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政党制度1

合集下载

日本政治制度概况

日本政治制度概况

三、政治概况与制度(一)政治行政日本国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通过让国会(立法权)、内阁(行政权)、法院(司法权)这三个独立的机关相互牵制,保持平衡,以保障国民的权利和自由。

国民也以各种方式与三个权力机关发生联系。

日本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它是主权属于国民、按照国民意志开展政治活动的民主政治国家。

作为主权者的国民通过选举选出议员,由议员组成议会,议会制定法律,将国民的意志反映到法律中。

→日本的政治制度:议会内阁制图示:1.国会——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也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在所有的国家机关中,只有国会是由主权者——国民直接选举出的议员构成,最好的反映国民意志。

(1)国会的构成:①两院制:日本国会采用两院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

其目的是:a广泛反映国民的意见 b进行慎重审议,防止单议院失控 c使参议院具有补充作用,以填补众议院解散期间的政治真空。

日本的众议院和参议院设在国会议事堂内,两院各有自己的会场和办公室。

国会议事堂以中间的塔楼为界,正面右侧为参议院,左侧为众议院。

☆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不同:②四种国会:日本的国会有四种,包括常规国会、临时国会、特别国会、参议院的紧急集会。

常规国会:每年1次,在1月中旬召集。

会期150天(最多延长一次),审议下一年度的预算等。

临时国会:由内阁决定,或任意一个议院议员总人数1/4以上者要求召集。

或者,在众议院的任期届满后或参议院常规选举后30天以内召集。

参议院 众议院特别国会:在众议院解散总选举后30天以内召集。

审议内阁总理大臣的提名等。

参议院的紧急集会:在众议院解散期间,有紧急需要时召集。

但是,在下次国会上如果无法在10天内取得众议院的同意,则表决无效。

☆国会的组织构成:(2)国会的权限①立法权:国会议员拥有法案提案权。

法案原则上首先经由委员会进行审议,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在正式会议上进行审议表决。

☆立法过程:△法案的提出:法案分为国会议员起草提出的议员提议法案和政府提出的内阁提出法案议员提议法案提交给该议院的议长,内阁提出法案提交给众议院或参议院的议长。

日本的政治制度介

日本的政治制度介


假设日本与邻近国家发生海上冲突, 必须以潜艇为主战兵力的时候,现役 潜艇扣除在修和部分备役的潜艇,将 至少有20艘左右的潜艇可以立即完成 战备,随时执行作战任务。
日本潜艇数量目 前虽暂居东亚第 三位,但日本现 役潜艇更新换代 率最高、自制率 最高、科技自动 化程度最高、水 下静音程度最高、 完好率最高,同 时日本也在东亚 国家中最早拥有 潜艇制造技术及 能力。
日本
吴琪
日本的政治制度介绍

日本政治制度概况
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 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 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 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宪法】 现 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 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 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 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永远放弃把利 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 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 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 战权”(第9条)。 2005年11月22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正 式公布了该党提出的宪法修改草案,其核心内容 是抛弃了现行宪法中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 武装力量的重要规定,要求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 自卫军,并规定自卫军可以为“确保国际和平而 展开国际合作活动”。



空军自卫队方面,日本前两年已经将驻冲绳的F-4J战斗机 换成先进的F-15J,并且还将向冲绳部署更多的F-15J、F-2 等先进战斗机,以及海上巡逻机P-3C。 另外,日本还在西南诸岛部署了远程对空警戒雷达、电 子侦察站等,这种在“第一岛链”附近的应对,已经可以 算作在构筑“对华包围网 ”。 再就是日本也是到处寻找盟友,比如说印度,不甘于 “非正常国家”身份的日本,与印度举行联合军演,可以 在不突破“和平宪法”的前提下,谋求海外更大军事行动 的便利。日本近些年采取各种动作,试图突破海外派兵的 限制,其中,在日美安保同盟的框架下,支援美军的海外 行动,已经成为日本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的主要方式,但日 本的行动仍要受到很多限制。与印度举行海上联合军演, 有利于日本拓展双边安全合作领域,为今后更大范围的海 外派兵创造条件。

考察日本的政治制度与现代化进程

考察日本的政治制度与现代化进程

考察日本的政治制度与现代化进程日本的政治制度与现代化进程日本,一个东亚岛国,以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快速的现代化进程而闻名于世。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日本经历了许多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这些变革和转型对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的政治制度。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其政治体系由天皇、内阁和议会组成。

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和精神领袖,虽然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但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内阁是日本政府的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各个部长组成。

