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合集下载

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即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以下是关于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的详细内容:一、有机污染物:1. 农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含有大量化学物质,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工业废物: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有机溶剂、石油化学品等,如果合理处理不当,会被排放到土壤中,引起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

3. 农畜禽粪便:大量农畜禽粪便排放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特别是过度施用的情况下,含高浓度的氮、磷、钾等养分会超过土壤负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填埋场渗滤液是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物,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如果渗漏到土壤中会对土壤造成直接的有机污染。

二、无机污染物:1. 重金属:工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废物,如铅、镉、汞、铬等,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产生毒性影响,长期积累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2. 化肥和农药残留: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以及农药中的病虫害防治化学物质,如果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土壤中这些化学物质的累积,进而对土壤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盐碱化物:过量使用含盐化肥、灌溉用水高盐含量、不当排水等因素会使土壤逐渐盐碱化,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4. 地下水污染:由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迁移造成土壤污染,如石油化学品、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地下水通过渗透作用和地下流动将这些污染物输送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退化。

造成土壤退化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污染物都有不同的来源和影响机制。

为了预防和治理土壤退化,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措施,减少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工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同时提倡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土壤污染物之一。

DEHP广泛存在于塑料制品、胶粘剂和涂料等工业产品中,由于其广泛应用和强大的稳定性,DEHP被释放到环境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探讨DEHP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首先,DEHP的存在对土壤氮转化过程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氨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氮转化过程,DEHP的存在会抑制氨化菌的活性,从而降低土壤中氨化的速率。

氨化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土壤中的氨化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土壤氮素的有效利用程度,从而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

其次,DEHP还会引起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紊乱。

硝化是一种将氨态氮转化为硝酸盐态氮的过程,而反硝化则是将硝酸盐态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平衡对土壤中氮素的有效利用和循环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DEHP的存在会抑制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从而干扰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平衡,导致土壤中硝酸盐态氮的积累和氮气排放的减少。

除了直接影响土壤氮转化过程外,DEHP还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间接影响。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着土壤的养分循环和有机物分解过程。

研究发现,DEHP的存在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从而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和氮转化过程。

特别是对于一些氮固定菌和脱氮菌,DEHP的存在会抑制其生物活性,导致土壤中有机氮和无机氮的积累。

最后,由于DEHP的存在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问题。

氮气排放是导致大气中氮氧化物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氮氧化物的积累则会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产生。

此外,土壤中氮素的缺乏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影响

土壤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影响

土壤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影响土壤污染是指土壤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土壤污染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土壤污染类型和它们的影响。

常见的土壤污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机化合物、无机物质等的污染情况。

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包括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等。

这些化学污染物会使土壤变得酸性或碱性,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

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会累积在土壤中,通过植物吸收进入人类食物链,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毒性,甚至导致癌症、免疫系统紊乱等疾病。

3. 有机污染:有机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机溶剂、石油、煤焦油等有机物质的污染情况。

这些有机污染物对土壤中的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如下:1. 影响生态系统:土壤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无法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减弱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2. 污染食物链:由于土壤中污染物质进入作物和植被,进而被动物摄入,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累积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

3. 水质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降水或地下水渗透到水体中,引起水质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1. 环境管理: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土壤污染源。

2. 土壤修复: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恢复受污染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举例说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举例说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举例说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有很多不同的影响,以下举几个例子:
1. 植物生长受限: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生物降解等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可能会抑制植物的种子发芽、根系生长,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

2. 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有机污染物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蚯蚓、昆虫等生物群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某些有机污染物可能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有毒性,导致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

这可能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分解等关键生态过程。

3. 土壤质量下降:有机污染物可能导致土壤的质地改变,从而降低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和抗侵蚀能力。

这将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土壤污染物迁移至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高,可能会进一步污染地下水资源。

