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

合集下载

遗传学实验课件

遗传学实验课件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是典型的巨大染色体,它的成因是
:核内有丝分裂造成的。由于其染色体DNA经过多次
复制(可达210 -215次),但并未发生细胞核分裂,
同时唾腺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是处在配对状态即体细胞
联会,重复复制后的染色线聚集在一起,所以在显微
镜下看到的唾腺染色体要比一般染色体大(宽约5μm
,长约400μm,是一般染色体的100 -150倍),又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实验二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四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实验五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六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 实验五的检验 实验八 实验六的检验 实验九 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十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实验十一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1/17 实验十二 简易法提取植物遗总传学D实验NA
五、实验步骤:
1.观看视频教材:
6/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7/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8/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9/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0/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1/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2/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3/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遗传学实验》课件

《遗传学实验》课件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概述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手段将目的基因从细 胞或个体中剔除或插入特定位置的技术。
基因敲除与敲入的方法
基因敲除的方法包括同源重组法和CRISPR-Cas9技术等, 而基因敲入则通常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和锌指核酸酶等技 术。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的应用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在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基因治 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确修改和调控的技 术。
基因编辑的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它能够通过引导 RNA精确地定位到目标基因并对其进行切割和修复。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病治疗、农作物改良、动物模型建立等领域有着 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人类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遗传学实验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遗传学实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随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遗传 学实验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遗传学实验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和 完善。
发展
现代遗传学实验更加注重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利用基因编辑、基因 合成等技术手段,深入探究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认识生命本质和解 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果蝇遗传实验
果蝇遗传实验简介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 其染色体数目少,繁殖快,易于
观察。
实验过程
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研究者可以 观察到明显的遗传现象,例如伴性 遗传、突变等。
实验结果
果蝇遗传实验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帮助科学 家更好地理解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 系。
04
现代遗传学实验

医学遗传学实验技术

医学遗传学实验技术
2024-01-30
医学遗传学实验技术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医学遗传学实验概述 • 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技术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 • 基因克隆与表达载体构建技术 • 基因突变检测与遗传病诊断技术 • 细胞遗传学实验技术 • 医学遗传学实验室管理与安全规范
01
医学遗传学实验概述
遗传病诊断策略与案例分析
诊断策略
根据临床表型、家族史、遗传方式等信 息,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进行诊 断。
VS
案例分析
例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杜氏 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病的诊断过程及结果 分析。
报告解读和遗传咨询建议
报告解读
对检测报告进行专业解读,明确突变位点、突变类型、遗传方式等信息。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染色体核型的自 动分析和识别。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应用
基因定位
01
利用FISH技术将特定基因序列定位到染色体上,研究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
染色体易位和重排检测
02
FISH技术可用于检测染色体易位、倒位、缺失等结构异常。
疾病基因诊断
03
FISH技术可用于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如地中海贫血、
实验室应设立独立的通风系统 ,确保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流向 污染区,防止交叉污染。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与废弃物处理流程
实验室应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管 理制度,包括实验人员培训、个 人防护装备配备、实验材料管理
等。
针对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风险,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使用生 物安全柜、高温高压灭菌器等。
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照感染性 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等不同类 别进行处理,确保废弃物处理符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是指为了研究和探索遗传现象,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的一
系列实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学实验:
1.豌豆杂交实验:这是著名遗传学家孟德尔进行的实验,通过对豌
豆进行不同特征的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推断出了遗传规律。

2.果蝇实验: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通过对果蝇进
行突变体的观察和杂交实验,可以研究不同基因对个体表现的影响。

3.细菌转化实验:将外源DNA导入细菌细胞,观察其是否被细菌细胞接受和表达。

这个实验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

4.人类基因组研究: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和比较分析,可以发
现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揭示人类遗传学的规律。

5.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是一种新兴的遗传学实验技术,通过对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疾病相关的基
因变异。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遗传现象,揭示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探究实验报告

遗传学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遗传实验的基本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遗传规律,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本实验主要涉及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通过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验证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豌豆种子、红三叶草种子等。

2. 试剂:清水、蒸馏水、酒精、碘液、稀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玉米实验(1)取玉米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A组(雄性)和B组(雌性)。

(2)待玉米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

(3)观察并记录A组和B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2. 豌豆实验(1)取豌豆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C组(母本)和D组(父本)。

