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规律

合集下载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自身固有的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由于 相互联系和统一而具有同一性,由于相互排斥和 对立而具有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 两种本质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 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 互贯通,相互一致,相互合作,相反相成 等,都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 、 辩证矛盾及其属性(矛盾的性质) 二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
盾的作用) 三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什么叫矛盾?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谓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对立和同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范畴 是客观存在的辩证矛盾的反映。
斗争性的绝对性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无条件 的、绝对的。这不是说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矛盾 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依赖于一 定条件,受一定条件制约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 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但是, 矛盾的斗争性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推动事 物从量变到质变,创造出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 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的条件。因此,矛盾的斗争 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第四,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矛盾双方对立和 斗争的对象、内容、范围、性质和形式。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矛盾双方的 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各自发展 和壮大自己,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 为事物的质变进行量变的积累。
第二,在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矛盾双方的 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造成矛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 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的决定力量。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三)矛盾动力原理
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斗争,又同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换言之,无论是矛盾的同一性,还是矛 盾的斗争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在一 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 内容)构成。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 和发展的实质。 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 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是否承认矛盾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分的焦点。 列宁:"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 辩证法的核心。"
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
对立统一规律地位与含义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些规律,对于客观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基 本范畴包括: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列宁曾说:“。” “可以把辩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 是辩证法的实质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 心”。
对立统一规律地位与含义
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原因是 内因.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 质变.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既肯定又否定,其斗争性和同一性促 使矛盾双方的转化,在量变的基础上引起质变,促成新事物的产 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没有 对立统一就没有事物矛盾的转换,就没有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和核心.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它阐述了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事物的发展演变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达到的。

对立统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事物的内部存在着对立面。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矛盾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这种内部对立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通过不断的斗争、矛盾的展开和解决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二,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对立面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而且还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对立面的斗争中,事物以更高的形式发展。

斗争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力量。

第三,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对立面的斗争最终会达到一个新的统一状态。

这种统一既保留了对立面的特点,又超越了对立面之间的矛盾。

新的对立面随着事物的发展也会产生,并继续驱动事物前进。

第四,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和无限性。

事物通过不断的对立斗争和对立统一的过程,实现了发展的无限性。

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特征。

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内部存在对立面,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 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 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运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 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的含义、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有普遍性、客观性。事事有矛 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 露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 面看问题,反对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正 确把握事物的性质;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 要方面。 7、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1)原理内容:主次矛盾或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2)方法论: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或既要抓主 流又要重视支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次要矛盾也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解 决。 (2)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关键、中心); 要统筹兼顾,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 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1 对立统一规律

4.1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 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科学 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 泽东思想:在毛泽东同志 的一生中,功劳是主要的, 错误是次要的。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生存竞争
日本投降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分析方法
(一)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1、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
如果用你的矛 去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此后,“矛盾”成为
“荒谬”的同义语,为传统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关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 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 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 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 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要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矛盾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 特色”是特殊性、个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逻辑思维所不容许。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原因与结果
1.原因与结果的含义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2、因果联系的 特点 (1)前后相继 性 但并非所有 前后相继的联系 都是因果联系




因 果 联 系 的 特 点
寒来暑往 四季轮回
地球公传
朝夕衔接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
(2)必然性 但并非所有的必然联系都是因果联系 例:生与死是必然联系,但不是因果联系 (3)客观性和普遍性 注意: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 反对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 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宿命论和神学目的 论(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4)复杂多样性
打喷嚏
一因多果
感冒
聪明
发烧 流鼻涕
一果多因
用功 方法得当
学习好
此外还有多果多因、复合因果等情况
3、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
(1)在确定的关系中,二者是对立的
(2)二者又相互依存相互连接 二者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4、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认识因果联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有利于总结和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
(二)主观辩证法
又称概念辩证法或辩证思维,它是人通 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 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自觉反映。
(三)二者关系
1、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形成以后,又可以使人们更 好、更正确地去看待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 物和现象,避免把事物僵化和凝固化; 3、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一致。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 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的方面;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二十一)对立统一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是辩证认识的实质;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①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②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另一方面,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辩证认识的实质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才具有不可分性;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对立才有相反性质。

