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简介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木雕文化与雕刻艺术

古代中国的木雕文化与雕刻艺术

古代中国的木雕文化与雕刻艺术中国是一个充满着文化历史的国家,其木雕文化和雕刻艺术也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自古以来,中国的木雕文化就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成为历朝历代的重要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古代中国的木雕文化与雕刻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古代中国木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木雕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那时,人们利用石器、骨器等工具进行雕刻,制作出了一些简单的图腾、器物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艺技术的提高,中国的木雕文化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中国木雕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时,楚国的吴起制造了“楚文剑”,此剑上的铭文被刻在细条木片上,而这些木片被镶在剑身上,成为了当时最为惊艳的木雕艺术品之一。

此外,楚国还出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木雕器物,如“楚王腰带”、“竹编板凳”等,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当时楚国的华丽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中国的木雕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国的木雕文化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巩固。

唐代是中国木雕文化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木雕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唐代的木雕艺术主要表现为宫廷雕刻和寺庙雕刻两大流派。

其中,宫廷雕刻的代表作品为唐代陕西安德门石雕和洛阳白马寺楼阁;而寺庙雕刻的代表作品则为唐代法门寺和洛阳白马寺的舍利塔,这些塔楼的雕刻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给人一种极致美感。

在宋代,随着科技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木雕文化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此时期,中国的木雕雕刻不仅注重美观和装饰,更注重刻画形象与表现情感。

代表作品有李公麟的“清明上河图”、尹焕的“楼台箫鼓图”等。

这些作品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文化内涵,为中国木雕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古代中国木雕文化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木雕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具备充实的时代内涵,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气质。

具体来讲,古代中国木雕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承与宣扬中国的木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让后世人们更加深入地领悟到自身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

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

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刻与雕塑艺术而闻名于世。

故宫建筑群的雕刻与雕塑艺术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传承和展示古代文化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其造型和意义的研究。

一、故宫建筑的雕刻艺术故宫建筑群中的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无论是宫殿大门上的石雕、石刻,还是屋檐上的浮雕,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致和华丽。

故宫建筑的雕刻艺术主要以龙、凤、瑞兽等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祥和和富贵的向往。

在故宫建筑的雕刻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是"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故宫的西北角,为明代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雕壁之一。

壁上共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龙,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整个九龙壁造型庄严,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

它不仅是故宫建筑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

二、故宫建筑的雕塑艺术故宫建筑群中的雕塑艺术同样令人惊叹。

故宫的各大殿堂中,大量的石质雕塑装饰点缀其间。

这些雕塑以人物、动物等形象为主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无论是植物的雕塑,还是守卫的雕像,都是工艺精湛的杰作,独具匠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角楼上的石雕。

在故宫建筑的各个角楼上,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石雕。

这些石雕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刻画细腻,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

这些石雕形象丰富多样,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狮子、狮子,双鱼等,又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如龙、凤、仙人等。

这些石雕不仅增添了故宫建筑的典雅与庄严,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故宫建筑雕刻与雕塑艺术的意义故宫建筑雕刻与雕塑艺术在历史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首先,故宫的雕刻与雕塑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传统价值观念。

其次,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风格和工艺技术,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指标。

雕刻艺术漫谈(一)

雕刻艺术漫谈(一)
刻字 应 属 于 前 者 , 要 忠 于 书法 、 现 书 这 再
展要适应中国刻字艺术 的审美要求 . 创
新观 念 。


坚持 长 期 全 面 的 艺术 修 养
从 有 史 可 究 的 记 载 中 , 代 的 碑 刻 汉 就有崖师 、 良匠 、 师 、 师 、 师 、 师 石 工 碑 治
态 :一是 着 力 对 自然 界 物体 外部 形 态 进 行 摹 仿 的摹 仿 艺 术 ;二 是 经 过特 定 的抽 象 而 创造 远 离 事 物 的 自然形 态 的 几何 形 态 艺术 。前 者 倾 向 于模 仿 或 逼 真 再 现 自 然物象 ; 者倾向于强调 线条 、 体 、 后 形 色 彩之 组 合 关 系 和 谐 的美 感 。 中国 的 传 统
作 的内 容 。
主 体 的思 想 意 识 。 人 作 为 创 造 主 体 , 自 身 的 文 化 知 识 、 德 情 操 以 及 在 社 会 生 道 活 实 践 中逐 渐 形 成 的精 神 情 感 , 然 会 必 以 主 观 意念 强 化 在 作 品 中 。刻 字创 造 者
刻 字 需 要 懂 得 “ 得 书 法 , 以 成 不 何 图 ; 得字 法 , 以成书 ; 得 刀法 , 不 何 不 何 以成刻字 ” 的道 理 。 用 刀 技 巧 是 一 个 关
1社会经验修养。明代画家董其昌 、
说 :读 万卷 书 , 万 里 路 ” “ 行 。艺 术 家 的社
Hale Waihona Puke 1刻 字 艺 术 的构 思 、
・ 达创 造 者 的思 想 感 情和 审 美意 识 。要 善 于 利 用材 料 的 色 、 、 、 料 的加 工 形 形 纹 材
式 多 样 , 出点 画 线条 为 艺术 内容服 务 。 突 4 刀 法 的运 用 、