(2)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

(3)观察并记录C组和D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3. 红三叶草实验(1)取红三叶草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E组(雄性)和F 组(雌性)。

(2)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

(3)观察并记录E组和F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实验结果与分析(1)A组自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B组自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3)A组与B组杂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1:1。

结果表明,玉米的黄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豌豆实验结果与分析(1)C组正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C组反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结果表明,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3. 红三叶草实验结果与分析(1)E组自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F组自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3)E组与F组杂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1:1。

结果表明,红三叶草的红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技能,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室所需材料和设备,并检查其完好度。

- 将实验材料分类整理,确保有序,方便学生使用。

- 确定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作出详细讲解。

2. 实验一: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取得待观察的样本。

- 学生准备好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将样本制作成干片,并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 学生观察各种细胞类型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实验二:交配试验-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不同性状的实验材料,进行交配实验。

- 学生观察和记录各代子代的表型,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

4. 实验三:基因型检测- 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基因型检测试剂和仪器。

- 学生将待测标本提取DNA,并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基因型检测。

- 学生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实验四:变异诱发-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适当的变异诱发方法。

- 学生诱发变异,并观察和记录变异结果和表型。

-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探讨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6. 实验后总结:- 学生针对每个实验进行总结和思考,分析实验结果和现象的原因,并与相关理论知识相对照。

-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实验要求1. 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学生要准备充足,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背景知识。

3. 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保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讨论,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和分析,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实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等,并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遗传学实验20种技术

遗传学实验20种技术

一、DNA提取1、实验原理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以降低这些酶类的活性。

在液氮中研磨,材料易于破碎,并减少研磨过程中各种酶类的作用。

十二烷基肌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简称为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从而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再加入苯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水溶性很强,经离心后即可从抽提液中除去细胞碎片和大部分蛋白质。

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沉淀,沉淀DNA溶于TE溶液中,即得植物总DNA溶液。

二、RNA提取1、实验原理Trizol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蛋白质和其它成分,使蛋白质与核酸分离,失活RNA酶,同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

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2、操作步骤1、取植物嫩叶,液氮研磨,每1.5ml tube分装0.1克样品;2.每管加入0.5ml Trizol液,迅速混匀,注意样品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

3、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以利于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解离4、加入O.5mI的氯仿,盖紧离心管,用手剧烈摇荡离心管15秒,室温静置5分钟5、10000r/min离心10分钟6、取上清液(水相)转入一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室温放置10分钟,10000r/min离心10分钟。

7、弃去上清液,加入至少1ml的70乙醇,涡旋混匀,4℃下7500r/min离心5分钟。

8、小心弃去上清液,然后室温或真空干燥5—10分钟,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

然后将RNA溶于TE或DEPC处理过的水中,必要时可55℃—60℃水溶10分钟。

遗传学实验方法教案

遗传学实验方法教案

遗传学实验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材料的处理、仪器的使用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验证实验。

(2)果蝇杂交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

2、难点(1)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误差处理。

(2)基因连锁与交换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遗传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豌豆种子、果蝇、培养基等。

2、实验仪器: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箱等。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原理和操作视频。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内容,如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然后引出本次遗传学实验的主题——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定律。

(二)实验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验证1、实验原理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关于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验证。

2、实验材料准备介绍豌豆的品种选择、种植和养护方法,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3、实验步骤(1)选择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2)观察并记录 F1 代豌豆的性状表现。

(3)让 F1 代自交,观察并记录 F2 代豌豆的性状分离情况。

4、数据统计与分析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不同性状的比例,然后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预期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

(三)实验二:果蝇杂交实验1、实验原理讲解果蝇的生殖方式、遗传特点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说明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可以研究基因的连锁与交换现象。

2、实验材料准备介绍果蝇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以及如何挑选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3、实验步骤(1)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果蝇亲本,如红眼和白眼、长翅和残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果蝇遗传性状的观察背景知识果蝇是在世界各地常见的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Drosophila)。

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

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果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

它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约12天即可繁殖一带);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十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

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互换等方面十分突出,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果蝇仍然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一、实验目的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三、仪器设备双筒立体解剖镜,培养瓶(粗平底试管或牛奶瓶)及麻醉瓶(与培养瓶一致的空瓶),白瓷板,毛笔。

四、药品试剂乙醚,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一)生活周期的观察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图1-1)用放大镜从培养瓶外即可观察到这4个时期,也可取出用立体解剖镜仔细观察。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

