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的诱惑-星巴克

美人鱼的诱惑-星巴克
美人鱼的诱惑-星巴克

美人鱼的诱惑

——星巴克

目录

目录

一、星巴克简介 (1)

二、星巴克的发展历程 (1)

三、星巴克环境分析 (2)

1、星巴克的SWOT分析 (2)

2、竞争环境分析 (3)

四、星巴克营销战略 (5)

1、目标市场的定位 (5)

2、4P分析 (5)

3、星巴克独特的营销策略 (5)

五、困境中星巴克的营销战略 (8)

1、星巴克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8)

2、面对如此困境,星巴克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呢? (10)

3、危机过后,重现生机 (12)

六、小结 (12)

“美人鱼的诱惑”——

星巴克的商标是一幅16世纪斯堪地那维亚的双尾美人鱼木雕图案,商标颜色为每日咖啡的绿色,融合了原始星巴克与每日咖啡的特色,仿佛星巴克里香醇浓郁的咖啡般,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一、星巴克简介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的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2010年星巴克获得——

《CHEERS杂志》「新世代最向往100大企业」调查第三名

《数位时代杂志》「绿色品牌大调查」第一名

《世界财富500强》排名第241。

二、星巴克的发展历程

1971年,星巴克(Starbucks)成立。

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加入星巴克,并担任市场和零售总监。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业务发展的里程碑。

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

1996年8月,星巴克在日本东京开出第一家店,之后星巴克大力开拓亚洲市场。

1998年星巴克进入中国台湾,次年进入中国大陆。

目前,其全球连锁店遍布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环太平洋地区。

然而近几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星巴克净利润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为继续追寻良好的发展计划,增强其商业力量,星巴克近两年来采取裁员、创新和转变经营方式等策略。截止此季度,星巴克的销售业绩已大有提升。

2010年,第一财季的盈利较去年同期相比有三倍之多的增长,第二季度星巴克实现2.173亿美元的销售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769.2%,前景乐观。

三、星巴克环境分析

1、星巴克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星巴克的高知名度、美誉度。

●强大的资本后盾。

●优质的咖啡和服务,独特的“星巴克体验”,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

活居所之外的“第三空间”。

●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

尊敬的企业”。

●员工由总部统筹管理和训练,有高的专业素质。

●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技术人才。

2)劣势(Weakness)

●缺乏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品牌短时期内大规模迅速扩张

3)机会(Opportunity)

●星巴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长期稳定的供应商,既可节

约成本,又可避免供应商调整给业务带来冲击。

●先攻下地区的大城市,塑造良好的口碑,再向周围较小的市镇进军,

有良好的群众和口碑基础,利于打入市场。

●采用品牌联盟战略,迅速扩大品牌优势,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市场。

●积极融入地方文化,投身公益事业,利于提升品牌形象建立美誉度,

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和忠诚度。

4)威胁(Threat)

●众多咖啡巨头瞄准中国,纷纷挺进中国市场。

●国内原有的咖啡品牌不断扩大规模,行业竞争激烈。

●经济危机给星巴克不小的冲击,2008年以来,社会消费需求增幅缓

慢,消费意愿降低。

2、竞争环境分析

1)供应商

星巴克的供货商包括咖啡种植园的农场、面包厂、纸杯加工厂等。星巴克对供应商的挑选、评估等程序相当严格,星巴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供应商,能够力保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关系,这样一可节约转换成本,二可避免供应商调整给业务带来的冲击。

2) 购买者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24小时培训——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咖啡生需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星巴克也通过征求客户的意见,加强客户关系。因此,每一个到星巴克的顾客都能感受到星巴克浓厚的“体验文化”氛围,新顾客都乐于再次去星巴克消费并向亲朋好友推荐星巴克,顾客的忠诚度非常高。

3) 新入者的威胁

自美国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发布了雄心勃勃的中国拓展计划后,又一家咖啡连锁巨头COSTA瞄准了中国。

COSTA中国第一家门店位于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未来几年内,COSTA将在中国至少开300家店铺。

与中国市场的先行拓展者星巴克所代表的美国咖啡文化不同,COSTA源自意大利风格,并带有欧洲贵族气息,因此定位略高于星巴克。此外,COSTA与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品牌所倡导的“全球连锁标准化”不同,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风格将根据当地的口味和审美来定。公司已在中国10个重点城市进行消费者调查,以期迅速适应中国人对咖啡文化的需求与品位。COSTA的手工欧式糕点和小吃也会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作调整。此对星巴克构成不小的冲击力。

4) 替代品的威胁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饮茶就像吃饭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很多人都喜欢饮茶,而咖啡的消费者大多是年轻的都市白领或学生,中老年人都是更倾向于饮茶。相比而言,茶的价格和制作成本都比咖啡低得多,而茶的健康价值又高于咖啡,因此,茶虽然不能对咖啡构成大的威胁,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压力。

5)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星巴克的竞争对手强大。

当星巴克开始插手早餐市场,麦当劳感到受到威胁,并迅速作出反击。2006年,麦当劳也推出了咖啡生意。2008年,麦当劳开始提供优质咖啡。据报道,麦当劳咖啡,提供包括卡布奇诺,拿铁,木栅等,咖啡品种。美国市场,大约有2 / 3的拿铁饮用者说,一旦麦当劳便宜拿铁,他们会考虑选择。

另一个对手邓恩多尔也不可低估。邓恩多尔早在2003年,开始推出咖啡,在美国市场上,邓恩多尔的客户忠诚度指数超过星巴克。

星巴克的中国对手:

台湾品牌85度C是近来常被提及的星巴克竞争对手。从2004年开始的三四年内,85度C在台湾开出340家门店,一年卖出1亿杯咖啡,年营业收入15亿,超越了在台湾拥有200家门店的星巴克。85度C的饮品和西点价格在4到10多元不等,低价对星巴克形成了冲击。

真锅咖啡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又一竞争对手。真锅咖啡一位加盟经理透露,真锅在全国拥有170家加盟店,其中上海有70家。只不过,真锅咖啡和星巴克的消费者年龄层和价格定位都有差别,没有形成直接竞争。