这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用水安全都构成威胁。

因此,土壤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治理措施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健康。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02 制定科学的监测标准和规范,完善监测技术与方 法,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
03 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土 壤污染问题,为污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谢谢观看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目录
• 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和来源 •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危害 • 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治理方法 •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的研究展望
01
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和来 源
定义
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生物和化学反应 产生的含碳化合物,包括农药、石油 、塑料、染料等。
交通运输
石油泄漏和车辆尾气排放等也是土壤有机污 染的来源之一。
02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危 害
土壤质量下降
01
02
03
土壤结构破坏
有机污染物可能导致土壤 结构变得紧实,影响土壤 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从 而降低土壤质量。
土壤养分流失
有机污染物可能改变土壤 的酸碱度,导致土壤中的 营养元素流失,影响植物 生长。
04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污染 的预防措施
提高环保意识
增强公众对有机污染物危害的认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认知,增强环保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采取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减少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物品,从源头上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制定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
土壤污染物的积累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易 降解,会在土壤中不断积 累,对土壤造成长期危害 。
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减少
有机污染物可能对土壤中的微生 物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微生物种 群数量和多样性降低。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的类型1.有机污染(1)主要污染物: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微生物等。

(2)主要特点:具有蓄积性、收放性、半挥发性等特点。

(3)主要原因:主因是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弃物的残留、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堆放等。

工业发达城市,人为燃料燃烧是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并逐渐扩散到农业土壤中;重化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煤炭、石油生产也使得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继续增加。

农药的残留及分解产物,苯氧基链烷酸酯、多环芳烃、二噁英、四氯邻甲苯胺、乙撑硫脲等,经过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生物富集作用,严重的污染了土壤,破坏了农作物的质量,进而威胁到人体健康。

(4)目前现状:据统计,我国约有1300万~1600万亩的农田土壤受到农药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2.无机污染(1)主要污染物:土壤中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锌、硒、氟等物质。

(2)主要特点:与有机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

而无机污染物具有富集性强、滞留时间长、降解难、移动性差等特点。

(3)主要原因:造成无机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肥的使用、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等。

(4)目前现状: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3.放射性元素污染(1)主要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2)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受污染的沉降物,以及各种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气、废水、废渣。

随着雨水的冲刷和废弃物的堆放,地表径流污染至土壤。

土壤一旦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很难自行消除,只有等到自然衰变为稳定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

(3)目前现状:土壤受到放射性元素污染后会进入到食物链,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氡子体的辐射会诱发肺癌,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的约有5万例,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污水处理中的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旨在将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成环境可接受的水质。

然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土壤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并介绍相关的修复技术。

一、土壤污染类型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以下类型的土壤污染:1.有机物污染: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如溶解性有机物、石油化学物质等,可能渗透进土壤,并对土壤造成污染。

2.重金属污染:某些工业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铅、镉、铬等,这些重金属元素会积累在土壤中,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3.营养物质污染: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过量渗入土壤中,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二、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针对污水处理中的土壤污染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的修复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或吸附,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菌种修复、植物修复等。

2.物理修复技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如电动修复技术、热解修复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物理性质,使其分离或降解。

3.化学修复技术:利用化学物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反应,改变其化学性质,从而降低或去除其毒性。

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氧化还原修复、络合修复等。

4.复合修复技术:综合运用多种修复技术,以提高修复效果。

例如,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等。

三、土壤污染修复案例以下是一些土壤污染修复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污染类型和修复技术的应用:1.生物修复案例:在某废水处理厂,通过引入适宜的菌种,成功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物。

这些菌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和降解能力,能有效地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2.物理修复案例:某石油污染场地使用电动修复技术,利用电流的作用将土壤中的石油化学物质分离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该场地的土壤被成功恢复为清洁状态。

