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实验

合集下载

DSP实验四、TMS320F28335 定时器 中断 IO中断 控制LED亮灭

DSP实验四、TMS320F28335 定时器 中断 IO中断 控制LED亮灭

继续我的第四个实验;实现定时器中断函数处理LD4翻转、按键IO中断控制LD3翻转;学习目的:中断寄存器的设置,IO中断、定时器中断的使用,F28335共有三个定时器:timer0、timer1、timer2(timer2也可用于DSP/BIOS);功能描述:上电默认LD3、LD4灭;初始化完成后,LD4以1HZ(1S)频率做状态翻转;LD3接受按键控制,每触发一次按键,状态翻转一次。

电路连接说明:LD4、LD3设置为通用GPIO 上拉输出初始化后默认为输出LED灯灭状态;LD4、LD3控制LED灯的负极,如下图;本次实验选用定时器0,程序时刻读取计数器的值,当值为0时,产生定时器0中断,LD4状态翻转;IO按键SW12中断控制LD3状态翻转。

定时器0中断程序设计说明:步骤一、定时器0的预定标寄存器和计数器设置:定时器输入时钟为sysclkout(=135MHz),1、如果定时1S(即1Hz)中断一次(即计数结束),1Hz=135Mhz/1350/100000预定标寄存器(即分频器)设为1350,计数器设为100000;2、如果定时1ms(即1000Hz)中断一次,计算公式为:1000Hz=135Mhz/1350/100预定标寄存器同样设为1350,计数器设为100;赋值语句如下://定时器0 设为1Hz = 135MHz/(1350*100000)CpuTimer0Regs.PRD.all= 100000;//计数周期寄存器,100000周期后计数器减为0CpuTimer0Regs.TPR.bit.TDDR= 1350& 0xFF;//0x546 预定标寄存器(预分频器)CpuTimer0Regs.TPRH.bit.TDDRH = (1350>>8) & 0x00FF;//0x546 预定标寄存器(预分频器)步骤二、a)设置定时器0相关中断寄存器使能定时器0中断,即CpuTimer0Regs.TCR.bit.TIE= 1; //使能定时器0中断b)设置PIE级相关中断寄存器定时器0中断所在PIE组使能,即PIEIERx寄存器设置c)设置CPU级中断相关寄存器CPU级使能上述PIE对应的通道,即IER寄存器设置步骤三、中断向量入口映射位置设置,如下:EALLOW; // This is needed to write to EALLOW protected registersPieVectTable.TINT0 = &cpu_timer0_isr; //将中断函数物理地址赋值给中断向量入口PieVectTable.XINT3 = &key_GPIO50_isr;EDIS; // This is needed to disable write to EALLOW protected registersIO中断程序设计说明:步骤一、设置IO引脚功能复用寄存器为普通IO、设为上拉、输入状态、使能引脚滤波功能;外部中断源选择寄存器设置:如GpioIntRegs.GPIOXINT3SEL.bit.GPIOSEL=50;//按键引脚编号设置步骤二、使能外部中断源中断;XIntruptRegs.XINT3CR.bit.ENABLE=1;//使能中断设置触发方式:XIntruptRegs.XINT3CR.bit.POLARITY=0;//下降沿触发剩余步骤同定时器0中断的设置。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简介
•实验名称:单片机定时器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中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实验设备:单片机开发板、电源等
实验内容
1.单片机定时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单片机定时器的分类和特点
3.实验步骤和流程
–步骤1:搭建实验电路
–步骤2:编写单片机程序
–步骤3:下载程序到单片机
–步骤4:观察定时器的工作情况
4.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单片机定时器实验电路,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

通过下载程序到单片机,观察到定时器按照预设
的时间间隔产生中断,并执行相应的任务。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可以实现定时功能。

实验分析
•单片机定时器是一种重要的计时和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日后的电子设计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单片机定时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并成功实现了定时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调试和修改程序进行了解决。

