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

合集下载

《遗传学实验》课件

《遗传学实验》课件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概述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手段将目的基因从细 胞或个体中剔除或插入特定位置的技术。
基因敲除与敲入的方法
基因敲除的方法包括同源重组法和CRISPR-Cas9技术等, 而基因敲入则通常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和锌指核酸酶等技 术。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的应用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在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基因治 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确修改和调控的技 术。
基因编辑的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它能够通过引导 RNA精确地定位到目标基因并对其进行切割和修复。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病治疗、农作物改良、动物模型建立等领域有着 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人类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遗传学实验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遗传学实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随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遗传 学实验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遗传学实验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和 完善。
发展
现代遗传学实验更加注重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利用基因编辑、基因 合成等技术手段,深入探究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认识生命本质和解 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果蝇遗传实验
果蝇遗传实验简介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 其染色体数目少,繁殖快,易于
观察。
实验过程
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研究者可以 观察到明显的遗传现象,例如伴性 遗传、突变等。
实验结果
果蝇遗传实验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帮助科学 家更好地理解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 系。
04
现代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是指为了研究和探索遗传现象,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的一
系列实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学实验:
1.豌豆杂交实验:这是著名遗传学家孟德尔进行的实验,通过对豌
豆进行不同特征的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推断出了遗传规律。

2.果蝇实验: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通过对果蝇进
行突变体的观察和杂交实验,可以研究不同基因对个体表现的影响。

3.细菌转化实验:将外源DNA导入细菌细胞,观察其是否被细菌细胞接受和表达。

这个实验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

4.人类基因组研究: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和比较分析,可以发
现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揭示人类遗传学的规律。

5.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是一种新兴的遗传学实验技术,通过对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疾病相关的基
因变异。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遗传现象,揭示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技能,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室所需材料和设备,并检查其完好度。

- 将实验材料分类整理,确保有序,方便学生使用。

- 确定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作出详细讲解。

2. 实验一: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取得待观察的样本。

- 学生准备好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将样本制作成干片,并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 学生观察各种细胞类型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实验二:交配试验-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不同性状的实验材料,进行交配实验。

- 学生观察和记录各代子代的表型,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

4. 实验三:基因型检测- 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基因型检测试剂和仪器。

- 学生将待测标本提取DNA,并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基因型检测。

- 学生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实验四:变异诱发-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适当的变异诱发方法。

- 学生诱发变异,并观察和记录变异结果和表型。

-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探讨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6. 实验后总结:- 学生针对每个实验进行总结和思考,分析实验结果和现象的原因,并与相关理论知识相对照。

-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实验要求1. 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学生要准备充足,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背景知识。

3. 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保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讨论,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和分析,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实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等,并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遗传学实验20种技术

遗传学实验20种技术

一、DNA提取1、实验原理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以降低这些酶类的活性。

在液氮中研磨,材料易于破碎,并减少研磨过程中各种酶类的作用。

十二烷基肌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简称为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从而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再加入苯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水溶性很强,经离心后即可从抽提液中除去细胞碎片和大部分蛋白质。

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沉淀,沉淀DNA溶于TE溶液中,即得植物总DNA溶液。

二、RNA提取1、实验原理Trizol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蛋白质和其它成分,使蛋白质与核酸分离,失活RNA酶,同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

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2、操作步骤1、取植物嫩叶,液氮研磨,每1.5ml tube分装0.1克样品;2.每管加入0.5ml Trizol液,迅速混匀,注意样品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

3、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以利于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解离4、加入O.5mI的氯仿,盖紧离心管,用手剧烈摇荡离心管15秒,室温静置5分钟5、10000r/min离心10分钟6、取上清液(水相)转入一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室温放置10分钟,10000r/min离心10分钟。

7、弃去上清液,加入至少1ml的70乙醇,涡旋混匀,4℃下7500r/min离心5分钟。

8、小心弃去上清液,然后室温或真空干燥5—10分钟,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

然后将RNA溶于TE或DEPC处理过的水中,必要时可55℃—60℃水溶10分钟。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Genetics Experiments【课程编码】【课时】18【学分】1【课程性质】遗传学实验是一门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研究技术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尽可能配合遗传学理论课的教学,同时又着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遗传学实验也是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得到经典遗传学和现代遗传学的基本实验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学会动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学会植物多倍体和微核的诱发技术;学会动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和技巧;掌握遗传性状和系谱调查方法以及学会果蝇的饲养、观察及杂交分析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1学分,18学时;学生人数:66人。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类型课时备注1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验证 22 人体X染色质的观察验证、操作 23 人类正常性状的系谱调查验证、分析 24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验证、操作 25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技术验证、操作 26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试验综合 3 分组完成7 果蝇的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综合 3 分组完成8 果蝇的伴性遗传综合 2 分组完成合计18每条染色体长度单倍染色体总长度实验一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参考遗传学实验教材)一、实验目的1. 观察人的染色体组型,理解染色体在遗传上的重要作用。

