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高三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高三练习题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文化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运动目标以及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危机之中。
清朝的统治已经日益衰落,中国社会出现了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
此时,中国面临着被外国列强侵略和民族危亡的困境。
二、运动目标新文化运动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推翻封建文化的束缚,包括推翻传统观念、封建道德和儒家思想的束缚,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解构;二是要倡导新的现代化思潮,包括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主义的思想以及新文学和新艺术的创新。
三、形式和影响新文化运动主要通过文学、报刊杂志和学术研究等形式来传播。
一方面,在文学方面,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批判了旧的社会制度和封建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方面,胡适、陈独秀等提出了“科学、民主、自由”的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新文化运动还通过发行一系列报刊杂志,如《晨报》、《新青年》等来推广思潮和文化理念。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它打破了旧的礼教束缚和封建道德,倡导了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对于改变中国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新文化运动还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动力。
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运动。
通过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和对现代化思潮的倡导,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推动和引领的作用。
这个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知识分子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一、单选选择(共30题,每题2分)1、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宣传西方自由平等和进化论思想B.抨击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提倡新道德B.提倡新文学C.提倡民主科学D.文化平民化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觉悟较快、较早的群体是A.工人阶级B.市民阶层C.青年学生D.大学教师4、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是“新”在何处()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5、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冲击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动员作用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6、下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7、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 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8、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
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该文应发表于()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10、]“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
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11、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第9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 思想观念B 军事技术C 经济组织D 教育制度2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它是我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C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D 陈独秀在运动后期举起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旗3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A 君主立宪时代B 民主共和时代C 民主科学时代D 社会主义时代4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无耻”,下列哪一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下列关于该书及所引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A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狂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C 估计该书成语五四运动以后D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儒家思想的虚伪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D 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C 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 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 、如果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你应该选择()A 《中外纪闻》B 《时务报》C 《民报》D 《新青年》9、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A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 解放了人们思想C 维护了民族尊严D 挽救了民族危亡10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四提倡 四反对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 独 主 秀
要 代 表 人 物 鲁
迅
李 大 钊
胡 适
自学指导三3分钟 自学检测三3分钟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 》 上发表 《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陈独秀 李大钊 E.主要代表人物 鲁迅 胡适
F.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略)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分钟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 3、十月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自学指导一 2分钟
1. 兴起背景ຫໍສະໝຸດ 自学检测一1分钟1. 兴起背景 A.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极力推行 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B. 帝国主义 支持 袁世凯尊孔复古 封建余孽 的反动政策 保皇分子
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 《每周评论》 创办了___________
自学指导四: 2分钟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自学检测四(2分钟)
资产阶级 a.1917年十月革命前:
b.1917年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
性质: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课堂小结(2分钟)
1915 陈独秀 A.兴起标志 : 上海创办《新青年》 B.口号: “民主” “科学” C.主要阵地:《新青年》 D.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自学指导二3分钟
A.兴起标志 :
B.口号:
C.主要阵地:
D.内容:
E.主要代表人物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新文化运动中华书局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七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中华书局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事迹有( )①创办《每周评论》②发表《庶民的胜利》③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④创办《大公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①康有为②陈独秀③李大钊④孙中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口号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
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打倒孔家店”③“自强”“求富”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答案】:【解析】:第5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请回答:(1)在材料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把中国推向“深渊”的侵略战争有哪些次?并指出相关战争在使中国陷入灾难深渊过程中的阶段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灾难”一词含义的理解。
(3)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4)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9 新文化运动 课堂练习

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 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打破地域界限招聘人才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 发展 C.推动了德、智、体、美各方面的 均衡发展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 学革命。利用文学作品批判纲常 礼教,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 话文形式结合起来的典范是 A.胡适 C.陈独秀 B.鲁迅 D.李大钊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பைடு நூலகம்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提倡新道德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民主科学 D.文化平民化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倡用白 话写文章的是 A.陈独秀 C.胡适 B.蔡元培 D.鲁迅
1917年1月在《新青年》 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号召文学革命的是
新文化运动后期体现出来的 一个突出特点是 A.宣传民主和科学 B.矛头直指儒家学说 C.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D.既反对帝国主义又反对封 建主义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 口号,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最重要的政 治观念是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道德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与组织者是
A.陈独秀 C.鲁迅 B.胡适 D.吴虞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 杂志》 B.1915年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 《新青年》 C.1917年,《新青年》迁至北京办刊 D.陈独秀到北京大学任教,形成新文 化阵营
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杂志》,后 改称《新青年》,陈独秀 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发表《敬告青年》。他还 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的 的
新文化运动 思 想
旧 激 烈 冲 突
新
新
为实现专 制与独裁, 规定国民 为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中《 华 民 国 约 法 》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⑤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B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的是 (C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10课练习新人教版

第9、10课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D.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2.新文化运动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A、继续反封建B、都主张精练陆军扩建海军C、都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D、都反对孔教4、“共争青岛归还,同看陆章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
”这首打油诗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5、下列各项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6、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C.中共一大秋收起义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心工作是()A、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B、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C、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D、发动武装起义8、“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语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9、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你认为一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10、“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体现在()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定的领导者和正确的方向②中国革命开始有了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③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屡败的局面④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成为革命的主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
2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我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C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D 陈独秀在运动后期举起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3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民主科学时代
D 社会主义时代
4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无耻”,下列哪一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下列关于该书及所引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狂
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估计该书成语五四运动以后
D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儒家思想的虚伪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D 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 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 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如果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你应该选择()
A 《中外纪闻》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9、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A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解放了人们思想
C 维护了民族尊严
D 挽救了民族危亡
10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A 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B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 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11、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下列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启发者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 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 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2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这句话出自()
A 《敬告青年》
B 《文学改良刍议》
C 《狂人日记》
D 《庶民的胜利》
1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提倡民主和科学
B 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继续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非选择题
14 材料分析题:
陈独秀在《<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
⑴材料一中“两位先生”,指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重要内容?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⑵材料中的“政府”是指哪一政权?这一政权是谁首先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