土壤污染的危害


农药在土壤中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按照其被分 解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两类/易分解类)如有机磷制剂*和难分解 类)如有机氯、 有机汞制剂等*。难分解的农药成为植物残毒 的可能性很大。 植物对农药的吸收率因土壤质地不同而异,其从砂质土壤 吸收农药的能力要比从其他粘质土壤中高得多。不同类型农药 在吸收率上差异较大,通常农药的溶解度越大,被作物吸收也 就越容易。农药在土壤中可以转化为其他有毒物质,如DDT可 转化为DDD、DDE。
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层核试验 的沉降物,以及原子能和平利用过程中所 排放的各种废气、废水和废渣。含有放射 性元素的物质不可避免地随自然沉降、雨 水冲刷和废弃物的堆放而污染土壤。土壤 一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就难以自行消除, 只能自然衰变为稳定元素,而消除其放射 性。放射性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重金属
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进行灌溉是重金属进 入土壤的一个重要途径。重金属进入土壤的另 一条途径是随大气沉降落入土壤。重金属主要 有汞、镉、铜、锌、铬、镍、钴等。由于重金 属不能被微生物分解,而且可为生物富集,土 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其自然净化过程和人工 治理都是非常困难的。此外,重金属可以被生 物富集,因而对人类有较大的潜在危害。
土壤生物污染的影响
土壤生物污染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 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对人体或生态 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土壤生物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未经 处理的粪便、垃圾、城市生活污水、饲养场和屠宰场的污物等。 其中危险性最大的是传染病医院未经处理的污水和污物。 一些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植物病原体能严重地危害植物, 造成农业减产。例如,某些植物致病细菌污染土壤后能引起番 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百余种茄科植物的青枯病, 能引起果树的细菌性溃疡和根癌病。某些致病真菌污染土壤后 能引起大白菜、油菜、芥菜、萝卜、甘蓝、荠菜等’多种蔬菜 的根肿病,引起茄子、棉花、黄瓜、西瓜等多种植物的枯萎病, 以及小麦、大麦、燕麦、高粱、玉米、谷子的黑穗病等。此外, 甘薯茎线虫,黄麻、花生、烟草根结线虫,大豆胞囊线虫,马 铃薯线虫等都能经土壤侵入植物根部引起线虫病。

浅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浅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那些在环境中难以分解和长期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强大的毒性和高度的持久性。

这些污染物对土壤生物造成了严重危害,阻碍了土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成为了当下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了多种化合物,如有机氯农药、多溴联苯、多氯联苯和多氯二苯乙烷等,它们的特性都是难以被微生物降解或分解,并且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这些污染物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直接的毒性危害,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导致了土壤环境的退化。

修复受到这类污染的土壤生物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主要包括了生物堆肥、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

这些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根据具体的污染情况和土壤环境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和应用。

下面就对这几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生物堆肥是一种通过生物堆肥菌的作用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生物堆肥菌是一种分解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和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减轻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生物的毒性。

生物堆肥方法将有机污染土壤与一定数量的堆肥菌混合,通过适当的保温和通氧处理,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分解。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植物修复是一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转运来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方法。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是很强的,它们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将其转运到地上部分,然后将其分解和降解。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对土壤环境影响小,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中。

但植物修复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且修复周期较长,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修复任务。

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修复,也可以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应用。

土壤有机污染物来源与危害研究

土壤有机污染物来源与危害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再进一步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土壤生态修复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植物生长提的媒介,是生物的栖息地[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环境,当污染物浓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土壤环境便会恶化,危及人类与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即为土壤污染[2]。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有机物的合成与使用得到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工业废物、农药、化肥及激素类物质对环境的输出不断增加,具有高毒性、高累积、难降解、可远距离迁移的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食物链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3]。

土壤往往是有机污染物主要的聚积场所,积聚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大部分有机污染物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对土壤内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生态危害,以期为中国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帮助。

1土壤有机污染物来源土壤有机污染以农药类、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等有机化合物污染为主,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有机污染物,如多溴联苯醚、全氟化合物、短链氯化石蜡、五氯苯等也逐渐引起关注[4]。

土壤有机物污染物主要来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人为产生的,如化石能源的不完全燃烧是目前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二是自然产生的,如火山活动和森林火灾也可产生一定的多环芳烃。

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如下:[5](1)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来源于农药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

