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职场上同事之间表里不一太正常了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办公室里面的恋爱谈不得

一名网络工程师追求同公司的女同事时遭到拒绝,感情受挫后黯然离职,后来更因此由爱生恨,不但侵入该公司网站窃取全部电子邮件,并且以调查局的名义散发诽谤该女子名誉的信件,犯下伪造文书、妨害名誉、违反通信监察法等罪嫌。
大多数人可能会说:“这个女孩子很无辜啊!她可是什么事都没做。
”那是你站在那女孩与员工的立场来看这件事情,如果你站在公司的立场想想,公司岂不是更倒霉,公司发薪水给员工,还要承担这种“感情风险”,没追到就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如果闹得更严重,不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哪家公司愿意负担这种风险?就算有些公司没有在员工守则上清楚写上这条规定,大多数主管也不乐见办公室恋情发生,它等于是一种办公室的潜规则。
如果你有心想在公司中好好生存下去,就要深刻理解这个法则,不仅要避免和同事产生感情关系,甚至连让对方产生一点点暖昧遐想的空间都不要有。
然而,中国有句俗语叫“日久生情”。
和同事相处久了,不知不觉产生感情,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办公室是白领阶层的舞台,更是他们滋生爱情的温床。
同在一个办公室,恋情是比较容易发生的。
一旦出现办公室夫妻,其中一方必须离开。
办公室很难容下爱情,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企业中人际关系复杂,岗位竞争激烈,办公室夫妻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个“利益小团体”,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内部正常的人际关系和人事管理。
办公室夫妻首先打破了办公室同事间原有的心理格局,大家的一举一动需要随时注意到对夫妻“小团体”的影响;而夫妻之间任何的情绪纠葛也很容易影响到同事,而这些影响往往超出了工作范围。
对于团队的管理者来讲,下属中出现同事夫妻也是一种压力,在安排或协调工作时无疑又多了一层复杂因素,对决策和领导有很多牵制,领导不欢迎这种情况出现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夫妻两人来说,同在一个屋檐下工作,彼此之间也会有很多不利影响,例如:夫妻之间的心理距离感消失,每天形影相随,上班的时候也要相互牵挂,一个电话过去人要是不在,可能会生气半天。
许多人认为夫妻两人可以互相监督,防止出现婚外恋,其实,相互监督的另一面是双方的交际面和朋友圈会相对狭窄,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减少,时间长了会有压抑的感觉,反而会影响双方的感情。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职场中置身事外的智慧

要想不掉进陷阱,不被他人当枪使,中立态度确实很重要。
在职场中与人交往时,必须练就人与人之间虚虚实实的进退应对技巧。
自己该如何出牌,对方会如何应对,这可是比下棋更有趣味的事情。
在生活中,被人当枪使的事情很多。
在职场生涯中,免不了会遇到被出卖、受敌意、被中伤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犹如设在你面前的个个陷阱。
如果事先预料这些事的发生,并一一克服,便能安步当车了。
办公室中遇上与己关系不大的问题时,你的态度最好是保持中立。
例如公司中一位主管犯了大错,公司的高层人员大为震惊,又开会又讨论的,而且老板还可能私下召见你,问你各方面的意见,其他部门主管(受牵连的与不受牵连的)也有可能找你谈话。
这种种情况,你可能无法一一回避,而需要去好好面对。
这时,在矛盾中保持中立的“兵法”便派上用场。
老板一定牢骚甚多,指责某人做事不力,某人又能力欠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看你和哪方面关系良好;但你不要轻易表态,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没有伤害别人。
至于其他同事,找你无非是探口风或想看风使舵,这类人也得罪不得,尽可能模棱两可,以防被出卖。
平日与你关系密切的某部门,其中几位同事突然发生内讧,弄得十分不愉快,成为公司上下的话柄,甚至有些人以为你必然对此事了解甚多,纷纷向你打探。
即日起你应避开,尽量减少与该部门的接触,可能的话,一切联络交由秘书小姐去做。
既然没有直接接触,那么,你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自然是不大了解。
因此,即使有人诉苦,也等于是“对牛弹琴”了。
一天你因公事与某同事一起出差,对方突然问你:“你跟办公室小张好像有点不太对付,你们到底怎么回事?”而实际上你一直觉得与小张相处融洽,公事上大家都很合作,私人间也是客客气气的,何来的“不对付”呢?冷静一点,想想这当中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总之不简单。
就算你和小张之间真有什么问题存在表面上,你也必须表现得落落大方,微笑一下,反问对方:“你看到了什么?”或者说:“你听到了什么?”对方必然是支吾以对,你可以继续说下去:“我们一直相处得好好的,我从不察觉到有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职场上说得好不如说得巧

为了实现办公自动化,机关新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在计算机安装进机房后,领导对机房安置空调机一事迟迟不予批准。