四、星巴克营销战略

1、目标市场的定位

星巴克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的富有小资情调的“白领阶层”。这些顾客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爱好精品、美食和艺术,而且是收入较高、忠诚度极高的消费阶层。

2、4P分析

价格(price):多数人承担的起的奢侈品。也就是说,星巴克具有同奢侈品一样的品质,而价格是大多数人所能承受的“平价”。

产品(product):高品质的原料进口、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考究的在制作工艺,保证每一杯咖啡达到完美标准。

渠道(place):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星巴克品牌扩张,坚持走直营路线,仅接受公司的合资或授权,拒绝个人的加盟。由星巴克总部进行直接管理,统一领导。

促销(promotion):通过了解,星巴克少有促销活动。

3、星巴克独特的营销策略

CS意为顾客满意度,CS理念是指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尽可能提高顾客满意度为导向,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引自:《市场营销管理》(第2版)P34)而属于星巴克独特的营销策略,可以说正是以CS理念为基础的,是CS理念在实际实际营销中的运用典范。

1)口碑传播营销:

星巴克咖啡,不是通过品牌的硬性广告进行传播和巨额促销,而是采用了一种卓尔不群的传播策略——口碑营销。

星巴克有意识的把培育品牌的权利下放给每一位“合作伙伴”(星巴克将每

一位员工称为“合作伙伴”),以此来强化口碑传播力度。一直以来,星巴克致力把“合作伙伴”培养为口碑营销的源头,通过搭建“咖啡教室”这个传播平台,为他们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创造先决条件,是星巴克所要传达的“如果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如果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的“第三空间”的口碑内涵得以广泛流传。

同时,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来塑造良好的口碑。例如:在顾客发现东西丢失之前就原物归还;门店经理赢了彩票把奖金分给员工,照常上班;南加州的一位店长聘请了一位有听力障碍的人教会他如何点单,并以此得到了有听力障碍的人群,让他们感受到友好的气氛等。

星巴克的成功说明,耗资百万的广告不是创立一个先进品牌的先决条件,充足的财力并非创造名牌产品的唯一条件。你可以循序渐进,一次一个顾客,一次一家商店或一个市场来做。实际这或许也是赢得顾客信任的最好方法,也正是星巴克的独特之处。

2)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围绕顾客创造出值得回忆的东西。它是站在消费者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5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引自:伯恩德·H·施密特《体验式营销》)

●产品体验模式:

产品是顾客价值的核心部分。为保证星巴克咖啡具有一流的纯正口味,星巴克设有专门的采购系统,所使用的咖啡豆都是来自世界主要的咖啡豆产地的极品。所有咖啡豆,都是在西雅图烘焙,无论是原料豆及其运输、烘焙、配制、配料的添加、水的滤除,还是员工把咖啡端给顾客的那一刻,一切都必须符合最严格的标准,都要恰到好处。

●感官体验模式:

在视觉上,通过外观建筑吸引消费者视觉体验,创立与自己品牌文化内含紧密联系的店面设计。通过准确的选址定位,辅以高级设计团队的精美打造,将星巴克咖啡店与周围环境最恰当地融合在一起,既凸显自己的独有咖啡文化,有和谐的包围了周边环境。

在听觉上,利用音乐效果烘托情境,制造良好的氛围。而在这一点上,星巴克可谓是精益求精,甚至买下一家公司专门出版星巴克的音乐,以及专门负责挑选。

在触觉上,选择符合品牌特征的装饰,例如星巴克在桌椅和柜子甚至还包括地板,都倾向于使用木质材料,让消费者感受到高雅、稳重及温馨的感觉,而星巴克的沙发更是让人爱不释手,坐起来很舒服。

●情感体验模式:

星巴克致力于推动所谓的“第三空间”。即:在家和办公室之间,建立一个休闲娱乐放松的场所,让忙于工作的现代人有个可以喘息的地方。“星巴克就是现在生活中的绿洲,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跟朋友或家人一起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听听店里的音乐、沉浸在店里优美的环境中,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星巴克就是家庭与办公室之外的‘第三好去处’”。萧兹在杂志专访中如是说。

可见,星巴克将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通过一系列的情感体验模式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文化体验模式:

星巴克人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正是通过咖啡这一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作为文化消费场所,星巴克以倡导全球高端咖啡文化为基准,为消费者普及咖啡知识。例如:星巴克为了教育中国的消费者饮用咖啡,采取的教育方式相当新颖和轻松,它常通过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开“咖啡教室”,并通过自己的网络成立了一个咖啡俱乐部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而星巴克的“熟客俱乐部”,除了固定通过电子邮件发新闻信,还可以通过手机传简讯,或是在网络上下载游戏,一旦过关可以获得优惠券。

●服务体验模式:

“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贯穿了星巴克的服务。为了保证服务的高质量,

所有在星巴克咖啡店的雇员都是经过严格而系统的训练,对于咖啡知识及制作咖啡饮料的方法,都有一致的标准。星巴克使顾客除了能品尝绝对纯正的星巴克咖啡之外,同时也可与雇员们产生良好的互动。

五、困境中星巴克的营销战略

星巴克,作为最大的国际咖啡连锁店,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第三空间”,即所谓的第三好去处,让忙于工作的现代人有个可以喘息的场所,如同现代生活中的绿洲,可以一个人,也可以跟朋友或家人一起去那里,喝一杯咖啡,听听店里的音乐,沉浸在店里优美的环境中,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

然而,2008年,曾几何时辉煌的星巴克陷入了困境中。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星巴克的净盈余从2007年全年的6.726亿元下降至3.115亿元,同期下降了53%;仅08年第四季度的盈利的同期降幅就高达95%。星巴克只好选择关闭600家门店,裁员1.2亿员工以压缩其管理和采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压低成本。

1、星巴克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下面我们从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⑴市场营销微观环境: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是指对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及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企业内部及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各种关系的供应商、中介机构、竞争者、顾客及社会公众等。图一为企业营销的微观环境因素。

图一企业营销的微观环境因素

我们以企业内部方面为例,来分析其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原因。

企业内部包括很多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层次,企业成功经营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因此营销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营销计划时,必须考虑企业内部的环境力量,不但要顾及最高管理层的意图,而且要考虑其他业务部门的情况,与其密切合作,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过去短短十年时间里,星巴克的连锁店由1000家近乎疯狂地扩张到里13000家。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门店多了,去星巴克的顾客就会丧失那种品牌咖啡的体验感了,甚至出现了同一地区的几家星巴克自相残杀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星巴克体验”的平淡化,削弱了星巴克的品牌及品味。

