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冶金工业现状与发展展望
铜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铜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铜产业发展的趋势一、引言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金属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通信、交通、能源等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铜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当前铜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1. 建筑领域需求旺盛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领域对铜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中,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需求,包括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地产建设等。
2. 电子行业需求增长快速电子行业是铜的最大消费领域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铜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尤其是5G通信技术的商用化,将进一步推动电子行业对铜的需求增长。
3. 新能源车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减少,新能源车市场迅速崛起。
新能源车的电池系统是铜的重要应用领域,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对铜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4. 新能源装备需求大幅提升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装备的发展和推广,对铜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备中铜的使用量较大,未来将成为铜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促进全球能源转型。
三、技术创新对铜产业的影响1. 提高矿石开采效率目前,全球铜矿资源的开采难度逐渐增加,特别是高品位矿石的供应量逐渐减少。
因此,提高矿石开采效率成为铜产业发展的关键。
尤其是新开采技术的应用,包括机器人采矿、激光开发、远程无人化等手段,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开采效率,为铜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2. 优化铜冶炼工艺铜冶炼是整个铜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传统的铜冶炼工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能耗、高污染等。
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铜冶炼工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节约、排放减少是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3年铜冶炼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铜冶炼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电器、轻工、建筑、交通、航空、环保等各个领域。
铜的重要性也使得铜冶炼行业成为了全球金属冶炼行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铜冶炼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可以从生产规模、市场格局以及技术进步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生产规模全球铜冶炼行业的生产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瑞银银行的数据,全球铜生产自21世纪初以来增长近60%,而在2019年,全球铜产量达到了2100万吨左右,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
在中国,铜冶炼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较少,如中铝、金川集团等大型企业则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生产技术方面,国际主要工业化国家在铜冶炼行业的生产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铜的冶炼效率和质量。
二、市场格局在全球铜冶炼行业中,市场格局相对集中。
据统计,全球十大铜生产企业控制了约33%的全球铜产量。
而在中国,金川集团、中国铝业等几家大型企业控制了国内铜冶炼企业的生产规模。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智利、秘鲁、美国等几个国家的铜矿储量和产量在全球铜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近年来,随着环保和资源保护的重视,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加强了管理,对铜冶炼行业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致使设备更新换代迅速,加剧了铜冶炼行业的竞争。
三、技术进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铜冶炼行业也不例外。
现代铜冶炼行业已经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生产,开发了多种高效环保技术,如高温氧化还原技术、氧化铜矿浸出技术等。
此外,铜冶炼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为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综上所述,铜冶炼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呈现出生产规模不断增长、市场格局相对集中、技术进步提高环保水平等趋势。
未来的铜冶炼行业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高效绿色生产,推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提高铜冶炼行业的竞争力。
铜冶炼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铜冶炼行业市场现状分析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金属,在工业、建筑、电子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铜冶炼行业作为铜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市场现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铜的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对铜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特别是在电力、交通等领域,铜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电力行业中的电线电缆、变压器等都需要大量的铜;交通领域中的汽车制造,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推动了对铜的需求,因为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电机和电子系统都离不开铜。
在供应方面,全球主要的铜生产国包括智利、秘鲁、中国等。
智利和秘鲁凭借丰富的铜矿资源,在全球铜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铜矿的开采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一些铜矿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部分矿区面临着环境保护、社区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导致铜矿的开发受到一定限制。
在中国,铜冶炼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国内的铜消费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也促使了国内铜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
同时,政府对于铜冶炼行业的政策调控也在不断加强。
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进行严格限制。