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矛盾即对立又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矛盾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偶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由矛盾,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至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它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意义:
全面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正确认识问题的实质,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推动其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 律
第一节 矛盾及其属性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三节 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形式 的多样性
一,矛盾即对立统一
如果用你的矛 去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 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 说的辩证矛盾。
第一节
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掌握矛盾 分析方法,具体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通常所说的 “统筹兼顾,适 当安排”和“学 会弹钢琴”的工 作方法,讲的正 是这个道理。
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掌握矛盾 分析方法,具体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时常说的“打蛇 要打七寸”、 “牵牛要牵牛鼻 子”、“好钢要 使在刀刃儿上” 等,这些讲的都 是抓重点的道理。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种庄稼,选好种子很重要,但还要 注意土地、肥料、温度、水份等条件。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 吸引和排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天体的吸引与排斥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生命运动的发展和进化,是同化和异 化、遗传和变异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斗争。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 展的。
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掌握矛盾 分析方法,具体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我们党正 确制定了“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这是 对唯物辩证法这一 原理科学运用。
第三节
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一,矛盾的复杂性. 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 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实际工作 中常运用 “一般号召 与个别指导 相结合”的 科学方法。
调查研究 干部下 乡蹲点
一般号召 与个别指 导相结合 搞试点 办特区
实行民 族自治
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掌握矛盾 分析方法,具体解决实际问题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 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我国解决台湾 问题的原则立场 是“力争和平解 决,但绝不承诺 放弃使用武力”。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克隆过程
克隆棉羊“多莉”
“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 贯通、相互转化。
多与少(聪明与愚蠢)
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 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 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生存竞争
日本投降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 双方所代替。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 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形成全新的事物。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两种相反的观点,通过争论最后取得 一致意见。
光的本质 是粒子性 光的本质 是波动性
光的本质是 波粒二象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
共性的人 分类标准 职业 年龄
个性的人
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护士…… 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国籍 民族 时代 肤色 体形 性质 姓别 生理
矛盾的普遍性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矛盾的普遍性
在认识领域,也存在着感性和理性、理论 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主体与客体、真理和 谬误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 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 其特点。主要表现有:矛盾 性质的特殊性、矛盾地位的 特殊性和矛盾解决方式的特 殊性。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在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斗争性在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 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 前提;2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互相吸收 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3矛盾双方 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孔繁森
何鲁丽
焦裕禄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有的领 导干部立场坚定、一尘不染。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王宝森
有的则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甚至堕落为人民的罪人。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搞活国有企业,一方面要转 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创造良好 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企 业自身要注重练“内功”,面 向市场,完善内部机制。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不甚深 刻的认识与深刻的认识既斗争又统一, 是推动思想前进的动力。
托勒密 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开普勒 行星运动 三大规律
牛 顿 万有引 力定律
爱因斯坦
相对论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一,矛盾的复杂性.
第一,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因
和外因)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根据。 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它是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条件。
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外因是变化的 条件,内因是变 化的根据,外因 通过内因而起作 用。 毛泽东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割裂开来。
形而上学的错 误在于:“在它看 出有差别的地方就 看不见统一,在它 看见统一的地方就 看不出差别。” 马克思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割裂开来。 旧形而上学意义下
的同一律是旧世界观的 基本原则:aa。每一 个事物和它自身同一。 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 太阳系、星体、有机体 都是如此。 恩格斯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 汉族、回族、壮族、苗族、蒙古族…… 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胖人、瘦人、高个、矮个…… 好人、坏人、凡人、英雄、罪犯…… 男人、女人……
健康的人、患病的人、活人、死人……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
世界上没有“水 果”,只有桃、 梨、苹果、桔子 等具体水果形态。 它们虽然各有特 点但都包含有水 果的共同特性, 都含有果酸和糖 类等有机成份。
△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
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 离不开同一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
两极的分离和对 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 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 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 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 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 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恩格斯
面对北约炸我使馆之暴行,我们既要强烈地抗议,又要 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化愤怒为力量,更加努力 地发展生产力,这是由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 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评 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 思想:在毛泽东同志的一 生中,功劳是主要的,错 误是次要的。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 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 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 机械运动包含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
在自然界中,机械运动包含了连续性和间断 性、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矛盾;化学运动包含了 化合和化分、酸性和碱性、阳离子和阴离子的 矛盾;生命运动包含了同化与异化、遗传和变 异的矛盾。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 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这一共性个性、 绝对相对的道理, 是关于事物矛盾的 问题的精髓,不懂 得它,就等于抛弃 了辩证法。 毛泽东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 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 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要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矛盾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 特色”是特殊性、个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 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 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
植物和动物 之间,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吸取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动物正好 相反,吸取氧气,呼 出二氧化碳,它们就 是这样相互利用、相 互促进的。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 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 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 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 吸引和排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