“单位的大部分同志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
”领导的意见是,“如果让机房破例,就有失公平了吧。
”当然也有同志据理力争:“安装空调纯粹是为了让计算机正常运转,而不是个人享受的需要。
领导应该考虑一下实情嘛。
”不过,领导仍然不为之所动:“不行,不行。
规矩既然定了,大家都要遵守。
否则的话,你有你的特殊情况,我有我的实际条件,岂不乱套了?”机房空调的事就这样搁置下来。
计算机管理员小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过了几天,单位的领导与同志们一起出去旅游、参观。
在一个文物展览会上,领导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
“这么宝贵的文物,怎么也没有保护好啊?”领导关切地问。
“这可不能怪我们,”解说员解释说,“我们单位缺乏足够的经费,没有办法让这些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状况下,因此,才会发生脱落、侵蚀等各种事故。
如果能够配置一定的制冷设备,例如空调,这些文物就会保护得比较好。
”领导听后,不禁唏嘘不已。
计算机管理员小刘恰好陪同领导一起参观,如果换成是你,你现在会做出这样选择的结果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小刘悄悄走过去,乘机对领导低语:“刘局长,咱们机房里能装空调吗?”刘局长看了他一眼,粲然一笑,拍着他的肩膀说;“就你鬼,回去打个报告上来。
”回来后,刘局长果真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他们装上了空调。
别人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办到的事,机房管理员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不费吹灰之力。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在情绪不佳、心有忧惧等低落状态下较之平常更容易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且惰于思考,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领导也是人,也无法摆脱这一规律的影响。
这就启示我们,作为下属,一定不要在领导情绪不佳时进言;而在领导心绪高涨、比较兴奋时提出建议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虽然你所进献的是“金玉良言”,但你也一定要注意时机和场合,瞅准时机献妙策,不仅让领导感觉你是善意的,是尊重他的,依旧服从于他的权威,同时使领导能领会你的意见,不会导致对你的反感。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职场表面文章该做的时候还得做

在外人看来,曼哈顿一家高档时装店的销售主管苏珊是个大忙人。
她对时装店内女装的展示认真得近乎挑剔:重新整理已经叠得很整齐的毛衣,把挂衣架的间距严格设定在一指宽。
此外,她还要抽空打电话给上司,商量店里的业务。
虽然看上去很忙碌,她却有“造假”的嫌疑——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
“老板和顾客都不希望看到你无所事事,所以你得忙起来,重新叠叠衣服,四处掸掸灰尘,拖拖地板——尽管店里已经一尘不染,总之你得做点什么。
”虽然一天中只有6个顾客走进店里,但苏珊成功地让其中3个人掏了腰包。
天下所有的老板都一样,最见不得员工做两件事情:其一是浪费自己的钱的行为;其二是闲着。
有事没事,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忙起来,动起来。
所以在职场,作为下属,一定要时时表现为一个忙碌的状态。
实心眼的员工,就会没事找事,尽量多做事;而聪明的员工对待狡猾老板的一种对策则是:装忙。
刘晶晶在这个公司做了3年之后,才有机会见到亚太区人事总监。
为了迎接他的远道而来,刘晶晶花了整整半天,把自己因为忙碌和频繁的出差而遗忘的功课——清洁办公桌给补上了。
堆积如小山的文件被一一清理,尚没有归类的文档终于回到了它们应该待的地盘,横七竖八的文具也被重新排列了一遍。
刹那间刘晶晶的办公桌有了改头换面的感觉,本来习惯躲在文件堆里办公的刘晶晶,好像闻到了fresh的清香。
刘晶晶自鸣得意了一番,这下可以让人事总监看到一个工作努力又干练的形象了。
等待的总监终于现身,他除了开会也择机与大家交流和沟通,刘晶晶也有幸成为被召见长谈的人。
人事总监的思维非常严谨,也可以说稍有刻板,不过他的不拘言笑的模样还是让人有威慑感。
两天的访问很快结束了,刘晶晶却为此遭遇了尴尬,她的亚太业务的顶头上司来电与她分享了人事总监上海之行的意见,其中有一条他认为刘晶晶的工作不忙碌,要么是公司分给的工作量不够,要么是有偷懒之嫌。
刘晶晶挨了当头一棒,她已经被公司剥削到极点,差不多一人干三人的活。
气愤中刘晶晶脱口而出,凭什么人事总监这么说?上司很冷静地告诉她:“你的办公桌太干净了。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直面晋升竞争,你不是一个弱者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必然存在着残酷激烈的竞争。
不承认和正视这种竞争,便是掩耳盗铃故作天真;过分夸大这种竞争,则是舍本逐末倒行逆施。
事实上,一个卓越的对手,远比一个平庸的朋友带给你的帮助更大。
因此,学会与高手过招,会使你的职业生涯受益无穷。
那么,面临高手带给你的巨大压力,该如何应对呢?从事广告创意的x先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拥戴,眼看就要成为部门主管,可以率领一个团队了。