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天,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

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天。

卵:受精卵白色,椭圆型,腹面稍扁平,长约0.5mm,在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他能使卵附着在事物上。

幼虫:受精卵经24h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2次蜕皮到第3龄期体长可达4~5mm。

肉眼观察可见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沟状口器。

蛹:幼虫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

化蛹前3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成虫: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翅还未展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的乳白色。

透过腹部体壁还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和性腺。

约1h后蝇体即变为粗短椭圆型,双翅伸展,体色加深,如野生型果蝇初为浅灰,后变为灰褐色。

成虫果蝇自羽化后8h即可交配。

雄果蝇的精子可储存于雌果蝇的受精卵,以后逐渐释放到输卵管。

雌蝇2天后即开始产卵。

最初几天每天可产50~70个,随后逐渐减少。

图1-1 果蝇的生活周期(二)果蝇的形态特征和常见的突变类型1.果蝇雌雄性别的鉴别雌雄成蝇在一些形态结构上的区别很明显,可以通过放大镜和直接观察进行鉴别。

只有雄性果蝇在腹尖下侧具有可识别的生殖器,但太微小,难以直接观察辨认。

通常在分别雌雄果蝇时,综合各种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确定(参见表1-1,图1-2)。

图1-2雄性和雌性成虫果蝇的形态特征2.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果蝇的突变性状很多,已知的达几百种,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发现或诱变产生更多的突变性状。

果蝇的许多突变都是明显而稳定的,而且大多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图1-3和表1-2列出若干常见的突变性状及其基因符号等,以供参考。

图1-3 野生型果蝇及几种翅膀突变体1.野生型;2.短圆翅(dp);3.叶状翅(D);4.弯曲翅(c);5.曲卷翅(cu)6扇贝状翅(sd);7.无翅(ap);8.残翅(vg)(三)果蝇麻醉方法对果蝇进行麻醉处理,是进行性状观察和杂交的必须步骤。

麻醉程度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麻醉不够,果蝇就会飞掉,麻醉过头又会杀死果蝇。

用于麻醉的瓶子可与培养瓶一样,麻醉瓶要配上棉塞和软木塞。

倒麻醉瓶的操作步骤如下:1.轻摇或轻拍培养瓶使果蝇落入培养瓶底部。

2.右手两指取下培养瓶塞,迅速将麻醉瓶口和麻醉瓶口对接严密。

3.左手握紧两瓶接口处,倒转使培养瓶在上。

4.紧握两瓶接口,使两瓶稍倾斜,右手轻拍培养瓶将果蝇震落到麻醉瓶中。

注意不要将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倒入麻醉瓶。

如培养基已变的太稀而易掉落,可采用麻醉瓶在上,而用黑纸或双手遮住培养瓶,使果蝇趋光自动飞如培养瓶中。

5.当果蝇进入麻醉瓶后,迅速分开,将两瓶各自盖好。

再将两瓶的果蝇拍到瓶底,迅速拔出塞子,然后在塞子上滴上几滴乙醚,从新塞上麻醉瓶。

6.观察麻醉瓶中的果蝇。

约半分钟后果蝇便不再爬动。

转动瓶子,果蝇在瓶壁上站不稳,麻醉完成,即可倒在白瓷板上进行观察。

因麻醉过度被杀死的果蝇翅膀外展,与身体成45度角。

7.果蝇麻醉状态通常可维持5~10min。

如果观察中苏醒过来可进行补救麻醉,即用一平皿,内贴一带乙醚的滤纸条,罩住果蝇形成一临时麻痹小室。

六、试验结果1、熟悉野生型和常见突变型果蝇的形态学特征。

2、根据实验中介绍的方法,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果蝇雌雄个体的形态学特征。

七、思考题1、果蝇作为遗传学模式材料的优点有哪些?2、仔细观察果蝇形态,列出雌雄果蝇各种形态差别。

3、画出雌、雄果蝇腹部和背面简图。

4、列表说明野生型与相应突变型异同。

实验二 果蝇的伴性遗传背景知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他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这种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 型,具有X 和Y 两种性染色体,雌性是XX ,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 ,为异配性别。

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 染色体上,而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

本实验将观察果蝇X 染色体上红眼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

一、 实验目的了解伴性遗传并认识果蝇伴性遗传特点。

二、 实验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品系:野生型(红眼),wild type (+):++X X (♀),Y X +(♂)突变型(白眼),white eye (w ):w w X X (♀),Y X w (♂)红眼、白眼基因在X 染色体上。