技术进步对于铜冶炼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些先进的冶炼技术如闪速熔炼、富氧顶吹熔炼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铜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市场竞争方面,铜冶炼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一些中小企业则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价格波动是铜冶炼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铜价受到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关系、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为频繁。
这给铜冶炼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套期保值等手段,应对价格风险。
我国铜冶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我国铜冶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1 我国铜工业状况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材料,国家对发展我国的铜工业一直是十分重视,将铜工的发展放在我国各项工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位置。
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国家对铜工业的资金投入约占有色金属投资的1/4,已形成矿山产铜能力48.6 万t,铜熔炼能力101.3万t,铜精炼能力157万t,铜加工能力256万t。
2000年生产精矿含铜59万t,粗铜98万t,精铜133万t,铜加工材155万t。
1995年~2000年间,中国的精铜产量年均递增4.89%,中国目前矿山产铜居世界6位,粗铜、精铜产量居世界第4位,铜加工材产量居世界第2位,铜消费居世界第2位。
2 中国铜工业发展将遇到的问题国内铜资源严重不足,国内铜冶炼厂将长期进口铜原料大型铜矿少。
我国现有铜矿山747座,这些矿山中,铜金属储量超过500万t的巨型矿山只有德兴、玉龙两座,金属储量超过50万t的大型矿山22座,这22座矿山占我国铜金属总储量的60%。
这些矿山中,规模开采的6座,局部开采的4座,尚未正式开采的14座。
富矿少,贫矿多,矿山平均品位低。
我国铜矿的平均品位为0.78%,含铜品位大于1%的仅占铜储量36%,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大体接近,低于智利、印尼、澳大利亚,基本属于贫铜国家。
矿山开采条件差,资源大幅度减少。
目前开发的铜矿山大多是地下开采的铜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目前生产的铜矿山大多已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资源大幅减少,生产转入深部开采,生产成本上升。
在2001~2005年将有一些铜矿山由于资源消失而被关闭。
接替矿山建设条件差。
目前能提供新接替资源的矿山大多地处目前经济较落后中西部地区,因外部建设条件较差,规模开采将需要一定的时间,近期矿山铜产量难以增加。
湿法铜产量增长缓慢。
与国外铜资源比,我国目前拥有的铜储量中,斑岩铜矿资源少,限制了溶剂萃取技术的大规模的发展,湿法炼铜产量的增长速度缓慢。
因此“十五”期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的矿山铜产量将维持在现有水平,我国铜熔炼厂今后处理进口铜原料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
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发展趋势

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发展趋势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交通和能源等领域。
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是与铜资源开采、加工及利用相关的重要产业。
以下是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的发展趋势:1.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也在不断提升环保标准。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加强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
2. 技术创新与自动化生产: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将会加强技术创新和自动化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产品质量。
例如,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新型的冶炼炉和高效的加工设备,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等。
3. 供需结构调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铜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新兴领域对铜材料的需求,如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通讯设备等。
同时,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将根据需求结构调整产品结构,提供更多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铜产品。
4. 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
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市场拓展等方式,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
5.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绿色制造等举措,促进可持续的铜产业链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面临着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供需结构调整、国际竞争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多重挑战。
通过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和加强国际合作,铜冶炼和铜压延产业将发展出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未来。
全球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全球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铜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从全球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的角度,对该产业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全球铜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据统计,全球铜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和产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
2.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铜产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铜的提取和加工效率更高,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3.市场需求增加。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铜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铜的需求量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4.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铜产业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各国铜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都在努力提升,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5.环保压力增大。
铜产业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环保压力逐年增大。
为了应对环保要求,铜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和环保设施建设。
二、建议1.加强技术创新。
铜产业需要不断开展技术研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也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拓展市场空间。
铜企业应加强市场开拓,不断挖掘新的市场需求,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铜企业应积极拓展业务,抢占市场先机。
3.加强产业整合。