此外在这十年间,星巴克为完成其迅速扩张的目标,试图不断降低成本,如:添置自动化的浓缩机,提前研磨并严密包装好咖啡豆,在店内防止数量有限的舒适的软椅、座位和更少的地毯等,而这些举措恰恰抹杀了想巴克体验服务的原汁原味。

⑵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及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等。图二为企业营销的宏观环境因素。

供应商

企业内部

竞争者

营销中介

机构顾客

公众

图二企业营销的宏观环境因素

在影响其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各种因素中,经济环境的影响颇为明显。

纵观2008年全年,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给星巴克造成了影响。许多公司纷纷倒闭,大幅裁员;随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将降低,像星巴克这样属于小资和白领的消费场所的客流量自然就少了很多。

2、面对如此困境,星巴克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呢?

下面我们从产品策略和消费市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个方面进行分析。

⑴产品策略

现代市场营销的竞争是整体产品的综合竞争,企业只有向顾客提供效用更好、更完善的整体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整体产品概念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三个层次。

●核心产品

是指载于产品形体内的、能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利益和满足其需要的效用和功能。危机出现后,星巴克方面更加重视其核心产品——咖啡的品质。虽然遭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依然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其原材料的采购,保证咖啡豆的品质。同时推出速溶咖啡,挖掘其产品组合的深度。

●形式产品

人口

环境

经济

环境

自然

环境

技术

环境

法律

环境

社会文化

环境

企业

与其说全球经济不景气迫使星巴克观点,不如说是其品牌的贬值刺破了从星巴克的品牌神话。面对如此困境,星巴克开始展开品牌重塑等工程。它以其稳定的顾客群为切入点,推出黄金卡,满足顾客新的需要,回馈忠实顾客。

●延伸产品

在延伸产品方面,星巴克回归根本,放缓全球扩张的的脚步。新店的开张以及国际市场资本的投资均十分谨慎。因此,就能调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培育已有的星巴克,无论是其店内环境,还是服务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⑵消费市场——营销本土化

为了度过这次经济危机,星巴克方面开始转向营销本土化,消费者市场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易变性和发展性、伸缩性和替代性等特点,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现实情况,星巴克采取了与之相符的不同的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本土化

为了压缩成本和进行本土化,星巴克开始了中国市场采购本土化,在中国门店提供牛奶的供货商已从雀巢换成了蒙牛,首次使用云南咖啡豆制作的综合咖啡,其三明治、糕点的供应商也从中国内地寻找。就连最具星巴克特色的咖啡杯,也由美国进口改成中国制造。

●传播系列化

在媒体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已经从传统的单向与消费者沟通,演变成网络等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及互动的平台。曾几何时,星巴克都以不做广告宣传闻名,仅仅侧重店内的店内体验销售。而今,星巴克正在强化广告所带来的影响力,并开始在户外和车载电视上投放广告宣传。

●产品延伸化

伴随着速溶咖啡市场和相关产品的快速发展,星巴克开始在北美的一些门店内销售名为Starbucks Via的速溶咖啡产品。通过产品延伸来扭转只卖高档咖啡的形象,抢攻低价市场,以此提升业绩;另一方面是星巴克结合本土元素和消费者口味喜好产品开发食品,比如茶拿铁、芒果鸡肉卷、月饼等等。

●店内娱乐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一直拒绝客人在店内玩游戏的星巴克,

为了留客人在店里多坐一会、多喝一杯咖啡,主动设计了一款益智类游戏棋——井字游戏,而且对于顾客自带的大富翁强手棋、飞行棋等游戏棋也不反对。

体验全程化

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让喝咖啡的人自觉很时尚、很文化;为赢得客户的忠诚,星巴克继续提升顾客的“第三生活空间”体验,在门店里与顾客真诚的互动沟通和交流的同时,增加文化因素,包括在门店设计上结合当地建筑特色,产品上考虑当地消费者的口味,以及鼓励伙伴积极从事社区服务,积极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等等。

3、危机过后,重现生机

作为一家历史40年的咖啡店,星巴克依靠其优质的管理、迅速的应变机制度过了此次危机。在2010年第一季度,其营业总额上升4%,利润2.415美元,是2009年同期的三倍之多;第二季度,净利润也有高达7%的增长幅度。可以说又在朝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星巴克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六、小结

星巴克自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口碑营销、小资白领阶层定位及体验式营销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逐渐变成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朋友谈心、情侣约会、个人享受的优雅场所。而时下流行的“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则充分体现了星巴克在小资白领等人群心中的重要地位。

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星巴克业绩大幅度下跌,但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推进,星巴克逐步扭转劣势,呈现上升趋势,而今年两季度的财务报告更是充分证明了星巴克强有力的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其先进的营销理念支持下,星巴克将有能力重振雄风,继续称霸全球咖啡业!

2010年5月

解析星巴克的人力资源管理

解析星巴克的人力资源管理

解析星巴克的人力资源管理 有一类公司,在公司内部员工相互之间会有一些特定的称呼,以此来表明他们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氛围。比如在迪士尼乐园,所有工作人员都叫演艺人员;在苹果专卖店,有一部分店员是genius;而在星巴克,从ceo霍华德·舒尔茨到普通店员,相互之间则是一个奇怪的称呼:伙伴,对除门店以外的其他公司部门,则一概统称星巴克支持中心。 在星巴克,“伙伴”被看做是“销售美好体验”的最关键环节,也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成为星巴克公司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而另一个星巴克文化的成分,就是员工的薪酬福利措施。 星巴克有一个特别的豆股计划,它从1991年(中国内地是1999年)开始为员工提供一定比例和份额的公司股票折价购买机会,即便你是兼职员工,在满足了最低工时要求的条件下也同样能够享受,此外还有为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的员工提供的卫生、扶助方案及伤残保险等额外

