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技能,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室所需材料和设备,并检查其完好度。
- 将实验材料分类整理,确保有序,方便学生使用。
- 确定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作出详细讲解。
2. 实验一: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取得待观察的样本。
- 学生准备好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将样本制作成干片,并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 学生观察各种细胞类型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实验二:交配试验-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不同性状的实验材料,进行交配实验。
- 学生观察和记录各代子代的表型,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
4. 实验三:基因型检测- 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基因型检测试剂和仪器。
- 学生将待测标本提取DNA,并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基因型检测。
- 学生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实验四:变异诱发-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适当的变异诱发方法。
- 学生诱发变异,并观察和记录变异结果和表型。
-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探讨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6. 实验后总结:- 学生针对每个实验进行总结和思考,分析实验结果和现象的原因,并与相关理论知识相对照。
-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实验要求1. 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学生要准备充足,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背景知识。
3. 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保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讨论,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和分析,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实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等,并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守则一、一般要求1、预习:学生在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以及教材有关章节,必须对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讲解:教师只对该实验内容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实验指导的顺序进行独立的操作和观察。
3、独立操作与观察:实验一般都由学生独立进行,在实验中要按操作程序反复练习,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4、示教:有些实验备有示教。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某些较难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材料给予演示,学生建立初步认识后,再独立操作,仔细观察。
5、作业:实验报告必须根据各人的观察,以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忠实地记录、分析、综合。
不得抄袭教材或其他同学的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应于实验结束时呈交。
它的形式可因实验内容而不同。
6、总结:实验结束后,一般由教师说明该次实验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应注意的事项。
二、实验室规则和注意事项1、学生上实验课时必须携带教材、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纸和文具,进入实验室要求穿好工作服,按规定座位入座。
2、实验开始前要检查所用仪器、材料、实验用品是否完好齐全。
如有缺损及时向带课教师报告,自己不得随意调换仪器和实验用品。
3、实验时要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导,保持肃静。
有问题时举手提问,严禁彼此谈笑喧哗或随意走动,也不得进行和实验无关的其他活动。
4、实验时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
操作要正规,观察要认真仔细,边做边看、边想,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5、要爱护仪器、标本和器材设备,注意节约实验材料、试剂和水电。
如损坏了仪器或器材应主动报告,说明情况。
6、实验结束后,应自觉清理实验台面,认真清理好仪器、试剂及其他用品,放回原处。
值日生要负责清扫地面,收拾实验用品,处理垃圾,关好水电、门窗后再离开实验室。
7、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
实验一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观察及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特征。
2、掌握非显带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方法。
新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3

实验室规则医学遗传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重要生物医学课程,医学遗传学实验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它正在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之中。
医学科学的发展与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密不可分,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医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为此,在医学遗传学实验中,同学们应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勤于动手,培养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保证实验课的学习效果,特制订以下规则,请同学们共同遵守。
1. 不迟到、不早退。
一定要穿白大衣准时进入实验室,上课期间保持安静,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2. 课前认真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准备好实验用品(实验指导、绘图本、绘图笔、尺子、橡皮等)。
