾她。
”祥祥急了:“你的想象真够丰富的,你别忘了这是契科夫写的小说,它反映的就是沙皇俄国黑暗的统治,穷苦的劳动人民哪里有什么光明,你当他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儿童福利院?在那个年代,穷苦的劳动人民命运注定是悲惨的,这也是作品本身要表达的。
”
……
是啊,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他们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解决了思想上的困惑,互相牗启,互相点燃,如千万朵奇异的火花在万里长空中绽放。
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和点拨,因为学生的认识难免片面或偏颇,当学生的认识偏离阅读要求时,教师应如舵手,掌握远航的方向,引领他们到达知识的彼岸,理想的彼岸,甚至是道德的彼岸。
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时,建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他的父亲怎么那么死心眼,非得让他放回到湖里去?
有的孩子说,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不能留下;
有的孩子说,留下又怎样,夜深人静,又没人看见;
有的孩子说,是呀,怎么不都是钓鱼,过两小时就开放了,不也是一回事吗?我们都学了《通向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人关键时刻脑子不得灵活点吗?
……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似乎很开放、灵活,实质上已偏离了本课主题,正因为认识偏颇,作为教师的我们才应在孩子们“离心力”产生之时,用“万有引力”把他们吸引回正轨。
记得,当时我曾这样开启他们:你们提出的问题直击本课主题,但你们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本课主题”不愿意接受。
是,当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只有两个小时;
是,当时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
是,把鲈鱼据为己有“我”会很满足,但如何面对父亲严厉的目光,如何面对自己的灵魂,与其总是要承受心灵上的折磨,不如忍一时之痛,把它放回去。
生活中,有很多象鲈鱼这样的诱惑,比如:法官受贿,造成奇冤;医生贪婪,剥夺生命;商人机关算尽,坑害顾客,最后灰飞烟灭……
正是因为父亲从小就教育我拒绝诱惑,日后,“我”才会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一个人,总要讲道德,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
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果我们从小也能够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相信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我们一定会保持清醒的头脑。
学生听后,默默地点头。
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除了体现在对话题的调控和交流的引导以及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外,还体现在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适时地提出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话题,给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平台”,使学生认识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
就让我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用智慧点燃智慧,用心灵开启心灵,让语文课堂教学如天空一般湛蓝,如草原般幽香,如泉水般清澈,如春夏秋冬般多姿……
(作者单位:辽化四小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