最近几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员工招聘总数每年都在6000到7000人左右,而其中超过90%的新人都会以门店员工的身份进入星巴克。星巴克计划未来两年将在全球新开2400家门店,在中国内地的计划是两年内将门店增加到1200家—这将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星巴克门店和支持中心的人员是双向流动的。比如说,一位具备意愿的门店员工在得到经理的推荐之后,可以参加支持中心的空缺职位面试。余华说,每一年星巴克都有超过20%的门店员工进入支持中心。 二、星巴克的招聘 1、招聘方式 校园招聘—管理培训生项目:在星巴克2013年面向校园的管理培训生招聘计划中,开放职位的部门均为门店,到目前为止招聘的管培生数量约为400名。 毕业生在提交求职申请之后,还要完成星巴克的在线测评和面试。管培生进入星巴克之后与社招员工的发展机会基本相同,但前者通常能够在9到15个月的时间里成长为门店副理。

星巴克的

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喻子容 12175069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孕育出了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也成个各个外资公司争夺的对象,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中国在 2015 年之前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根据这种对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期,星巴克公司把中国市场定位于其美国市场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一、星巴克背景极其品牌文化 1.研究背景 星巴克的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创造了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 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和品牌拥有者。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地区拥有超过16,000 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50,000 人,长期以来,星巴克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中国目前的咖啡消费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商业空间,据专家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国,到2020 年中国人人均每天喝一杯咖啡的话,仅咖啡豆市场每年将达到500 亿美金,整个产业链将产生上千亿美金的市场。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

积极推进其中国市场战略,自1999 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四百多家门店,其中约三百多家在大陆地区。目前,星巴克正积极拓展大陆二线市场,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 2.关于星巴克的品牌诉求 品牌诉求: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何等令人向往!“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3.星巴克的品牌识别 星巴克的绿色徽标是一个貌似美人鱼的双尾海神形象,这个徽标是1971年由西雅图年轻设计师泰瑞·赫克勒从中世纪木刻的海神像中得到灵感而设计的。标识上的美人鱼像也传达了

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浅析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星巴克在全球的经营模式及取得的成功,其次,简介了她在中国经营模式的转变,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原因及现有经营模式的不足,最后指出了值得中国企业借鉴之处。 关键词: 经营模式;连锁;特许经营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迄今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近500家门店,其中包括中国大陆22个城市的230多家门店。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星巴克的这句经典广告语已为绝大多数时尚小资所熟知。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一、星巴克全球模式及中国模式的改变 星巴克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目前,星巴克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国家拥有超过1.3万多家咖啡店,员工超过11万7千人。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其跨国经营历史较长,并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在英国、泰国等地,星巴克通常采取持有100% 股权的独资直营模式;日本等地,星巴克采取占50% 股权的合资公司模式;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上海等地,星巴克进入初期采取占较少( 一般在5% 左右)股权的许可协议模式;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北京等地市场,星巴克进入初期不占股份采用纯粹授权经营的模式,如Figure 1所示。

Figure 1星巴克早期全球经营模式 1. 星巴克中国市场进入方式 星巴克咖啡店以许可经营和合资经营相结合的模式进入中国。1999年,星巴克与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联手在北京打造中国第一家星巴克分店。2000 年,星巴克与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合作进入上海市场;2002年,与美心星巴克咖啡餐饮( 南中国) 有限公司合作进入广州和深圳市场。从2005年开始,星巴克在青岛、西安、沈阳、大连、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已经或者即将建立自己的直营店,如Table 1所示。 Table 1星巴克中国模式的转变

星巴克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星巴克在中国如何作秀——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大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台湾、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请看本期“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星巴克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不同,但是经营的品牌都是一样的。上海统一星巴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一般而言,美国星巴克在某一个地区所持的股权比例越大,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的市场对它越加重要。另外,星巴克制定了严格的选择合作者的标准:如合作者的声誉、质量控制能力和是否以星巴克的标准来培训员工。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三家合作伙伴: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行使其在中国北方的代理权,台湾统一集团行使其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等江南地区的代理权,南方地区(香港、深圳等)的代理权则交给了香港的一家公司。 ★1999年初,星巴克授权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场开设第一家分店,至今已在京、津地区迅速发展到36家。而“统一星巴克”则于1998年3月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当时的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由“统一超商”、“统一企业”和“美国星巴克”分别持股50%、45%与5%。2000年5月,两大集团再以同样的合资模式,取得在内地江浙地区的经营权,成立“上海统一星巴克”,在上海地区开出第一家店,目前已在上海开出26家店,年底计划达到30家店。

星巴克职位说明书

星巴克职位说明书 职位名称:店经理Store Manager 工作职责: 本职位通过领导门店团队为星巴克的顾客和伙伴营造和维持“星巴克体验”,以取得星巴克的成功。店经理需要定期和经常地为门店的总体营运管理制定决策。尤为重要的是,店经理的时间主要用于监督和指导工作,对员工编制进行决策(例如:招聘、培训、评估、惩戒、解雇、人员编制和计划安排等),以确保顾客的满意度和产品质量,管理门店的财务业绩以及负责店内的安全和保安管理。该职位需要以身作则,遵守星巴克的行为准则。。 其责任和主要职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领导 设立工作团队的目标,提升组织能力,以身作则:在发生客流高峰或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确保门店的正常营运并为伙伴作出积极的榜样。对伙伴进行培训并确保伙伴提供优质的顾客服务以表现出“顾客第一”的工作态度。制定行动计划并直接激励和领导门店团队推动公司项目的执行,以实现营运和组织目标。运用正直、诚实和求知的管理原则,提升星巴克的企业文化、价值和使命。计划、确认、传达并委派相应的工作和执行,以确保门店营运平稳进行。培训并指导门店团队采取行动并达成营运目标。经常性地审视门店环境和主要营运指标,认识问题、利害关系以及抓住机会点,对门店团队进行培训和指导,以达成营运目标。 2.计划和执行 为工作团队制定战略和营运计划,加以管理执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监控和管理门店的人员编制情况,以确保伙伴的职业发展和人才招募,进而满足和维持门店的营运需要。运用现有工具确定沟通内容和优先次序,运用判断力经常性地对门店团队的沟通信息进行筛选。清楚、简明和准确地进行沟通,以确保门店的高效营运。业务需求提供该职位的专业技能并履行自身职能:确保并负责所有门店伙伴运用相关的工资及工时政策。征询顾客反馈,了解顾客及门店所在社区的需要。运用各种营运工具制定计划,实现出色的门店营运。其中工具包括排班表、营运月报、季度营运回顾,现金管理和库存管理等。运用外部的资源支持门店营运,并执行地区性和区域性活动。其中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伙伴及资产保护、食品饮料、咖啡和零售陈列等。运用管理信息工具,分析财务报告以发现和解决门店业绩的趋势和存在问题。 3.伙伴发展/团队建设 为伙伴提供指导、回馈和发展机会,构建高效团队:通过定期开展绩效评估、提供反馈并设立具有挑战性目标以提高伙伴绩效,积极地管理门店伙伴。运用绩效管理工具管理伙伴的日常绩效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激发伙伴达成业务绩效。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达成业务绩效。理解伙伴的动机、需求及所关注的问题,同门店团队建立并保持积极良好的关系。确保伙伴遵纪守法并遵循营运需求。确保团队成员遵纪守法并遵循营运需求。运用现有组织工具和程序,来认识和提高个人及团队成就。同时积极寻找新颖有效的创造性方法。运用和示范有效的管理原则与实践,搭建和维护成功的门店团队,营造出一个伙伴价值得到体现与尊重的环境。 职位要求: 年龄:22岁工作年限:3年以上 英语等级:不限学历:大专以上

