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铜铅含量的检测
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摘要:本实验通过干灰化发和湿消化法对茶叶进行不同的前处理,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ICP法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对茶叶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比较三种不同茶叶(元春茶,铁观音和毛尖)中的铅, 镁, 钙, 锰, 铁, 铜, 锌元素的含量。
茶是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之一, 具有药理和保健功能, 可防病治病, 强身健体。
但茶叶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其中铅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成分之一, 在食品卫生监测指标中铅含量作为茶叶卫生质量的一个重要监测内容。
我国规定茶叶中的铅允许量标准为≤5 mg /kg[1]。
目前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我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用于检测食品中铅、铜、锌、镉等元素的推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是目前茶叶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分析茶叶中的铅, 铬等重金属元素都有较高的灵敏度。
[2]此外,测定茶叶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还有分光光度法以及用ICP法测定茶叶中多种元素。
本实验通过干灰化发和湿消化法对茶叶进行不同的前处理,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ICP法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对茶叶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比较三种不同茶叶(元春茶,铁观音和毛尖)中的铅(Pb), 镁(Mg), 钙(Ca), 锰(Mn), 铁(Fe), 铜(Cu),锌(Zn)元素的含量。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日本岛津公司石墨炉原子吸收AS800;SD.120型自动进样器,热解涂层石墨管及Pb空心阴极灯(美国瓦里安公司);AB135一S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一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LabTech EH20A电子控温加热板(北京莱伯泰科实验室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岛津公司ICPS-7000 ;马弗如();1.2 主要试剂硝酸为优级纯;纯水;硝酸与高氯酸4:1混合液;Pb标准溶液1000ug/ mL(国家物质中心);Mg, Ca, Mn, Fe, Cu, Zn元素的混合标准系列,具体如下:表1 混合标准系列元素STD1(ml) STD2(ml) STD3(ml) STD4(ml)Mg 0 1 3 5Ca 0 1 3 5Mn 0 1 3 5Fe 0 1 3 5Cu 0 1 3 5Zn 0 1 3 51.3样品前处理1.3.1 湿式消化法前处理样品每种茶叶取3个平行样。
SNT2056-2008进出口茶叶中铅、砷、镉、铜、铁含量的测定_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注 :可根据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实际含量确定标准溶液系列中元素的具体浓度 。
7. 4 校准曲线 测定水溶液空白的强度后 , 按顺序由低到高分别测定混合标准溶液系列中各元素的光谱强度 , 根据 净光谱强度和对应的元素浓度绘制校准曲线 。 采用单点 法的 仪 器 , 可 视 样 品 含 量 要 求, 合 理 选 择 高、 低 标准 。
2 0 0 8 0 4 2 9 发布
2 0 0 8 1 1 0 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 布
版权所有 ・ 禁止翻制、电子传阅、发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
行 业 标 准 进出口茶叶中铅 、 砷、 镉、 铜、 铁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版权所有 ・ 禁止翻制、电子传阅、发售
/ 犛 犖 犜2 0 5 6—2 0 0 8
前 言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戴骐 、 贺新安 、 鲍晓霞 、 章晓氡 。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
7. 3 标准溶液 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由混合标准溶液 ( ) 逐级稀释而成 , 介质为硝酸溶液 ( ) , 标准溶液系列浓度 4. 6 4. 2 见表 2。 表 2 标准溶液系列浓度
元素 P b A s C d C u F e 0. 0 1 0. 0 1 0. 0 0 1 0. 1 1 0. 0 5 0. 0 5 0. 0 0 5 0. 5 2 标准溶液系列浓度/ ( / m L) g μ 0. 1 0. 1 0. 0 1 1 5 0. 5 0. 5 0. 0 5 5 1 0 1 1 0. 1 1 0 1 5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茶叶中铜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茶叶中铜的含量铜元素是人体内的必需元素,它在茶叶中的含量至关重要,而要
确定茶叶中铜的确切含量就需要采用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原子吸
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特殊的光谱技术,它可以测定特定元素的
