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

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作者:冯娜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6期[摘要]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
他的诗歌创作既体现了宋诗的特点,又少有宋诗所存在的缺陷和流弊,使得作为不同于唐音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宋调得以正式确立,可以说,苏轼是宋调形成的集大成者,苏轼诗称得上是宋诗的典范。
本文主要从苏轼诗歌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对苏轼诗歌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苏轼;宋诗;艺术风格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无论是传统的诗、文,还是新起的词、小说、戏曲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这其中,宋诗在经历了唐诗繁荣的难以逾越的巅峰之后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在学习唐诗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开辟了诗歌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
在对宋诗进行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宋代诗坛上的许多大家都在做着努力。
而在两宋诗坛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当属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陆游。
其中,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
他的诗歌创作既体现了宋诗的特点,又少有宋诗所存在的缺陷和流弊,使得作为不同于唐音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宋调得以正式确立,建立了不同于唐诗的诗学规范,变唐立宋,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辉煌。
可以说,苏轼是宋调形成的集大成者,苏轼诗称得上是宋诗的典范,他的诗歌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寓物托讽,借古讽今苏轼比较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诗歌能够“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
”(《乞郡札子》)[1]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轼也写了一些政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极富有现实性,鲜明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一个文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痛苦的同情,以及对黑暗政治的揭露与批判。
文学史二论述题

论述题:1、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1)散文创作方面,王安石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文简练明快,笔力雄健,取得了很高成就,其议论文学,无论长篇还是短说,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
如《答司马谏议书》,文章针对司马光等守旧派对新法的责难予以答辩,表达了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坚定意志,旗帜鲜明,理足气壮,逻辑严密,显示了作者倔强坚毅的性格。
王安石的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如《游褒禅山记》。
(2)诗歌创作方面。
王安石早年的诗多直道胸中事,意味较薄,但也反映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
他写了不少感谢,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以寄托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如《河北民》揭示当时的弊政及民族矛盾,体现了王安石“适用”、“补世”的文学主张及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王安石在诗歌创作方面尽力打破常规,主意语意求新,诗句求工,语调求劲峭,如《登飞来峰》。
王安石晚期的诗歌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如《泊船瓜洲》、《江上》等。
(3)词创作方面。
王安石词的成就虽不能与其诗文相比,但也富有自己的个性,他作词不受五代以来绮靡柔弱词风的影响,从而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
如《桂枝香》[金陵怀古]将以史为鉴的凝重题材引入词中,上片写金陵空阔萧瑟的秋景,下片感怀六朝盛衰兴亡的旧事,立意高远。
政治历史的厚重内容,加上词中所展现的清肃气象,与同时代的“艳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来的苏、辛词开辟了道路。
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轼诗歌的显著特色之一。
诗的散文化,本非诗歌创作的正道,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竟使其成为他矜才使气、翻新出奇的手段。
苏轼的“以文为诗”实际上是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的。
如《百步洪二首》其一中七个比喻一气而出,意象新颖离奇,创制古所未有的博喻,诗中充溢着诗人的才气。
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也是诗人才气的表征。
许多生活里的平凡事务,一经苏轼的手写出,往往具有不平凡的意义,给人以触除生春之感。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名人,其诗歌作品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情感真实:苏轼的诗歌表达了他真实的情感,笔触细腻,感情深沉。
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抒发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2. 自然写景:苏轼擅长写作山水诗,他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准确的表达传递出自然的美和情感。
3. 细腻的艺术表达:苏轼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华丽。
4. 借古讽今:苏轼常常以古人的形象和故事来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
他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既展示了自己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又不失古典文化的底蕴。
5. 抒发个人思想:苏轼的诗歌常常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展现了他独立思考和个性张扬的一面。
总之,苏轼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感人的情感表达,细腻的艺术表达,还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怀,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独立的思想精神。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
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
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等,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抒发自己对人生踪迹无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自己仕途的坎坷。
二:另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入诗词中的诗人。
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一批关于渔夫、浣女、莲娃的形象。
然而,那里的渔夫实在只是隐士的乔装,而农村少女则是被当作民间美人来描绘的。
虽然也不免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都有一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
他写田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
如《新城道中》,‘溪流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自己希望人民富足的愿望。
概而言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
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
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
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欢迎阅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文坛人才荟萃,后人说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
苏轼以其作品的迷人魅力、以为人的爽直情感、以处世的乐观旷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一、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
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
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
苏轼的关心民众疾苦的诗词很多,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对于人民的苦难,他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交织着强烈的爱憎感情。
他常常“作诗先自劾”,首先将诗歌作为自我批判的工具,而不是仅仅表达对他人的同情。
苏轼一生阅历丰富,诗词取材广泛,其社会政治诗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比起前人有着新的开掘和推进,反映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主题。
二、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
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譹?訛。
就创作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作或许比苏诗更要突出、鲜明,但若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是出类拔萃的。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创作了不少诗词并流芳百世。
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诗词作品,你能结合他的诗词作品说说他的创作艺术风格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的词创作是从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开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东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前者写春天之景,语言平易流畅,意境虽无过人之处,倒也清新可爱;后者写钱塘江潮,苏轼词的豪迈气概和诙谐风格微有端倪。
统观全局,苏轼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爱、农村三类作品。
苏轼是满怀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经历、多蹇的仕途命运、严酷的权力争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击。
在作品中,有对理想的热情,有落魄的郁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沦,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苏轼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轼还是"性情中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大都写得真切感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彭乘:《墨客挥犀》。
②见原词序。
③陆游:《老学庵笔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 年)密州任上,距苏轼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
词的起片开门见山,直抒感慨,丝毫不用铺垫和渲染,将思念和盘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势。
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苦闷,满腑凄凉无处倾诉。
接下来退一步讲"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下片写梦中相见,结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将无法排解的思念之情溶入连绵不尽的未来,更衬出未亡人的情真意挚。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艺术手法分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艺术手法分析【摘要】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深情而悲凉的诗篇,描绘了人生沧桑和生死无常的主题。
苏轼写作时的背景和思想情感都深受人生的变迁和苦难所影响,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苏轼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表达简洁优美,展现了他独特的才情和情感细腻。
在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上,苏轼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意境和张力。
他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营造出深沉悲伤的诗意境界,引人深思。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仅对读者产生深远影响,也在后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苏轼的诗歌艺术手法精湛,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之一。
【关键词】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艺术手法分析, 写作背景, 思想情感, 写作风格, 语言表达, 修辞手法, 意象描写, 艺术手法, 诗歌意境,读者影响, 结论, 诗歌影响, 评价。
1. 引言1.1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艺术手法分析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名篇。
在这首诗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通过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表达,展现了他对生死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本文将从苏轼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艺术手法对诗歌意境的营造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方面对《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艺术手法进行深入分析。
在后文中,将进一步探讨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后人的影响,对苏轼的艺术手法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期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这首经典之作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苏轼的艺术手法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这位文学大师的才华和智慧,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留下的不朽贡献。
2. 正文2.1 苏轼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生于苏州,家境优越,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政治上,苏轼曾历任过多个高官,但由于不合时宜的言论和政治立场,多次遭受贬谪和牢狱之灾。
文学:宋代文学题库