星巴克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

星巴克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孕育出了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也成个各个外资公司争夺的对象,本文以当前跨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海外市场为背景,抓住这个经济热点,以星巴克品牌做为一个切入点来研究跨国企业的本土化营销策略。此次论文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星巴克这种已经十分成熟的跨国企业的品牌本土化营销的研究以期给我们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餐饮企业带来一些好的借鉴。 关键词:品牌本土化星巴克跨国营销

一星巴克概况 (一)星巴克简介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二)星巴克在中国发展简史 1998.3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 1999.1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 2000.5进入华东,在上海淮海路力保大楼开出第一家店 2000.5进入中国香港,开出第一家店 2002.8进入中国澳门,开出第一家店 2002.10进入华南,在深圳中信银行开出华南第一家店 2005.9进入东北,在大连开设东北第一家店 2005.9进入西南,在成都开设西南第一家店 2005.9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帮助改善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教育状况 2005年底,在上海成立大中华区支持中心,负责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营管理 2006.10收购北京美大有限公司多数股权,获得北京和天津地区营运权 2006.11进入西北,在西安开设西北第一家店 2011年3月8日星巴克更改了新的标识,把以前星巴克标识上的英文Starbucks和coffee两个词移除,长发双尾美人鱼图案成为唯一的识别符号。2011年8月7日,合肥星巴克淮河路百盛店开业,并相继推出包公主题咖啡杯,“包公杯”成为全球首款以人物为主题的城市杯,此外还将计划年内在合肥开设20家门店。 2012年10月8日,星巴克在中国推出了“早安闹钟”。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就有将近700多家店[1]。 二品牌本土化

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星巴克在中国的连锁经营模式 关键词: 经营模式;连锁;特许经营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迄今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近500家门店,其中包括中国大陆22个城市的230多家门店。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星巴克的这句经典广告语已为绝大多数时尚小资所熟知。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一、星巴克全球模式及中国模式的改变 星巴克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目前,星巴克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国家拥有超过万多家咖啡店,员工超过11万7千人。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其跨国经营历史较长,并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在英国、泰国等地,星巴克通常采取持有100% 股权的独资直营模式;日本等地,星巴克采取占50% 股权的合资公司模式;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上海等地,星巴克进入初期采取占较少( 一般在5% 左右)股权的许可协议模式;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北京等地市场,星巴克进入初期不占股份采用纯粹授权经营的模式,如Figure 1所示。 Figure 1星巴克早期全球经营模式 1. 星巴克中国市场进入方式

星巴克咖啡店以许可经营和合资经营相结合的模式进入中国。1999年,星巴克与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联手在北京打造中国第一家星巴克分店。2000 年,星巴克与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合作进入上海市场;2002年,与美心星巴克咖啡餐饮( 南中国) 有限公司合作进入广州和深圳市场。从2005年开始,星巴克在青岛、西安、沈阳、大连、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已经或者即将建立自己的直营店,如Table 1所示。 2. 星巴克中国经营模式的转变 2003年7月,星巴克集团提高其在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使其从原来的5%增至50%。2006 年9月,星巴克与美心公司合作建立成都星巴克之后,在广州美心星巴克公司中的股权增至51%。2006年10月,星巴克向私募基金汉鼎亚太和其他股东收购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H ighGrown 投资集团( 香港)有限公司的所有权。通过股权收购,星巴克取得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90% 股份,且收回了京津地区的经营权。至此,星巴克在中国彻底放弃授权经营,全面开始直营扩张。 二、星巴克中国经营模式转变的原因及不足 1. 经营模式转变的原因 第一,利润驱动经营模式的转变。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中国很快成为星巴克全球业务亮点。但在特许授权商和合作模式中,星巴克总部只能从营业收入中提取少量固定比例的提成,因此,巨大的利润诱惑是星巴克直营扩张的 本质原因。 第二,中国有关特许经营的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特许经营仅 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市场尚不成熟,法律不够完善,对加盟者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也不是很明确,加盟模式必然会出现加盟商不遵守盟主要求的现象。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亦是加盟模式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星巴克的品牌价值可观,在法律规范不健全的条件下,星巴克对加盟店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容易滋生各种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品牌保护的需要。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初期通过特许加盟的形式来扩大规模和获得利润,但出于品牌保护的原因,多数企业的特许经营速度缓慢。随着加盟者的增加,授权方对加盟对象的选择越来越谨慎。由于加盟者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对品牌、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收回特许加盟权,以规范市场成为必要。企业把加盟权收回来自己独资运作,也为保护自身品牌不受损害。 2. 直营模式的不足之处 首先,独资直营不利于星巴克的全球品牌扩张计划。星巴克的最终目标是将分店的数量增至2. 5万家,成为全球咖啡帝国。星巴克计划将在2007年内完成在全球40 个国家开店,到2011 年,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将遍及54 个国家和地区。特许连锁模式通过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本,可迅速壮大规模;而直营连锁以自有资金为主,融资为辅。若在中国全部实行直营,资金压力大,开店数量亦受筹资规模限制,发展速度慢于区域特许经营。连锁业达到一定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因此,特许连锁可能更加有利于实现星巴克的扩张计划。此外,在一些垄断性区域难以实施直营模式。其次,直营管理模式下,经营管理活动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直营连锁的所有权、管理决策权、管理执行权归总部所有,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更高。公司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Table 1星巴克中国模式的转变