含量,这使得它在分析示踪元素时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可以以最佳的
效率来测定茶叶中的铜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分析原子分子吸
收或放出特定波长的能量来实现的。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茶叶中铜含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样品的准备:将优质的茶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然后加热搅拌。
2、提取:将搅拌好的茶叶样品加入一定的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过滤筛收集溶液。
3、测定:将溶液放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量,根据改变的光谱强
度求出测定值。
由于原子吸收光谱能实时灵敏测定微量元素,手工操作简单、检
测快速,是一种理想的分析方法。
测定结果可以用来控制茶叶中铜的
含量,协助茶叶企业制定产品标准,保证新鲜的茶叶具有安全的消费
健康价值。
以上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茶叶中铜含量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操作
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理想的测定方法,尤其适用于茶
叶中铜含量的测量,其简便、准确、经济、快速的特点使其成为非常
受欢迎的技术工具。
利用微波消解一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的铅和铜

Apr 2011 CHINA FOOD SAFETY 41分析与检测 ANAlySIS & TEST我国盛产茶叶,但是由于茶树在生长过程中易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所以茶叶极易受到重金属污染。
茶叶前处理一般采用传统的湿法消化或干法灰化的方法,这些方法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消耗试剂量大、易污染环境,危害检测人员健康,而采用微波消解预处理样品,可使用酸量大大减少,简单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空白低,无样品挥发损失及玷污。
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其试验方法及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仪器SpectrAA220FS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瓦里安)SpectrAA220Z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瓦里安)QWAVE 2000微波消解仪(加拿大QUESTRON)AE200S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DKP-I电子控温加热板(上海新科)利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的铅和铜□ 朱建丰 缪英 陈军 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溶液和试剂铅标准储备液:编号G S B G 62071-90,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浓度1000µg/mL;铜标准储备液:编号G S B G 62024-90,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浓度1000µg/mL;茶叶标准品:编号G BW07605,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其含量分别为P b:4.4+0.3(µg /g),C u:17.3+1.8(µg/g);硝酸溶液(MOS级);30%过氧化氢溶液(MOS级);1%磷酸二氢铵溶液:取1.0g 优级纯磷酸二氢铵,以水溶解稀释至100mL;实验用水均能达到分析实验室三级水规格,所用的器皿均用10%硝酸浸泡处理。
仪器工作条件如表1所示:校正曲线的绘制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
吸取铅标液配成0、10、20、30、40、50ng/mL标准系列,依次测定标准系列吸光度,以吸光度与其相应的浓度进行回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茶叶中铜铅含量的检测

( 华 大 学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成 都 6 0 3 ) 西 1 0 9
[ 摘
要 ] 茶 是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饮 品 , 品 种 众 多 , 要 从 不 同 的 工 艺 、 其 主 同种 工 艺 的 不 同品 种 、 一 品 种 的 不 同 等 级 这 同
13 . 实验 步 骤
根 据 不 同 工 艺 、 种 工 艺 不 同 品 种 、 一 品 种 的 不 同等 同 同 级三 方 面 来 进 行 分 类 , 市 场 上 随 机 收 集 l 种 茶 叶 , 对 在 1 并
1 3 1 仪 器 工 作 条 件. 定 2种 元 素 时 仪 器 的 工 作 条 件 . . 测
铜 分 别 为 0 0 0 2 0 4 0 6 0 8 1 0 2 0t / . 准 系 . , . , . , . , . , . , . g mL 标 L
维普资讯
2 0
第2 5卷
第 3期
凯 里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Kal Unv riy o r a i ie st o i
Vo . 5 NO 3 12 .
20 0 7年 6月
Jn 2 0 u.07
茶 叶 中铜 铅 含 量 的检 测
治 县 )2号 为 特 级 龙 井 茶 ( 江 杭 州 ) 3号 为 毛 峰 茶 ( 川 , 浙 , 四 南 江 元 顶 子 ) 4号 为 茉 莉 花 茶 ( 建 福 州 )5号 为 特 技 茉 莉 , 福 ,
平 的 提 高 以 及 茶 叶 饮 料 的普 及 , 们 在 探 索 茶 叶 作 为 保 健 人
1 实 验 部 分 1 1 试 验 材 料 .