这对我们提高了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很大帮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于单片机定时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实验教材及课件。

单片机中断嵌套实验

单片机中断嵌套实验

为傲Z 42彳網妣匚ot Mechamical &Elrclrical Enginecnug, Anhui Polytcc hiiir Litiiversity 单片机中断嵌套实验汇编语言设计姓名:陈志强班级:通信1401学校: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时间:2016.4.6实验内容:使用一个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通过P1 口连接的8 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中断的作用。

外部中断未发生时,即引脚的INTO的按键开关K1没有按下时,系统通过定时器中断的方法,使LED呈现流水灯显示,当INTO引脚的按键开关K1按下,即长生外部中断,外部中断INTO打断定时器的定时中断,从而控制8个LED闪烁显示,当按键开关松开,继续呈现流水灯显示。

要求外部中断0设置为高优先级中断,定时器中断设置为低优先级中断。

电路设计:LM$EL2J9"POQfjflDO PO L I/ADIFQ-5.CAD5 FOeWBP2.W/3P2 IM®P22/A10P23JA11P24/A12P7 5JA13 PZ 7JA15PSENALE EAF- iiF<-P3 liTKp 円P3 3CTTP34TTD pg5fT1P3 7/CD 二__汇编程序设计:ORG 0OOOH LJMP MAIN ORG 0003H LJMP INT ORG 000BH LJMP ITOP3j■3837 J- 3321■22竺3■24■25■ 26■1?77■—1 ■ ■12|n► 1A1 15I 'PO.O/ADO PH 11 (API P0.2''AD2P0.3/AD3 PO 4 AD4 P0.5JAD5PO 6/AD6PO7''AD7 U1KTAL1XTAL2-y ^1P2.0/A8 P2.1JA0P2 2/A10PSEfJ P2 3/A11ALE P2 4/A12EAP2.&A13 P2.&A14F27/A15P3.D/RKD P1 1 P3.1/TXD P1.2 P3 2/l\T0PI.3 P3.3/\T1P1,1 P3/1.T0P I ,5P3 smR3E/WRP1.7 P3 "莎RST『「Z-.-J 7£厂—.-E -7MAIN:MOV A,#0FEHMOV SP,#60HMOV TMOD,#01HMOV TL0,#0CHMOV TH0,#0FFHSETB IT1SETB EASETB EX0SETB ET0SETB PX0SETB TR0 START: LJMP START ITOP:MOV TL0,#0CH MOV TH0,#0FFH LOOP1:LCALL TIMEMOV P1,ARL ARETIINT: MOV P1,#00H LCALL TIME MOV P1,#0FFH LCALL TIME RETITIME: MOV R5,#20 D1: MOV R6,#20 D2: MOV R7,#248 D3: DJNz R7,D3DJNz R6,D2DJNz R5,D1RETEND(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中断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中断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设计方法。

3. 熟悉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 通过实验验证中断系统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中断是一种处理程序,当系统需要处理某个事件时,暂时中断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毕后,返回到被中断程序的原点继续执行。

中断系统由中断控制器、中断处理程序和中断请求源组成。

三、实验设备1. PC机一台2. 开发板一块3. 示波器一台4. 编译器一套四、实验步骤1. 实验环境搭建(1)将开发板插入PC机的USB接口。

(2)打开编译器,新建一个C语言项目。

(3)编写实验代码。

2. 编写中断处理程序(1)定义中断服务例程(ISR)函数。

(2)编写ISR函数,实现中断处理功能。

(3)在主函数中调用ISR函数。

3. 编写主函数(1)初始化中断控制器。

(2)设置中断向量表。

(3)启动中断控制器。

4. 编译与调试(1)将编写好的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2)将可执行文件烧写到开发板中。

(3)打开示波器,观察中断信号。

5. 实验验证(1)通过按键、串口或其他方式触发中断。

(2)观察示波器上的中断信号,验证中断处理程序是否正确执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中断系统的功能。

