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恶臭的治理

恶臭的治理一、恶臭物质概述恶臭是大气、水、土壤、废弃物等物质的异味物质,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感知而引起不愉快感觉并有害于人体健康的一类公害气态污染物质。
通常所指的臭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带有恶臭的气体。
(一)恶臭物质的来源及种类恶臭散发源分布广泛,但多数来自于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饲料厂和肥料加工厂、畜牧产品农场、皮革厂、纸浆厂等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中含有微量且多种结构形式的硫、氧、氮等的烃类化合物,在储存、运输和加热、合成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逸散到大气中,造成环境的恶臭污染。
1995年修改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常见的恶臭物质见表1:值(上表中带*者),以及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
(二)恶臭阈值及其强度1.恶臭的阈值有无气味及气味的大小与恶臭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
恶臭的检测方法有人的嗅觉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
通常把正常勉强可以感觉到的臭味浓度称为嗅觉的阈值。
其中不能辨别臭味种类的阈值称为检知阈值,能够辨别出臭味种类的阈值称为认识阈值。
由于臭味的灵敏程度因人而异,所以不同研究者给出的臭味阈值往往差距甚远。
一般恶臭多为复合恶臭形式,复合恶臭的强度与物质的种类与浓度有关。
2.恶臭的强度一种恶臭物质的臭气强度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S K P log •=式中 P —恶臭强度;S —恶臭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K —常数。
恶臭物质种类不同,K 值也不同。
恶臭物质的限定标准是根据恶臭的刺激强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对每种物质规定控制范围的。
臭气强度嗅觉阈值为基准划分等级,一般分为6级,见表2。
取相应的措施。
3.恶臭物质的控制与处理方法为使恶臭物质不能刺激人的嗅觉器官,通常采取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控制与处理:※密封法用固体、无臭气体或液体隔断恶臭物质扩散来源,使恶臭物质不可能进入或只允许不可避免的极少量进入空气;※稀释法用大量无臭气体将含恶臭物质的废气稀释,降低恶臭物质的浓度,从而降低臭气的强度;※掩蔽法在一定范围内施放其他芳香物质以遮盖恶臭物质的臭味;※净化法建立脱臭装置,在恶臭物质排放前,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方法(吸附、吸收、燃烧等方法)将恶臭物质捕集起来,使之不能在空气中扩散与传输;或者将恶臭物质转化成无臭物质。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2

• 苏州河在上海境内的全长53.1km。 • 有河必有桥,苏州河上的桥使南、北 两岸连成体,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 每座老桥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外白渡桥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1873建木桥, 1907)建钢桥)
向西就是乍浦路桥(1873建木桥, 1927改建钢筋水泥桥)
朝外滩方向望去:四川路桥-乍浦路桥-外白渡桥
桥旁的居民居住条件很差,等待改造。
再过去是西藏路桥(1853建木桥,1922建钢筋 水泥桥)
河岸北面是中国第一家面粉厂,原福新面粉厂。
“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抵住了日军多次进攻。
乌镇路桥(1929年建木桥,1948、1999重建 钢筋水泥桥)
乌镇路桥南岸
改造后南苏州路干净、整洁
新闸桥(1735建浮桥,1916建钢桥, 2001新建人行桥)
有许多 人在苏 州河边 度过他 们的一 生。
• 苏州河两岸 的旧房子, 幽暗,破旧。 很长时间里, 很多上海人 就居住在这 样的弄堂里。
但他们都把自己收拾得 干净整洁,在外全然不 见住房局促的样子。
从市民生活到 工业发展,旧 迹和展望,已 经改变的和正 在改变的,苏 州河边都能找 到。
甚至沿着苏州河,可以找到上海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城市长足发展的过程 是与人力影响和支配苏州河的过程 连在一起的。人力的影响和支配, 使苏州河日甚一日地被两岸的社会 经济构造所笼罩,也使苏州河在不 息的流淌之中一点一点地失去了自 然本色。 20世纪中期那一场改造中国的革命,使许多东西
都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条流过城市的河流却仍然 在视野之外。40多年前,小学课本描述工厂里的 烟囱冒出来的浓烟,是以盛开的黑牡丹为比喻的。 其夸张和遐想既显露了文人浪漫的不着边际,又 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理想 与期望。 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沿河两岸正在新播绿色。 绿色延伸促成了希望和憧憬的延伸。我们期待着 新世纪的苏州河重现烟雨中的灵秀,夕照下的妩 媚;水里鱼游,岸上鸟鸣。有万千心愿的牵动和 盼望,这天已经来到。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和保护苏州河水域水质及其两岸陆域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包括:1.水域范围为苏州河在上海境内的河道水体,与苏州河相连河道构成的河网水体以及虹口港水体2.陆域范围为苏州河华漕以东两岸各一个街坊,华漕以西两岸个100米以及虹口港两岸各10米第三条(有关用语含义)绿化段,指长寿路桥至黄浦江的苏州河河口之间5公里的水域及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和休闲观赏。