12 1 仪 器 . A7 计 ( 雄 科 技 三
茶叶中重金属测试方法及脱出方法0108

茶叶中重金属测试方法及脱除办法一、茶叶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1、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即原子吸收光谱法[14~17],是基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吸收为基础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也是检测茶叶中重金属元素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检出限为1.0×10-9g/mL 的Cu2+、Zn2+、Mn2+和5.0×10-9g/mL 的Fe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部分重金属的含量,具有方法简便,检出限低,取样量少、化学预处理简单,重复性好、干扰少、结果准确等优点,相对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缺点是原子化效率低,试样组成不均匀性较大,有强的背景吸收。
2、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经典的方法,其所需仪器常见,测定成本低,方法简单,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适宜在实验室及中小型茶场中推广。
但是对低含量的重金属检测达不到要求,并且测定中有的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操作繁琐。
3、电化学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快速、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方法,用于测定茶叶中重金属含量也有较多报道。
其中又有伏安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极谱分析法、电位溶出法等。
电化学法灵敏度、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容易实现自动化,但条件苛刻,测定结果重现性差。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法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技术,也是目前为止公认能够有效地进行多元素测定的方法。
它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和同时测定或顺序测定多元素等特点,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文献报道用ICP-AES 法同时测定茶叶中6 种重金属元素铅、铜、砷、镉、铬、钴。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铜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铜罗晓薇(福建省泉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泉州 362000)摘要本文采用干灰化-盐酸消解试样,消解液同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铜,铅在0~10靏/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09991 。
铜的线性范围为0~5靏/mL,相关系数=0.9996。
以3SA/S计,铅检出限:0.06靏/mL ;铜检出限:0.008靏/mL;方法精密度RSD<3%,加标回收率96%~102%。
关键词茶叶铅铜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茶叶中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但同时也含有一些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其中的铅、铜已纳入国家标准的控制项目。
现行测定茶叶中铅铜的国家标准方法中规定。
测定铅时消解样品采用灰化后用硝酸-高氯酸消解灰分的方法,该方法对大部份茶叶消解不完全,多次加酸仍有大量残渣存留,很难得到澄清透明的消解液,且由于使用高氯酸使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测定铜时是采用硝酸湿消解样品后将样品置于高温炉中灰化后再用酸消解的方法,该方法操作复杂,湿消解时样品发泡极易逸出坩埚造成损失,且需重复灰化-消化解过程,分析效率低。
目前虽有微波消解等较先进的消解方法,但由于微波消解取样量少,不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分析。
试验表明:采用先将样品于500℃以下灰化后用盐酸消解,消解液同时应用于两种元素分析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铜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样品消解完全且不会造成分析元素损失,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可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TAS-898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吴氏高性能空心阴极铅灯 (北京瀚时制作所),空心阴极铜灯(北京市曙光明电子光源仪器有限公司)。