星巴克的薪酬计划及人力资源体系(修改的)

星巴克的组织文化及薪酬福利体系 摘要: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健全的薪酬管理系统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的最有力的工具。薪酬管理系统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向员工传达企业的价值导向,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是企业所倡导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企业所不愿看到的。同时,它还为通过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充分一致性,来使企业所有员工的努力和行为都集中到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向上去。同时,企业的薪酬管理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组织文化相吻合。本文考察星巴克的全部薪酬以及人力资源体系是怎样和商业目标联系在一起,又是怎样加强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该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及人力资源体系相互支持业务的发展,最终创造出了成功的企业故事,使之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对待员工的理念。 关键词:星巴克薪酬文化 公司背景 正如我们今天都知道的,星巴克咖啡公司创建于1987年。现任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霍华德?舒尔兹,他于1982年至1985年间与公司的最初创始人一起共事,后来买下了这家公司。在1987年时,星巴克公司有十一家店。最初的商业计划是向投资方承诺在五年内达到 125家店铺。 从1982年至1992年间,该公司仍是私营企业,但却以令人震惊的年均80%的增长速度增加到150家店。总部在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咖啡公司199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当年首次上市最成功的企业,其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利润增长平均在30%以上,星巴克的股价上涨了2200%,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1997财政年度收人是9亿6千7百万美元,比上一年几乎增长了 39%。公司雇用了 25,000多名合伙人(该公司对雇员的称呼)。公司当时的目标是到2000年时在北美地区拥有超过2000家店铺的规模。公司当时的使命是“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的主要供应商,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折不扣地保持商业原则。” 1997年星巴克与日本SAZABY Inc.合资,在日本开店,此时全球分店数为1015家。1998年星巴克陆续在海外建立分店,包括中国、新加坡、瑞士、德国等60多个国家。 1998年3月,美国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在国内拥有3个市场,分店已达270多家。 2004年全球分店已达7600多家。 今天,星巴克公司是北美地区一流的精制咖啡的零售商、烘烤商及一流品牌的拥有者。在北美、英国及环太平洋地区拥有 1800家店铺,和布瑞尔公司(生产咖啡冰淇淋)及百事可乐公司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星巴克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人力资源文化及薪酬体系的驱动因素 Starbucks是一家价值驱动型的企业,公司内有一套被广泛接受的原则。这家公司总是把员工放在首位并对员工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一切来得绝非偶然,全都出自于首席执行官的价值观和信念。舒尔兹曾说道:“我想建立的公司能给人们带来主人翁意识并能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险,最重要的是,工作能给他们带来自尊。人们普遍认为该公司是一家能给他们带来自尊的公司,能尊重他们所作的贡献,不管员工的教育程度和工作地点在哪里。”公司坚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 赵波林 M01114511 胡琦雯 M01214217 李文秀 M01214146 何超 M01214264 钱学阳

一.企业简介 星巴克(Starbuck)是全球著名的咖啡(Coffee Comp.)连锁店。197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部分星巴克店与超级市场,书店等异业结盟,于合作店铺内觅地开业。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让顾客享受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二.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 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 指导原则: 1. 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 2. 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 3. 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 4. 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 5. 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 6. 认识到盈利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Polity)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国际关系,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吗,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美国企业的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必然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如果中美的关系长期发展不好,那么星巴克不可能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的上升,美国已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最新最全星巴克的薪酬计划及人力资源体系

星巴克的薪酬计划及人力资源体系 由于星巴克不是一家典型的企业,因而这也就不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研究。本案例不是专注于某个单一的薪酬方案或甚至整个薪酬体系,而是考察该公司的全部薪酬及人力资源体系是怎样和商业目标联系在一起,又是怎样加强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该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及人力资源系统相互支持业务的发展,最终有助于创造出成功的企业故事,使之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对待员工的理念。 公司背景 正如我们今天都知道的,星巴克咖啡公司创建于1987年。现任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霍华德?舒尔兹,他于1982年至1985年间与公司的最初创始人一起共事,后来买下了这家公司。在1987年时,星巴克公司有十一家店。最初的商业计划是向投资方承诺在五年内达到125家店铺。 从1982年至1992年间,该公司仍是私营企业,但却以令人震惊的年均80%的增长速度增加到150家店。在1992年6月,该公司上市并成为当年首次上市最成功的企业。今天,星巴克公司是北美地区一流的精制咖啡的零售商、烘烤商及一流品牌的拥有者。在北美。英国及环太平洋地区拥有1800家店铺,和布瑞尔公司(生产咖啡冰淇淋)及百事可乐公司(生产一种叫富拉普希诺的瓶装咖啡饮品)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1997财政年度收人是9亿6千7百万美元,比上一年几乎增长了39%。公司雇用了25,000多名合伙人(该公司对雇员的称呼)。公司目标是到2000年时在北美地区拥有超过2000家店铺的规模。公司的使命“是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的主要供应商,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折不扣地保持商业原则。” 星巴克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人力资源及薪酬体系的驱动因素 Starbacks是一家价值驱动型的企业,公司内有一套被广泛接受的原则。这家公司总是把员工放在首位并对员工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一切来得绝非偶然,全都出自于首席执行官的价值观和信念。舒尔兹曾说道:“我想建立的公司能给人们带来主人翁意识并能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险,最重要的是,工作能给他们带来自尊。人们普遍认该公司是一家能给他们带来自尊的公司,能尊重他们所作的贡献,不管员工的教育程度和工作地点在哪里。” 公司坚信若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话,将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换言之,有了对服务相当满意的顾客后,自然会有良好的财务业绩。 通过人力资源及全面薪酬体制加强文化与价值观 为了加强及推动公司的文化,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的报酬激励计划。对于全职和兼职员工(符合相关标准),公司给提供卫生、牙科保险以及员工扶助方案、伤残保险。此外,一家叫工作解决方案的公司帮助处理工作及家庭问题。这种情况在零售行业里并不常见,大多数企业不会为兼职员工的福利支付成本。尽管支付兼职员工福利的成本增加