绿化延伸段,指华漕至长寿路桥之间18.8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航运和休闲观赏。
工农业生产混合段,指华漕以西至江苏省界29.3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航运和工农业用水。
第四条(总体目标)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为:1.2000年前,水域消除黑臭,华漕以东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五类标准(GB3838-88)(以下简称标准),华漕以西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四类标准;长寿路桥以东陆域范围建成绿化带。
2.2010年,水域恢复生态功能,华漕以东河段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华漕以西河段水质达到三类标准,陆域范围建成绿化林带。
第五条(管理部门)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苏办),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并实施专项管理。
苏州河沿河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机构业务上受市苏办领导。
苏州河沿河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负责做好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规划、环保、水利、市政、环卫、园林、公安、房地、建设、交通、农林、计划、经济、商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整治原则)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贯彻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治与开发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湖泛”现象
❖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泛”的 研究很少或刚开始,像太湖这样浅水型大水面的湖 泊发生“湖泛”还仅仅是处于及时发现、跟踪监测、 积累资料和初步研究机理的阶段。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自然因素
湖区地势平坦,地表径流缓慢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节分配不均 湖泊淤积 地面沉降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人为因素
湖滩围垦 人为污水排入湖泊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结论
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太湖水环境问题日趋严 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于太湖生态环境演化的机理了解非 常不够。 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严重不足, 难以对湖泊污染 和富营养化治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使得我国的湖泊 治理走了不少弯路。再加上国际上对大型浅水湖泊研究的整 体滞后,治理太湖成为了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100%
80%
水 质 状 况 与
河
道
60% 40% 20%
污 污染河道长度 染
0% 1983ຫໍສະໝຸດ 19921996富营养化状况
繁引泊氮活水 殖起、、动体 而藻水磷的富 引类库等影营 起及、营响养 的其海养下化 水他湾物,指 质浮等质生的 恶游缓大物是 化生流量所: 现物水进需在 象迅体入要人 。速,湖的类
3
2008年5月“湖泛”期溶解 区
氧略高,高锰酸盐指数含量 南泉 0
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及监理应对措施

底泥采用填埋处理方式 , 尾水 、 堆场分别进行加 药 处理与封 场覆 盖处 置 。填 埋 场堆场 占地 4 1 . 8 h m , 尾
水处 理池 占地 9 . 5 3 h m , 码头 占地 0 . 2 9 h m , 蓄泥池 占
・
物繁衍 、 生长 和水生 态修复 。为进一 步巩 固和提 高苏
P r o j e c t a n d S u p e r v i s i o n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S UN L i