2.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和有关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的特征以有丝分裂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分析中期染色体,此时期的染色体形成了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在一起。

染色体的特征包括染色体的数目、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与副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

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的组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又叫核型分析,是分析生物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杂种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定位、单个染色体的识别中,核型分析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遗传学实验教材

遗传学实验教材

遗传学实验教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教材,供您参考:
1. 抽取DNA实验:介绍如何从植物、动物或细菌中提取DNA,并观察其外观和性质。

2. 酶切实验: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切割成特定的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分析这些片段。

3. 培养基因转化实验:介绍如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并通过培养基的选择性筛选来确认基因转化的成功。

4. 鸟嘌呤结构突变实验:通过诱变剂处理果蝇或大豆等生物体,观察其鸟嘌呤代谢途径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

5. 杂交实验:利用不同基因型的生物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遗传性状分布情况,以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显性与隐性的表现。

6. 遗传连锁实验:通过观察某些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关系,推测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7. 单倍型分析实验: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或位点的DNA 片段,进行基因型分析,以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这些实验教材涵盖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的知识和技术。

请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实验进行学习和实践。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洋葱、大蒜的鳞茎,玉米、蚕豆的种子等。本 实验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实验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实验选用大蒜。 实验3 染色体组型分析
压片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实验4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用品: 实验5 果蝇的形态观察
☺ 果蝇的自由组合杂交试验 2 画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
遗传学实验
☺ 植物染色体制片及有丝分裂观察 ☺ 大葱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 ☺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杂交试验 ☺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试验 ☺ 果蝇的自由组合杂交试验 ☺ 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试验 ☺ 果蝇的三点测交试验 ☺ 两对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研究 ☺ 染色体组型分析 ☺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制片及观察 ☺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及鉴定
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第三部分 研究性实验
7 压片: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烤片。 ☺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2 预处理:将剪取的新鲜材料于0. 实验4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3 固定:将经过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的材料冲洗后转移至卡诺氏固定液中,室温下处理3~24小时。 药品:蒸馏水、卡诺氏固定液、45%醋酸、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实验3 染色体组型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性实验
2 预处理:将剪取的新鲜材料于0.1%秋水仙素 溶液中室温下处理3~4小时。
3 固定:将经过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的材料冲 洗后转移至卡诺氏固定液中,室温下处理3~24小时。
4 解离:将冲洗后的根尖放入1mol/L的盐酸中, 室温下处理10~15min。
5 软化:将解离好的根尖冲洗后,放入45%醋 酸中软化10min左右。
请注意比较经过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的材料有何不同?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有性繁殖生物形成配子时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成为多细胞生物世代间传递的中间环节,这种分裂方式保证了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不变,即都含有两个基本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又可以实现物种内个体间遗传上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阶段,第一次是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第二次分裂是细胞染色体数目等数的分裂。

3.试剂:卡诺氏固定液(乙醇: 冰乙酸= 3 : 1);醋酸洋红染色液(45%乙酸100mL+洋红1g 加热煮沸不超过30秒,冷却,加一枚生锈的铁钉,静置片刻过滤)。

1. 玉米花药压片(2n = 20)⑴取材:玉米抽穗前的大喇叭口期,取出花序分枝备用;⑵固定:雄花序在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12~24小时后,可用于制片。

⑶染色和压片;取一枚花蕾,去除颖片,取出花药,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吸去多余的固定液,滴加一滴醋酸洋红染色液,用解剖针将花药切断成碎段并压出花粉母细胞。

静置15~20分钟。

加盖玻片,再在上面覆盖吸水纸,用大拇指压片(切勿使盖玻片滑动),也可以用解剖针柄轻敲盖玻片以使细胞和染色体分开。

⑷镜检:低倍镜下寻找花粉母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运动特征。

蝗虫精巢压片(2n = 24)⑴取材并固定:从野外捕获的雄性蝗虫经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即可用于制作减数分裂标本片。

⑵剖解精巢:实验前将蝗虫置于培养皿中,剖取蝗虫的精巢。

剔除精巢周围的其他组织后,就可以进行染色处理。

⑶染色和压片;挑取一小段精巢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加一滴醋酸洋红染色液,用解剖针反复将精巢切断成碎段(尽可能碎),挑出肉眼可见的组织碎块,静置15~20分钟。

