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天波传播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1、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卡⽂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定律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克斯⻙⾸先预⾔了电磁波的存在D、汤姆⽣提出了原⼦的核式结构模型2、爱因斯坦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的科学推理⽅法,是⼈类思想史上最伟⼤的成就之⼀,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在科学史上,伽利略享有“近代科学⽅法论的奠基⼈”的美誉。
根据你对物理学的学习和对伽利略的了解,他的物理思想⽅法的研究顺序是A、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B、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C、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D、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3、在物理学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类⽂明进程.对以下⼏位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B、汤姆⽣发现了电⼦,表明原⼦具有核式结构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规律D、⽜顿应⽤“理想斜⾯实验”推翻了亚⾥⼠多德的“⼒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4、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伟⼤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a粒⼦散射实验说明原⼦核还可以分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没有波动性C、⻨克斯⻙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了电磁波的存在D、⻉克勒⽿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核是由质⼦和中⼦组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提出“光⼦说”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汤姆⽣发现了电⼦并提出了原⼦的核式结构模型C、卢瑟福发现了质⼦和中⼦D、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所有原⼦的光谱6、在⼒学理论建⽴的过程中,有许多伟⼤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发现了⾏星运动的规律B、卡⽂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常量C、⽜顿最早指出⼒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亚⾥⼠多德对⽜顿第⼀定律的建⽴做出了贡献7、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随着理论的建⽴和发展,使⼈类由“蒸汽时代”进⼊“电⽓时代”。
电信传输考试资料

第一章电信传输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通信、电信和电信传输?电信号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征?答:从广义上说,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传输媒质只要将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均可称为通信。
电信号按照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电信号传载信息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类型。
模拟信号,是指模拟、仿照原有消息变化的电信号,这种信号的幅度变化是时间的连续函数;数字信号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的取值都是离散的。
数字信号在传输上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是它的抗干扰性强。
由于它是以1、0两种状态传输的,在接收端只要正确地判断是“1”或者是“0”,就等于完全取消了干扰。
5、以功率电平为例,请简述正电平、负电平和零电平的意义。
答:由定义知,当0x P P =时,电平为零,其含义是该点的功率等于基准功率。
当0x P P <时,电平是负值,其含义是该点的功率小于基准功率。
当0x P P >时,电平是正值,其含义是该点的功率大于基准功率。
对于绝对功率电平来说,因为基准功率是lmw ,所以当1x P m W >时,电平是正值,当1x P m W =时。
电平是零值,当1x P m W <时,电平是负值。
6、试简述绝对电平和相对电平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所谓某点的电平,是指电信系统中某一信号的实测功率(或电压、电流)值与某参考点的信号功率(或电压、电流)之比的对数值,某参考点的信号功率(或电压、电流)又称为基准功率(或基准电压、基准电流)。
需指出的是:基准功率是基本不变的,而基准电压或基准电流则是根据在某一阻抗上所获得的基准功率来确定的。
当阻抗变化时,基准电压或基准电流也要随之而变化。
求相对向平时所取的基准是不固定的,被测量值和基准是相对的,而绝对电平的基准是固定的。
在电话通信中,绝对电平的基准参考点的阻抗0600R =Ω,功率是01P m W =时,就可分别计算出绝对电压电平的基准电压和绝对电流电平的基准电流。
孝经全文带拼音版

孝经目录第一章开宗明义 (1)第二章天子 (1)第三章诸侯 (2)第四章卿大夫 (2)第五章士 (3)第六章庶人 (3)第七章三才 (3)第八章孝治 (4)第九章圣治 (5)第十章纪孝行 (6)第十一章五刑 (7)第十二章广要道 (7)第十三章广至德 (7)第十四章广扬名 (8)第十五章谏诤 (8)第十六章感应 (9)第十七章事君 (9)第十八章丧亲 (10)第d ì一y ī章zh āng 开k āi宗z ōng 明m íng 义y ì仲zh òng 尼n í居j ū,曾c éng 子z ǐ持ch í。
子z ǐ曰yu ē:“先xi ān王w áng 有y ǒu至zh ì德d é要y ào道d ào,以y ǐ顺sh ùn天ti ān下xi à,民m ín用y òng 和h é睦m ù,上sh àng 下xi à无w ú怨yu àn 。
汝r ǔ知zh ī之zh ī乎h ū”曾c éng 子z ǐ避b ì席x í曰yu ē:“参c ān不b ù敏m ǐn,何h é足z ú以y ǐ知zh ī之zh ī”子z ǐ曰yu ē:“夫f ū孝xi ào,德d é之zh ī本b ěn也y ě,教ji ào之zh ī所su ǒ由y óu生sh ēng 也y ě。