( S h a n g h a i H o n g b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s u l t i n g Ma n a g e m e n t C o . , L t d . ,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3 2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S u z h o u R i v e r s e d i m e n t d r e d g i n g p r o j e c t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g u a r a n t e e m e a s u r e f o r i mp r o v i n g S u z h o u R i v e r w a t e r
1 工程 概况
州河综合整治效果 , 全面提高水体质量 , 实现治污 的长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是上海市城市建设 的一项标 志性工程 , 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提升上海 国际大都市 的形象 , 促进社会 经济 可持续 发展具 有重 大意 义 。苏
期 目标 , 苏州河综合整治启动底泥疏浚工程 。 工程建设 内容包括底泥疏挖 、 处置场建设 、 尾水沉 淀处理 。疏浚 土方 量 1 2 9 . 9 5万 m , 其 中, 底泥( 浜底
黑臭河道特征及评价体系

黒臭河道特征及评价体系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黑臭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危及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体黑臭尚无公认的、可以完全通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本文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评价方法,并对这几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黒臭河道,特征,评价体系Abstract: Urban river is the city landscape and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ortant constituent, channel black smelly phenomenon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s health, but also directly endanger urban drinking water of water quality. About water at home and abroad of black-odors there is no recognized, can be completely general evaluation method and standar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more several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several evaluation methods are analyzed.Keywords: Black smelly channel,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system1. 概述作为城市的命脉,河流维系着城市生命的延续,然而全球河流生态系统的恶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危机。
恶臭的治理

恶臭的治理一、恶臭物质概述恶臭是大气、水、土壤、废弃物等物质的异味物质,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感知而引起不愉快感觉并有害于人体健康的一类公害气态污染物质。
通常所指的臭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带有恶臭的气体。
(一)恶臭物质的来源及种类恶臭散发源分布广泛,但多数来自于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饲料厂和肥料加工厂、畜牧产品农场、皮革厂、纸浆厂等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中含有微量且多种结构形式的硫、氧、氮等的烃类化合物,在储存、运输和加热、合成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逸散到大气中,造成环境的恶臭污染。
1995年修改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常见的恶臭物质见表1:表1 恶臭物质的分类及臭味性质值(上表中带*者),以及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
(二)恶臭阈值及其强度1.恶臭的阈值有无气味及气味的大小与恶臭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
恶臭的检测方法有人的嗅觉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
通常把正常勉强可以感觉到的臭味浓度称为嗅觉的阈值。
其中不能辨别臭味种类的阈值称为检知阈值,能够辨别出臭味种类的阈值称为认识阈值。
由于臭味的灵敏程度因人而异,所以不同研究者给出的臭味阈值往往差距甚远。
一般恶臭多为复合恶臭形式,复合恶臭的强度与物质的种类与浓度有关。
2.恶臭的强度一种恶臭物质的臭气强度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KP logS式中 P—恶臭强度;S—恶臭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K—常数。
恶臭物质种类不同,K值也不同。