铅标准储备液:1000靏/mL,GSB G 62071-90(8201)(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钢铁研究总院),用时逐级稀释至所需浓度。
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茶叶中铅、铜、锌、镉含量

将 铅 、铜 ,锌 ,镉 工 作 溶 液 分 别 导 人 火 焰 原 子化 器 进 行 测 定 ,绘 制 标 准 曲线 ,
以 试 剂 空 白 液 调 零 后 测 定 样 品 溶 液 , 进 而 计 算 出 样 品 中 铅 、 铜 、锌 、 镉 的 含 量 ( 锌 时 需 将 样 品 测
2 结 果 与 讨 论
茶 叶 作 为 我 国 的 传统 饮 料和 世 界 三大 饮 料 之 一 .其 中的 无 机 元 素 尤 其 是 重 金 属 的 含 量 已越来 越 引 起 Lf 的关 注 关于 食 品 中 铅 、铜 、锌 、镉等 元 素 含 量 的测 定 已有 标 准 方 法 ‘ 但 均 为 单 独 f l , 进 行 , 在 测 定 铅 、镉 含 萤 时 还需 用 有 机试 剂 进 行 富 集 、 革 取 ,不 仪 分 析 成 本 高 , 而 且 操 作 繁 琐 、 费 时 , 电难 以满 足 批 最样 品 测定 的 需 要 文 献 曾报 道 r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法 、离 子 色 谱 法 在 测 定 茶 叶 中多 种 元 素 中 的 应 用 ,本 文 提 出 采 用 火 焰 原 子 吸收 光谱 法 直 接 测 定 茶 叶 中铅 、铜 、锌 、镉 的含 量 .方 法 灵 敏 、准 确 ,操 作 方 便 ,前 处 理 简 单 ,可 一次 性 完 成 四 个 项 目 的测 定 。 同 时 降低 了 分 析 成 本 .减 少 有 机 试 剂 的 污 染 。 7
6—8h,冷却 。 加 入 lmL混 合 酸 ,低 温 加 热 ,不 使 于 涸 , 如 此 反 复 几 次 , 直 到 残 渣 中 无 炭 粒 ,
放 冷 。 用 l OmL盐 酸 ( +l )溶 解 残 渣 ,将 溶 液 过 滤 人 5 L容 量 瓶 中 , 用 少 量 水 多 次洗 涤 坩 1 1 0m 埚 ,洗 液 并人 容 量 瓶 中 并 定 容 至 刻 度 ,混匀 备 用 。 同 时做 试 剂 空 白试 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县 ) , 2 号为特级龙 井茶 ( 浙江杭 州 ) , 3 号为 毛峰茶 ( 四 川 南江元顶子 ) , 4 号为茉莉花茶 ( 福建福州 ) , 5 号为特技 茉莉 花茶 ( 四川都江堰 ) , 6 号为大花 茶( 重庆 ) , 7 号为普洱茶 ( 云 南思茅 ) , 8 号为沱茶 ( 云南瑞丽州 ) , 9 号为苦丁 茶 ( 四 川都 江堰 ) , 10 号 为 滇红 茶 ( 云 南昆 明 ) , 11 号 为 精选 红 茶 ( 印 度 ) . 1 3 号为绿茶 , 4 6 号为花茶 , 7 9 号为砖茶 , 10 号和 11 号为红茶 . 1 . 2 仪器和试剂 1 . 2 . 1 仪器 . A A 7003 型原子 吸收 分光 光度 计 ( 三 雄科 技 公司 ) ; Cu, P b 空心阴极灯 ; BS200S 型电子 天平 ( 北京 赛多 利斯天 平有限 公司 ) ; KSW 4D 11 型 马费炉 ( 沈 阳市电 炉 厂) . 1. 2. 2 试 剂 . Cu, P b 标 准 贮 备 溶 液 ( 含 量 均 为 1. 00
茶乃中华民族的举 国之饮 . 我国 茶区之 多 , 饮 茶之 盛 , 茶艺之精 , 也可称世 界之最 , 素负 盛名 . 随着 现代生 活水 平的提高以及茶叶饮料 的普及 , 人们 在探索 茶叶作为 保健 饮品的同时 , 也开始关注茶叶重金属污染、 农药残留等食品 卫生方面的问题 . 据相关资料报道 ,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 素 , 对于造血、 细胞生长及 内分泌腺 功能均 具重要 作用 . 成 人正常日摄 入量为 2~ 2. 5 mg, 如摄 入量过 多会导致 不良 现象和病症 . 铅是人体不需要的 , 且过量时也对人体有害的 重金属 , 铅含量高于 2 mg/ kg 即为超 标 [ 2] . 近些年 来 , 关于 茶叶中无机元素含量及 其生理功 效的报 道较多 , 而对 成品 茶中铜和铅含量、 分布、 污 染等方面 的报道 较少 . 加强 这方 面的研究 , 并严格控制 , 对提高茶叶质量和强化茶叶保健作 用具有重大意义 . 本文对市面上销售的茶叶进行分类收 集 , 试图对茶叶中铜、 铅含量和分布情况以及与品种、 等级等的 关系作初步探讨 . 1 实验部分 1 . 1 试验材料 根据不同工艺、 同种工艺不同品种、 同一品种的不同等 级三方面来进行分类 , 在市场 上随机 收集 11 种茶 叶 , 并对 其编号 . 详细情况 如下 : 1 号 为边 茶 ( 四川乐 山马 边彝 族自 表1 元素 Cu Pb 1. 3. 2 波长 / nm 324. 75 283. 31
, 同时 制
[ 收稿日期 ] 2007 03 08 [ 作者简介 ] 曾剑超 ( 1982 ) , 男 , 四川宜宾人 , 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 硕士 , 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
第3期 备试剂空白液 .