复f ù坐zu ò,吾w ú语y ǔ汝r ǔ。
”“身体sh ēnt ǐ发f ā肤f ū,受sh òu之zh ī父母f ùm ǔ,不b ù敢g ǎn毁hu ǐ伤sh āng ,孝xi ào之zh ī始sh ǐ也y ě。
船舶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船舶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摘要]通信技术在船舶的使用。
[关键词]基本原理和理论中图分类号:f407.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2-0304-01短波通信是目前远距离通信的两种主要手段之一(一种是卫星通信,另一种是短波通信)。
短波通信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安装架设快,通信费用低,灵活适用。
短波通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其发射功率小,设备简单,通信方便灵活,通过电离层做传输媒介,而电离层基本上是不可摧毁的,传输距离可达数千公里而不需要中转。
是通信和指挥的重要工具。
此外,在船舶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
勘探测量和科学考察船队等通常都配备短波电台与外界建立通信联系。
我局船舶通信主要使用短波单边带电台,这种方式在我局的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传递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根据自己在工作中对短波通信的一些浅显的认识,结合一些参考资料简要介绍一下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和使用当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短波通信的基本原理1、.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电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一平面波斜入射到两种理想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出现反射和折射现象。
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
为了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2 、电离层的作用电离层对短波通信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电离层是地球高空大气层的一部分。
它从60公里延伸到1000公里的高度。
处于电离状态的高空大气层,上疏下密。
电离层中的电离是由于x射线以及微粒子辐射所造成的。
由于太阳紫外线辐射以及高能微粒子辐射,大气分子部分游离分裂为电子和正离子,形成由电子、正、负离子和中性分子、原子等组成的等离子体。
由于电子的存在,使得大气层导电。
产生电离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3、短波频率组网通信电离层几乎不能反射超过40mhz的频率,最低可反射1.5mhz的频率。
通信原理简答题答案2(个人整理)

通信原理简答题答案2(个⼈整理)第⼀章绪论1-2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值仅可能取有限个值。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携带信号的参量是连续取值还是离散取值。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偶哪些优缺点?答:利⽤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为数字通信系统。
优点:抗⼲扰能⼒强,⽆噪声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进⾏处理、变换、储存;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般需要较⼤的传输带宽;系统设备较复杂。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般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信源编码:提⾼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压缩技术降低码速率),完成A/D转换。
信道编码/译码:增强数字信号的抗⼲扰能⼒。
加密与解密:认为扰乱数字序列,加上密码。
数字调制与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致。
1-5 按调制⽅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系统。
1-6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7 按传输信号的复⽤⽅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FDM,TDM,CDM。
1-8 单⼯、半双⼯及全双⼯通信⽅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作⽅式。
答:按照消息传递的⽅向与时间关系分类。
单⼯通信:消息只能单向传输。
半双⼯:通信双⽅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收和发的⼯作⽅式。
全双⼯通信:通信双⽅可以同时收发消息。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式?他们的适⽤场合及特点?答:分为并⾏传输和串⾏传输⽅式。
并⾏传输⼀般⽤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如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传输使⽤与远距离数据的传输。
1-10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答:有效性和可靠性。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有效性:传输速率,频带利⽤率。
《电波传播理论》课件 自由空间和空间波传播模式

10km 距 场
频
离
强
率
57dBu
接 收 功 率
E 57 10lg50 74 dB
100MHz
标尺1
标尺2 标尺3
标尺4
本图适用于半波偶极子天线,标尺2表示辐射功率为1W
的场强作为距离(km)的函数,对于Pt(W)的辐射功率,
应在标尺2的数值上增加一个校正值10
2020/11/29
lg
pt(dB)。
2020/11/29
10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模型
距离发射机为d时,自由空间中接收点的场强为
E(dBv/m)
14.77 Gt (dB) 10 lg
P
- 20 lg d
E(dBμ)
74.77
Gt
(dB)
10
lg
P
-
20
lg
dkm
式中,E为场强,单位为dBV/m; PΣ为辐射功率,单位为W; Gt为发射天线的增益。
❖ The atmosphere of our planet does not refract or bend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much.