而议会则是日本的立法机构,由两个议会组成,即众议院和参议院。

日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是其稳定性。

相比其他一些国家,日本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政治动荡。

这种稳定性使得日本能够在政治上保持相对统一和连续性,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其次,日本的政治制度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日本的政治体系允许不同政党之间的竞争和权力的交替。

虽然长期以来,日本的政治局势主要由自民党主导,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其他政党也逐渐崭露头角,政治竞争日趋激烈。

这种灵活性使得日本政治制度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然而,要理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仅仅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是不够的。

除了政治制度,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还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在经济方面,日本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代化过程。

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通过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

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这种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不仅改变了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为日本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在社会方面,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变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加快。

同时,日本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价值观逐渐被现代的观念所取代。

这些社会变革对于日本的政治制度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是一种议会制民主制度,具有宪法保障和法治机制。

首先,日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日本宪法。

《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颁布实施,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集会自由、信仰自由等,并规定了政府的权力机构和责任。

在立法机构方面,日本国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日本国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即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的议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参议院的议员则分为普通选举议员和特别选举议员,任期分别为六年和三年。

议员在国会内进行辩论,审议并通过法律草案,行使立法权。

在行政机构方面,日本政府由内阁组成。

内阁由首相及其内阁成员组成,首相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并由天皇任命。

内阁负责国家的行政和决策事务,制定政策和行政法规,并对国会负责。

在司法机构方面,最高法院是日本司法系统的最高机构。

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天皇任命,其职责是解释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公正,并对其他法院作出上诉决定。

此外,日本还有一些特殊的政治制度组织,如政党、政治团体和地方自治体。

政党在日本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各政党通过选举争取选举胜利,组成政府或在野党,进行政策制定和
反对党批评。

总体而言,日本政治制度具有宪法保障、法治制度和议会民主制度等特点。

这些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保了政府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民主沟通和参与。

然而,日本政治制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公职人员腐败问题、政治家与利益集团的勾结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改革。

浅析日本政党制度1.

浅析日本政党制度1.
浅 析 日 本 政 党 制 度
主要内容: 现代日本政党制度的建立
日本频繁更换首相原因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一)
室町幕府末期发生了应仁之乱,日本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经过148年纷乱,到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完全消灭了丰 臣氏的势力,实现了日本的统一,江户幕府也成为日本实际上的 统治者。江户幕府实行日本独特的封建体制——“幕藩制”。但 幕府末年暴动频繁,幕藩体制摇摇欲坠,并伴之以西方列强侵入。 在以西南四藩(萨摩、长州、土佐、肥前)为主的维新志士带领 下,开启了一场全国性的倒幕尊皇运动。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三)
1871年(明治4年),随着废藩置县的实行,政府对太政官官制 进行了改革。太政官由正院、左院、右院组成,集议院被左院取 代,从而变成了完全由官方指派的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事机构。 1874年(明治7年),因前一年的“明治六年政变”(征韩论争 论)的失败而下野的副岛种臣、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江藤新 平等人联名上书,向左院提交了《民选议院设立建议书》。该文 件中指出,日本若要维持国运并实现强国,应设立民选而非官选 的立法议事机构,结束官僚的专制统治。
1885年(明治18年),随着太政官制的废止和内阁制度的创 立,伊藤博文被任命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井上毅在担任政 府法律顾问的德国人罗斯勒和莫塞等人的协助下着手起草宪 法,并于1887年(明治20年)5月初步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五)
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大日本帝国宪法》正式 向全体国民公布。这部宪法,通过天皇向黑田清隆首相亲 手递交的方式发布,即所谓“《钦定宪法》”。由此,日 本成为东亚首个拥有近代宪法的立宪君主制国家。确立了 作为立法机关(作为天皇拥有的立法权的协助机关,该法 第5条)的帝国议会的地位,并规定帝国议会由众议院和贵 族院两院组成。与全部由民选议员组成的众议院相对,贵 族院由皇族议员、华族议员、敕任议员(帝国学士院会员 议员、高额纳税人议员等)等人员构成。

日本政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1)

