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摩擦力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地理: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地理: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本文档将为您提供高三地理摩擦力问题的专题复资料。

1. 摩擦力基本概念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所产生的一种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

它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以及物体间施加的压力有关。

2. 摩擦力的类型2.1 静摩擦力(Fs):当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两物体之间所产生的力。

2.2 动摩擦力(Fd):当物体间相对运动时,两物体之间所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3.1 静摩擦力公式:Fs ≤ μ * N其中,Fs为静摩擦力,μ为摩擦因数,N为物体所受的压力。

3.2 动摩擦力公式:Fd = μ * N其中,Fd为动摩擦力,μ为摩擦因数,N为物体所受的压力。

4.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4.1 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4.2 物体表面的粗糙度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3 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施加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5.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 阻止滑动:人们行走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阻止人滑倒。

- 刹车:车辆制动时,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减慢车辆速度。

- 物体运输:人们用绳索拉动大型物体时,绳索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使物体移动。

6. 摩擦力问题的解决方法6.1 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小摩擦力:- 平滑物体表面- 使用润滑剂6.2 增大摩擦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增大摩擦力:- 增加物体表面粗糙度- 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希望这份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学业进步!。

高考物理复习: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高考物理复习: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课时精练
基础落实练
1.如图,手握一个水瓶,处于倾斜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松手时瓶容易滑下,是因为手和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变小 B.增大手的握力,瓶更难下滑,是因为瓶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保持瓶静止时的倾斜程度不变,增大握力,手对瓶的摩擦
力不变 D.手握瓶竖直静止时与倾斜静止时,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则结合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求出空沙桶的重力 √B.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D.可判断第50 s后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仍在车上)
在t=0时刻,力传感器显示拉力为2 N, 则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大小为2 N,由小车与空沙桶受力平 衡,可知空沙桶的重力也等于2 N, A选项正确; t=50 s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为3.5 N,同时小 车启动,说明沙子与沙桶总重力等于3.5 N,此时静摩擦力突变为滑 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 N,B、C选项正确; 此后由于沙子和沙桶总重力3.5 N大于滑动摩擦力3 N,故第50 s后小 车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选项错误.
例2 (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M 上放置物块m,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对题图甲:设物块m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而重力与 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 则物块m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C错误; 对题图乙:设物块m不受摩擦力,由于m匀速下滑,m必受力平衡, 若m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重力、 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受到与斜面 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D正确.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二章 摩擦力 练习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二章 摩擦力 练习
14.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物体 A,A 上再放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B,A、B 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 μ,现施加一水平力 F 作用于 A(如图 10 所示),计算下列情况下 A 对 B 的摩擦力. (1)当 A、B 一起做匀速运动时. (2)当 A、B 一起以加速度 a 向右匀加速运动时. (3)当力 F 足够大而使 A、B 发生相对滑动时. 1 (4)当 A、B 发生相对滑动,且 B 物体的 伸到 A 的外面时. 5
8.如图 4 所示,矩形物体甲和丙在水平外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 乙物体上,物体乙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减小水平外力 F,三物 体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乙对于物体甲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物体丙对于物体甲的压力一定减小 C.物体乙对于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D.物体丙对于物体甲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1 2
解析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 M 和 m 整体,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因小车
静止, 由平衡条件知墙面对小车必无作用力,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 如图所示,它受四个力:重力 Mg,地面的支持力 N1,m 对它的 压力 N2 和静摩擦力 f,由于 m 静止,可知 f 和 N2 的合力必定竖 直向下,故 B 项正确.
图10
练出高分
1 2
解析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因 A、B 向右匀速运动,B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 B 物体受
到的摩擦力为零.
(2)因 A、B 无相对滑动,所以 B 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此时不能用 f=μN 来计算,对 B 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合=ma,所以 f=ma,方向水平向右.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摩擦力公式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摩擦力公式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摩擦力公式
高一高二的同学忙着准备期中考试的时候,高三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高考前地理论复习,下面是准备的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摩擦力公式欢迎大家点击参考!
(1)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上面的摩擦力的公式大全,汇总了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所有公式,对大家的高中物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作用。