2020/11/29
d 2h
7
各种电波传播模式的主要特点
❖ 空间波:在传播过程中,电波会发生折射、反射、 散射等现象。在微波通信中采用视距传播。天线架 设在地面以上大于几个波长处。
❖ 地表面波:长波,中波一般采用这种传播方式。天 线直接架设在地面。
❖ 天波:只有这种电波传播方式才能将电波传送到数 千公里以外。短波通信采用的就是这种传播方式。
2020/11/29
8
第2节 电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通信原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兰州理工大学

通信原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兰州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信号是信息的传输载体()参考答案:错2.信息是消息的有效内容,消息是信息的物理形式()参考答案:对3.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参考答案:对4.通信系统中接受设备的功能是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其目的是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参考答案:对5.有线通信是用导线作为传输媒质完成通信的,无线通信是依靠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达到传递消息的目的()参考答案:对6.电话是全双工通信一个常见的例子,通话的双方那个可同时进行说和听()参考答案:对7.传输同样的消息,所占用的带宽越大,有效性越好。
()参考答案:错8.码元速率决定了发送信号所需的带宽。
()参考答案:对9.误信率与误码率不可能相等。
()参考答案:错10.二进制数字传输系统每隔0.25ms发送一个码元,则码元速率为()参考答案:4000Baud第二章测试1.广义信道可以分为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
()参考答案:错2.调制信道可以分为恒参信道与随机信道。
()参考答案:对3.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有()参考答案:视线传播;地波;天波4.以下选项哪个不属于散射传播的方式()参考答案:大气层散射5.为了增大视线传播在地面的传播距离,可以选择()哪种方式。
参考答案:提升天线高度6.信道中的噪声n(t)是叠加在信号上的,而且无论有无信号,噪声n(t)是始终存在的。
这种噪声通常称为加性噪声。
()参考答案:对7.调制信道中包含调制器和解调器。
()参考答案:错8.谐波失真是由于信道中元器件特性不理想造成的。
()参考答案:对9.利用噪声等效带宽的概念,在讨论通信系统的性能时,可以认为窄带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在带宽B n内是恒定的。
()参考答案:对10.热噪声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通信各频段干扰的可行性及干扰功率的概算

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干扰信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中最关键的特性就是干扰信号的能量特性,即如何使作用于被干扰的接收机所接收的干扰信号有足够的能量。
本章从这个观点出发来探讨对各标准频段干扰的可能性。
为了达到干扰的目的,我们很容易想到只要增加干扰功率或缩短干扰距离就可以办到。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干扰发射机的功率和无限制地缩短干扰距离会使任何频段,任何一种无线电通信都会受到干扰,使其不能工作或者工作能力被降低。
然而,干扰设备的配置条件总是受到各种限制,干扰距离也不能无限制的缩短。
当把干扰机配置在离开接收机的距离,在实际中是允许的最小值时,对某种通信方式干扰奏效所需的干扰功率,在技术上是可实现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种通信方式的干扰是可实现的。
反之,就认为这种通信方式的干扰是不可能的。
显然,作用于被干扰的接收机上的干扰电平除了和发射功率有关而外,还与电波传播紧密相关,而且干扰发射机发射的干扰功率作用于接收机电平的大小在许多情况下主要由它来决定。
因此,分析各频段电波传播的特点,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各频段中各种通信方式干扰的可能性。