日本政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1)
17
板 垣 退 助
后腾象二郎
18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1900的“桂圆时代”— 1918年一战结束)
这一时期是日本从官僚专制体制向政党内阁体制过渡 的时期。1901年6月至1913年2月伊藤派的西园寺公望 与山县派的桂太郎轮流执政,对此人们称之为“桂圆 时代”。大正民主运动是战前日本政党政治形成的主 要推动力,大正时期连续出现三次民主运动高潮,每 一次都把日本政治发展推到新高度,也把“桂圆时代 ”推向坟墓。1918年爆发的“米骚动”事件推动了日 本近代政党内阁制的建立
议员参选资格:参选众议员须年满25岁,参选 参议员须年满30岁。
选举规则:小选区制、地方选区制度与比例代 表制并立制度
36
众议员选举方法:全国分300个小选区,产生 300个席位,计算方法实行简单多数当选制;全 国划11个比例选区,产生180个议席,按政党得 票比例和候选人名单顺序分配议席。
参议员选举方法:全国按照行政区划分47个地 方选区产生146议席,剩余96席不分选区按得票 比进行分配。
19
米骚动
大正民主运动
20
• 第三阶段: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崩溃 阶段(1918—1932)
• 1918原敬内阁成立至1932年犬养毅内阁垮台是 日本进入所谓的”宪政之常道”的政党政治 阶段.随着1932年陆海军法西斯分子的枪声, 日本政党政治被轻而易举的取代,政党政治 的历史进程被法西斯专制政治所中断。
30
5、政党与人事、司法及军队的关系 A、政党与国家人事制度的关系 B、政党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C、政党与军队的关系
6、政党与社会的关系 A、政党与社会利益集团或利益群体的关系 B、政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C、政党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31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体系,深受其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政治体制由天皇、内阁、议会和司法系统组成。

在这个政治框架中,各个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确保政府的平衡和稳定。

天皇制度
日本的天皇制度源自古代日本的传统,天皇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具有极高的
威望和地位,但在宪法中被规定为仅具备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权力。

天皇的职责主要为出席仪式、发表演讲以及传达传统价值观。

内阁制度
日本内阁由首相和各个部门长官组成,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

首相由国会选举
产生,并在议会上获得多数支持后被任命为首相。

内阁负责决策和执行国家政策,负责紧密合作的内阁成员共同制定政策。

议会
日本议会是国会,分为两个议院: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是由普通公民选举
产生的,代表日本人民的利益。

而参议院则由选出来的地方议员和中央委员会成员构成。

议会负责通过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国家的重要事务。

司法系统
日本的司法系统独立于行政和立法部门,确保司法公正和决定的尊重。

法官由
法律职业人员组成,独立地解释和执行法律。

日本的司法体系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稳健和公正的法治体系,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总的来说,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的体系,确保了政府的
运作并维系了社会秩序。

虽然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和解决,但整体来说,日本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日本特色政治体制分析

日本特色政治体制分析

日本特色政治体制分析日本的政治体制常常被人们所关注。

因为日本在政治上的一些特色,让它成为了一个集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的独特国家。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日本的政治体制,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领导体制日本的政治领导体制呈现出了独特的民主特色。

其以天皇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实行的是符号君主制,相当于宪政国家中的国家元首。

天皇虽然没有实权,但由于日本一直保持着对天皇的敬畏和传统的仪式化崇拜,天皇在国内政治舞台上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的政府实际上由一个内阁系统组成,内阁总理大臣是实权最大的重要政治领袖。

内阁总理由国会选出,他是日本国内最高领导者,代表日本政府在国际社会中发声。

日本内阁采取“内阁制”模式,这种形式强调内阁成员具有共同责任和义务。

所以在内阁中,任何一个人的离职都会对内阁其他成员产生影响。

除了内阁总理,日本的政治制度还有“代议制”。

在代议制中,每个议员代表着不同地区或者某个政治团体的利益,通过选举来进入国会议员。

国会议员可以提出行政、立法和预算建议,或者支持反对政府提议。

一般来说,代议制系统更具有平民色彩,能够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意志。

二、政党竞争日本的政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日本的议会制度和代议制政治允许多个政党在民主选举中互相竞争。

与其他许多国家不同的是,日本的政党选举通常同时进行。

这使得选举日被称为“选举祭日”,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由于日本的政治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政党之间的联盟相对灵活。

这种政治组织结构的影响深远。

一方面,它促进了政党领导人的互动;另一方面,它使党派委员会和党内集团成为重要的力量,或者最终决定谁将在选举中获胜。

日本政党中还有几个比较突出的政治党派。

其中自民党是日本最大的政党,几乎无间断地控制了日本最高领导层20多年,是相对稳定的规定型政党。

在最近的政治变革中,自民党的政治地位一度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随后不断挑战的自由民主党再一次成为了执政党。

