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行业产能过剩状况一览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

但付出的代价是国内市场被跨国公司抢占,出口利润被外商大量盘剥,而想要得到的高新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却是寥寥无几。

1创新能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

但付出的代价是国内市场被跨国公司抢占,出口利润被外商大量盘剥,而想要得到的高新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却是寥寥无几。

出口竞争力比较强的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以及家电、电器元件、机电产品等,这些产品是低附加值产品,个别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是来料加工或来件组装产品。

在合资企业中,外商掌控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我们一边要付出高昂的专利费,一边用低廉的劳动力制造外国品牌的产品,换来的是微薄的利润。

低廉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事实上我们不是制造强国,而是替人打工意义上的制造大国。

2产品附加值低由于中国的法律制度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整个国家缺乏科技发明创新的土壤,绝大多数企业不注重科技研发,宁愿花钱买技术,用市场换技术,也不愿投入巨额资金、时间、人力资源持之以恒地进行科技研发,造成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虽号称“制造业大国”,实际上相当于世界的加工厂。

比如东莞工厂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只有1美元,生产企业几乎无利可图,而这1美元的芭比娃娃卖到美国的售销终端—沃尔玛的零售价是10美元。

10美元减掉1美元后的9美元就是通过整个大物流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六大物流环节所创造出来的。

以2007年为例,毛利可以高达40%,巨额利润都被具有研发与管理优势的跨国公司赚走了,而中国的企业只有“六加一”的“一”,没有“六”,生产再多也没有意义。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成本制约产能增长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能源成本等。

这对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降低制造业成本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减税降费、提供人才培训等措施,降低制造业的经营成本,提升其竞争力。

二、技术水平滞后制约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制约了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三、绿色环保压力增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制造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压力。

改善环境污染,加强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法规,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

四、人工智能挑战传统产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制造业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以应对竞争压力。

五、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品牌建设我国制造业普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品牌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要提升制造业的品牌竞争力,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品牌价值的塑造和传播,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六、劳动力短缺影响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面临劳动力供给短缺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劳动力。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022年行业报告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2022年行业报告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分析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叠加,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冲突。

工业产能过剩状况究竟有多严峻?是什么缘由导致的?有没有化解方法?产能过剩有多严峻?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在大部分工业行业普遍存在。

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仍处于2022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尤为突出。

202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1.9%、73.7%、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同时,上述行业还有大量的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冲突呈日益加剧之势。

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效益下滑。

2022年,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企业亏损面分别为28.2%、34.9%、27.8%、35.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04%、-0.29%、6.63%、0.14%,同比分别降低1.37、3.64、4.68、3.8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

其中,1至2月份平均下降1.6%,3、4、5三个月分别下降1.9%、2.6%和2.9%,降幅逐月扩大。

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 0.6%。

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竞争范围。

这种状态持续进展下去,将严峻影响经济健康进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造成目前产能过剩的并非完全是市场因素,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进展方式等深层次缘由。

一是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扭曲了投资行为。

由于一些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能有效发挥。

同时,一些地方通过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供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等方式招商引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投资决策。

十三大行业产能过剩突出

十三大行业产能过剩突出

过全国铜精矿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目前钢铁、电解铝、 铁合金、 焦炭 、
电石 、 汽车 、 铜冶炼 、 水泥 、 纺织 等行 业 业也有产能过剩的趋势 。
亿吨, 内需和外需共计 2 2 . 亿吨, 3 产能超 供的铜精矿量。如果不及时加强宏观调
出需求01亿吨。 前全国还有新建和扩 控,铜冶炼行业就会步电解铝的后尘。 . 1 目 建项 目20 4 个, 焦炉30 , 9 座 生产能力将
集装箱行业:目 前干货集装箱产能 机, 而在生产过剩时发生金融危机, 此时
年需求量仅 为20 T U 供求 比例 高达 4万 E ,
能过剩造成的不 良影 响蔓延到整个社会 。
二是继续做好 “ 有保有压” 工作。 防
重要 行业 出现资金链断裂 。
已达4 0 T U(0 5 万 E 2 英尺标准箱 ) ,而全 银行的信贷紧缩又成为一个放大器 , 使产 止行 业产能过剩继续恶化 , 别是要 防止 特 2 。 :1 预计 20 年将达到50 E , 07 8 万T U 产
9 亿吨, 已经接近预计的2 1年我国煤炭 呆账坏账, 00 增加金融风险。 在世界经济史 能过剩的情况反映出来,发出预警信号,
一些西方国家 让企业及时了解宏观信息, 正确判断市场 消费2 亿吨的 目 2 标。 目前在建产能还有4 上产能过剩是有过教训的 。
亿吨。
银行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时没有发生危 供求变化趋势, 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责编 : 李倩 E ma: jk @ j . W — zj2 saO l jgz l nC
20 年底装机容量将富余 1%。 07 0
资金有相当部分来 自 银行。 这些产能过剩 府的重要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 应尽快建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去产能政策建议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去产能政策建议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去产能政策建议一、我国工业产能利用总体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实力大幅增强。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目前,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表1 2014年中国主要工业品生产规模及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各行业协会2014年,我国工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约为78.7%,处于近4年来的较低水平,不少行业的产能利用情况令人担忧。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有19个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率都在79%以下,有7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下,属于严重过剩状态。