3. 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认真书写作业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
4. 操作时注意安全,不要擅自离开。
爱护各种仪器、设备、标本,如有损坏应及时向老师报告,主动登记,必要时按价赔偿。
5. 保持实验室整洁,实验完毕,主动清理好实验用品,放回原处。
6. 显微镜使用完毕后认真填写使用登记卡。
7. 值日生要清理实验用具,打扫卫生,并关好门、窗、水、电。
实验一人类的皮纹分析一实验原理皮纹学是一门起源于西方的应用科学,目前广泛应用于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以及作为临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系指手指、手掌、脚掌等处皮纹的呈现形态。
皮纹包括指纹、掌纹和足纹。
人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真皮乳头向表皮突起,形成许多排列整齐、平行的乳头线,此线称为嵴纹,嵴纹上有许多汗腺的开口。
突起的嵴纹相互又形成凹陷的沟。
这些凹凸的纹理就构成了人体的指(趾)纹和掌纹。
人体的皮纹既有个体的特异性,又有高度的稳定性。
手指末端腹面的皮纹称为指纹。
指纹是在三个月的胎儿时期形成的,形成后终生不变。
根据纹理的走向和三叉点的数目,可将指纹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弓形纹、箕形纹和斗形纹。
弓形纹(Arch,A):特点是嵴线由一侧至另一侧,呈弓形,无中心点和三叉点。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学习指导《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中心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指导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在传统育种、转基因育种、人体基因产物的产业化生产、各种传染性疾病病原菌的遗传分析研究及疫苗的生产、人类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等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对于现代从事生命科学的人,学习和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方法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实验要求:(一)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逐点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刻的理解,不仅要知道实验该如何操作,而且要知道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弄清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实验成功的可能性。
(二)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丝不苟,认真操作每一个环节,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
(三)实验后: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及时总结整理。
结合所学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对成功的实验可以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对于不成功的实验要分析失败的原因。
(四)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分组上,多数实验是以1人为组,单独操作。
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上,包括实验操作。
二实验教材及学时(一)实验教材:以《遗传学实验》刘祖洞江绍慧编为主,根据理论课所学内容,也采用了其它教材的个别实验。
如:《遗传学手册》第三章“遗传学教学实验”的内容。
(二)实验总学时:30三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一)实验内容:见下表:(二)实验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1 植物有丝分裂的观察目的:观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动态变化过程,识别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加深对有丝分裂遗传学意义的理解。
掌握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压片方法。
注意事项:(1)根尖解离时间适合;(2)取材部位一定要准确,只有分生区的细胞才有分裂相(部位准);(3)取材料要少,有利于着色和细胞分散。
2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目的:学习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过程,掌握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注意事项:(1)核型分析的关键需要较多的染色体分散好、形态好的细胞,因此,要求根尖的预处理要好,保证有较多的中期分裂相;(2)根尖的预处理应根据不同的药物,注意预处理药物的浓度、温度和时间;(3)制片时,细胞尽可能分散,压片时用力均匀,勿搓动;(4)测量数据尽可能接近染色体的实际长度;3 减数分裂装片的制片与观察目的:(1)观察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和变化过程,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遗传学意义的理解;(2)掌握观察植物减数分裂的制片技术。
遗传学实验20种技术

一、DNA提取1、实验原理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以降低这些酶类的活性。
在液氮中研磨,材料易于破碎,并减少研磨过程中各种酶类的作用。
十二烷基肌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简称为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从而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再加入苯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水溶性很强,经离心后即可从抽提液中除去细胞碎片和大部分蛋白质。
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沉淀,沉淀DNA溶于TE溶液中,即得植物总DNA溶液。
二、RNA提取1、实验原理Trizol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蛋白质和其它成分,使蛋白质与核酸分离,失活RNA酶,同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
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2、操作步骤1、取植物嫩叶,液氮研磨,每1.5ml tube分装0.1克样品;2.每管加入0.5ml Trizol液,迅速混匀,注意样品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