总结:以上就是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摩擦力公式的全
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三数学: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数学: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数学: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一、背景知识在研究摩擦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概念: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对彼此运动的阻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之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则是物体相对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可通过公式或者摩擦力表进行计算。

二、静摩擦力问题1. 静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 静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之前的摩擦力,其大小和方向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 静摩擦力的特点: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等于最大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静摩擦力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当施加的力大于最大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静摩擦力变为动摩擦力。

2. 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使用公式: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静摩擦力 = 静摩擦系数 ×物体所受力的垂直分量。

- 使用摩擦力表:可以直接查找物体的静摩擦力值,根据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得到静摩擦力。

3. 示例问题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2kg,施加在该物体上的力为10N,已知静摩擦系数为0.5,求该物体的静摩擦力。

解答:根据公式,静摩擦力 = 静摩擦系数 ×物体所受力的垂直分量。

代入数值,静摩擦力 = 0.5 × 10N = 5N。

三、动摩擦力问题1. 动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 动摩擦力的概念: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其大小和方向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 动摩擦力的特点:动摩擦力一般小于等于静摩擦力,且与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

2. 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使用公式: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动摩擦力 = 动摩擦系数 ×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垂直分量。

- 使用摩擦力表:可以直接查找物体的动摩擦力值,根据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得到动摩擦力。

3. 示例问题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2kg,施加在该物体上的力为10N,已知动摩擦系数为0.3,求该物体的动摩擦力。

高三总复习摩擦力

高三总复习摩擦力

0≤Ff≤Ffmax.
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____. 相反 相对运动 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_________或 相对运动趋势 ___________.
特别提示:(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 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 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 (3)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 力方向总垂直,反之不一定成立.
3.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 压缩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 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 B上.力F作用后( )
A.木块 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 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 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解析】 由题给条件知未施加力F时,弹簧的弹力大 小为f=k·Δx=400×0.02=8 N 物块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A=μNA= 0.25×50=12.5 N
2、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

例题1 如图1-2-1所示,A、B两物 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B物体的受力 情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B物体一定受3个 B.B物体一定受4个力 C.B物体必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 D.B物体必受到地面的支持力
5
1.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后 轮的摩擦力为F1,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2,推自行车 前进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1′,对前轮的摩 擦力为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和F2′,的方向均向后 B.F1和F1′的方向均向前 C.F1和F1′的方向均向后 D.F1的方向向前,F1′的方向向后 【解析】 骑自行车前进前面的向后,后面的向 前;推自行车前进时,均向后. 【答案个水平推力F=kt(k 为恒量, 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 上(如图1-2-10),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 随时间t的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B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专题练习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专题练习

摩擦力1.关于摩擦力和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C.摩擦力大小跟弹力大小一定成正比D.摩擦力方向跟弹力方向可以不垂直2.下面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B.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总是一个定值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会产生静摩擦力4.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共线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5.如图所示,一平板小车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x,同时车上的物体A 相对车向左滑行L,此过程中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该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A.水平向左,阻力B.水平向左,动力C.水平向右,阻力D.水平向右,动力6.如图所示,ABCD 为一倾角030=θ的粗糙斜面,其中AD 与BC 边平行,斜面上有一质量kg m 0.1=的滑块,当对滑块施加一个与AD 边平行的拉力N F 5=时,滑块恰能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2/10s m g =,则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23 B.36 C.33 D.3 7.物体A 的质量为kg 1,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从0=t 开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 向右滑行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恒为N F 10=的作用力,则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取向右为正方向,2/10s m g =)( )8.(多选)如图甲所示,用水平力F 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0=t 时刻起水平力F 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1t 时刻F 减小为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9.如图所示,一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 放在B 的上面,A 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 向左拉B,使B 以速度v 向左匀速运动,这时轻质弹簧的拉力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B 所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 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C.若木板以2v 的速度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TD.若用2F 的力作用在木板B 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10.(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mg 1μ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g M m )(2+μgC.当g M m F )(2+>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11.把一个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kt F =(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所示,从0=t 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t 的变化关系是( )12. (多选)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向右B.三个物体只有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C.B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B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3.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相等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上放着质量为m 的 物块C,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现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木板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mg μB.A 、B 、C 有可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D.不管F 多大,木板B 一定会保持静止14.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体,F 是作用在物体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有可能是( )A.0,021==μμB.0,021≠=μμC.0,021=≠μμD.0,021≠≠μμ15.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 向右拉物体B,直到A 即将移动,此过程中,地面对B 的摩擦力1F 和对A 的摩擦力2F 的变化情况是( )A.1F 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B.1F 先不变后变大再变小C.2F 先变大后不变D.2F 一直在变大16.(多选)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kg 6.0,弹簧测力计读数为N 2,滑轮摩擦不计。

