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
浙江2024年产假具体规定

浙江2024年产假具体规定128天浙江省的产假为128天,浙江省在法定的98天的产假上增加了三十天。
若是属于难产情形的,女职工可以享受143天的产假;多胞胎生育,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2024浙江产假规定一、产假:正常情况可休产假128天(国家规定法定基本产假期98天+浙江省奖励假30天)。
如遇难产再加15天,如遇生育多胞胎,每增加一个再加15天。
二、工资:产假期间,女职工可享受国家生育津贴。
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三、单位违反上述规定,可能会受到的处罚:1、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2、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依法保护女职工在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浙江出台了《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中明确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98天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女职工,可在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三十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及计算工龄。
《办法》强调: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在劳动报酬方面,用人单位要实行男女同工同酬。除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用人单位在招录人员、安排岗位或裁减人员时,不得歧视妇女。用人单位:不得在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中与女职工约定限制结婚、限制生育或者缩减产假等损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内容。不得因女职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其工资、限制其晋级、予以辞退、单方解除其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期满而孕期、产期、哺乳期未满的,除女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的外,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应当顺延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满。
关于2024年产假180天有什么规定 产假

关于2024年产假180天有什么规定产假劳动法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详细内容请看小编整理。
一、女性产假国家规定是哪些一、女性产假国家规定是哪些1、国家对女性产假的规定:一般有98天,其中产前有15天。
2、如果女职工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则每多生育1个婴儿,产假就可以增加15天。
3、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二、女职工如何就产假进行维权1、向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诉。
(1)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该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部门提出申诉。
(2)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3)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之内。
3、对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4、任何单位,不管规模大小,都须给生育子女的女职工安排产检,在较新的产假国家规定中,女职工可以享受较长98天的带薪休假,这段期限拿到的工资是基本工资,包括福利待遇、社保公积金等。
二、较新劳动法产假是如何规定的新劳动法产假规定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根据劳动法,制定本条例。
劳动法规定产假多少天

劳动法规定产假多少天
根据中国劳动法的规定,产假的具体天数如下:
1. 女职工分娩一胎,产假为98天;
2. 女职工分娩二胎及以上,产假为128天;
3. 单身、未婚、未生育的女职工,作为独生子女的可以享受额外30天的附加产假;
4. 职工怀孕3个月以上发生自然流产或者因工流产的,享受
15天的产假;
5. 因怀孕产生伤害或者疾病,需要继续休假的,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休假,期间工资待遇按照病假的规定执行。
此外,产假期间,女职工享受与工资待遇挂钩的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并且在法定产假结束后,享受由单位支付的护理假,具体时间为:
1. 产假结束后,未满1周岁的子女,护理假为每天1小时;
2. 产假结束后,1周岁及以上未满3周岁的子女,护理假为每
天0.5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产假的规定适用于正常分娩的情况。
对于其他特殊情况,如胎儿异常、早产、多胞胎等,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与单位商议并由医生出具的证明进行调整。
总结起来,中国劳动法规定的产假天数根据胎儿的数量和女职工的情况而定。
对于一胎的女职工来说,产假为98天,而对
于二胎及以上的女职工,产假为128天。
此外,法定产假结束后,女职工还有权利享受护理假,以便更好地照顾子女。
以上
规定的目的是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就业和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劳动法如何规定产假和陪产假