可惜,天不随人愿,公司高层上司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高薪从别处挖来一名业内精英S先生进入部门工作。
而且,S很快就熟悉了公司环境,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很快就有出色表现。
每个人都知道,部门主管将由这两人的角逐结果产生。
X自己更清楚,多年的奋斗和拼搏面临强大的挑战。
如何迎战?怎样取胜?败了,如何自处?太多问题困扰着他。
X先生经过冷静思考之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终决定扬长避短,奋起反击。
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公司里的影响力,上下协调,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表现出杰出的管理才能;另一方面,他主动与S先生接触,虚心向他请教,不但使双方的关系大为改观,而且使自己的业绩有了很大提升。
最终,X在竞争中胜出,成为部门主管,而S先生则调到另一个部门当主管,双方皆大欢喜。
在以后的工作中,两个人还成了非常好的工作伙伴。
竞争是冷酷无情的,尤其是和高手过招,一不留神很可能就一败涂地。
我们要做的是抓住竞争的机会,去战斗,去拼搏。
也许你会失败,但在竞争的过程中,你也肯定能从对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鼓足勇气,奋起应战。
面对高手必须要迎战,这一点毋庸置疑。
就算知道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竞争,自己胜算并不大,甚至知道这是一场不那么公正的比赛,也要去争,去斗。
战而不胜,虽败犹荣。
(2)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即使高手也不例外。
因此,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迎击对方的短处,必然能出奇制胜。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忠于职守,工作不容逃避

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各种责任,要对工作、家庭、亲人和朋友负责,这些责任不能逃避,也不容许逃避。
然而在职场中,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受约束,从不严格要求自己,更不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工作只为混碗饭吃。
于是,这样的人被称为“混一族”。
他们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待工作,全无责任感可言。
当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时,他们也只会以“这不是我的责任”来推脱。
殊不知,这种心态已经陷入了对自己危害极大的误区。
面对一切岗位制度和公司纪律,这些人在内心深处嗤之以鼻;对一切组织和机构中的岗位制度都持有抵触情绪和怀疑态度。
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对公司和自己的工作,也时时报以嘲讽的态度,稍有不顺就跳槽。
有这种心态的人进入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外在的监督,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推诿塞责、固步自封,任何工作到了他们手里都会是一团糟。
在这种心态下,又何谈谋求自我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呢?很多人哀叹世道不公,别人风光无限,而自己却如此平凡。
其实,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以回报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
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努力培养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从此,男孩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活。
经过半年的努力,男孩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巨额财富”,并将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因此,一个人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只要认为别人还不知道,都会尽可能地找借口来逃避责任,找客观原因来为自己开脱。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把话儿裹上糖衣,轻声慢语地说出

如果工作中的冲突不断加剧,争执往往会演变为怨恨和憎恶,从问题的本源中脱轨而出,甚至任何解决问题的努力都会成为泡影,因为相互归咎的游戏往往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牺牲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一点儿过失也没有,最好以一种冷静、平和、讲求策略的方式处理各种误会和责备,否则的话,冲突的浪潮也许会将你自身卷到漩涡中。
这种情形有点儿像乘坐一条颠沛流离的小船,而一位偏执的乘客可能会责备是你带来了可恶的风暴。