在触发中断后,示波器上出现了中断信号,表明中断处理程序已正确执行。

2. 实验分析(1)中断控制器初始化正确,中断向量表设置正确。

(2)ISR函数编写正确,能够正确处理中断事件。

(3)主函数调用ISR函数,实现了中断处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中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熟悉了中断处理程序的设计方法,了解了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中断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达到了实验目的。

七、实验改进与展望1. 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中断源,如定时器中断、串口中断等,以进一步验证中断系统的功能。

2. 可以研究中断嵌套处理,实现更复杂的中断处理流程。

中断与定时器和计数器实验

中断与定时器和计数器实验

中断与定时器和计数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的中断的原理、中断的设置,掌握中断的处理及应用2.掌握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学会使用定时器/计数器二、实验内容:(一)、定时器/计数器应用程序设计实验1.计数功能:用定时器1方式2计数,每计数满100次,将P1.0取反。

(在仿真时,为方便观察现象,将TL1和TH1赋初值为0xfd,每按下按键一次计数器加1,这样3次就能看到仿真结果。

)分析:外部计数信号由T1(P3.5)引脚输入,每跳变一次计数器加1,由程序查询TF1。

方式2有自动重装初值的功能,初始化后不必再置初值。

将T1设为定时方式2,GATE=0,C/T=1,M1M0=10,T0不使用,可为任意方式,只要不使其进入方式3即可,一般取0。

TMOD=60H。

定时器初值为X=82-100=156=9CH,TH1=TL1=9CH。

(1)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如图所示(2)C源程序#include "reg51.h" sbit P1_0=P1^0;void main(){TMOD=0x60;TH1=0xfd;TL1=0xfd;TR1=1;ET1=1;while(1){if(TF1==1){P1_0=~P1_0;TF1=0;}}}(3)proteus仿真通过Keil编译后,利用protues软件进行仿真。

在protues ISIS 编译环境中绘制仿真电路图,将编译好的“xxx.hex”文件加入AT89C51。

启动仿真,观察仿真结果。

(二)中断应用程序设计实验2.中断定时使用定时器定时,每隔10s使与P0、P1、P2和P3端口连接的发光二极管闪烁10次,设P0、P1、P2和P3端口低电平灯亮,反之灯灭。

分析:中断源T0入口地址000BH;当T0溢出时,TF0为1发出中断申请,条件满足CPU响应,进入中断处理程序。

主程序中要进行中断设置和定时器初始化,中断服务程序中安排灯闪烁;TL0的初值为0xB0,TH0的初值为0x3C,执行200次,则完成10s定时。

实验三流水灯实验(io口和定时器实验)

实验三流水灯实验(io口和定时器实验)

实验三流水灯实验(I/O口和定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单片机I/O口的使用方法和定时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延时子程序的编程方法、内部中断服务子程序的编程方法;3.学会使用I/O口控制LED灯的应用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1.控制单片机P1口输出,使LED1~LED8右循环轮流点亮(即右流水),间隔时间为100毫秒。

2.控制单片机P1口输出,使LED1~LED8左循环轮流点亮(即左流水),间隔时间为100毫秒。

3.使用K1开关控制上面LED灯的两种循环状态交替进行;4. 用定时器使P1口输出周期为100ms的方波,使LED闪烁。

5.使用定时器定时,使LED灯的两种循环状态自动交替,每一种状态持续1.6秒钟(选作)。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硬件电路设计使用实验仪上的E1、E5和E7模块电路,把E1区的JP1(单片机的P1口)和E5区的8针接口L1~L8(LED的驱动芯片74HC245的输入端)连接起来,P1口就可以控制LED 灯了。

当P1口上输出低电平“0”时,LED灯亮,反之,LED灯灭。

E7区的K1开关可以接单片机P3.0口,用P3.0口读取K1开关的控制信号,根据K1开关的状态(置“1”还是置“0”),来决定LED进行左流水还是右流水。

综上,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2.程序设计实验1和实验2程序流程图如图3-1实验3程序流程图如图3-2所示。