产能利用率过低的行业范围已经从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传统行业扩展到光伏、多晶硅、风电等新兴产业。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超过90%为产能不足,79%-90%为正常水平,低于79%为产能过剩,低于75%为严重产能过剩。

据此判断,目前我国工业总体处于产能过剩状态,部分行业已经属于严重产能过剩。

二、主要产能过剩行业的状况(一)钢铁行业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首次成为全球第一产钢大国,此后粗钢产量持续增加,国际钢铁协会数据显示,至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高达8.2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0.0%,是日本粗钢产量的7.4倍,美国的9.3倍,印度的9.9倍,俄罗斯的11.6倍,巴西的24倍。

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38亿吨,下降2.3%,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从产能利用程度来看,粗钢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我国情况更严重,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7.0%,较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3个百分点,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状态。

表2 中国及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变化趋势(单位:%)数据来源:工信部、国际钢铁协会(二)煤炭行业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6.9%,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6%,均高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1、钢铁业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持续很多年,2007年前,粗钢产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后产能利用率整体下了一个台阶,再也没有回到80%,即长期产能过剩的体现。

2、煤炭2010年煤炭行业最后的绝唱,从2010年至今的整整5年里,煤炭行业企业亏损面已高达80%左右,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不断不跌造成。

2002 年,中国原煤产量仅为15亿吨,2011年时,中国原煤产量达到了35亿吨,截至2012年底,全国现有煤矿总产能约39.6亿吨,产能建设超前3亿吨左右。

3、平板玻璃平板玻璃是中国政府认定的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中国已有290条平板玻璃生产线,当前库存正快速膨胀。

4、水泥水泥行业早在2003年就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到2012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已达到90%,在房地产业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推动下,众多行业纷纷涌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不断积聚。

5、电解铝2013年,全国实际生产电解铝2194万吨,过剩率超过30%,产能过剩甚至超过了钢铁行业,铝价已经回到25年前的12000元/吨左右,但当时电价仅1毛多,人工成本和劳务材料等也大大低于当前,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电解铝企业账面几乎很难赢利。

以现金成本计算,中国约有50%(合1100万-1200万吨)铝产能处在亏损状态,相当于全球总供应的25%左右,只有实际减产规模能够达到100万吨,铝价的中期前景才会转好。

6、船舶2006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首超日本,2007年迎来历史性一刻,造船订单与世界造船霸主韩国只有0.3%之差,中国造船业向世界"一哥"的目标一路狂飙,但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像癌症细胞迅速在全球扩散,造船业受此影响进入"寒冬"。

7、光伏光伏产能过剩的一个悲剧是无锡尚德,2007年光伏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利用,这让刚刚起步的中国光伏行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四年以后,尚德产能达到全球第一,2010年,全球前五位的太阳能组建供应商来自中国的企业就占居4位,有100多个城市都在建光伏产业园,都在创千亿的光伏行业,最终埋下了破产的伏笔。

十大行业被政府部署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

十大行业被政府部署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
安置和 企业转 产 。对 任务较重 且完成 较好 的地 区和企
落 后产能这 场 “ 仗”非打 不可 。淘汰落后 产 能是走 硬 新 型工业 化道路 的必 然选择 ,是 实 现产业结 构调整 和
优化 升级的重要 途径 ,这对相 关企业来 说 ,可能是 一
个 痛 苦 、长 期 的 过 程 ,但 淘 汰 的 脚 步 却 不 容 停 歇 。 “ 淘汰落 后的产能 比建先进 的企业更加 困难”工信部部
展政
及 (09 节能减 排工作安{ 等 。 (0年 2 j
我 国在淘 汰落后 产能方 面采取 了许多行 之有 效 的
水 泥 2 0 50 0万吨 、造 纸 6 0万吨等 ; 《 5 国务 院关 于 印 发 20 0 9年节能 减排 工作 安排 的通知》 提 出了 20 0 9年 全 国淘汰落后 产能 的 目标 ,工信部 还将 相关行业 的任
能 1 0 00 0万 吨 、炼 钢 55 0万 吨 、电解 铝 6 0 5万 吨 、 铁 合 金 4 0万 吨 、电石 2 0万 吨 、焦炭 800万 吨 、 0 0 0
工艺和产 品的 目录》 等 专 门性政 策外 ,还有
于加
快推进产 能过剩行业结 构调整 的通 矢 、 《 钢铁产业发
研 究部署 加强淘 汰落后产 能工作 。会议指 出 ,必须采
工信部 、环保 部 、国土资源 部 、财政 部 、央行 、 电监 ’
会 、能源局等 。
分析 人士表示 ,从 国家层 面对淘 汰落后 产能工 作 作 出如此 具体 部署 ,这 是少有 的 。国泰君安分 析师认
取更 有力措 施 ,综合 运用 法律 、经济 、技 术及必 要 的
然 淘汰 。国家从政 策层 面推 出一些 符合 市场规律 的引