当然,风暴不是由你控制的,而你也不是掌舵人,但是,这位乘客却认为你就是一切的根源!你所要做的就是以平静、镇定的方式安抚这位乘客,否则的话,整条船将会沉溺水底、埋骨他乡。
现在,小段正在面临类似的困境。
他在一家非盈利机构工作,而办公室的两位同事把整个机构搞得一团糟。
其中一位叫做小涛的同事在上班的时候懒懒散散、晚来早走、自由散漫。
别人半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他非要花一个小时才能填饱肚子;而在他工作的时候,各种错误简直是家常便饭,其他同事不得不放下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收拾他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同事小瑞向他们的主管指出了小涛的种种劣行后,主管把小涛、小瑞都叫过来,召开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小涛的工作绩效问题。
在会议上,小涛不仅断然否认了小瑞的一切指控,而且倒打一耙,反说小瑞是在没事找自己的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管决定下周举行一次部门全体会议,共同商讨对策。
在会议上,小段提出了自己对小涛不良工作习惯的意见,印证了小瑞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
于是,主管决定为小涛重新制定一份新的工作日程表,一方面迎合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为了确保他每天都能把最有效率的时间段倾注在工作上。
然而,两天后,小段发现小涛并没有遵守新的日程表,而是继续沿着旧工作习惯缓步前行。
在和小瑞交流过之后,两人找到小涛谈了谈。
没一会儿,小涛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回家休息去了。
第二天回到公司,小涛决定向每一个指责他的人发起攻击——尤其是小段。
“小段,你过来一下。
”刚到公司,主管就把小段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有人说你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你知不知道?”“这纯粹是诬蔑。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珍惜职场上提供抛头露脸的机会

当人们的视野之中总有你的影子时,你的工作才更有价值。
有时,你几个月如一日,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结果却突然发现,尽管自己累得半死,别人好像熟视无睹,尤其是上司,似乎从未当面夸奖过你。
这时,你可能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但你一定要懂得,这不完全是上司的过错,试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有多少人要上司操心过问,你的“被忽略”也情有可原,因此,你得做个“有声音的人”。
当你完成了一件很棘手的任务,第一得先向你的上司汇报,让他知道你有一个好脑袋和快刀斩乱麻的能力,不光只会吃干饭。
不要等有了纰漏才想到去找上司,有了成绩照样要找上司。
有时候,沉默倒不是觉悟高,实在是因为现在裁员、下岗太时髦。
保住饭碗已属万幸,谁还敢奢望有什么表现呢?许多行业竞争激烈,老板们整天琢磨着怎样削减成本,能够大展拳脚的项目少之又少。
同时,高职位人员不敢轻言跳槽,因此没有多少空缺留给低层人员。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裁员潮的幸存者们刚刚喘了口气,又不得不面对日复一日的修炼,被迫加入既不掉队又不领先的“阿混”一族。
要摆脱工作变成鸡肋的局面,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下面是两个建议:(1)上班时,不要把自己藏在计算机后面。
一家职业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维·奥普顿说:“其实你应该设法增加或者保持公开露面的机会。
”如果你拥有一个能让你的才干为他人所注意的工作,那么你可能不必采取直接的措施增加你在组织中的曝光度。
但多数人的工作是处理一些曝光率很低的事务,或者只是共同活动中的一分子,很难把你个人的特定贡献从中分离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当尽量提高自己的曝光度,让别人了解你。
在例会中多发言,参加特别工作组,以及主动要求承担同事不愿干的困难计划,都能保证自己的曝光率。
发言时想想点子,把你目前的工作和公司发展大计结合起来,在宣传公司的同时不忘记巧妙地把自己的工作做个介绍。
当你做出某些成绩或经过努力而提前完成任务时,别忘了宣传自己。
就算没什么可吹嘘的,你总可以找出一些你没犯过的错吧?找出你为了避免犯错而采用的方法,比如冷静或有条理等,巧妙地向你身边的人说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稍不注意,哪怕是一颗小小的“流弹”也会击中你的“命”。
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对于那些我们看得见的敌人,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可是对于那些职场里涌动的暗流呢,我们是否也能清楚地知道呢?是敌是友不会写在额头上,当不安的因素袭来,一场影响你职业生涯的暗战,或许早已打响。
有的人不一定非跟你过不去,但却有意无意地排挤你,你的努力工作被认为是表现欲强,你对同事的关心被认为是虚情假意,同时还会不经意间散布一些小道消息来攻击你。
在这种“暗箭”之下,你的工作情绪自然会受到影响,怎么应对就成了当务之急。