恶臭物质的限定标准是根据恶臭的刺激强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对每种物质规定控制范围的。
臭气强度嗅觉阈值为基准划分等级,一般分为6级,见表2。
表2 恶臭的强度标准取相应的措施。
3.恶臭物质的控制与处理方法为使恶臭物质不能刺激人的嗅觉器官,通常采取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控制与处理:※密封法用固体、无臭气体或液体隔断恶臭物质扩散来源,使恶臭物质不可能进入或只允许不可避免的极少量进入空气;※稀释法用大量无臭气体将含恶臭物质的废气稀释,降低恶臭物质的浓度,从而降低臭气的强度;※掩蔽法在一定范围内施放其他芳香物质以遮盖恶臭物质的臭味;※净化法建立脱臭装置,在恶臭物质排放前,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方法(吸附、吸收、燃烧等方法)将恶臭物质捕集起来,使之不能在空气中扩散与传输;或者将恶臭物质转化成无臭物质。
苏州河水环境及其治理

苏州河水环境及其治理苏州河又名吴泄江,古称松江。
源于东太湖瓜径口,为湖源型平原感潮河流,全长125km,于育浦县赵屯附近进入上海境内,上海市境内河长54km,河道婉蜒曲折,在外白汉桥附近汇入黄浦江。
古苏州河是太湖流域和江苏通向上海的重要航道,河宽水深,水流清彻,水源充足,历史上曾是太湖水入海水迈三江之一。
也是上海员早的饮用水水源地,为上海城市经济繁荣作出过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开发与保护的意识,从二十年代末起,随着两岸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质开始变坏,特别是1958年以后,水质日趋恶化。
由于排入苏州河的污水受潮汐影响,不能迅速排出河口,往往要上溯到华槽以上,所以形成了26km常年黑奥带,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奥水沃。
以后因为东太湖淤积严重,上游清水来量大减,河道逐年淤钱,目前苏州河的自净功能几乎丧失殆尽。
因此,苏州河水环境问题已影响两岸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井制约了两岸市政改造和经济发展。
苏洲河的治理已关系到进一步改革开放中上海这个国际大城市的形象。
一、目前苏州河水环境存柱的主要问题1.污水量超负荷。
目前直接排入苏州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每天在120万m’以上,而其上游来水量仅有80万m;,清水与污水的比例是2比3,清水流量不足,丧失了苏州河本身的自净能力,造成苏州河水质超标,长期黑奥。
2.底泥污染严量。
据初步框算,仅黄渡以下市区河段污泥沉积量达120万m’以上,淤积厚度约1一L 5m,台有大量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3.支流污染严量。
苏州河支流众多,蕴藻沃西闸以下约有大小姐条,严重影响苏州河水质的支流主要是市区段的桃浦河、木续港、新径港、彭越浦、真如港。
根据统计,仅新径港、木洼港、真如港和鼓越浦四条文流每年污水排放总量约3500万m3,尤以木渎港和彭越浦港二支沉,约占80%以上。
4.河道弯曲,两岸防汛设施失露失摄。
苏州河古有“五汇二十四湾”之称。
仅自北新经至外白渡桥的市区范围内就有9处弯道。
.使得水流不畅,流速减缓,加剧泥沙淤积,造成河床变浅,搀水能力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康熙十一年(1672年) 韩佐周在宋家桥(海瑞建闸 处)重建三洞石闸(今福建路 桥处),俗称“老闸”。 闸 上有桥,可通行人。逾三年, 石闸裂陷,再建。此桥在鸦片 战争前为苏州河上仅有的一座 桥梁。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在关桥闸废毁处设渡口,为 头坝义渡。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九月二十六日,上海开埠。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索引
• • • • • 1、苏州河的简介 2、苏州河的历史 3、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4、苏州河整治的现状(简单口述) 5、苏州河发生的变化对于上海的影响
黄浦江主要支流,又名吴淞江,是上海境内仅次 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 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 故称之为“吴淞江”。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 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 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 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 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低 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 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同治元年(1862年) 开设兆丰洋行的霍锦士· 霍格兄弟 在今中山公园北部建乡间别墅, 名兆丰花园。1914年工部局扩建 为极司非尔公园,7月1日对外开 放。民国33年(1944年)改名中 山公园。 同治四年(1865年) 英租界工部局招工,挑土填平外 摆渡到今北京路一带的泥滩,使 之成为平地。同治七年(1868年8 月8日)建成公共花园(俗称外摆 渡公园)──上海最早的公园。 1946年改称黄浦公园。
宋 宝元元年(1038年) 两浙转运副使叶清臣,疏盘龙 江、沪渎港。