曾剑超 , 马
力, 王
强 : 茶 叶中铜铅含量的检测 m - 样品质量 ( g) . 2 结果与讨论 2 . 1 铜的测定结果
21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 , 将铜和 铅测定的 结果 加以换 算处 理 . 其公式如下 : X = ( A 1 - A 2 ) V / m. 式中 : X - 样品中 Cu 或 P b 的含量 ( mg / kg) ; A 1 - 测定用样品液中 Cu 或 P b 的含量 ( g / mL ) ; A 2 - 试剂空白液中 Cu 或 P b 的含量 ( g / mL ) ; V - 样品处理液的总体积 ( mL) ; 表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空白 2. 2 1 1. 32 0. 66 0. 96 1. 66 1. 62 0. 83 1. 56 1. 23 0. 68 1. 52 1. 74 0. 03 平行实验 2 1. 33 0. 65 0. 96 1. 67 1. 58 0. 84 1. 55 1. 22 0. 68 1. 50 1. 75 0. 03
测定时仪器工作条件 狭缝量 / nm 0. 2 0. 2 乙炔流 / ( L min- 1 ) 空气流量 / ( L 1. 5 6. 0 1. 5 6. 0 min- 1 )
灯电流 / mA 2. 0 3. 0
标准液的制备
.
用分析纯的硝酸配制成 0. 5%
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 . 将样品茶叶粉碎后 , 用 分析天平准确 称取 3. 000 g . 然 后将 称好 的样 品置 入 对应 编号 的 瓷坩 埚 中 . 将坩埚放在电炉上小火加热 , 使之充分炭 化至无烟冒出 后 , 移入马费炉中 , 在 500~ 1 000 下进行灰化约 8 h, 使之 呈银白 色 或 者 白 色 . 将 灰 化 好 的 样 品 取 出 , 放 冷 后 再 用 0 5% 稀硝酸 定容 至 50 mL 备 用 , 且进 行编号 [ 5
铅的测定结果 每种样品分别进行 3 次平行实验 . 样品茶叶中铅元 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 3. 表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空白 平行实验 1 0. 19 0. 14 0. 21 0. 16 0. 27 0. 25 0. 25 0. 27 0. 55 0. 28 0. 27 0. 04 2 0. 19 0. 14 0. 25 0. 16 0. 24 0. 22 0. 24 0. 29 0. 55 0. 28 0. 28 0. 05 3 0. 17 0. 13 0. 26 0. 17 0. 28 0. 24 0. 24 0. 30 0. 54 0. 29 0. 29 0. 04 茶叶中铅的测定结果 平均值 / ( g 0. 19 0. 13 0. 24 0. 16 0. 26 0. 24 0. 24 0. 29 0. 55 0. 28 0. 28 0. 04 mL - 1 ) 换算结果 / ( mg 2. 401 1. 557 3. 243 2. 077 3. 629 3. 247 3. 329 4. 068 8. 429 4. 034 3. 948 kg - 1 )
就铜的含量较其余两种好 些 , 但就 铅的含量而 言 , 3 号 特级 龙井茶则较好 . 2 . 3 . 2 花茶检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 4 6 号这 3 种茶叶的 灰化温 度分别为 500 , 800 , 1000 . 由表 2、 表 3 可知 , 4 号花茶铜含量最高 , 高达 27. 58 mg/ kg , 6 号 花茶铜 含量 最低 . 而 5 号花茶铅含量最高 , 达 3. 63 mg/ kg , 4 号含 量最 低 . 由国家标准的卫 生指 标可 知 , 3 种 茶的 铜、 铅含 量均 未 超标 , 都是无公 害 茶叶 . 就 铜、 铅 的 含 量而 言 , 4 号品 质 较 好 , 是花茶中的高档茶叶 . 2 . 3 . 3 砖茶检测结果的比较和 分析 . 7 9 号均属 于砖茶 . 灰化温度为 500 , 800 , 1 000 . 砖 茶一般 不是用 茶的