八个关键行业为何出现产能过剩

八个关键行业为何出现产能过剩

八个关键行业为何出现产能过剩中国工业领域多年来一直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的影响波及数十个行业,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会造成长远损害,过去六年,中国产能过剩的情况持续恶化。

中国钢铁、铝和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规模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钢铁生产完全脱离了真实的市场需求,其产量超过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4个钢铁生产大国钢铁总产量的两倍;中国铝业有60%的产能遭遇负现金流;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22至2022年的两年间,中国生产的水泥与美国整个20世纪的水泥产量相当。

本文聚焦这一问题怎样影响8个关键行业,并分析这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具体驱动因素。

受调查的行业包括:粗钢、电解铝、水泥、化工、炼油、玻璃、造船、纸和纸板行业。

粗钢中国是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

荣鼎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2年,全球钢产量增长57%,其中中国的贡献比例达到惊人的91%。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超过其后四大钢铁生产国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钢铁总产量之和的两倍。

中国钢铁行业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产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政府数十年来一直推行鼓励性产业政策,以实现这一“战略性”行业的繁荣发展。

直至2002年,中央政府仍对钢铁行业实行优惠政策。

探究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产能急速扩张的原因,市场力量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经济增长(尤其在2022年金融危机之前)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来自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机械和汽车行业的强劲需求和过高的市场预期推动钢铁价格大幅上涨。

产品价格高企在刺激大型钢企新建生产线的同时,还吸引众多中小企业进入钢铁行业。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有以下驱动因素:地方希望自给自足,导致全国产能翻倍;国有企业对盈利/亏损不敏感,小型/高污染/低效益钢厂在价格下跌时停产,市场回暖时又恢复生产;刺激的负面效应促使大型钢厂增加产能,并使政府希望关闭的中小型钢厂获得盈利能力;地方政府提供能源补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0万吨铜冶炼生产能力。
汽车 2005年底,我国仍有近120家整车组装企业,我国 汽车行业总生产能力近1000多万辆。按目前市场需求600多万辆计算, 生产能力已超过实际需求约300万辆。 纺织 我国现有纺锭已超7000万锭,比上世纪末压锭时的4500万锭又净增 2500万锭以上。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中,只有10%左右的生产能力是 自主品牌生产。出口加工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 电力
焦炭
我国炼焦总产能近3.2亿吨。2005年我国焦炭总产量为2.3亿吨, 2006年国内焦炭需求总量预计为1.85亿吨,今年表观需求总量约为2亿 吨左右,焦炭产能高出表观需求总量1.2亿吨。
铜冶炼
2005年我国全年铜产量为258万吨,其中利用国内铜精矿的产量仅 为65万吨,仅占总产量的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右,75%左右是靠外国矿粉生产的。目 前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总生产能力达205万吨,预计2007年底将形成
十大行业产能过剩状况一览
钢铁
2005年底我国炼钢能力已达4.7亿吨,在建能力和拟建能力为1.5 亿吨,2010年将达6亿吨以上,从需求来看,我国近期粗钢表观需求为3 亿吨左右,2010年为3.2亿吨左右,如按在建和拟建项目匡算,炼钢产 能约超过实际需求1.5亿吨以上。
电解铝
2005年我国氧化铝生产能力为89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达1070万 吨,铝加工能力710万吨,电解铝生产总量为781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 为75%左右。出口未锻轧铝132万吨,铝加工材产量594万吨,据资料显 示,近期电解铝的表观需求量为720万吨左右。
2005年底,我国电力行业发电总装机容量达50841万千瓦。据资料 显示,2006年全国合同订货发电设备达1.4亿千瓦,2007年为6700万千 瓦。据有关专家估计,如在建、拟建项目继续投资,未来几年将有5亿 千瓦装机容量投产,届时我国电力产能将达10亿千瓦。
煤炭
2004年整顿前,我国共有小煤矿2.3万个,占全国煤矿总数88. 9%,平均单井规模仅为4.2万吨/年,第一阶段关闭了近6000个“问 题矿”,尚有1.7万个小矿,今明两年再关闭7000个“问题矿”,小煤 矿总数需控制在1万个以下。
水泥
2005年底,我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共有5100多家,水泥生产能力高 达13亿多吨。目前水泥市场表观需求总量约为10.5亿吨左右,现有水 泥产能比市场表观需求高出约2.5-3亿吨,水泥产能过剩率(剩余产 能/总产能)达20%左右。
铁合金
目前,我国共有铁合金生产企业1570家,总生产能力已达2213万 吨。2005年铁合金产量为1067万吨,国内消费总量为930万吨,出口量 为174万吨,进口量为37万吨,表观需求量也只有1067万吨。全国产能 利用率仅为48%,部分地区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