劳动法如何规定产假和陪产假一、劳动法对产假的规定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产妇享有一定的产假权益。
这意味着在怀孕和分娩期间,女性员工有权请假以适应身体状况和为新生儿提供必要的照顾和抚养。
具体来说,劳动法中对产假的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假的基本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女职工从怀孕七个月开始休产假,在未满周岁之前享受 98 天带薪生育假。
在特殊情况下如多胞胎出生或者发生难产等,可以相应延长。
2. 生育津贴待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暂行规定》第8条的规定,女职工在休产期间享受生育津贴。
该津贴标准根据不同地区而异,并由当地政府部门制定与调整。
3. 维持原岗位及经济待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取得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的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待遇。
同时,雇主不得以怀孕、分娩以及哺乳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或改变劳动关系。
4. 产检、倒班等特殊安排在怀孕期间,女员工享有生育保健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第三十二条,雇主应当为女职工提供每月至少一次的产前检查时间,并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相应津贴;对于需要倒班作业或夜班作业的岗位,应当安排合适的调整措施。
二、陪产假在劳动法中的规定除了产妇享受产假外,我国劳动法还规定了陪产假以满足家庭关爱需求。
陪产假是指父亲或法定监护人为新生儿提供照顾和抚养所请的时间。
以下是陪产假在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1. 陪亲假基本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之一规定,雇员的配偶怀孕或分娩时,允许陪亲假。
具体可以根据就业合同和单位规章制度来调整陪亲时间。
2. 付薪期限和有关待遇劳动法中并未明确规定陪产假需不需要支付工资,因此根据雇主的政策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区的相关规定中,雇员可能享受有薪陪产假且时长可由单位自行决定。
3. 工作保障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暂行规定》第7条的规定,为了保障员工享受陪产假,在该期间内,雇主不能以任何形式解除劳动合同或改变劳动关系。
劳动法关于产假的最新规定

劳动法关于产假的最新规定最新的劳动法规定了产假的一系列权益和保障措施,旨在确保女职工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能够获得必要的休假和保护。
以下是有关产假的最新规定:1. 基本产假:女职工享有基本产假,产假期限为98天,即分娩前14天和分娩后的84天。
女职工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延长产假的时间,但不得超过15天。
2. 多胞胎产假:如果女职工一次分娩多个婴儿,每多一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
3. 产前检查假:女职工可以享受至少15天的产前检查假期,以确保胎儿和母亲的健康。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延长产前检查假。
4. 产假工资:女职工在享受产假期间,公司将支付其相应的产假工资。
产假工资的支付标准通常为其工资的100%。
5. 护理假:为了给予婴儿更好的照顾和抚养,女职工可以在产假结束后的任意时间内享受护理假。
护理假期限为6个月,女职工可以在婴儿出生后的两年内的任意时间内使用。
6. 母乳喂养假: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享有额外的母乳喂养假。
母乳喂养假期限为每天1小时,可以在工作时间内划分为两次使用,直到婴儿年满1周岁。
7. 产后收入保障:在需要时,女职工可以申请产后收入保障。
如果女职工分娩康复较慢或因哺乳需要额外的时间而无法全职工作,公司将支付其相应的产后收入保障。
8. 禁止辞退: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雇主不得因此而辞退女职工。
如果雇主违反此规定,将受到法律制裁。
总之,最新的劳动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产假权益和保障措施,旨在保护女职工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的合法权益,确保她们能够获得必要的休假和保护,以便更好地照顾和抚养婴儿。
这些规定旨在促进性别平等,在职场上为女性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
2023年劳动法有关产假规定

2023年劳动法有关产假规定引言
本文档旨在总结2023年劳动法中与产假相关的规定。
产假是
员工在特定情况下享受的一项权益,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与福利,劳动法对产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产假的定义
根据2023年劳动法,产假是指女性员工因生育或流产而休假
的权利。
产假期间,女性员工可以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享受特别的
补偿和保护。
产假的时长
根据劳动法,产假的时长如下:
1. 哺乳期产假:女性员工在生育后享受的哺乳期产假为6个月。
2. 流产产假:女性员工因流产而休假的时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长不超过3个月。
产假补贴
在2023年劳动法中,对于产假期间的工资支付有以下规定:
1. 哺乳期产假补贴:雇主应支付女性员工在哺乳期间的平均工
资的80%。
2. 流产产假补贴:女性员工在流产期间可获得平均工资的90%
作为补贴。
产假的申请与报备
根据劳动法,女性员工在享受产假前应向雇主提交产假申请。
申请应包含具体的休假时间和其他相关信息。
同时,雇主也有权要求女性员工提供相关的医疗证明文件,以
确认其具备享受产假的条件。
产假结束后的安排
产假结束后,女性员工有权回到原工作岗位,并享受原有的待遇和权益。
雇主不得因员工休产假而产生对其不利的就业后果。
结论
2023年劳动法对产假的规定旨在保护女性员工的权益与福利,在生育或流产期间给予她们必要的休假和补贴。
理解和遵守劳动法中的产假规定对于雇主和员工都至关重要。
'2023产假'规定是多少天

