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苏轼诗词鉴赏 西江月十五首

合集下载

《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

③层霄,即层云。

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1. B B项,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

2.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⑤俯仰结合。

“弥弥浅浪”是俯视,“隐隐层霄”是仰视。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艺术手法和鉴赏诗句的能力。

作答时,指出诗词运用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用典、烘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

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共有《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十首古诗词,现整理分享原诗和译文如下。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江边小洲,到了日暮时分思念家乡的新愁又涌上了我这个游子的心头。

远处的原野十分空旷,天空看起来比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极为清澈,月亮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变得离人更近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天空中的乌云如同打翻了墨水一样浓密,但又没有盖住远山;暴虐的雨点如同跳动的珍珠般闯入小船里。

忽然一阵狂风卷地而来,将乌云暴雨全部都吹散了,这时望湖楼下西湖水正像天空一样清澈平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月升起,惊醒了栖息在斜枝上的乌鹊。

清风缕缕,在半夜里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的香气中回荡着一片蛙声,它们似乎在讨论今年会有好的收成。

几颗星星在天边时显时隐,一阵微雨在山前滴答落下。

我想去以前经过的社庙树林中的茅店躲雨,在溪边小桥转弯处,那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我的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来他们农家做客。

这里风景秀丽,绿树环绕着整个村庄,青山横卧在城外。

我们打开窗户,面对着的就是农家的谷场与菜园,我们举起酒杯痛饮美酒,闲聊着农事。

等到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回到这里来,和朋友一起观赏菊花,品尝菊花酒。

第5课《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西江月》是苏轼的一首著名诗歌,清新自然,咏叹离情,作者刻画了秋夜江楼,西江月盈月之壮丽景象,以及魂牵梦绕的别离之情,表现出高雅而温柔的情思,推动读者自由思考、穿越时空。

此诗歌采用感叹句开头,形象地表述了诗人的心情:“西江月何时复西江月”,使整首诗的气氛凝结而且深沉。

诗人先描写了秋夜江楼,描绘出秋风里江楼的景象:“江楼月落江楼寒,空楼阑干人初稀。

萧疏烟暗渡若耶,关山流水月照中”,几句诗就把景描写出来,把少女对着月亮的凝望表现出来。

诗人先写了破军,再写了渡口的愁绪,让人感受到不舍,情绪深沉。

接着,诗人又表述了他对分离的情绪:“归雁洛阳辞家乡,一片孤城万仞山”,让诗的主题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人在江楼客在船,两处情愁各自至”,表现了苏轼分离的情绪,而他不担心自己的离别,而是放心地把思念说出来,以期能帮助另一半度过难关。

最后,他表达了人生最强烈的愿望:“只有相思知何日,且作西江月为君看”,它将西江月当作见证永恒感情的容器,也将它当作离别的送别品,也将它当作换来的安慰和期盼。

用最熟悉的情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就是苏轼《西江月》的精妙之处。

苏轼用《西江月》抒发了离别的柔情,彰显了幽思的情深。

他用殷实的情感和诗一般的美感,谱写出宏大的离别:月是把分离的见证,表达了情思无穷;它是一种属于彼此的深情,以深沉的合唱祝福彼此;它安慰分离,融入永恒,盛载着时光之舟,让爱恒久不变。

《西江月》的内涵极为深刻,处处充满情思。

诗中的每一句都把人思绪推向高潮,每一个字都给人触动瞬间的感慨,让人感受到月亮的不再,离别时苏轼所抒发的情绪洋溢其中。

今天,苏轼给我们留下了这首经典的诗歌,让我们把此诗歌作为一面旗帜,驱走痛苦,面对离别,永葆一份情思。

此诗歌不仅具有高雅的情思,而且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巧妙地道出真挚的情怀,让苏轼,在每一个时代都得以延续流传,被世人所崇拜。

它的经典越加盛大,也愈加洗礼着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对离别和情思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苏轼 西江月十五首

苏轼 西江月十五首

西江月十五首宋· 苏轼|| 苏轼专辑|宋时作品全文: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

为谁流睇不归家。

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

从此春心荡也。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

相如依旧是臞仙。

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

蛾眉新作十分妍。

走马归来便面。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领巾飘下瑞香风。

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後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

把酒何人心动。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

凭将草木记吴风。

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知君却是为情秾。

怕见此花撩动。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

斗取红窗粉面。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

远路微香趁马。

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

与君各记少年时。

须信人生如寄。

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

拍浮何用酒为池。

我已为君德醉。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

更看微月转光风。

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

灯花零落酒花秾。

妙语一时飞动。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西江月古诗词

西江月古诗词

《西江月》是词牌名,有许多首,下面列举几首: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苏轼宋朝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西江月·遣兴》作者:辛弃疾宋朝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4、《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作者:朱敦儒宋朝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

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苏轼《西江月》赏析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

“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

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

“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渲泄。

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西江月 [27]宋苏轼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

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曲肱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葱茏,不谓尘世也。

书此词桥柱。

照野弥弥浅浪 [28] ,横空暧暧微霄 [29] 。

障泥未解玉骢骄 [30]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31]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2] 。

注释:[27]《苏诗编年总案》云:元丰五年壬戌(1082)三月作。

[28]弥弥:水波荡漾貌。

[29]暧暧:云气朦胧貌。

[30]障泥:马鞯两旁下垂之饰物,用以遮挡泥土者。

玉骢:良马。

[31]琼瑶:谓月色如玉。

[32]杜宇:杜鹃。

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评析:此词作于黄州贬所。

夜行水畔,小憩溪桥,眼目所及,无非清波浅浪,明月云霄。

如此良宵水色,怎忍让马蹄破浪,踏碎这玉样的琼田水景呢?还不如欹枕桥头,谛听杜宇的晓唱吧。

俨然是天仙化人的灵境,哪有一点羁人的怅悒?此为山行醉晓之作,仙气姗姗,有疑非尘世之感。

东坡之高旷真率,无人可及。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中进士。

父洵亦能文,世称三苏。

苏轼虽早享盛名,仕途却十分坎坷。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却也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态度,导致他迭遭贬逐。

晚年更远谪儋州(今属海南)。

徽宗立,遇赦归,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主将,诗词散文,无不精妙。

其《东坡乐府》更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所开创的豪放词派,清旷雄奇,气象万千,丰富了表现手法,扩大了词的领域,有着截断众流、别开风气的作用。

正像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诗词鉴赏:西江月十五首
【诗词】西江月十五首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正文: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

为谁流睇不归家。

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

从此春心荡也。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

相如依旧是臞仙。

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

蛾眉新作十分妍。

走马归来便面。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领巾飘下瑞香风。

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後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

把酒何人心动。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

凭将草木记吴风。

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知君却是为情秾。

怕见此花撩动。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

斗取红窗粉面。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

远路微香趁马。

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

与君各记少年时。

须信人生如寄。

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

拍浮何用酒为池。

我已为君德醉。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

更看微月转光风。

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

灯花零落酒花秾。

妙语一时飞动。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以上苏轼作品《西江月》共15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