2 . 3 分析与讨论 2. 3. 1 绿茶检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 1 3 号都属于绿 茶 , 其中 1 号和 2 号均在 500 灰 化约 8 h, 3 号是在 800 灰 化约 8 h. 根据 检测结果 , 1 号绿茶 铜含量最 高 , 2 号 绿茶铜 含量最低 . 而 3 号 绿茶 铅含量 最高 , 2 号 铅含 量最 低 . 总体 来讲 , 2 号特级龙井茶的铜和铅含 量都低 , 根据无公 害茶叶 的国家标准 ( 即铜 含量 不超 过 60 mg / kg 、 铅含 量 不超 过 5 mg/ kg ) , 上述 3 种茶 叶的铜 铅含 量都在 国标 范围 内 , 均属 于无公害茶叶 . 而 3 号是炒青类绿茶 , 本身茶质应使得其铜 和铅的含量较低 . 在卫 生指标 范围内 , 铜含 量越高 , 表 明茶 的品质越高 . 而铅含量 越低 , 则茶的 品质越 高 . 故 1 号 边茶
22
凯里学院学报
2007 年 6 月
嫩芽叶加工制成 的 , 而是 用老 树叶 加工 成 的 . 由于 所 用原 料、 加工方法的不同 , 在品 质上存在 差异 . 其中 7 号铜 含量 最高 , 达 25. 35 mg/ kg. 就铜、 铅含量而言 , 7 号的品质较 好 . 但根据无公害茶叶的卫 生指标 , 紧压 茶的铅 含量不能 超过 3 mg / kg , 而这 3 种茶叶的 铅含量均在 3 mg/ kg 以上 , 按国 标即定为有公害茶叶 . 2 . 3 . 4 红茶检测结果的比较和分 析 . 红茶 类只选了 10 号 云南滇红茶和 11 号! 立顿∀ 黄 牌精选 红茶两 种作为代 表进 行研究 . 9 号红茶和 10 号红茶 的铜 含量 较高 , 比 其他 种类 的某些茶叶高 , 分别为 24. 63 mg/ kg , 28. 58 mg/ kg , 而 2 种 红茶的铅含量相当 . 可知 , 10 号红茶品质比 9 号红茶好 . 3 小结 根据对以上各种茶的 分析可知 , 在 达到茶 叶灰化所 需的
20
第 25 卷 第3期 凯里学院学报 Jo ur nal of K aili U niv ersity Vo l. 25 No . 3 Jun. 2007
2007 年 6 月
茶叶中铜铅含量的检测
曾剑超, 马 力, 王 强
( 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 成都 610039)
[ 摘 要 ] 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 , 其品种众多 , 主要从 不同的工艺 、 同种 工艺的不同 品种 、 同一品种的 不同等 级这 三方面进行分类 . 本文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 在市场上随机收集的各种茶叶中铜 、 铅的含量进行测 定 . 分析结果表明 , 茶叶 中铜 、 铅含量和分布状况与茶叶的品种 、 品质和等级有密切关系 . [ 关键词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茶叶 ; 铜 ; 铅 [ 中图分类号 ] O 657. 31; S571.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 9329( 2007) 03 0020 03
对每一种样品进行 检测后 , 须 先将聚乙 烯进 样毛细 管 放入盛有超纯水的烧杯中 , 片刻后进行下一种样品的检测 , 以防止交叉污染 , 从而影响测量精确度 . 每种 样品分别进行 3 次平行实验 . 样品茶叶中铜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