雕刻艺术简介

雕刻艺术简介

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 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 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 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 中为“精细木工”。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 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 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 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 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 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冰雕:
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 形式。同其他材料的雕塑一样,冰雕也分圆 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冰雕塑与其他材质的 雕塑一样,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 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明,具有折射 光线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 形象不够鲜明。
牙雕: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汉族 民间工艺美术。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 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 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 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 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 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象牙与一般的牙齿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 覆盖。非常怕酸。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 亦可使其软化。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 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 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出现不同的分类形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 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 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 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浮雕:是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 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 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现代社会,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 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 可供两面观赏。 按其功能分类折叠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民间雕塑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民间雕塑

虎面挂片 凤翔
积淀着人们对虎的崇敬 心理。他的形象虽与老 虎形象相差很大,但却 在多种形象组合的热烈 氛围中,既透出老虎的 雄威,有时人感到和善 可亲。
坐虎 凤翔
虎是凤翔泥塑中的主要 题材,包含了镇宅、护 子、增寿、辟邪、吉祥 等诸多功利取向。泥塑 虎的赋彩位黑、白、红、 青、黄五行正色,纹饰 有吉祥富贵的四季花、 五子登科、贯钱等,人 们把渴望得到的五幅 (福、禄、寿、喜、财) 全部都表现在老虎的身 上。
娃娃骑牛 凤翔
黑牛体壮,性格倔强, 身饰一朵硕大的海棠 花,美而质朴。牛身 上的娃娃抱一条大鲤 鱼,象征吉庆有余。 这种娃娃骑牛也具有 “鞭春”、劝农之意, 可能受清代颁行的 “春牛芒神”规制的 影响所致。骑牛的娃 娃就是芒神,而将其 塑造成娃娃形象,意 在表现亲切、亲近之 感。
拴马桩
竹雕·渔翁
十二生肖:厌胜、 祈福吉祥 化生童子:增寿宜子
海棠:富贵荣华 石榴:多子多福 艾草:辟邪祛毒
贯钱:招财进宝
辣椒:威风厉害
莲花:吉祥、象征女性
虎面挂片,凤翔民间风俗:前门拒鬼,后门拒妖。前 门贴白虎、门神,后门悬挂虎。人们赋予虎面挂片的这些 诸多功能与内涵,却又都具体地凝聚在用五行色绘出的纹 样上,如四季花(莲花、海棠、石榴、牡丹)、贯钱、艾草 以及以十二生肖、化生童子、辣椒为题材做成的“颤头” 等。关于这些纹样的寓意,传统的说法是:莲花,吉祥、 象征女阴;海棠、牡丹,荣华富贵;石榴,多子多福;艾 草,辟邪祛毒;辣椒,威风厉害;贯钱,招财进宝;化生 童子,增寿宜子;十二生肖,压胜、祈福纳祥。挂虎的双 眉为阴阳鱼,鼻子为通天生命树。挂虎的鼻子象征男根, 下巴处画出的花卉图案象征女阴。总之,多种彩绘吉祥纹 饰的组合与表现,反映出风翔泥塑虎的功用具有多重性或 宽泛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

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

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石雕、木雕和玉雕等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的探索,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他们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技艺特点和代表作品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雕刻艺术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古代中国的雕刻艺术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随着社会的变迁,艺术创作也逐渐融入时代的变革中。

二、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1.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古代,人们使用石材进行雕刻的历史悠久,其作品通常寄托着人们的信仰、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

石雕多以佛像、神像和墓葬石刻等形式出现,广泛应用于宗教和官方建筑中。

2.木雕木雕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中另一种重要形式。

木材作为一种常见且易获得的材料,被广泛用于雕刻艺术。

古代木雕作品常常以家具、建筑构件和船舶雕刻等形式表现。

木雕作品注重线条的流动和结构的稳定,形象生动,技艺精湛。

3.玉雕玉雕在古代中国被崇尚为“雅玉”,其精美程度和制作难度备受推崇。

中国古代的玉雕作品多以玉质细腻、色彩高雅的玉石为材料。

玉雕作品通常以动物、人物和器物等形象为主题,通过玉石的质感和光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技艺特点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有着独特的技艺特点,体现了古代雕刻师的高超技巧和丰富想象力。

1.精妙的工艺古代雕刻艺术作品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设计,凝聚了雕刻师的智慧和艺术修养。