星巴克的市场分析报告

星巴克的市场分析报告 随着消费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和情调,咖啡进入都市人的生活,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吸引着都市中追求休闲和时尚的白领及商务人士。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一、市场分析 1、企业目标市场所处区域的宏观经济形势 目前星巴克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京津沪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为经济结构调整、知识科技密集型产业发展迅猛,“白领、骨干精英”群体日趋壮大。 2、市场的文化背景 社会主义国家提倡健康消费,品质生活。中国是个茶文化盛行的国度,虽然星巴克西式的黑咖啡和各式的泡沫咖啡饮品经营的不仅是咖啡,更是一种西式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国主流文化要求传承悠久的历史传统,比如饮茶等风俗,对喝咖啡,一些老年人并不习惯,老少边穷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咖啡,吧咖啡饮品当作奢侈品,一些内地中小城市,星巴克等品牌咖啡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3、市场营销环境中的的微观制约因素 (1)、业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 星巴克咖啡与相关器具供应商质量把关,双方利益分配合理。(2)、品的连锁代理商与企业的关系 以全球的方式进行思考,以本地的方式采取行动。 二、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一)、星巴克的竞争优势 1、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采取合资和特许加盟的授权经营方式规避市场风险到如今随着国内市场走势一路良好,消费群体的逐渐稳定,为了更好的控制星巴克的服务品质,获得更大的利润,而叫停特许经营,回收股权,变身直营经营。 2、充分运用“第三生活空间”式的体验: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与一般咖啡店不同的地方在于赋予了一杯咖啡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店内颇有情趣的灯光设计,咖啡色的桌椅,个性化的装饰,优美的音乐旋律,营造出温馨的意境,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咖啡浓郁香味,再品尝着同样考究而且种类繁多的咖啡和糕点,在星巴克消费,总能获得一种独特的感受。 3、品质和口味的保证:星巴克始终追求品质上的卓越,坚持提供给顾客高品质的产品。为了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尝到最纯正的

星巴克进军中国市场

星巴克进军中国市场 绪论 根据《商业周刊》和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100顶级品牌排行榜,星巴克以30亿9千9百万的品牌价值排在91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司通过强势的扩张战略已将其业务推广到全球许多国家的主要街区和主要交叉路口。 星巴克以特许加盟和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市场利润的增加,为了谋求在合作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与控制权,星巴克逐渐转变其在华经营模式,这种转变值得探讨与借鉴。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迎合本土消费者的口味,星巴克在华之旅也非一帆风顺。在如何维护品牌固有特色和做出改变上,颇费心思。星巴克做出的改变是否成功?值得我们深思和一一探究。 星巴克在华战略调整——开茶馆饮品竞争内部化 茶叶与咖啡竞争激烈,咖啡领导品牌“星巴克”面临危机,着力调整在华战略,适应中国传统口味开设茶馆,品牌本土化,特色化。开设“咖啡茶馆”,融合两种饮品概念,自己与自己竞争。 与传统星巴克门店标准化统一定制不同,这家新店内的家具、摆设全部由店员在跳蚤市场上淘回来,有着独一无二的体验。顾客一边享用茶、啤酒、葡萄酒,一边欣赏音乐会、诗朗诵,“灵感源自星巴克”将两者相连。 以创新意识引领品牌发展,“星巴克”通过创意化经营,积极应对挑战 星巴克意识到了市场被抢占的危机,创新是必须的。因为比较之下,茶叶可以说是得了天时,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多饮茶对人的身体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中,消费者会考虑到健康的需要而选择安吉白茶或其它茶种。 星巴克此举可以说是走在了趋势的前沿,开创了“星巴克”的历史先河,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个高屋建瓴,从长远的眼光看自己的发展的星巴克。 虽然这家茶楼星巴克是无心插柳之举,但作为中国精粹的茶文化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星巴克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亲近中国,从而创造出属于星巴克的中国文化。但这样的做法对于有待商榷。 星巴克的主打产品是咖啡,也就是西式经典路线。给人以时尚、现代、白领、快节奏的印象。而如今却要经营一家和自己本身截然相反的茶馆,不免引人质疑:这真的是星巴克吗?就茶本身而言,相信星巴克对于中国茶道也并没有太多的深究。因此贸然开茶馆,笔者认为其商业价值有待时间的判断。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 营销策略 :王璐 专业:国贸一班 学号:20103120120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星巴克的公司简介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星巴克的市场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 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地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星巴克执行长舒兹最近宣布中国大陆是该公司在美国之外的最大市场,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开设500家连锁店,虽然每间门市业绩不如美国门市远甚,但每间门市却都比美国门市赚钱。国际市场相较于国市场,其商务环境更加复杂,在向海外寻求高利润的同时,高风险是同时存在的。 二、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策略分析 (1)优势:星巴克集团极强的盈利能力,品牌形象良好,知名度高;拥有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及现金流;星巴克与艺术形式的结合重塑第三空间体验价值,受到目标受众的普遍认可;公司具有很强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使命。星巴克在产品的各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明。把咖啡这种古老的商品精致化,以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来吸引消费者。在店面的设计上,星巴克摆脱美国咖啡店普遍存在的快餐式的注重功能的模式,转向建立自己的美学风格,创建独特的品牌识别。 (2)劣势:星巴克产品优势过于单一,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星巴克的改良创新容易受到动摇