明 永乐元年(1403年) 户部尚书夏元吉治水苏松,浚吴 淞江南北岸安亭等浦港,导吴淞 江水由浏河白茅入海(挚淞入 大观三年(1109年) 浏)。又采纳叶宗人意见,浚范 两浙监使请开淘吴淞江,复置 家浜引浦(大黄浦)入海(黄浦 十二闸,于四年(1110年)动工。 夺淞),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黄浦 这是吴淞江下游置闸的最早记录。 江水系。 元 至元三十年(1293年) 任仁发著《浙西水利议答录》, 阐述吴淞江淤塞原因,低洼地区 作用以及浙西治水方法等。 嘉靖元年(1522年) 巡抚李充嗣主持疏浚吴淞江,西 起夏驾浦,东至嘉定龙王庙旧江 口止。在头坝(今乍浦路桥处) 建闸,称关桥闸。
明 隆庆三年(1569年) 十二月,应天巡抚海瑞巡历上 海县,考察吴淞江,委上海知 县负责开浚海量、施工。次年 (1570年)正月,委松江府同 知率上海、嘉定等县知县分理。 疏浚吴淞江下游入海淤地。江 面旧宽三十丈,减半开十五丈, 自黄渡至宋家桥(宋家浜)八十里。 故道称旧江,亦称虬江。同年, 在今福建路桥附近建造石闸挡 潮,清初废。
关于苏州河的历史资料
周 考烈王元年至十五年(前262-248 年) 黄歇为相,封春申君,治理松江, 导流入海,开港灌田。 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孙权建造青龙战舰于青龙镇(现青 浦县境东北)。 东晋 咸和年间(326-334年) 吴国内史虞潭在青龙镇港口修筑沪 渎垒,以防海盗抄略。隆安四年 (400年)袁崧重加修建。 唐 天宝五年(746年) 在吴淞江与青龙江交汇处形成了 青龙镇港,是华亭港的外港,又 是苏州的通海门户。 元和五年(810年) 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筑松江(吴 淞江)堤。
清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九月二十六日,上海开埠。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11月27日上海道台麟桂与英国驻沪领事阿扎国签订扩 大英租界协定,西界扩至护界河处(今西藏中路),北 界扩至苏州河岸。首次将吴淞江写作苏州河。 咸丰十年(1860年) 建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为上海第一家西式饭店。 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位于外白渡桥北堍。 咸丰十年(1860年) 英商立德洋行在新闸桥边开设一家生产酸碱的工厂。 1875年改组为美查制酸厂。为江苏药水厂的前身。
苏州河本来叫吴淞江,它和黄浦江同样起源于太湖。在李白的时代, 吴淞江的江面最宽处达20华里;到了范仲淹任苏州太守时,河面减 少到9里,而此时的黄浦江,最宽处只需“尽一夭之力”,与吴淞 江相比,它只能算作一条小溪。时至明代,由于吴淞江中下游泥沙 淤积,户部尚书夏元吉动用20万河工改造河道,把太湖水引向黄浦 江,形成今天的格局。自此,吴淞江成了一条波澜不惊的内河,黄 浦江和吴淞江完成了一次干流和支流的位置更换。 上海开埠后,居住在此的外国侨民乘船沿吴淞江来到苏州,他们由 此把这条河叫作苏州河。 随着时间改变的不仅是自然的河道,还有河两岸的社会民生。从苏 州河汇入黄浦江的外白渡桥到河南路桥,多的是可与外滩媲美的殖 民地建筑。而从河南路桥往西直至武宁路桥一带,则是越来越多的 烟囱、厂房和有着大吊车的码头。油脂厂、面粉厂、纺织厂、化工 厂林立于苏州河两岸,它们带来的除了上海近现代工业的发迹,还 有直接排进河道的污染和大量生活在底层的产业工人。前者造成了 苏州河的黑臭,后者形成了河两岸的棚户区。
光绪五年(1879年) 4月,美国圣公会主教施约瑟在 苏州河边购地84亩,于复活节奠 基创办圣约翰书院。1906年扩展 为圣约翰大学。1913年2月1日 孙中山应邀演讲。约大名人辈出, 有贝聿铭、邹韬奋、顾维钧、宋 子文、孔祥熙、荣毅仁等。1952 年,改为华东政法学院。 宣统元年(1909年) 华界人士选定苏州河边叉袋角 (广肇山庄北面),购地16亩, 化银26万两,建造闸北水厂。 1911年9月建成通水,日供水能 力9090立方米。1924年因苏州 河水污染而迁至现址(军工路黄 浦江边)。
苏州河出现黑臭开始于20世 纪20年代,1911年在现在恒 丰路桥位置上建造的闸北水厂, 迫于水质的恶化,不得不在 1928年迁到闸北殷行乡黄浦 江畔另建新厂。
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56年坎坷而 艰辛的道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 以下就是受我们调查的人的心得体会: 庆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人 记得那时几年前的一个国庆节,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他们的 都在庆祝祖国的生日。每个中华儿 同事家。在他们住的楼旁,正是苏州河。我走在苏州河边, 女都在祖国的阳光沐浴下茁长成长, 一阵恶臭扑鼻而来,我再望了望四周,肮脏的垃圾到处都是 每个人也有着各自的心得。 偶尔走来的几个行人随手把烟头和可乐罐头往河里仍。我小 心地走到河边,只见污黑的河边出了几棵树木与即可小杂草 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见了此景,难免破坏了我对它原本良 好的印象。 而这次我又来到苏州河边,它彻底改变了几年前留给我“臭 水浜”的印象,战线在我面前是一条展新的苏州河。河边增 加了一些健身器材,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在那锻炼身体;环卫 工人拿着大大的扫帚为苏州河“美容”;河里原本的臭味没 了,里面还游着许多的小鱼,想必它们也和开心吧!树木也 茂密了许多,人们还可以在树阴底下乘凉呢!从前的小平房 也少了素多,代替她们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楼房。那天下着 蒙蒙的细雨,我走在河边的路上,静静地会议起几年前的一 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