3、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以利于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解离4、加入O.5mI的氯仿,盖紧离心管,用手剧烈摇荡离心管15秒,室温静置5分钟5、10000r/min离心10分钟6、取上清液(水相)转入一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室温放置10分钟,10000r/min离心10分钟。
7、弃去上清液,加入至少1ml的70乙醇,涡旋混匀,4℃下7500r/min离心5分钟。
8、小心弃去上清液,然后室温或真空干燥5—10分钟,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
然后将RNA溶于TE或DEPC处理过的水中,必要时可55℃—60℃水溶10分钟。
微遗传学实验指导-2012新

微生物遗传学实验指导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筛选和鉴定1. 实验原理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使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的能力,因而它们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
这样从野生型经诱变筛选得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由于本实验是以大肠杆菌为材料,所以根据细菌的特性分别说明筛选的步骤。
诱变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突变频率,它分为物理和化学的二类。
物理诱变剂常用的有X射线、紫外线、快中子、γ射线等。
诱变处理首先是选择诱变剂,微生物诱变中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是紫外线。
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一般要求呈单核的单细胞或单孢子的悬浮液,分布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纯的菌落。
用于诱变处理的微生物一般处于对数生长期,处于该期的细菌对诱变剂最敏感。
必须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诱变处理,剂量的表示有二种,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
绝对剂量的单位以尔格/cm2表示,一般用相对剂量。
相对剂量与3个因素有关:诱变源和处理微生物的距离、诱变源(紫外灯)的功率、处理的时间。
前2个因素是固定的,所以通过处理时间控制诱变剂量。
处理不同微生物的最适剂量是不同的,须经预备实验确定。
经处理以后的细菌,缺陷型还是相当少的,必须设法淘汰野生型细胞,提高营养缺陷型细胞所占比例,以达到浓缩缺陷型的目的。
细菌中常用的浓缩法是青霉素法。
青霉素只杀死生长的细胞,对不生长的细胞没有致死作用。
所以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能够生长而被杀死,缺陷型不能生长被保存得以浓缩。
检出缺陷型的方法有逐个测定法、夹层培养法、限量补给法、影印培养法。
这里主要以逐个测定法为例进行说明。
把经过浓缩的缺陷型菌液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将每一菌落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
凡是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上能长的菌落就是营养缺陷型。
遗传学实验操作指导

遗传学实验操作指导天津科技大学遗传学课程组2006.12目录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修订稿) (1)实验一:摇蚊唾腺染色体观察 (4)实验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6)实验三: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8)实验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及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 (10)附 录 (13)1.实验规则 (13)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4)3.显微镜的维护与保养 (15)4.实验报告的写作 (16)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2006级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和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简介(50字左右)实验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类别每组人数1 摇蚊唾腺染色体的观察学习分离摇蚊幼虫唾腺的技术及其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观察摇蚊唾腺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3 必修综合基础 32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6 必修综合基础 33 人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了解人类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分类,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3 必修综合基础 3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及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学习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变化。
应用秋水仙素溶液诱发植物多倍体及掌握对多倍体的细胞学鉴定方法。
6 必修综合基础 3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基础实验范畴。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遗传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设。
学生应具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形态观察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学生通过实验应能够观察描述生物体有丝分裂行为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摇蚊唾腺染色体观察1. 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习剖取摇蚊唾腺及制片方法,识别多线染色体上的斑带。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引言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原理和规律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遗传学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遗传学实验,并详细讨论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实验一:显性遗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后代表现形状确定亲代基因表达方式。