铜产业的整合能力较弱,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
因此,铜企业应加强产业整合,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提高环保水平。
铜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铜企业也应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保水平。
5.加强国际合作。
铜企业应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应加强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6.注重人才培养。
2023年铜冶炼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铜冶炼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铜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船舶、机车车辆等各行各业,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铜消费需求日益增加,铜冶炼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因素、市场竞争以及未来趋势等四个方面来分析铜冶炼行业的市场环境。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铜冶炼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促进了铜冶炼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不断提高,铜制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此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铜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也对国内铜冶炼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政策因素分析中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节能环保问题,铜冶炼行业也不例外。
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对铜冶炼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小型的铜冶炼企业。
此外,自2017年开始,国家计划逐步限制废铜进口,并且加大对废铜监管和处罚力度,这也对铜冶炼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市场竞争分析铜冶炼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
国内有几家大型企业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例如中铝、江西铜业、铜陵有色,集团规模大,技术实力强,但小型铜冶炼企业数量也较多,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近年来,一些铜冶炼企业开始积极运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优势的地位。
4.未来趋势分析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的兴起,铜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的推广和香港特价铜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铜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而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铜冶炼行业的生产和消费中。
未来,行业竞争将逐渐从规模竞争向技术竞争转移,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化将成为铜冶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铜冶炼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的支持和重视,加上行业竞争的升级,铜冶炼企业可通过技术、服务等方面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铜产业发展趋势及现状

铜产业发展趋势及现状铜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
铜的需求量与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现代化生活品质的追求,对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铜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市场竞争等问题。
因此,了解铜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铜产业的发展现状1.1 占全球供应量的50%:目前,全球铜产业的重要生产国主要有智利、秘鲁、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刚果(金)等。
其中,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其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
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其铜需求量占全球总需求量的40%以上,但铜资源相对匮乏,需要大量进口。
1.2 供需形势紧张:近年来,全球铜供需形势紧张。
由于各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同时,铜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本也不断提高,制约了铜产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国家对铜矿石的出口进行限制,也进一步推高了铜的价格。
1.3 市场竞争激烈:铜产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加工和贸易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成为了竞争的重要因素。
由于铜资源的稀缺性,部分国家和企业还存在着非法开采和贸易的问题,给全球铜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铜产业的发展趋势2.1 技术创新:为了应对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挑战,铜产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
通过改进采矿技术、提高冶炼效率、减少废料排放等手段,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2.2 资源多元化:由于铜资源的稀缺性,铜产业需要寻求更多元化的资源供应。
除了传统的矿石资源外,还可以考虑从废弃电子产品中回收铜等有价值金属,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3 产业链整合:铜产业还需要进行产业链整合,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例如,铜开采企业和冶炼企业可以进行合作,实现铜矿石的直接冶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推动铜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冶金工业现状与发展展望摘要:简述介绍了铜的发现,性质和主要作用用途。
分析了国内外铜冶金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铜火法冶铜和湿法冶铜技术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阐述了铜冶金技术发展方向。
指出未来铜市场的竞争是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竞争。
工厂技术改造的思考应该跳出常规的圈子,以仔细地分析各生产环节制造成本为基础,从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铜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外,应该做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最小限度产生废度物,产品多样性。
冶金,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
人类很早就学会了如何从大自然获取自身需要的物质。
从石器时代到随后的青铜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融合了冶金的发展。
随着物理化学在冶金中成功应用,冶金从工艺走向科学,于是有了大学里的冶金工程专业。
冶金工业可以分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主要指包括生铁、钢和铁合金(如辂铁、猛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指后者包括其余所有各种金属的生产。
冶金技术有可以分成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
火法冶金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