图3-1 实验1,2程序流程图图3-2 实验3程序流程图实验4程序流程图如图3-3,3-4所示。

实验5程序流程图如图3-5,3-6所示。

图3-5 实验5主程序流程图图3-6 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图3-4 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图3-3 实验4主程序流程图编程要点:(1)Pl,P3口为准双向口,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为输入或输出,在作输入线使用前,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

例如:MOV P1,A; P1口做输出MOV P1,#0FFHMOV A,P1;P1口做输入SETB P3.0MOV C,P3.1;从P3.1口读入数据(2)每个端口对应着一个寄存器,例:P1→90H(P1寄存器地址);P3→B0H(P3寄存器地址);寄存器的每一位对应着一个引脚,例:B0H.0→P3.0(3)对寄存器写入“0”、“1”,对应的外部引脚则输出“低电平”、“高电平”。

单片机中断实验实训报告

单片机中断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因其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大等优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断技术是单片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允许单片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响应外部事件,从而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效率。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理解,掌握中断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中断技术。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中断源、中断优先级、中断服务程序等基本概念。

3. 学会使用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实现实时响应外部事件。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器材1. 单片机实验板2. 示波器3. 电源4. 连接线5. 逻辑分析仪(可选)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外部中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外部中断功能,实现按键控制LED灯的点亮和熄灭。

(2)实验步骤:a. 将外部中断0(INT0)引脚连接到按键,按键按下时产生低电平信号。

b.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实现按键按下时点亮LED灯,按键释放时熄灭LED灯。

c. 编译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实验板上。

d. 测试实验效果,观察LED灯的点亮和熄灭情况。

2. 实验二:定时器中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定时器中断功能,实现LED灯的定时闪烁。

(2)实验步骤:a. 配置定时器T0为模式1,设置定时器初值,使定时器溢出时间为1秒。

b. 开启定时器中断,编写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实现LED灯的定时闪烁。

c. 编译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实验板上。

d. 测试实验效果,观察LED灯的闪烁情况。

3. 实验三:中断嵌套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中断嵌套功能,实现定时器中断和外部中断的嵌套。

(2)实验步骤:a. 配置定时器T0为模式1,设置定时器初值,使定时器溢出时间为1秒。

b. 开启定时器中断和外部中断,设置中断优先级。

c. 编写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和外部中断服务程序,实现中断嵌套。

d. 编译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实验板上。

单片机中断实验报告

单片机中断实验报告
程序下载
通过单片机的下载接口,将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 下载到单片机中。
实验测试
通过按键触发外部中断,观察LED灯的状态变化, 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中断响应时间测试
总结词
响应时间快
详细描述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单片机的中断响应时间非常快,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外 部事件做出响应。这主要得益于单片机的硬件架构和中断处理机制,使得单片 机能够迅速识别并处理外部事件。
提高编程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编程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注重提高自 己的编程能力,包括代码的优化、调试技巧等方面。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中断触发条件不 稳定等,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和优化代码,最终解决了这些 问题。
对实验的反思与建议
01
实验操作流程的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操作流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某些步骤的
描述不够清晰,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惑。建议在后续
的实验指导书中对操作流程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深入学习单片机中断机制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片机的中断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计划深入学习单片机的中断机制, 了解更多关于中断的细节和应用技巧。
探索更多中断应用场景
除了本次实验中实现的按键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外,我们还计划探索更多的中断应用场景,如串口中断、ADC中断等 ,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和应用能力。
05
结论与建议
实验结论
实验目标达成情况
实验目标是通过单片机实现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实验 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外部按键中断和定时器中断,验证了单 片机的中断处理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定时器/中断的工作原理。

2、学习单片机定时器/中断的应用设计和调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普中科技单片机开发板;
2、Keil uVision4 程序开发平台;
3、PZ-ISP 普中自动下载软件。

三、实验原理
805l 单片机内部有两个 16 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记为 T0 和 Tl。