高三经济: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经济: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经济:摩擦力问题专题复习资料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指物体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在经济学中,我们主要关注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

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在经济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市场的效率和运作。

1.阻碍市场的流动性:摩擦力可以阻碍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流动,从而限制了市场的运作效率。

2.影响供需关系:摩擦力会影响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平衡,可能导致供求失衡的情况出现。

3.增加交易成本: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交易双方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如交通费用、信息获取成本等。

这会增加市场交易的成本。

如何减小摩擦力为了增加市场的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摩擦力。

1.提供更好的信息:完善信息传递和透明度,使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容易获得准确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降低交易成本:在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协调下,采取措施减少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如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简化手续等。

3.促进竞争:通过设立适当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鼓励竞争,减少垄断力量的存在,从而降低摩擦力。

摩擦力问题的研究领域摩擦力问题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到市场结构、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多个方面。

1.市场失灵:摩擦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

研究摩擦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其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信息经济学:信息在市场中的不对称性会增加摩擦力。

信息经济学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摩擦力。

总结摩擦力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市场的效率和运作。

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对我们理解市场经济和优化市场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摩擦力问题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我们寻找提高市场效率和减小交易成本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

以上是关于高三经济学摩擦力问题专题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摩擦力方向
• (1)滑动摩擦力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运动方向可以成任何角度
• (2概念巩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公式f=μFN可求解静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总在一条直线上.
长海县高级中学
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 (1)物体间直接接触 • (2)接触面粗糙 • (3)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 • (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势
二、摩擦力计算
• (1)滑动摩擦力
f=μFN
其大小也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
• (2)静摩擦力
其大小只能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
平衡条件 或牛顿第 二定律
mg 和 mg 和
mg μmg
B. D.
mg 和 mg 和
mg μmg
概念巩固
5.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沿水平面向右运动。 则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同 B.乙最大 C.丙最大 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甲 F
乙 F
丙 F

3 2 B.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 3
m
m 2m F
2m
四、摩擦力做功
A F B B A F


4.(2012哈三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 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经过时间t, 小车运动的位移为s,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物块可以 看成质点,则( )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与小车受到的摩擦 力对小车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B.整个过程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l); C.整个过程物块和小车间摩擦生热为fl; D.小车的末动能为fs。 m F F M s l
能力*思维*方法
5.如图所示,甲带正电,乙是不带电的绝缘物块,甲、乙 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间有垂直 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乙物块,使甲、乙 无相对滑动一起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 ) A.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B.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C.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D.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能力*思维*方法
10.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 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 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拉 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前进。 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AC A.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 C.水平拉力F最大为2μ mg D.水平拉力F最大为6μ mg
能力*思维*方法
3.(2010东北三省二模)如图所示,在绕中心轴 OO ' 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 在圆筒的角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相对 圆筒始终未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弹力逐渐增大,摩擦力大小一定不变 B.物体所受弹力不变,摩擦力大小减小了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为零 D.物体所受弹力逐渐增大,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概念巩固
2.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所示的方 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施力后物块仍处于 静止状态,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D)
概念巩固
4. (2009·浙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
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 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A. C. )
能力*思维*方法
4. 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 一根粗糙绝缘细直杆,有一个重力不能忽略、中间带有小孔 的带正电小球套在细杆上。现在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0,假设细杆足够长,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杆上 各处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小球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 图象可能是(BCD)
能力*思维*方法
2.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 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 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1,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2,则(AD)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1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1+m2)g C.当F> 2(m1+m2)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能力*思维*方法
1.(2010大连双基考试)如图所示,物体A沿粗糙斜面 加速下滑,斜面体B静止不动,在这个过程中( BC ) A.A所受斜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 B.A所受斜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斜向右上方 C.斜面体B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斜面体B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