无论是石雕、木雕还是玉雕,都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和精细雕刻,才能达到精湛的效果。

2.寓意丰富古代中国人通常将雕刻作品赋予深刻的寓意,代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佛像代表着智慧和慈悲,神像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而墓葬石刻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葬礼仪式和思想观念。

四、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有着众多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不彰显着中国古代雕刻师的创作才华和艺术造诣。

雕刻艺术的分类

雕刻艺术的分类

雕刻艺术的分类
雕刻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切割、雕刻、雕琢等手段将材料表面雕刻出立体形象或纹饰。

雕刻艺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石雕:以各种石材为材料进行雕刻,包括大理石、花岗岩、
石灰石等。

石雕常用于雕塑、墓碑、建筑装饰等领域。

2. 木雕:以各种木材为材料进行雕刻,包括柚木、梧桐木、楠
木等。

木雕常用于雕像、屏风、家具等领域。

3. 金属雕刻:以各种金属为材料进行雕刻,包括铜、铁、铝等。

金属雕刻常用于雕像、门窗、钟表等领域。

4. 玉雕:以各种玉石为材料进行雕刻,包括和田玉、翡翠、青
花玉等。

玉雕常用于玉器、首饰、文房四宝等领域。

5. 浮雕:将图案或图像浮凸地雕刻在平面上,形成立体感。


雕常用于装饰、建筑装饰等领域。

6. 佛像雕刻:以佛教文化和形象为主要对象进行雕刻。

佛像雕
刻常用于佛教寺庙、佛教文化景点等领域。

7. 瓷雕:以各种瓷器为材料进行雕刻,包括青花瓷、景德镇瓷等。

瓷雕常用于瓷器、工艺品等领域。

以上是雕刻艺术的分类,每种雕刻艺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使得雕刻艺术更加多样化丰富。

- 1 -。

美术分类及简介(2)雕塑

美术分类及简介(2)雕塑

工艺原料:
黄杨、檀木、榉木、柏木、 榆木、阴沉木、枣木、荔枝 木、鸡翅木、樟木、黄杨木、 榧木、花梨木、缅甸黄金樟、 红豆杉、檀香木、 海南黄花梨
什么是冰雕?
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同其他材料的雕 塑一样,冰雕也分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冰雕塑与其他材质的雕塑 一样,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 明,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形象不够 鲜明。
什么是雕塑?
雕塑,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 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 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 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 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 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雕、刻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 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什么叫木雕?
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 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 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 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 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 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 保护木质和美化。
什么是石雕?
石雕是指用石头作为雕刻材料,制作成的石像、图案等等。常用的石材有 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 的主要材料。我国石雕制作历史悠久
按传统的雕件表面造型方式不同分:
浮雕、 圆雕、 沉雕、 影雕、 镂雕、 透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骨雕:
以骨骼作为载体的雕刻艺术,骨雕的历史悠 久,在1982年于陕西西乡县何家湾出土的骨 雕人头像距今约6000多年,是目前我国发现 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它为研究我国骨雕 艺术提供了珍贵实物。骨雕人头像比较完整, 五官位置比较准确,制作手法古朴、粗犷, 神态憨厚庄重。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以极其 落后的生产力,在同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搏斗, 从而谋求生存时,就地取材,创造了这件作 品,尽管稚拙古朴,却表达了一种对祖先的 崇拜。
16
漆雕:
漆雕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也叫剔红, 其技艺始于汉,唐。 工艺流程极其复杂。 制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过程 繁复,用时很长,因此大型漆雕也极其昂 贵,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 漆雕是一种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 的技法。元、明时期传入北京。经漆雕艺 人们的辛苦钻研,漆雕技艺逐渐完美成熟, 漆器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北 京漆雕与湖南湘绣、江西景德镇瓷器齐名, 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多年来, 漆雕以其独特的工艺,精致华美而不失庄 重感的造型受到海内外漆雕艺术爱好者的 青睐。
1
一、雕刻艺术简介
雕塑是许多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 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 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 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 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个支点,器形饱满,为此类雕塑与器皿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是装饰部分的雕塑,它们有的以配件的形式出现,如盖钮、把手等;有的以表面浮雕等形式出现。
题材有动物、植物、人物等等。甘肃大地湾出土的陶瓶人头像,可谓中国早期人物雕塑的开端,作
者巧妙地将陶瓶的口部塑成一个人头像,制作细腻,形象生动。
三是小型动物或人物捏塑,这种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工具而信手捏制的,形体小巧,带有
浮雕:是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 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 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现代社会,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13
冰雕:
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 形式。同其他材料的雕塑一样,冰雕也分圆 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冰雕塑与其他材质的 雕塑一样,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 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明,具有折射 光线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 形象不够鲜明。
14
牙雕: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汉族 民间工艺美术。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 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 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 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 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 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象牙与一般的牙齿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 覆盖。非常怕酸。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 亦可使其软化。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 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 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 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 可供两面观赏。 按其功能分类折叠
18