'2023产假'规定是多少天2023产假规定是多少天1:国家劳动法规定产假98天根据中国2023新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中国女职工生育期间可享受98天产假,其中包括产前15天休假,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最新劳动法产假法定天数为98天,但各地在二胎开放后纷纷增加奖励产假30-90天不等,延长产假时间后各地产假基本在128天以上,西藏二胎产假更是达到1年,各省女职工产假时间与男职工陪产假时间可参考下表。
省份产假陪产假婚假西藏1年30天10天吉林158天(可延长至1年)15天15天重庆128天(可休至子女1周岁)15天15天北京128天(可增加1至3个月)15天10天河南188天30天21天海南188天15天13天甘肃180天30天30天黑龙江180天15天1S天福建158-180天15天15天广东178天15天3天陕西158天15天3天山西158天15天30天新疆158天15天23天云南158天30天18天内蒙古158天25天18天河北158天15天18天青海158天15天15天贵州158天15天5天辽宁158天15天10天山东158天7天3天安徽158天10天(异地生活20天)3天宁夏158天25天3天四川158天20天3天江西158天15天3天湖南158天20天3天广西148天25天3天江苏128天15天13天上海128天10天10天湖北128天15天3天天津128天7天3天浙江128天15天3天Tips:在中国,普通职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都可享受产假,产假期间也算工龄,产假时间一般多在3-6个月左右,目前国内能达到1年的也只有西藏地区。
2:产假天数计算产假时间各地标准不同,具体的计算方式也有不同,对于正常分娩生育的职工,可享受98天基础产假+地方奖励产假,对于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通常可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可享受42天产假。
劳动法产假规定[修改版]
![劳动法产假规定[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3d92e3866fb84ae55c8d39.png)
第一篇:劳动法产假规定劳动法产假规定一般规定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2、难产,增加产假15天;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广东1、基本产假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2、生育时遇有难产的(如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者),可增加产假30天;3、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4、怀孕四个月以上(含四个月)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5、自愿生育独生子女的,增加35天;6、晚育的,增加15天;7、女职工产假期满上班,应允许有一至两周的适应时间,使其逐渐恢复原劳动定额。
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办理。
上海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四条)产假: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第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八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八十三天。
第二、难产假。
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增加15天;吸引产、钳产、臀位产增加15天;第三、晚育假增加30天;第四、多胞胎生育假,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需提供的证件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和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证全称为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
按国家规定正常生产的女职工有权力享受产假、哺乳假,应视为正常出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苛扣其工资、福利、补贴以及考勤奖金,不影响晋级、调工资,并计算其工龄,反之则违反国家劳动法,侵害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可到相关部门举报并申请劳动仲裁。
河南《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1年11月25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1年11月25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五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八天;实行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
劳动法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
1.《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8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
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根据以上规定,法定的产假期为90天。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
位实际情况对产假时间另行规定,但不得低于法定标准。
如果因为
特殊情况休假超过90天的,只要有医院证明就可以向单位请病假,
但病假期间不能享受产假待遇。
对于生育假期,国家劳动法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就是不少于九十天。
另外,每个地区对产假都有自己的补充规定。
二、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处理。
另外,在这些规定的基础上不同省市和地区对产假也有相关的规定
至于男职工,其妻休产假时,他是否也有权休假照顾妻子,国家目前尚未作出规定。
因此,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自主确定
男职工是否休产假,以及时间长短与待遇。
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
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第三,产假,生育津贴
产假包括: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
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
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
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OK,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
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
是归企业.
第四,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
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第四十六条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
二十四周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二十七条育龄夫妻系城镇居民,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优待与奖励:
1、在产假期满前领证的,女方产假增加50天,并给男方增加护理假5天
2、自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十六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在其退休(职)时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
次性奖励
3、安排就业、组织劳务输出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4、其独生子女优先入托、入园、入学、就医,有条件的单位可
以免费
5、对贫困的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发放或者适量增加社会救济金
和生活困难补助费
6、其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后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由其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列为社会保障家庭,
享受社会救济金等优待。
看过“最新劳动法产假规定”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