三、公民社会机构日本的公民社会机构也是其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s
1990年代初期,由于自民党政权腐化、派系平衡崩溃, 自民党陷入分裂。加之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长期经济 不景气,社会党党势一度上扬。然不久之后,两党皆 陷入衰退局面。在1993年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未 能获得过半数议席,沦为在野党,“55年体制”正式 崩溃。
内阁总理大臣
内阁总理大臣,简称总理大臣、总理,通称首相,是日本内阁的 最高首长,也是日本实际的政府首脑,领导各行政机关运作。其 产生方式为国会议员之中择一提名,经国会议决指名,再形式上 由天皇任命。日本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为伊藤博文,最初的时候 是由推翻德川幕府的明治维新有功的人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定,具有政治实力的人组成 的枢密院推荐总理大臣,由天皇任命总理大臣。 关于内阁总理大臣的现行法规,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迄今 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国会在国会议员中提名总理大臣人选, 并召开联席会议以进行表决(此程序称为“首班指名”),后再 由天皇任命;同时,根据《日本国宪法》第66条第2项,军人不 能成为总理大臣。
1922年7月15日
1922年成立的左翼政党。战后获合法地位。 七十年代中期出现发展的高峰期
社会民主党
1945年11月
该党主要成分是工会和农协的活动家、中 小企业主和知识分子
保守党
2000年4月
2000年4月由自由党26名成员脱党组成。 成立伊始即与自民、公明两党组成新的联 合政权。
55年体制
55年体制指的是日本政坛自1955年出现的一种体制, 即政党格局长期维持执政党自由民主党与在野党日本 社会党的两党政治格局。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六)
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 宣布投降。根据宣言的原则,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 部的麦克阿瑟将军向日本政府提出修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 要求。1946年11月3日,作为大日本帝国宪法修改结果的 《日本国宪法》正式公布,并于次年的5月3日施行。
日本政治概况(一)
党内派系
自民党一直以来都派阀林立,目前共有七个派阀。町村派清 和政策研究会为党内最大派系,众议院20人,参议员25人; 古贺派宏池会、额贺派平成研究会等。自民党历史上最著名 的派阀是“木曜俱乐部”,由前首相田中角荣担任会长。在 1970和1980年代特别强盛,但在1987年垮台。 民主党是由各个在1993年迫使自民党下野的政党在1998年组 合而成,由于各个组成的政党在政治立场各有不同,所以在 党内形成了不同的集团。相对于自民党派阀,民主党的派阀 组织比较松散,有些议员同时参与2个或以上的派阀,无派阀 背景的议员亦相对较高。
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 “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 度一样,天皇于日本只有元首名义,并无政治实权。
日本现行的《日本国宪法》是于1947年5月3日由当时占领日 本的美国草拟后,经过日本国会的审议,再由天皇颁行的。 日本国宪法最重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权在民、基本人权的尊重 和和平主义。日本政治以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对个人 (个人尊严)的尊重为基调运行。日本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 体制,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 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二)
庆应3年10月14日(西历1867年11月9日)末代幕府将军 德川庆喜向天皇提出归还统治权,次日得到许可(史称 “大政奉还”)。同年12月9日,幕府制度被废止,以天 皇为核心的近代官僚制度得到了确立。从此,日本的政治 体制从君主的象征性统治演变为以近代化的官僚机构为辅 助工具的君主直接统治。 明治2年(1869年),随着版籍奉还的实行,各地藩主将 各自土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全部交还给天皇。从此,国家不 再通过各藩,而是直接行使对土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包括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明治4年(1871年)完成废 藩置县)。
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原因
自2006年以来,日本首相没有一任任职时间超过一年: 安倍晋三2006年9月26日当选首相,2007年9月12日辞职;
福田康夫2007年9月25日当选,2008年09月01日辞职; 鸠山由纪夫2009年9月16日当选首相,2010年6月2日辞 职; 菅直人2010年6月4日当选首相,2011年8月26日辞职。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四)
1875年(明治8年)4月14日,天皇颁布《立宪政体诏书》, 向国民宣告日本将设立元老院、大审院、地方官会议,分阶 段地逐步实行立宪君主制。另外,为了应对地方政治不稳的 问题,1878年,政府公布府县会规则,在各府县设置民选的 府县会(即地方议会),从而产生了日本最早的民选议院。
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原因
1、日本宪法没规定首相任期,但党总裁任期有 限