8052 单片机内除了 T0 和 T1 之外,还有第三个 16 位的定时器/计数器,记为 T2。

它们的工作方式可以由指令编程来设定,或作定时器用,或作外部脉冲计数器用。

定时器 T0 由特殊功能寄存器 TL0 和 TH0 组成,定时器 Tl 由特殊功能寄存器 TLl 和 TH1 组成。

定时器的工作方式由特殊功能寄存器 TMOD 编程决定,定时器的运行控制由特殊功能寄存器 TCON 编程控制。

T0、T1 在作为定时器时,规定的定时时间到达,即产生一个定时器中断,CPU 转向中断处理程序,从而完成某种定时控制功能。

T0、T1 用作计数器使用时也可以申请中断。

作定时器使用时,时钟由单片机内部系统时钟提供;作计数器使用时,外部计数脉冲由 P3 口的 P3.4(或 P3.5)即 T0(或 T1)引脚输入。

方式控制寄存器 TMOD 的控制字格式如下:
低 4 位为 T0 的控制字,高 4 位为 T1 的控制字。

GATE 为门控位,对定时器/计数器的启动起辅助控制作用。

GATE=l 时,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受外部引脚输入电平的控制。

由由运行控制位 TRX (X=0,1)=1 和外中断引脚(0INT 或 1INT)上的高电平共同来启动定时器/计数器运行;GATE=0时。

定时器/计数器的运行不受外部输入引脚的控制,仅由 TRX(X=0,1)=1 来启动定时器/计数器运行。

C/-T 为方式选择位。

C/-T=0 为定时器方式,采用单片机内部振荡脉冲的 12 分频信号作为时钟计时脉冲,若采用 12MHz 的振荡器,则定时器的计数频率为 1MHZ,从定时器的计数值便可求得定时的时间。

C/-T=1 为计数器方式。

采用外部引脚(T0 为 P3.4,Tl 为 P3.5)的输入脉冲作为计数脉冲,当 T0(或 T1)输入信号发生从高到低的负跳变时,计数器加 1。

最高计数频率为单片机时钟频率的 1/24。

M1、M0 二位的状态确定了定时器的工作方式,详见表。

方式 1 与方式 2 的差别是计数器的位数,前者 13 位,后者 16 位。

定时器内部结构逻辑图如图所示。

要测量低频信号可以首先产生一个标准时间 T 闸门信号,然后在该时间内计算进入计数器的脉冲个数。

这个时间有时太短,需结合软件定时。

如果要求比较高,则需要进行智能地调整 T。

例如对于 500HZ 信号,使用 65ms 闸门时间,则计数器值就非常少。

计数器的值超过 10000 个,才能保证精度不少于%。

如果在 3 秒内还是发现计数器的值少于精度需要,则自动切换到周期测量模式,通过周期计算频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如果要求 3 秒内给出结果,则周期超过 3 秒的信号就无法得到准确的频率或周期。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如下图所示,连接口与D11小灯,使用单片机内部定时器T0或者T1中断,实现准确延时,使得 D11 小灯循环点亮 1 秒,熄灭 1 秒。

2.按照实验要求编写程序流程图,然后编写程序。

编译成 HEX 文件,连接好编程器,用 PZ-ISP 普中下载软件程序,对编写的程序进行调试,直至测试成功。

五、实验报告
1、画出电路原理图。

2、给出程序流程图和程序清单、并给予适当注释。

3、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求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
图1 点亮一个LED灯原理图 #include<>
sbit temp=P1^1;
unsigned char num;
void main()
{
temp=0;
num=0;
TMOD=0x01;
TH0=0x3c;
TL0=0xb0;
TR0=1;
while(1)
{
if(TF0)
{
TF0=0;
TH0=0x3c;
TL0=0xb0;
num++;
if(num==20)
{
temp=~temp;
num=0;
}
}
}
}
实验现象:实验板上第一盏led灯一亮一暗;间隔为一秒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