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巴西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巴西的地理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资源的情感,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巴西》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
2.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异国风情、文化特色等具有较强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其对巴西地理学习的热情;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说出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特点;
3.了解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及其对巴西社会的影响;
4.认识巴西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5.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人口与文化:分析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如狂欢节、桑巴舞等,展示巴西的独特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巴西的气候类型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巴西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发展农业经济?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认识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运用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巴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 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 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 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巴西的人种构成和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
1. 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2.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巴西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3)学生分析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2)讲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亚马逊雨林对巴西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巴西的环保问题:让学生了解巴西在环保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如亚马逊雨林的破坏、水资源管理等。
2. 巴西的体育事业:介绍巴西在足球等体育项目上的优势和成就,如巴西世界杯、奥运会等。
七年级下册巴西地理教案

七年级下册巴西地理教案巴西即巴西联邦共和国,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
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的教案该怎么设计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巴西地理教案篇1《巴西》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巴西”一节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
2.理解巴西多元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
3.掌握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分布特点。
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雨林被破坏后产生的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指图、绘图、填图、析图等过程,分析、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2.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图等资源,综合分析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巴西人口分布、人种构成以及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过程、特点。
(二)教学难点结合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有关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7篇

有关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7篇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篇1【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2.主要的矿产资源【难点】经济特点【教具】南非教学课件(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引导学生讨论)(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
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
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
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简要讲解)(课件展示)开普敦(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4.结合课堂所学,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巴西的知识分享,记录分享过程和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巴西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6.观看一部关于巴西的纪录片,了解巴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巴西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准备分享。
3.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巴西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3.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城市化问题等方面知识。
2.强调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合作、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巴西世界杯、狂欢节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入巴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增强学生对巴西的直观感受。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注重课后延伸,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设计巴西旅游攻略、分析巴西城市化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地理巴西备课教案

初中地理巴西备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首都和主要城市。
(2)掌握巴西的地形特点,能指出亚马孙河流域和巴西高原的位置。
(3)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植被、动物等。
(4)认识巴西的资源特点,了解其在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巴西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巴西的农业、工业和能源发展状况。
(3)讨论巴西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巴西的地形特点,包括亚马孙河流域和巴西高原。
(3)巴西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植被、动物等。
(4)巴西的资源特点,包括农业、工业和能源。
2. 教学难点:(1)巴西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的分析。
(2)巴西的农业、工业和能源发展状况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的天然氧吧。
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
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巴西的地理位置:(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巴西,指出其所处的大洲、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
(2)让学生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3. 分析巴西的地形特点:(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指出其源地、入海口。
(2)让学生比较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4. 探究巴西的自然环境:(1)让学生了解巴西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让学生了解巴西的植被和动物特点,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5. 分析巴西的资源特点:(1)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农业特点,如咖啡、甘蔗、大豆、牛肉等。
初一地理巴西的教案设计五

初一地理巴西的教案设计五篇13:“走进国家-巴西”教案设计第三章走进国家第六节巴西(教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韩俊强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识别出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及主要的地形单元。
2、学会结合巴西地形、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3、通过对巴西风情和自然环境的认知,了解巴西的人口和经济状况。
二、教材分析这一段巴西分为三个部分:亚马逊平原和亚马逊河,快速发展的经济,人口和城市。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巴西自然地理环境,亚马孙河以及亚马孙平原的特征2、教学难点: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四、教学提纲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1、巴西的地理位置2、巴西的地形与气候3、亚马孙河与热带雨林二、发展迅速的经济 1、矿产资源2、主要农产品3、丰富的水力资源三、人口与城市1、人口状况2、人口分布3、主要城市四、说教法和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播放视频:金砖之国巴西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和知识来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巴西的那些事物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展示幻灯片:足球王国,咖啡王国,冲出亚马孙,桑巴舞,狂欢节。
为了更贴近巴西,我们将跟随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在寒假开始真正的巴西之旅。
教学过程一:巴西,走起老师展示幻灯片,介绍以下内容:欢迎大家乘坐阿联酋航空的ke307航班,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本次航班的航程,我们刚刚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中间将在阿联酋的迪拜稍作停留,各位可以趁此机会欣赏一下迪拜风光,然后我们将飞往本次的目的地: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本次航行时间比较长,我们所有机组成员会尽最大可能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我们刚刚飞过北回归线,朋友们,你们的羽绒服暂时可以收起来了,以后热带的阳光会为你们服务的。
我们下面是浩瀚的大西洋。
你可以放松一点。
接下来,我们将飞越赤道。
欢迎来到南半球。
现在是夏天。
请同学们参考航班展示的世界地图和课本97页图8—51思考以下问题:概括一下巴西的地理位置(陆地,海洋,纬度)?教学过程二:我是导游老师播放幻灯,学生充当导游,讲解旅游过程中经过的城市,介绍每个城市的特色。
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

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第10课巴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难点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巴西的地形图、巴西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巴西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2.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板书设计:一.位置和自然环境1.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二.热带雨林的危机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提供全球气候热提供新鲜空气带雨环境效益林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作用2.热带雨林的保护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四.民族工业的发展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篇二: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1】《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4、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5、认识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二)能力目标1、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矿产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巴西教案设计
初一地理巴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
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
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
巴西的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课件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的天然氧吧。
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
从而导入新课。
第六节巴西
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
在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2、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
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
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3)、思考:课本92--93页3--5题
巩固练习:
同步互动66页
板书设计:
世界上流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亚马孙河
长度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区
补充练习:
填充图第32页第一题和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