众所周知,日本首相非直选产生,而是由政党和国会提名,而在 国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党魁(党总裁)一般毫无疑问会出任 首相。日本宪法虽然规定了日本首相的产生程序,却没明确规 定其任期,但各党的党章却是对总裁任期有所规定的。过去几 十年一党独大的自民党,就规定党总裁3年一任,原则上只能 连任两届。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三)
1871年(明治4年),随着废藩置县的实行,政府对太政官官制 进行了改革。太政官由正院、左院、右院组成,集议院被左院取 代,从而变成了完全由官方指派的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事机构。 1874年(明治7年),因前一年的“明治六年政变”(征韩论争 论)的失败而下野的副岛种臣、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江藤新 平等人联名上书,向左院提交了《民选议院设立建议书》。该文 件中指出,日本若要维持国运并实现强国,应设立民选而非官选 的立法议事机构,结束官僚的专制统治。
浅 析 日 本 政 党 制 度
主要内容: 现代日本政党制度的建立
日本频繁更换首相原因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一)
室町幕府末期发生了应仁之乱,日本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经过148年纷乱,到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完全消灭了丰 臣氏的势力,实现了日本的统一,江户幕府也成为日本实际上的 统治者。江户幕府实行日本独特的封建体制——“幕藩制”。但 幕府末年暴动频繁,幕藩体制摇摇欲坠,并伴之以西方列强侵入。 在以西南四藩(萨摩、长州、土佐、肥前)为主的维新志士带领 下,开启了一场全国性的倒幕尊皇运动。
日本政治概况(二)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国会。日本实行两院制度, 众议院有480席,参议院有242席。选民为20岁以上的国 民。众议院议员任期为四年,但事实上经常中途解散, 鲜少有做满四年任期的情况。参议院议员任期为6年,每 3年改选一半。从1955年起,自由民主党(自民党)一直 长期执政,只在1993年至1996年期间成为在野党,1996 年后再度执政至2009年(在位首相麻生太郎提早众议院 选举,结果自民党大败,民主党大胜)。目前日本执政 联盟政党包括民主党和国民新党,内阁总理大臣是野田 佳彦;主要在野党包括自民党、公明党、共产党、社民 党等。
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原因
2、要当日本首相,先要稳住党魁一职
对日本政治家来说,党魁的争夺也许才是“真正的战 争”。平衡党内利益,让自己脱颖而出,往往是保住 首相一职的关键手段。 以菅直人和小泽一郎之争为 例,民主党党总裁的任期却只有两年,2010年6月接 替鸠山的菅直人任期刚好到9月份结束,因此必须面 临党内选举。如果菅直人败给对手小泽,则相当于拱 手相让首相一职,日本就将面临换相。
1885年(明治18年),随着太政官制的废止和内阁制度的创 立,伊藤博文被任命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井上毅在担任政 府法律顾问的德国人罗斯勒和莫塞等人的协助下着手起草宪 法,并于1887年(明治20年)5月初步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五)
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大日本帝国宪法》正式 向全体国民公布。这部宪法,通过天皇向黑田清隆首相亲 手递交的方式发布,即所谓“《钦定宪法》”。由此,日 本成为东亚首个拥有近代宪法的立宪君主制国家。确立了 作为立法机关(作为天皇拥有的立法权的协助机关,该法 第5条)的帝国议会的地位,并规定帝国议会由众议院和贵 族院两院组成。与全部由民选议员组成的众议院相对,贵 族院由皇族议员、华族议员、敕任议员(帝国学士院会员 议员、高额纳税人议员等)等人员构成。
日本政界新势力——松下政经塾
松下政经塾,由日本实业家松下幸之助于1979年斥资七十 亿日圆创立的私人教育机构,总部位于东京。它的目标在 于教育出日本政治及财经界的领袖人物,对日本现代政治 有很大的影响力。
它招收22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教育年限为两年,每年 录取率约为2.5%。 至今为止,松下政经塾累计的毕业校 友不过213人,却已产生了3位部长、3位市长、30位国会 议员、1位内阁总理大臣(包括现任首相野田佳彦及前外务 大臣的前原诚司)。 而同一个时期,美国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总共毕 业了1万7000人,却只当选了17位国会议员。
战后日本的政党制度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 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 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 明党、自由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 党。
政党
成立时间
简介
1955年11月由原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 1955年起连续执政38年
自由民主党
1955年11月
民主党
1998年4月27日
由原民主党、民政党、新党友爱和民主改 革联合四党组建而成
公明党
1964年11月
其母体为宗教团体创价学会。1970年6月实 行政教分离,93年8月参加非自民联合政权
自由党
1998年1月
绝出联合政权,引发该党 分裂。
日本共产党
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原因
3、官僚体制保证国家运行,首相来去自如影响不 大
日本的“官僚”指的是在日本各省厅(相当于中国各部委)工作到 退休的公务人员,他们与政客的功能是很明确的:靠家族影响力 上台的政治家往往不够专业,而官僚们的职责就是为他们提供帮 助。这种“官僚主导型”政治在日本“失落的十年”达到极致, 官僚系统的高度成熟让首相、内阁的缺席得以长期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