再加盖玻片并在上面覆盖吸水纸,用大拇指压片(切勿使盖玻片滑动),也可以用铅笔头等轻敲盖玻片以使细胞和染色体分开。

⑷镜检:低倍镜下寻找具有清晰分裂相的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运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试题及答案)09生物02班杨亚琼20091052220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染色体作图:确定相互连锁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的过程即染色体作图。

2.MI模式和MII模式:MI 模式即第一次减数分裂模式。

指基因与着丝粒之间没有发生交换时,一对等位基因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分开,这种分离称MI 分离,而把子囊孢子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形式称为MI模式。

MII模式即第二次减数分裂模式。

指基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了交换,交换后的等位基因要到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才分开,这种类型的分离称为第二次分离,子囊孢子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形式称为MII模式。

3.SSR:即简单重复序列。

指一类由1~6个碱基组成的基序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

如(GA)n,(GGC)n,(GATA)n等,代表重复次数,序列长度一般在100bp以下,其最大特点是在不同个体间长度的高度变异性。

4.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指DNA探针直接与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对应的同源区段杂交结合,杂交结果直接显示出与探针序列同源的区域在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所处的位置。

5.单交换(single crossover)和双交换(double crossover):在一段染色体区域同时发生两次交换的现象称为双交换。

由双交换形成的重组型配子称为双交换型配子。

如果只发生一次交换,则称为单交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遗传规律考虑,基因重组途径可有( )和( )。

自由组合连锁交换2.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其交换值也就愈();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但最大不会超过(),最小不会小于()。

大小 50﹪ 0﹪3.番茄中,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光皮果对桃皮果为显性。

用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皮圆果24、光皮长果246、桃皮圆果266、桃皮长果24。

a、杂合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相引还是相斥?()。

b、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相斥8.574.在链孢霉中,若某一基因与着丝粒相距10个图距单位,那么杂合体所产生的交换型子囊应为()。

205.染色体连锁遗传图的图距单位是(),物理遗传图的图距单位是()cM bp6.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四级结构,是指(),(),(),()核小体螺旋体超螺旋体染色体7.常用的遗传标记主要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8.用真菌进行遗传学分析的最主要优点是()真菌是单倍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子囊孢子呈线性排列,其排列顺序直接反映了四条染色单体的排列顺序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某一植物中,以AABBDD×aabbdd杂交,F1再与三隐性亲本测交,获得的Ft数据为:ABD20;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是(A)。

A.AB 连锁,D独立;B.AD 连锁,B独立;C.BD 连锁,A独立D.ABD 都连锁。

2.在一条染色体上存在两对完全连锁的基因(A B)/(a b),而C基因是在另一染色体上,相互独立,杂种AaBbCc与三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D):A.8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B.8种表现型中每四种比例相等C.4种表现型每两种比例相等D.4种表现型比例相等3.用粗糙链孢霉的野生型和赖氨酸缺陷型进行杂交,结果观察到第一次分裂分离的子囊有200个,第二次分裂分离的子囊有40个,这表明着丝粒与赖氨酸基因间的遗传图距为(D)A.20B.10C.16.7D.8.34.番茄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当F1 OoPpSs与隐性纯合体测交,结果如下:+++ 73, ++s 348, +p+ 2, +ps 96, o++ 110, o+s 2, op+ 306,ops 63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是(B)A.o p sB.p o sC.o s pD.难以确定5.当符合系数为0.5时,就说明实际双交换比率(B)A.与理论双交换比率相等B.小于理论双交换比率C.大于理论双交换比率D.不确定6.假设a与b两个位点,它们的关系不可能的是(C)A. a与b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B.a与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两边C. a与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一边D. a与b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臂7.假设a与b两个位点连锁,下列能说明它们连锁的关系是(A)A.PD>>NPDB.PD<NPDC.PD>>TTD.PD<TT8.下列不属于分子标记的特点的是( C)A.数量多,几乎无限B.不存在同工酶标记所具有的组织、器官和发育时期特异性C.易受环境、季节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准确性不高D.分子标记只是DNA序列片段,而不是具有功能的基因,故不存在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等效应9.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8种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如下:Abc21% aBc4% Abc21% AbC4% ABC21% ABC4% abC21% abc4% 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正确位置?( D)A.Ab CB.Ac BC.A BcD.AbCAb c Ac b a Bc aBc10.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细胞的(D)A.24%B.50%C.76%D.48%四:简答题(共30分)1.什么是遗传学图上的图距,如何计算?(5分)答: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为遗传学图上的图距。