实验步骤1.选取一对昆虫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它们具有不同的表现形状。
例如,可以选择黑色翅膀的昆虫A和白色翅膀的昆虫B。
2.让昆虫A和昆虫B进行交配。
3.观察并记录交配后代的表现形状。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如果后代中出现了黑色翅膀的昆虫,说明黑色翅膀是昆虫A的显性基因;如果后代全是白色翅膀的昆虫,说明黑色翅膀是昆虫B的隐性基因。
实验二:基因突变实验实验目的检测和观察基因突变对个体表现的影响。
实验步骤1.选择一种含有某个基因的生物作为实验对象。
2.通过诱变剂处理生物体,诱发基因突变。
3.观察和记录突变个体与正常个体的差异。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突变个体与正常个体在某些性状上会有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三:基因型分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遗传标记和DNA分析来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1.提取个体的DNA样本。
2.选择适当的遗传标记进行PCR扩增。
3.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观察带型。
4.与已知基因型的样本进行比对,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实验结果通过电泳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个体的基因型。
这对于遗传研究和疾病诊断非常重要。
实验四:基因转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实验步骤1.选择目标细胞,如细菌或植物细胞。
2.构建外源基因的载体。
3.将载体导入目标细胞。
4.观察和记录导入细胞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外源基因在目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基因的调控机制,并进一步应用于基因工程和农业生产。
结论遗传学实验是研究遗传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遗传原理和基因的功能。
本文介绍了显性遗传实验、基因突变实验、基因型分析实验和基因转导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实验指导实验1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实验1.1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制片与观察目的要求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技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进行的一种主要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的目的是增加细胞的数量而使植物有机体不断生长。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能准确地进行复制,然后能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在根尖、节间、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分生组织里进行。
将生长旺盛的植物分生组织经取材、固定、解离、染色、压片等处理即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有丝分裂图象。
如若需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则需进行前处理,即取材之后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
这时,染色体不排到赤道板上,而是散在整个细胞质中。
这十分便于对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进行观察。
试剂和器材1材料均可以大蒜(Allium sativum 染色体数目2n=16)、玉米(Zea mays 染色体数目2n=20)、洋葱(Allium cepa染色体数目2n=16)或蚕豆(V icla faba染色体数目2n=12) 等根尖为实验材料。
2试剂95%乙醇、冰乙酸、石炭酸品红、l mol/L HCl。
3器材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量筒、吸水纸。
操作方法1生根植物根尖是植物的分生组织,取材容易,操作方便。
植物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因此,它是细胞有丝分裂相制备与观察的理想选取部位。
大蒜、洋葱易于在水培、沙培、土培条件下生根。
采用水培时要注意在暗处培养,以满足根生长条件,使根系生长旺盛。
玉米和蚕豆种子可先用温水浸泡1天之后,再转入铺有多层吸水纸或纱布的培养皿中,上面盖双层湿纱布置于24~26℃温箱中培养,每天换水二次。
2取材待根长至l.5~2.0 cm时,将根取下。
若实验只需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特征,可将根尖直接放入Carnoy固定液(95%乙醇:冰乙酸=3:1)中固定;如果要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则必须对根尖进行前处理后才能固定。
取材和固定必须要在细胞分裂高峰期进行,即分裂细胞占细胞总数最大值时进行,这样分裂细胞比例大,便于选择和观察。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其细胞分裂高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大蒜和洋葱的细胞分裂高峰期通常是在上午9~11点,下午15~17点左右。
3前处理前处理的方法一般采用低温处理和化学药剂处理。
(1)低温处理:将取材的根尖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或其它容器内,放在1~4℃的冰箱或其它低温条件下处理24h。
不同的植物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对低温较为敏感的植物是小麦。
(2)化学药剂处理:常用的药剂有0.05%~0. 1%的秋水仙素水溶液;饱和对二氯苯溶液;0.002~0.004 mo1/L 8—羟基喹啉等。
秋水仙素溶液对纺锤体的抑制效果最好,一般在室温条件下处理2~4h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处理时间过长,染色体会变得更短,不利于对染色体结构进行研究。
对二氯苯和8—羟基喹啉对不同的植物效果也不相同。
植物染色体数目多,个体小的适合于使用对二氯苯;而染色体中等长度的更适合于8—羟基喹啉,同时能使缢痕区更为清晰。
4 固定固定是指用化学药剂将细胞迅速杀死的过程。
固定的目的是为了把细胞生活状态的真实情况保存下来,避免在对细胞操作中使生活状态发生改变。
植物常用的固定剂是Carnoy固定剂。
Carnoy固定剂是用3份95%的乙醇和1份冰乙酸配制成的。
这二种药品都具有迅速穿透细胞致细胞死亡的特点,但是乙醇是脱水剂,可使细胞脱水变形;冰乙酸又是一种膨胀剂,可使细胞膨胀改变生活状态,把这二种药品按照3:l配制使用,既可达到迅速杀死细胞又可保持细胞真实生活状态的目的。
固定的时间可根据被固定的材料大小而定,根尖组织固定4~24h可达到固定效果。
固定时间过长,可去掉细胞中的一些脂肪油滴等,便于染色体观察。
但是由于固定时间过长,材料易变脆、变硬,给实验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5解离解离的目的是将分生组织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和纤维素等物质破坏掉,便于在制片过程中细胞容易散开。