志茜与小韩差不多是同时进这个单位的,但他们并不怎么来往,大概是两人性格相差太大了。
志茜特别开朗,每个同事和志茜关系都很好,而小韩比较内向,每天都看他皱着眉头,不知道在烦什么事情。
因为志茜的工作表现和平时的为人处世,领导准备提升志茜,正好他们办公室主任要退下来,领导找他谈话,让志茜接这个位子。
也不知道这次谈话内容怎么被小韩知道了,他就开始冷嘲热讽,意思是:志茜是个圆滑的人,很会拍马屁。
他也不顾忌什么,这种话就当着所有同事面前说了,让志茜特别尴尬。
志茜也不和他一般见识,就等着“任命状”批下来。
“任命状”如期批了下来,但他们单位有这样一种规定,就是还要等一段时间,征求大家的意见,才能正式走马上任。
这虽然是走走形式,但既然是规定也不得不遵守。
但过了一个星期,上级领导来找志茜谈话了,很严肃的样子。
他说单位收到了匿名信,说志茜生活作风有问题,还煞有介事地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有某个女人进了他的家”。
看了这样的罪状,志茜差点吐血,这一老掉牙的招数现在居然还在使用,大概是觉得志茜爱人在外地工作,志茜就会有被怀疑的理由,信的署名是“一个打抱不平的同事”。
志茜第一个怀疑的人就是小韩,因为平时嫉妒、排挤、抢功总少不了他的份,而他在一开始的表现也实在让志茜怀疑。
幸好领导对志茜特别了解,也对这种匿名告状的形式不屑一顾,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志茜还是如愿升上了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在志茜升职之后没几天,小韩主动提出了辞呈,这样志茜就更确信是他了,虽然志茜对小韩不算太了解,但从这段时间他的表现,已经猜出大概了。
小韩的匿名信并没有影响志茜升迁,但从这件事使他确实领略到了“暗箭”的厉害。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武林外传》中,小郭轻巧巧的一句自嘲,道尽了江湖险恶。
职场如江湖,有时办公室里的明争暗斗,比真实的江湖更加激烈残酷,虽不见刀光剑影,自有人频频中招。
在这些伤人不见血的“武器”中,最可怕的莫过于“暗箭”。
不要轻易相信你的同事,即使你的同事天天和你在一起对你微笑,你可能到了被炒鱿鱼时还不知道是谁在你的上司和老板面前打你的小报告,说你傲气,工作上难以配合。
其实你不是骄傲,你只是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笑不出来,不想为陌生人浪费你周末的时间参加所谓的公司活动而已。
面对身边嗖嗖而过的暗箭,一味躲避江湖,做职场逃兵当然不足取,可弄得遍体鳞伤还咬牙不流泪,也不是英雄所为。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职场上,只有时刻注意到身边潜在的危机和暗中放箭的敌人,并做好防范攻略,才是纵横捭阖,步步高升的不二法则。
有三种人最喜欢放暗箭,需要谨防之。
其一为蟑螂型。
典型特征:爱打官腔,卖弄风情,见风使舵,投机取巧,喜欢出风头,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吹牛拍马,巴结上司,极尽谄媚之能事。
这种人在职场中地位并不高,但往往势力很大,像蟑螂一样无处不在。
防范攻略:这种小人,如果他们做的不是太过火,大可不必去理他们。
但最好能试着表面上与他们和平共处,尽量与这种人搞好关系,充分利用他们接近领导的特长,为你所用。
几句奉承的赞美,几次善意的微笑,这些对于品德无碍,但对你的职业升迁,个人机遇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遇到他们故意作弄人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最好高风亮节,不与小人一般见识,当然适当的时候,你也可以反击一下,因为这种人一般都欺软怕硬。
其二为老鼠型。
典型特征:阴险狡猾,爱打小报告,爱做小动作,爱给人穿小鞋,时时都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惯于剽窃他人的创意,冷不丁会偷袭你一下,但不具备致命危险。
防范攻略:对于这类小人,应对的策略是敬而远之,井水不犯河水。
你可以把他当做喜鹊,也可以把他当做乌鸦。
在他们面前尽量不要谈及你的私事和涉及第三方的事,也不要从他们口中探听他人的隐私,否则你成了替死鬼,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如果不幸被这种人强行拉入,或无意听到某些消息时,先用自己的头脑对现实情况分析一下,不妨将他的传言当做一种警示,一种大变动之前的先兆,看看有没有发生的可能,然后按照正确的结论行事。
其三为毒蛇型。
典型特征:这是最危险的一种人,对他们切不可大意,因为他们可能有一个美丽的包装,是典型的笑里藏刀的两面派。
可以一面与你谈笑风生,一面在桌子底下捅刀子。
他们不仅心胸狭窄,而且妒忌心重,谁要是得罪了这种人,必然会遭到各种手段的打击报复。
防范攻略:对付这类小人的策略,要小心为妙。
平时努力做好工作,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也绝不要相信与这类人能建立什么“推心置腹”的“办公室友谊”,对于他们偶尔给你的小恩小惠,要随时保持警惕,防止暗箭伤人。
对于他们的攻击,该出拳时就出拳,一旦出拳就要快速,一击必中。
办公室不是一块净土,这里有着人与人利害关系的冲突,尽管你力图避免与人为敌,但可能你会发现你的身边有人在“捣鬼”,他们会从语言和行动上暗中破坏你的工作或毁坏你的声誉。
一旦你发现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就表明你的办公室里已经有小人盯上你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别人要害你不会事先告诉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