星巴克培训员工

绿围裙家族的伙伴法则: 星巴克原来是这样培训员工的 一、星巴克搭建品牌平台 从公司角度来讲,我们如何将体验感落实到实处?星巴克把它们分三类。第一,为年轻人创造机会;第二,引导他们分享成功;第三,激发我们的人文精神。 1职业发展很重要 在传统零售行业入职的初期,员工不可能有很高的工资,或者是很强的IT 技术。这个对于星巴克的伙伴来讲是一步步做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他们看到未来?让他们在星巴克工作的时间里学到本领,就算员工以后离开星巴克,他的市场价值也是增加的。 星巴克针对职业发展,设立了门店员工的职场发展路径,从咖啡师到主管、店铺经理、区域经理,有一系列的发展路线。 对我们门店伙伴来讲,他们职业发展不仅仅是零售行业部的发展,星巴克办公管理岗以及后期的支持中心,很多职位都是向他们敞开大门的。因为他们是在基层做过的,他们最清楚公司制定的东西执行到门店是否有效。 大家可能会好奇星巴克如何培训员工?星巴克有几万的员工需要培训。众所周知,星巴克有星巴克大学,但是星巴克大学所有人加一起才二十几个人,不可能一一培训。我们的伙伴里面有一个培训体系,就是专门培训咖啡师,还有MCM (店经理导师),还有DCM(区经理教练)。 后面这一层级意味着每一个伙伴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身兼另外一个职位,将自己的知识分享出去。相当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际上真正拥有这样大批强悍的团队,才能够让我们新伙伴进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学习到咖啡怎么制作,并且熟悉店流程等等事宜。 2加速高潜力门店经理发展计划

星巴克的发展被誉为零售业的黄埔军校。我们每年要开400到500家店,更要储备好店经理。店经理相当于一个GM(管理者)。他不仅仅要招聘员工、培训员工,还要关注生意、客人关系处理维护、库存量多少。 所以,星巴克的文化,是通过店长作为载体来传达的。他相当于一个家长,负责培育下面的员工。所以,店经理发展计划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做了好几期。 这已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入选者已经是一个明星产品了。其他伙伴们会觉得很向往,对他们来讲加入这个计划,是非常大的荣耀。即使今年不能加入,明年、后年还会坚持参加。从来没有人因为选不到就很沮丧,反而都会为之而努力。 3有一个机会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星巴克制定所有人力资源政策,涉及各种各样的项目,不是仅靠我觉得好玩就做了。第一步分析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在意的是什么?怎么用星巴克情怀留下员工?这点最重要。 在这里分享“伙伴是天下”这个计划。90后有很多伙伴喜欢旅游,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也没有出国的机会。我们团队考虑到星巴克有那么多店,全球那么多资源,为什么不做得好玩一点? 我们就跟其它星巴克国家进行人才交流计划。让这些伙伴即满足了旅行的需求又可以好好工作,还可以让他们对其它区域的星巴克文化有所了解。 除此之外,因为不是每一个伙伴的英文水平都很好。我们在全国90多个城市里,让他们选出心目当中最想工作的城市,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要辞职去看世界的想法了。 伙伴们不需要辞职,就可以继续在公司里面发展。整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有效沟通,且在后续的过程中解除后顾之忧? 伙伴去新加坡的时候,我们帮助其考虑,保险怎么样?房子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等等细节方面的问题。伙伴的体验怎么样?他的感受怎么样?这是我们为他们创造的连接广阔世界的机会,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个计划时间为期6个月到一年。他们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培训流程,专门有人带领他们。第一批,六位主管级别的员工赴新加坡学习。

星巴克公司的发展历程完整版

星巴克公司的发展历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星巴克公司的发展历程?星巴克是全球着名的咖啡连锁店,1971 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 30 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1987 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业务发展的里程碑。1992 年 6 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 39 个国家拥有超过13,000 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45,000 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自 1998 年 3 月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和

星巴克中国历程

星巴克中国历程 1998.3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 1999.1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2000.5进入华东,在上海淮海路力保大楼开出第一家店 2000.5进入中国香港,开出第一家店 2001.8进入中国杭州,开出大陆第三家店,位于武林广场国大星巴克店2002.8进入中国澳门,开出第一家店 2002.10进入华南,在深圳中信银行开出华南第一家店 2003年9月26日,星巴克正式进驻宁波天一广场VB区,号称亚洲最大的星巴克旗舰店,也有个说法是全亚洲最大的水上星巴克。 2003年9月26日,星巴克进驻南京,第一家店位于南京东方商城。 2004年8月23日,星巴克在广州好世界广场开出第一家店。 2004年11月28日,星巴克在常州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泰富百货店” 2005.4进入青岛,开设中国第一家独资店 2005.9进入东北,在大连开设东北第一家店 2005.9进入西南,在成都开设西南第一家店,并设立星巴克西区总部 2005.9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帮助改善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教育状况 2005年底,在上海成立大中华区支持中心,负责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营管理 2006年1月12日,开设重庆第一家店,坐落于沙坪坝王府井百货。 2006.10收购北京美大有限公司多数股权,获得北京和天津地区营运权 2006.11进入西北,在西安开设西北第一家店 2008年2月5日进入华中,在武汉开设华中地区第一家门店——群光广场店 2010年9月16日,星巴克正式登陆湖南长沙,位于五一广场王府井和东塘平和堂的第一和第二家店同时开业。 2010年9月28日,星巴克落户美丽的榕城福州,选址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三坊七巷。随后陆续开设了金融街万达店和仓山万达店。 2010年11月17日,星巴克落户济南,在贵和商厦开设济南首家分店,并在随后陆续开设了万达店,恒隆店,和谐广场店。

Starbucks星巴克公司简介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论文 星巴克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学生姓名 学科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05月10日 目录

1 引言-------------------------------------------------------------3 1.1 公司简介---------------------------------------------------3 1.2 品牌背景---------------------------------------------------3 1.2.1 星巴克成长之路---------------------------------------3 1.2.2 品牌核心价值-----------------------------------------4 2 战略环境分析-----------------------------------------------------4 2.1 宏观环境分析-----------------------------------------------5 2.2 微观环境分析-----------------------------------------------8 2.3 S W O T分析-----------------------------------------------11 3 企业战略选择----------------------------------------------------12 3.1 国际市场进入战略------------------------------------------12 3.2 全球营销战略选择------------------------------------------13 3.2.1 差异化战略------------------------------------------13 3.2.2 多元化战略------------------------------------------14 4 未来发展战略----------------------------------------------------14 4.1 面临的危机及成因------------------------------------------14 4.2 未来发展措施与建议----------------------------------------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