常用的解离方法有二种:(1)酸解:将l mol/L HCl放在60℃恒温水浴锅中预热,当HCl温度达到60℃时,将根尖放入HCl溶液中。
解离的时间要根据材料来确定。
大蒜、洋葱是百合科植物,纤维素、果胶质的含量相对较低,解离时间约为4~5min。
如果是禾本科植物的根尖,酸解时间要相对加长些。
解离时要注意观察,如果解离时间过长,分生组织会与伸长区脱离,这时分生区已经被解离过软,很难操作,而且染色效果不好。
(2)酶解:酶解时根尖的伸长区要去掉,只留下分生区。
酶的浓度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别为2%~3%为宜,等量混合后使用。
酶解时温度条件非常重要,温度与解离时间成反比,温度高,解离时间就短,但是温度不得超过45℃,否则酶会失去作用。
6水洗与低渗解离后的材料要用清水或蒸溜水冲洗3~5次;酶解的材料洗后还要在水中浸泡10~15min。
水洗的另一个作用是后低渗,对于压片有好处。
水洗时一定要洗净,否则会影响染色效果。
7染色与压片取根尖分生组织的1/3左右置于载片上,先用镊子或解剖针将分生组织碾碎,尽量铺开。
然后,再滴上石炭酸品红染液,染色5 min左右;醋酸洋红或醋酸地衣红要染15~30 min。
为了增强染色效果,可在酒精灯上加热几秒钟后继续染一段时间。
压片时先盖上盖片,在没有用力压之前,先用手固定住盖片,用镊子尖在材料部位垂直轻敲几下之后,再用拇指用力按压盖片。
8镜检压好的片子要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寻找不同分裂时期的典型细胞分裂相,然后,再转换成高倍镜观察。
注意观察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染色体结构的特点。
选择典型的细胞分裂相绘图。
9永久装片的制作将制作好的片子放在冻片机上或液氮容器中将片子冻透,之后迅速用双面刀片将盖片揭开。
空气干燥后,用二甲苯透明,再用中性树胶或加拿大树胶封片。
冻片子时至冻透为止,切不可时间过长,否则细胞会冻裂。
封片时要注意胶量不宜过多,树胶既能达到盖片的边缘又没有多余是最适量的。
思考题参照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绘制一套较为完整的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示意图。
实验1.2 玉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制片与观察目的要求1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制片方法。
2了解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各期的细胞学特征。
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生物在形成配子时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是在性母细胞中进行的。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使二倍染色体数减为单倍染色体数,以便两性配子结合时恢复形成二倍体生物。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性母细胞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然而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果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四个小孢子,每个细胞只含单倍数染色体,使原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因此,将这种细胞分裂称为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另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其中包括同源染色体联会、交换与分离等。
试剂和器材1材料玉米(Zea mays 染色体数目2n=20)2试剂95%乙醇、冰乙酸、硫酸高铁铵、苏木精。
3器材酒精灯、镊子、解剖针、50mL烧杯、10mL烧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量筒、显微镜。
操作方法1取材采集正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玉米雄花,此时雄花序尚未抽出旗叶,约10 cm长左右。
用手摸植株的上部(喇叭口下部),有松软弹性感觉,便可将旗叶一起抽出,扒开旗叶,剥离出雄花序。
取材的时间一般应在上午8:30~10 :30,下午2 :00~4:00为宜。
取材时透过颖片可看到花药,如果发现花药是黄颜色的,说明减数分裂已经结束,取材已晚。
2固定将采集来的玉米雄花序放入新配制的Carnoy固定液(3份95%乙醇 : 1份冰乙酸)中固定一周(中间换二次固定液)。
3保存采集玉米雄花是有季节性和时间性的,因此每次要多采集一些,保存起来备用。
固定好的材料先用95%乙醇洗3次,然后转入70%乙醇中可长期保存。
保存材料时要注意使用封口严密的容器,最好使用广口瓶,避免乙醇挥发。
保存材料的乙醇每年要更换两次,以保证乙醇的浓度和材料的质量。
4花药剥离每朵玉米雄性小花中的所有花药几乎都处于同一个减数分裂时期。
不同小花花药之间可能处于不同的减数分裂时期。
因此,在剥离花药时要尽可能地多剥离一些大小不等的花药,以保证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不同时期的图象。
剥离花药时要注意将小花颖片剥离干净,使用的镊子和解剖针不可刺破花药,否则花粉母细胞可能会从伤口处外流,影响实验效果。
5.媒染剥离出来的花药放进4%硫酸高铁铵(铁矾)水溶液中进行媒染,媒染的时间需4~24h。
媒染的目的是让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中浸入铁离子,这些铁离子可以和染色液发生反应,增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
6水洗媒染后的花药要经彻底水洗,洗净花药表面的铁离子,否则花药表面的铁离子会与染色液反应发生沉淀,影响染色效果。
为了水洗彻底,可用尼龙网做一个小口袋,把花药装入口袋里,把口袋固定在水龙头上,流水冲洗5~10min。
7染色将洗净的花药放入0. 5%的苏木精染色液中染色4~24h。
为了增强染色效果,可以在25~30℃的温箱里进行染色。
若染色时间不足,染色液就很难通过花药壁细胞而进入花粉母细胞中,影响观察效果。
8水洗染色后的花药还须清水冲洗,主要是洗净花药表面的染料。
9压片用解剖针和镊子截取1/2枚花药置于载玻片上,然后滴上一滴45%冰乙酸,并在酒精灯上加热3~5秒钟,注意切不可将冰乙酸加热至沸腾。
45%冰乙酸的作用是软化花药壁细胞,使花药壁破裂。
另一个作用是使细胞质褪色,起到细胞质与染色体分色的作用。
如果加热时间过长,也会把染色体上的颜色全部褪掉。
因此,45%冰乙酸也是一种褪色剂。
材料加热之后,盖上盖片,用吸水纸折叠二层覆盖在盖片之上,用以吸收多余的醋酸,然后,在盖有花药的部位用镊子垂直轻轻敲打,使花药内的花粉母细胞扩散出来,肉眼观察到花药周边有很多云雾状细小颗粒即可。
最后,在材料部位用大拇指用力垂直按压,将载片盖片之间压实。
10镜检显微镜下的细胞群中既有花粉母细胞,也有花药壁细胞。
而且花药壁细胞中的绒毡层细胞也在进行有丝分裂。
因此,在观察时要首先区分花粉母细胞和花药壁细胞。
花粉母细胞呈圆形,个体较大;花药壁细胞是长方形,个体较小。
一个花粉母细胞可相当于4~5个花药壁细胞的体积。
另外,多核细胞是绒毡层细胞。
实验观察结果由于同一枚花药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具有同步分裂这一特点,所以在每枚花药中一般只能看到减数分裂中的一个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间相对较长、且复杂,前期I中就有五个期:细线期:染色体呈非常细长的线状交织成网,好似毛线团状。
与其紧密相连的是一个看似十分圆滑的原球体,即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