湿法冶金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冶金过程。
电冶金是利用电能提取金属的方法。
其中铜的冶金主要是有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
铜是古代就已经知道的金属之一。
一般认为人类知道的第一种金属是金,其次就是铜。
铜在自然界储量非常丰富,并且加工方便。
铜是人类用于生产的第一种金属,最初人们使用的只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单质铜,用石斧把它砍下来,便可以锤打成多种器物。
随着生产的发展,只是使用天然铜制造的生产工具就不敷应用了,生产的发展促使人们找到了从铜矿中取得铜的方法。
含铜的矿物比较多见,大多具有鲜艳而引人注LI的颜色,例如:金黄色的黄铜矿CuFeS:,鲜绿色的孔雀石CuC03・Cu(0H)::或者C U:(0H):C03,深蓝色的石青2C U CO3C U(OH)3等,把这些矿石在空气中焙烧后形成氧化铜CuO,再用碳还原,就得到金属铜。
纯铜制成的器物太软,易弯曲。
人们发现把锡掺到铜里去,可以制成铜锡合金一青铜。
铜,COPPER, 源自Cuprum,是以产铜闻名的塞浦路斯岛的古名,早为人类所熟知。
它和金是仅有的两种带有除灰白黑以外颜色的金属。
铜与金的合金,可制成各种饰物和器具。
加入锌则为黃铜;加进锡即成青铜。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
用于各种电缆和导线,电机和变压器的绕阻,开关以及印刷线路板等。
在机械和运输车辆制造中,用于制造工业阀门和配件、仪表、滑动轴承、模具、热交换器和泵等。
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真空器、蒸镭锅、酿造锅等。
在国防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炮弹、枪炮零件等,每生产100万发子弹,需用铜13—14吨。
在建筑工业中,用做各种管道、管道配件、装饰器件等。
以下是各行业铜消费占铜总消费量的比例:行业铜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电子(包括通讯)48%建筑24%—般工程12%交通7%其他9%o铜离子还可以消毒杀菌、卫生防疫。
例如:可以杀灭易于在水中滋生的大肠杆菌和痢疾等病菌,清除水中传播血吸虫病的姑輸和螺等软体动物,以及传播疟疾的蚊子幼虫等疾病携带体。
它还可以应用在游泳池内,防止绿藻污染和通过地板传染足癣等等。
对于人类来说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所以对于铜的冶金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业上使用的铜有电解铜(含铜99.9%〜99.95%)和精铜(含铜99.0%〜99. 7% )两种。
前者用于电器工业上,用于制造特种合金、金属丝及电线。
后者用于制造其他合金、铜管、铜板、轴等。
炼铜的原料是铜矿石。
铜矿石可分为三类:(1)硫化矿,如黄铜矿(CuFeS2)、斑铜矿(Cu5FeS4)和辉铜矿(Cu2S)等。
(2 )氧化矿,如赤铜矿(Cu20)、孔雀石[Cu2(OH)2CO3]、蓝铜矿[2CuCO3 ・ Cu(0H)2]、硅孔雀石(CuSiO3 ・ 2H20)等。
(3)自然铜。
铜矿石中铜的含量在1%左右(0.5%〜3%)的便有开采价值,因为采用浮选法可以把矿石中一部分脉石等杂质除去,而得到含铜量较高(8%〜35%)的精矿砂。
从铜矿石冶炼铜的过程比较复杂。
以黃铜矿为例,首先把精矿砂、熔剂(石灰石、砂等)和燃料(焦炭、木炭或无烟煤)混合,投入“密闭”鼓风炉中,在1000°C左右进行熔炼。
于是矿石中一部分硫成为S02 (用于制硫酸),大部分的碑、锤等杂质成为AS2O3、Sb203等挥发性物质而被除去:2CuFeS2 + 02二Cu2S + 2FeS + SO2 f。
一部分铁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2FeS + 302二2Fe0 + 2S02仁Cu2S跟剰余的FeS等便熔融在一起而形成“冰铜”(主要由Cu2S和FeS互相溶解形成的,它的含铜率在20%〜50%之间,含硫率在23%〜27%之间),FeO跟Si02形成熔渣:FeO + SiO2二FeSiO3。
熔渣浮在熔融冰铜的上面,容易分离,借以除去一部分朵质。
然后把冰铜移入转炉中,加入熔剂(石英砂)后鼓入空气进行吹炼(1100〜1300C)。
由于铁比铜对氧有较大的亲和力,而铜比铁对硫有较大的亲和力,因此冰铜中的FeS先转变为FeO,跟熔剂结合成渣,而后Cu2S 才转变为Cu20, Cu20 跟Cu2S反应生成粗铜(含铜量约为98. 5% )o 2Cu2S + 3O2二2Cu2O + 2SO2 t , 2Cu20+Cu2S二6Cu+SO2 f ,再把粗铜移入反射炉,加入熔剂(石英砂),通入空气,使粗铜中的杂质氧化,跟熔剂形成炉渣而除去。
在朵质除到一定程度后,再喷入重油,由重油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使氧化亚铜在高温下还原为铜。
得到的精铜约含铜99.7%。
铜冶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治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83%,现代湿法冶炼的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火法冶炼与湿法冶炼火法炼铜:通过熔融冶炼和电解精火炼生产出阴极铜,也即电解铜,一般适于高品位的硫化铜矿。
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儿或千分之儿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 —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毓熔炼,产出的熔铳(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
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毓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
近年来出现如口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
湿法炼铜:一船适于低品位的氧化铜,生产出的精铜称为电积铜。
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一浸出一电积,浸出一萃取一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
湿法冶炼技术正在逐步推广,预计本世纪末可达总产量的20%,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可见,湿法冶炼技术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但其适用范围却有局限性,并不是所有铜矿的冶炼都可采用该种工艺。
不过通过技术改良,这儿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美国、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及秘鲁等,将该工艺应用于更多的铜矿冶炼上。
湿法冶炼技术的提高及应用的推广,降低了铜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铜矿产能,短期内增加了社会资源供给,造成社会总供给的相对过剩,对价格有拉动作用。
世界上铜的冶炼厂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中国白银金川甘肃大冶;贵溪;葫芦岛;金昌;上海;天津;云南;印度;杜蒂戈林;伊朗;日本。
欧洲:奥地利;霍博肯;意大利;波兰;俄罗斯基洛夫格拉德(卡拉塔);西班牙;瑞典伦岛;英国沃尔索尔;南斯拉夫博尔。
但工业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有大量矿渣被作为废弃物,不仅污染环境,荒废土地,而且还浪费了大量资源。
如硫铁矿渣中就有很多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铜就是其中之一。
当矿渣中的含铜量超过3%。
时,便有回收的价值。
用相对密度为8波美度的稀硫酸将矿渣浸泡2-3小时,把生成的铜溶液用泵送到反应柱中,加入铁屑与之反应成海绵铜。
将海绵铜烘干成球状后,与碎玻璃、焦炭和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送入炼铜炉中冶炼,可得到含80%左右的粗铜锭。
但目前,我国的铜矿资源相对缺乏,质量差;大兴矿少,中型矿多,贫矿多,富矿少;复杂矿多,单一矿少;地下矿多,露天矿少,选矿难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湿法冶金显示出很大的优势,据统计,湿法冶金的成本低于火法冶金的成本大约4倍。
但是,随着熔炼技术也别是闪速熔炼、溶池熔炼、富氧的普遍应用以及废气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法冶金还将占有主导地位,在2003年湿法冶金技术生产的同才占到25%。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讲扬长避短,实现相互补充,打造铜冶金工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1李继璧,国内铜湿法冶金工艺应用现状.湿法冶金【TF】.2007 03 26 ( 1) 2刘大星,铜湿法冶金技术进展及对铜工业的影响.有色金属工业,2000(10)3 B. Ozturk andR. J. Fruehan Process Technology Proceedings, 6(1986), 9594 B. F. Magnus sen, B. H. Hjertager, J. G. Olsen and D. Bhaduri Symposium International on Combustion, 17th(1979):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