三、 仪器设备立体解剖镜及解剖针,恒温培养箱,天平,培养瓶及麻醉瓶,毛笔及白瓷板。

四、 药品试剂乙醚,玉米粉,琼脂,红糖,酵母粉,丙酸。

五、 实验说明1.交配方式:A: 野生型♀ ×突变型 ♂ B: 突变型♀ ×野生型♂ P ++X X Y X w w w X X Y X + ↓ ↓F 1 w X X + Y X + w X X + Y X w↓⊗ ↓⊗F 2 ++X X w X X + w X X + w w X XY X + Y X w Y X + Y X w表型 雌:野生型 雌:1/2野生型,1/2突变型 雄:1/2野生型,1/2突变型 雄:1/2野生型,1/2突变型由上图所示遗传过程可见,正交和反交后代(F 1 、F 2) 性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而常染色体性状遗传正交反交所得子代雌雄性状表现相同 ,所以正反交后代雌雄性状表现是区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外,从染色体的传递可以看出子代雄性个体的X 染色体均来自母本,而父本的X 染色体总传递给子代雌性个体,X 染色体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交叉遗传。

由此可见,X 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以这种方式遗传,这是伴性遗传的又一特征。

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有例外个体产生,即在B杂交组合中,F代中出1现不应该出现的雌性白眼,这是由于两条X不分离造成的,不过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约几千个个体中有一个。

六、实验步骤1.收集处女蝇:在做杂交前8h将培养好的实验材料原有成蝇倒净。

此后孵化出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如收集后不做立即杂交,可将收集的雌雄果蝇分开培养,备用。

2.准备好培养基,按正、反交组合,把已麻醉的亲本果蝇按杂交要求进行杂交,每管接入5对果蝇,贴好标签,置25℃温箱培养。

标签形式如下:幼虫出现,即释放亲本果蝇(一定要释放干净!)。

3.7天后,见到有F1成虫的性状(注意正反交的差别,考察眼色和性别的4.再过3~4天,观察F1关系)。

5.所出现的F1雌、雄果蝇麻醉后,挑5对果蝇接入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此个体不能混合,应分别培养。

处无需用处女蝇,为什么?)。

两种组合的F16.7天后释放干净F代亲本果蝇。

1代成蝇出现,麻醉后在白瓷板上观察眼色和性别,并做统7.再过3~4天,F2计。

8.每隔1~2天统计一次,累积6~7天的数据。

七、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实验三果蝇的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背景知识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一定频度的交换,因此其连锁关系发生改变,使子代中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

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

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间距离越远,其间发生交换的可能性越大,即交换频率越高;反之则小,交换频率越低。

也就是说基因间距离与交换频率有一定对应关系。

基因图距就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直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按顺序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遗传图。

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二次以上的交换,这时如果简单地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会被低估,图距就会偏小。

这时需要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确定除进行两个基因间的测交外,更常用的是三点侧交法,即通过一组杂交同时对三对基因的连锁与交换情况进行测定,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图距并不总是等于重组值,重组值表示了基因间的交换频率,图距表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通常是由两个邻近的基因图距相加得来的。

所以图距往往并不同于重组值。

图距可以超过50%,重组值只会接近而不是超过50%,只有基因相对较近时,图距才和重组值相等。

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点测交的原理及方法;2、学习三点测交的数据统计处理及分析方法;3、了解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野生型果蝇(+++):红眼、长翅、直刚毛三隐性果蝇(wmsn3):白眼、小翅、焦刚毛三、仪器设备立体解剖镜及解剖针,恒温培养箱,天平,培养瓶及麻醉瓶,毛笔及白瓷板。

四、药品试剂乙醚,玉米粉,琼脂,红糖,酵母粉,丙酸。

五、实验说明sn)个体的眼睛是白色的(w);翅膀比野1.性状特征:三隐性果蝇(w m3生型的翅短些,翅长仅至腹部,称小翅(m),刚毛是卷曲的,称焦刚毛sn)。

这三个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所以可以在本实验中同时进行伴(3性遗传的实验观察。

固实验步骤中列出正、反两种交配方式。

2.交配方式:把三隐性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所得子一代的雌蝇是三因子杂种,雌蝇是(横线表示一条X染色体,箭头横线表示一条Y染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