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巴西地理教案一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认识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运用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巴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 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 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 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巴西的人种构成和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
1. 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2.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巴西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3)学生分析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2)讲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亚马逊雨林对巴西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巴西的环保问题:让学生了解巴西在环保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如亚马逊雨林的破坏、水资源管理等。
2. 巴西的体育事业:介绍巴西在足球等体育项目上的优势和成就,如巴西世界杯、奥运会等。
初中地理《巴西(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②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③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④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⑤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①能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和经济特征;,②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③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④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②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③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巴西人种构成特征;②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③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④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2、难点①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②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课时安排1 课时导入新课:展示桑巴舞、狂欢节和足球王国的图片,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足球王国”之称?学生:巴西。
教师:足球不仅是巴西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
说明足球在巴西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足球是巴西人的生命和灵魂板书:第六节巴西展示学习目标(齐读)自主学习:完成课件上的基础知识梳理教师:大家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对巴西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先明确一下巴西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
板书: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1、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教师引导: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巴西的位置。
有关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7篇

有关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7篇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篇1【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2.主要的矿产资源【难点】经济特点【教具】南非教学课件(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引导学生讨论)(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
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
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
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简要讲解)(课件展示)开普敦(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
初中地理巴西备课教案

初中地理巴西备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首都和主要城市。
(2)掌握巴西的地形特点,能指出亚马孙河流域和巴西高原的位置。
(3)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植被、动物等。
(4)认识巴西的资源特点,了解其在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巴西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巴西的农业、工业和能源发展状况。
(3)讨论巴西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巴西的地形特点,包括亚马孙河流域和巴西高原。
(3)巴西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植被、动物等。
(4)巴西的资源特点,包括农业、工业和能源。
2. 教学难点:(1)巴西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的分析。
(2)巴西的农业、工业和能源发展状况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的天然氧吧。
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
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巴西的地理位置:(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巴西,指出其所处的大洲、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
(2)让学生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3. 分析巴西的地形特点:(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指出其源地、入海口。
(2)让学生比较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4. 探究巴西的自然环境:(1)让学生了解巴西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让学生了解巴西的植被和动物特点,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5. 分析巴西的资源特点:(1)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农业特点,如咖啡、甘蔗、大豆、牛肉等。
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

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第10课巴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难点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巴西的地形图、巴西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巴西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2.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板书设计:一.位置和自然环境1.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二.热带雨林的危机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提供全球气候热提供新鲜空气带雨环境效益林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作用2.热带雨林的保护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四.民族工业的发展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篇二: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1】《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4、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5、认识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二)能力目标1、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矿产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巴西教案

初中地理巴西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地理巴西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条件。
2. 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3. 了解巴西的人口分布、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 巴西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
3. 巴西的人口分布和文化特色。
4. 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分析巴西的环境问题对国家和全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巴西地图和图片。
3. 巴西的气候数据和统计资料。
4. 巴西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相关视频或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巴西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2. 引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提出问题如:“巴西是世界上面积第几大的国家?它的地形特征有哪些?”二、学习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10分钟)1. 展示巴西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巴西的位置和边界。
2. 介绍巴西的地形特征,如亚马逊雨林、巴西高原等,并解释它们对巴西的影响。
三、探究巴西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15分钟)1. 分享巴西的气候数据和统计资料,让学生了解巴西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2. 引导学生思考巴西的气候对农业和能源资源的影响。
3. 讨论巴西的自然资源,如石油、铁矿石等,并了解它们在巴西经济中的重要性。
四、探索巴西的人口分布和文化特色(15分钟)1. 展示巴西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巴西的文化特色,如巴西足球、桑巴舞等,并了解它们对巴西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五、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环境问题(15分钟)1. 分享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巴西的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课时,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陆地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3. 学会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三、教学内容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西宽约4,320公里,南北长约4,300公里。
-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面积为8,511万平方公里。
- 巴西的人口约2.1亿,是世界上人口第六多的国家。
2. 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糖和芒果生产国之一。
- 巴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石油产量居世界前列。
3. 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学生通过辨认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获取有关巴西地理特征的信息。
- 学生运用图例和比例尺对地图进行解读,理解地理信息。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巴西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未知地理知识的好奇心。
2.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调查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并汇报给全班。
3. 图片解读:学生观察并解读巴西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
4. 问答交流: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
5. 小结归纳:对本课时所学的巴西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2. 基于学生的问答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我的理想旅行目的地”作业,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其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并展示给全班。
2. 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纪录片,扩展他们对巴西及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巴西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巴西教学目标: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首都。
2. 掌握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和经济特点。
3. 了解巴西的文化、民俗和主要城市。
教学重点: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巴西的地形、气候和河流。
3. 巴西的经济特点和文化。
教学难点:1. 巴西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特点。
2. 巴西的经济特点和文化。
教学准备:1. 教材《巴西》相关内容。
2. 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南美洲的相关知识,引出巴西这个国家。
2. 提问:你们对巴西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首都。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巴西的地形、气候和河流。
a. 巴西的地形分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两部分。
b. 巴西气候主要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c. 巴西的河流以亚马孙河最为著名,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 讲解巴西的经济特点。
a.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 巴西的经济以农业、矿业和工业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c. 巴西的工业发展迅速,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3. 讲解巴西的文化和民俗。
a. 巴西的文化多元化,有印第安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混血种人等多种人种。
b. 巴西的民间娱乐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
c. 巴西的语言为葡萄牙语。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和经济特点。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总结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和经济特点。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河流和经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地理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教学难点
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法学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
读图回答: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 1/3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
(提问):(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
(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