透 雕
19
20
21
春秋晚期雕塑文化—殉葬陶俑。的墓葬已大量使用陶俑替代人殉葬。山东林淄的出土陶佣只有10厘
米左右,外表加施彩绘。此外,在湖南、河南、湖北等地的楚墓中,还发现有木雕人俑,形体概括、
简练,注重体快的整体效果。这一类殉葬品都为“明器”,有些在制作上比较粗糙。
5
春秋、战国雕塑文化—建筑装饰。建筑中使用的配件或装饰,这一类作品最常见的是瓦当,一般都有 各种纹样的浮雕,以动物、云气、几何纹为主要内容。随着手工业的发达起来,专门对铜、玉、石、 古、木进行加工的行业明显比以前分工更细,并有专门管理“百工”的人员和机构。 秦代雕塑文化—兵马俑。秦代在雕塑方面有重大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马俑和铜车马。秦 始皇吞并六国以后,建立秦王朝,雕塑题材更加贴近生活,从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独立。秦代承 袭了春秋战国的朴实,作品趋于写实。秦汉时期的总体雕塑风格比较恢宏,强调力度和气势。 汉代雕塑文化—石雕群艺术。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具魄力的一个时期,自秦朝统一中国,一直在 盛衰变化中持续了四百余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雕塑文化—砖雕艺术。这一时期,中国的雕塑艺术全面发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 像艺术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 道路走向繁荣。 隋代雕塑文化—石窟造像。隋代佛教为思想统治的主要工具,大力恢复被北周武帝毁坏的佛寺和雕像。 炀帝继位后,造像之风更盛。隋代的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是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济南玉函山石窟等处。其造型上的主要特点是,普遍较前代更为健硕, 体态丰满。 唐代雕塑文化—佛教造像。唐代的雕塑艺术,与前代的形式几乎相同,主要体现于宗教造像、陵墓随 葬。在材料运用上除石雕、木雕、陶瓷外,还大量使用夹苎、铸铜等工艺材料。 宋代雕塑文化—佛教雕塑。宋代雕塑在样式、手法上虽然有新的发展、创造,但失去了前朝同类作品 雄健伟岸的气概。另外,以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主要特征的俑,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在同 时期整个雕塑艺术中所占的地位,都远不及前朝那样重要。 元代雕塑文化—佛道雕塑。元代的雕塑艺术进一步走向世俗化。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6 的 时代,蒙古族统治者很重视手工业,雕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7
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 , 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 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 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玉雕的品种 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 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中国的 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 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 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 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2
3
4
中国原始时期雕塑文化最初形态是陶制品。中国原始时期的雕塑艺术,大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千
年以上。最初的雕塑可以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和陶器算起,造型多样的陶器,为中国雕塑的多向性发
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态是陶制品,它与其实用价值密不可分,从工艺手段上讲,大致可以分为以
下几种:
一是以动物外形为器皿,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质鹰鼎,高36厘米,以鹰身为鼎体、以二足为三
17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出现不同的分类形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 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 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 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二、雕刻艺术的种类
铜雕:
铜雕产生于商周,是以铜料为胚,运用雕 刻、铸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种雕塑。铜雕艺 术主要表现了造型、质感、纹饰的美,多 用于表现神秘有威慑力的宗教题材。铜佛 像就是其中的一种。铜雕产生于商周,是 以铜料为胚,运用雕刻、铸塑等手法制作 的一种雕塑。铜雕艺术主要表现了造型、 质感、纹饰的美,多用于表现神秘有威慑 力的宗教题材。如佛像等。
浓厚的人情味。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猪可能是我国江南地区最古老的雕塑作品,距今有
七千年了。
商、周时期雕塑文化—青铜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的河南二里头文化现象。与原始陶塑
的性质一样,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雕塑,是用于祭祀、生活、乐器、兵器、工

具等方面的实用器物。这些大量的青铜器为奴隶主所占有,也是某种统治、权威、财富的象征。
9
蛋壳雕刻:
蛋壳雕塑的创始人是来自临漳县漳潮村的 农民艺术家张海军。他平时爱写、爱画, 从艺20多年,研习山水、人物、花鸟等各 类绘画和书法,并潜心研究自创了蛋壳雕 塑、彩绘、镂空的绝技,荣获河北省蛋壳 彩绘大师,邯郸市蛋壳雕刻专业大师等荣 誉称号。
10
根雕:
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 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 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 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 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 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 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 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 “根艺”。
8
核雕:
民间多以核桃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 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 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 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 花篮、罗汉等题材。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 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 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 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 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洢作《核舟 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 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 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11
石雕: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 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 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 美理想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