文学:宋代文学题库1、填空题“二窗”是指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吴文英号(),周密号()。
正确答案:梦窗;草窗2、填空题宋代文赋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和苏轼的《赤壁赋》等。
正确答案:《秋声赋》3、填空题蔡宽夫(江南博哥)诗话》记载了北宋诗人()关于诗歌用典的意见:“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必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正确答案:王安石4、填空题《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宋末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
正确答案:吕本中5、填空题宋末词人张炎著有词学理论著作《()》。
正确答案:词源6、单选认为东坡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的观点,出()。
A、黄庭坚B、晃补之正确答案:A7、填空题《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杨万里8、问答题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正确答案: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如《前赤壁赋》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9、问答题苏轼诗歌的内容正确答案: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10、单选“歌尽桃花扇底风”的“风”,其意为()。
A、流动的空气B、歌曲正确答案:B11、填空题宋代文赋的代表作有()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特色非常丰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苏轼诗歌的一些艺术特色:
1.语言优美:苏轼的诗歌语言优美,充满了韵味和富有感染力的节奏感。
他的诗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结构精妙:苏轼的诗歌结构精妙,注重押韵和对仗。
他善于运用各种押韵方式来调和诗歌的结构,使诗歌更加优美和音乐性。
3.情感真挚:苏轼的诗歌情感真挚,深刻地表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精神境界。
他的诗歌描写了自己的悲伤、思乡、感恩等情绪,从而触动读者的心灵。
4.观念深刻:苏轼的诗歌观念深刻,深入地揭示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
他的诗歌描写了人类的希望、梦想、追求等主题,并通过象征和比喻来表达他的思想。
5.内涵丰富:苏轼的诗歌内涵丰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内涵。
他的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思想风气和文化背景,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哲学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富有哲理性和深刻意义的诗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生。
6.创新意识强:苏轼的诗歌创新意识强,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诗歌的改革和创新的努力。
他不断尝试新的诗歌形式和写作方法,并在传统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他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