无线电通信所用的频率(波长),分为12个频段(波段),如表7.1所示。
7.1127.1.1电波传播方式可以归纳成如下几类。
(1)表面波传播表面波传播路径如图7.1所示。
这时电波是紧靠着地面,沿着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进行传播的。
当电波紧靠着实际地面—起伏不平的地面传播时,由于地球表面是半导体,使电波发生变化和能量被地面吸收,地面对表面波能量吸收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因素有关。
表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
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
这种传播方式使用于中波及长波。
在军用短波及超短波小型电台进行近距离通信也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的电波发生绕射,这样电波可以到达视线范围以外。
从物理知识中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高度可以比较的时候,才能有绕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电离层概况 12.2 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12.3 短波天波传播
适用:长、中、短波, 尤其适合短波的远距离通信; 优点:损耗小,从而可用较小的 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 缺点:信号很不稳定。
12.1 电离层概况
一.电离层的结构特点 二、电离层的变化 三、电离层的等效电参数
12.3.1 传输模式──传播的途径 1F 2F 1E
F区 E区
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输现象
当电波以与地球表面相切的方 向即射线仰角为零度的方向发射时, 可以得到电波经电离层一次反射 (称一跳)时最长的地面距离。
E反射,一跳2000km; F反射,一跳4000km; 通信距离<4000km,往往通过F层一次反 射来实现,1F模式。 通信距离>4000km,不可能有单跳模式。
12.3.2 工作频率的选择
fLUF <f< fMUF
在能反射回来的条件下,尽量把频 率选得高些,减少电离层对电波能量的 吸收; 不能把频率选在fMUF,因电离层不 取最佳工作频率fOWF=85%fMUF
稳定, 当N变小时,电波可能穿出电离层。
一日之内适时改变工作频率
10
f(兆赫)
9 8 7
OWF f=7.7兆赫
0
sinθ0 = εn = 1− 80.8Nn / f
2
讨论(重点)
sinθ0 = εn = 1− 80.8Nn / f
2
1.电波频率越低,越易反射;
f1<f2<f3
sinθ0 = εn = 1− 80.8Nn / f
2.入射角越大,越易反射;
2
θ1
θ2
θ3
θ1< θ2< θ3
3.存在最高频率fmax──以一定θ0 入射,能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频率。 受到Nmax限制。
太阳发生 耀斑爆发
高 度 km 200 100 D 109
电离层骚扰时 E D 1010 1011 1012 1013 N(个/m3) E
108
电离层骚扰时电子密度增大
三、电离层的等效电参数
Ne εr = 1 − 2 2 ε 0m (ω + ν ) N ≈ 1 − 80 . 8 2 < 1 f Ne ν σ = 2 2 m (ω + ν )
2 2
12.2 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一、反射条件(重点) 二、电离层的吸收
一、反射条件
θ2 ' θ0 ' θ 1 θ0 Δ θ1 ' θ 2
n3 n2 n1 n0
n = ε r = 1 − 80.8 N / f
2
εr 0 sin θ0 = εr1 sin θ1 = εr 2 sin θ2 = L = εrn sin 90
3.静区
电离 层
))) )))))) )))))) r1 地面波
静区
r2
4.电离层暴的影响 太阳表面突然出现耀斑时,辐射出强大的 紫外线和大量的带电粒子,使电离层的正常 结构遭到破坏,特别是对于最上面的 F2 层影 响最大,因而可能造成信号突然中断。
进行电离层暴的预测预报,以便事先采取 适当措施;选择较低工作频率,当信号突然中 断时,立即使用较低工作频率利用 E 层反射; 增大发射机功率,使反射回地面的电波增强; 在电离层暴最严重时刻,若利用以上方法尚不 能恢复正常时,可采用转播方法以绕过暴变地 区。