在一定条件下,交换值可以用重组值表示,所以求交换值的公式为: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数/总配子数×100%应用这个公式计算交换值,首先要知道重组型的配子数,测定重组型配子数的简易方法有测交法和自交法两种。

2..四分体遗传分析的特殊意义是什么?(5分)答:(1).能从四分体不同类型出现的相对频率计算连锁关系。

(2).能计算标记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连锁。

(3).子囊中子囊孢子严格的交互性表明减数分裂是一个交互过程。

(4).分析表明,每次交换仅涉及四个染色单体中的两个,而多次交换则可能涉及二价体的两个,三个以致所有四个染色单体。

3.何谓原位杂交?它有什么特点?(5分)答: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指DNA探针直接与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对应的同源区段杂交结合,杂交结果直接显示出与探针序列同源的区域在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所处的位置。

它可以很直观地告诉我们某一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分布情况。

特点:为了直观的显示杂交结果,原位杂交所用的探针必须是被标记的。

此外,使用原位杂交时,须打开维持染色体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配对以使其形成单链分子(这称为DNA变性),只有这样,染色体DNA才能与单链DNA探针杂交。

原位杂交技术的DNA探针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但是放射性同位素限制了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同步提高。

知道20世纪80年代后期,DNA荧光标记技术的发展才解决了上述矛盾。

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出现在同步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同时,还可以将不用发光特性的荧光标记物标记的一组探针与单个染色体杂交,同时显示出各探针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原位杂交所用的探针可以用克隆的DNA片段,也可用整个基因组的总DNA,后者被称为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主要用于检测远缘杂交后代中外源染色体导入情况。

4.常用的分子标记有哪些?试比较它们的产生体系和特点。

(7分)答:分子标记是遗传标记的一种,遗传标记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学家的基本工具。

根据DNA序列上的变异发展起来的标记称之为分子标记。

常用的分子标记有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序列标签位点(STS),扩增酶切片段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RAPD)等DNA分子标记。

几种常用分子标记的产生体系和特点5.简述链孢霉的生活史以及用它作为真菌遗传分析的优点。

(8分)答:链孢霉是真菌,属于子囊菌纲,在遗传研究上应用极广。

这类真菌特别有利之处在于它们一方面行有性生殖,具有和高等动植物行为相像的染色体,另一方面又像细菌那样有较短的生活周期。

链孢霉的有性生殖周期只要10天,能在含碳源和某些无机盐的简单培养基中生长。

链孢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生活史相当复杂。

培养的链孢霉是由许多分枝的细丝即菌丝组成的,菌丝由隔壁分成隔,每隔有近百个单倍体核。

它们的生殖方式通常是无性的,菌丝体发出气生菌丝,长出无性孢子,叫做分生孢子,有的是单核的小分生孢子,有的是多核的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出新的菌丝。

有性生殖只有在两个不同交配型菌株一起生长时才会进行。

优点如下:(1).每个子囊是一次减数分裂的产物,而每对孢子则是有丝分裂的产物,因此,每对孢子的每个成员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2).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个产物即四分体不仅仍保留在一起,而且在子囊中呈线性排列。

(3).这是一种有顺序的四分体,是提供遗传分析独一无二的非常重要的结构。

五.综合题(共20分)1.在链孢霉中做了一个菸酸依赖型(nic)与腺嘌呤依赖型(ade)的杂交,即,得到不同子囊型的后代如下表:用这些数据分析基因之间连锁关系和遗传距离,确定基因与着丝粒间的距离。

(共10分)答:由上表可知,PD>>NPD,表明nic 与ade之间存在连锁。

(2分) nic与ade之间的遗传距离= 50*(TT+6NPD)=50*((81+4+5)/899+6*(1+1)/899)=5.673cM(2分)根据着丝粒作图原理,分别求得两位点与着丝粒间的遗传距离如下:nic 与着丝粒间的遗传距离=1/2*MII (nic)/总子囊数*100=1/2*(4+80+1+5)/899*100=5.01cM(2分)ade与着丝粒间的遗传距离=1/2*MII (ade)/总子囊数*100=1/2*(81+80+1+5)/899*100=9.29cM(2分)通过以上计算,可确定两连锁基因与着丝粒的位置关系:Nic位于着丝粒与ade之间。

用图表示如下:(2分)着丝粒———nic—————ade5.01 5.67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内重组既可以发生在姊妹染色单体间又可发生在非姊妹染色单体间。

它们的遗传效应是什么?对后代的遗传变异有何影响?(10分)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后期I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后期II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为母细胞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