一、电离层的结构特点 F层 8×1011~ 2×1012/m3 E层 2.5×1011/m3 D层 2.5×109/m3 170~300km 90~150km 60~90km
二、电离层的变化
1.电离层的规则变化 1)日夜变化 白天电子密度>夜晚 中午电子密度>早晚 夜间:D层消失──复合 E层高度降低/电子密度降低; F1F2层合并成F层,N↓到拂晓时最小; 2)季节变化 夏季电子密度>冬季 F2层例外:夏季电子密度<冬季, 因为夏天气体膨胀,所以N↓
Ne εr = 1 − 2 2 ε0m(ω + ν )
⎣
2
Ne ν σ= 2 2 m(ω + ν )
2
μ 0ε 0 ⎡ 2 2 α =ω ε r + (60λσ ) − ε r ⎤ ⎢ ⎥
2 ⎦
对于短波,衰减系数
σ μ 60πσ = α≈ = 2 ε εr 60πNe v 2 2 ε r m( ω + v )
极化衰落:由于电离层各向异性, 线极化平面波经电离层反射后为 一椭圆极化波,主轴方向及轴比 随N改变。 波长越短,相位差的变化越大, 衰落现象越严重。 克服办法:采用分集式接收
2.多径时延效应 多径时延:多径传输中最大的传输 时延(到达接收点的时间延迟称时 延)与最小的传输时延之差,以τ 表示,与工作距离、频率等有关。
MUF
6 f=6.5兆赫 5 0 4 8 12 16 20 本地时间(小时)
24
通常在电子密度急剧变化的黎 明和黄昏时刻适时地改变工作频率。 例如在清晨时分,若过早地将 夜频换为日频,则电子密度仍较小, 致使电波穿出电离层而使通信中断。 若太晚,则电子密度已很大, 致使吸收太大,接收点信号电平过 低,从而不能维持通信。
sinθ0 = εn = 1− 80.8Nmax / f max
2
f max =
80 .8 N max 2 cos θ 0
θ0=00垂直入射时,电离层能反 射的最高频率——临界频率fc
f c = 80.8N max
fmax = fc secθ0
与射线仰角Δ相联系
sinθ0 sin(90 + Δ) = R R+h
多径时延(毫秒)
多径时延τ与工作距离的关系 ——萨拉曼实验曲线
10 8 6 4 2 0 102 2 3 4 5 103 2 3 4 5 104 2 3 4 5 105 通信距离(千米)
由于 N 的变化,造成多径时延随着时 间而变化。在日出日落时刻,N 剧烈变化, 多径时延现象最严重最复杂,而中午和子 夜时多径时延一般较小且较稳定。多径时 延不仅随日时变化,而且在零点几秒~几 秒时间内都会有变化。
3)随太阳黑子11年周期的变化
300 太 阳 200 黑 子 数 100
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年份
4)随地理位置变化 纬度低,N↑,南方电子密度>北方 2.电离层的不规则变化 1)突发E层(或Es层) 2)D层突然吸收现象(电离层骚扰) 3)电离层暴
400 300 正常情况 F F
2
吸收规律(重点): 1.电子密度大,吸收大; 2.对短波,主要是D层的吸收(非偏移 吸收); 3.白天的吸收大于夜晚; 4.频率低,吸收大。 ∴在能反射回来的前提下,尽量选 择较高的工作频率。
12.3 短波天波传播
12.3.1 传输模式 12.3.2 短波天波传播工作频率的选择 12.3.3 短波天波传播的几个主要问题 12.3.4短波天波传播的特点
11.3.3 短波天波传播的几个主要问题 1.衰落现象严重 衰落现象是接收点信号振幅忽 大忽小不规则变化的现象。
慢衰落:周期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甚 至更长,吸收型衰落,由电离层的 吸收变化引起,有年月、季节、昼 夜的变化。 快衰落:周期在十分之几秒到几秒 之间,干涉型衰落,由多径效应引起。
近距离衰落:地波与天波干涉; 远距离衰落:由不同反射次数的天波干涉 形成; 漫射现象引起的衰落:由于电离层的不 均匀性; 双折射效应引起的衰落;
12.3.4 短波天波传播的特点
(1)能以较小的功率进行远距离传播。例如, 发射功率为150瓦的电台,用64米双极天线,通 信距离可达1000多千米。 (2)白天和夜间要更换工作频率。 (3)传播不太稳定,衰落严重。
(4)天波传播由于随机多径效应严重,多径时延τ较 大,多径传输媒质的相关带宽较小,因此对传输的 信号带宽有较大的限制。 (5)电台拥挤、干扰大。尤其是夜间,由于电离层 吸收减弱,干扰更大。
0
h Δ
θ0
2h sin Δ + R cos2 θ0 ≈ 1 + 2h / R
2
R
80.8Nmax(1+ 2h / R) fmax = 2 sin Δ + 2h / R
二、电离层的吸收 非偏移吸收(穿透吸收):D层吸 收(通常包括E层吸收); 偏移吸收(反射吸收):在E层或 F层反射点附近产生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