(2)多环芳烃类。

来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

(3)多氯联苯。

来源于化工生产、电力变压器、大气颗粒沉降。

(4)二噁英。

来源于废物焚烧和化工生产。

(5)石油类。

来源于石油钻探、开采、运输、加工存储、产品不当使用及其废弃物的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氯农药一旦进入生物体内易溶于生物的脂肪组织中,很难随 着生物代谢被排泄,并随着食物链的逐级升高而不断富集。在生
态系统内,有机氯农药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含量逐级增加,其富
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可达到极其惊人的程度
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会引起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的病变,发生肌肉震 颤、内分泌紊乱、肝肿大、肝细胞变性等症状。 并可通过母乳传递给下一代,进而影响下一代,因 此,有机氯农药属于高残留、高毒害农药,是造成 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农药类型,对人体构成极大 的危害。
目前人类实际已经处于不得不用农药的地步, 农药每年销售额平均增长率为6%一8%。
1962年,美国的Rachel Carson女士出版了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引起 了人们对广泛使用DDT(双氯-双苯-三氯乙 醛)杀虫剂带来的后果的忧虑;
DDT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0.002 mg/L,而在脂肪中 溶解度高达l00g/kg,两者相差5000万倍, DDT很容 易累积于生物体的脂肪内,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 类而威胁人体健康。
指造成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产生有害影响的有 机化合物。
分为天然有机污染物和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两类 天然有机污染物主要是由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及其
他化学过程产生的,如萜烯类、黄曲霉类等; 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是随现代化学工业的兴起而
产生的,如合成橡胶、塑料等。
土壤污农药是一类含氯有机化合物,大部分是含 一个或几个苯环的氯素衍生物.
最主要的品种是滴滴涕(DDT )和六六六,其次是 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氯丹、七 氯等。
各种有机氯的化学结构及毒性大小虽各不相同, 但它们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
挥发性低、 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分解、 残留期长、 不易溶于水、 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根据国际上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定义,这些物 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在所释放和运输的环境中是持久的;
②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生物造成 影响;
③进入环境后,经长距离迁移进入偏远的极地地区;
④在相应环境浓度下,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 或有毒效应。
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需要采取国际行动的首批12 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物质,包括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 滴滴涕、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 二噁英和苯并呋喃,
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很长,六六六在土 壤中被分解95%需30年之久。
调查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土壤中有机氯农药 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在各种 土壤中检出率一般为100%,六六六(HCH)在园地 土壤中检出率也达l00%
20世 纪60一 80年代,有机氯农药曾是我国生产和 使用的主要农药品种(约占78%)。
有毒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苯及衍生物、多环芳 烃和有机农药;
无毒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容易分解的有机物, 如糖、蛋白质和脂肪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 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且能在大气环 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 物质。
由于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复杂,结构、形态、 性质各异,而且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有机污染物被 制造和使用,所以目前尚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来 划分土壤中的污染物,只是根据各个学科的研究 目的和研究方向来进行简单的归类和划分。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毒性:有毒和无毒 环境中残留半衰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非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
2001年5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署了控制持 久性有机污染的国际公约,严格禁止或限制使 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中有机氯农药占 了8种,它们是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 氏剂、七氯、DDT、六六六和六氯苯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 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等。另外根据污染源的数量和面积以及影响范围 划分为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人为生产加工使用 造成的污染以及自然界产生从而形成的污染。
一、土壤环境化学农药污染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各种农药在全球开始被 陆续大量使用,美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最多的 国家。
自 1982年 我 国 实 行 农 药 登 记 制 度 以 后 ,国 内 先 后 停止生产和使用氯丹、七氯、毒杀芬。
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虽然已经禁止使用近20年时间,但是在 环境中和生物体内仍然可以检出,并且其生物富集 作用(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 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物 质,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 现象叫做生物富集)已达到了很高水平。
第四章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第三节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第四节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 第五节 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污染 第六节 石油对土壤的污染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3
12/6/2019
有机污染物(organic pollutant)
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但是基本上都属于憎水性 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脂性.
有机污染物质在土壤环境中通过复杂的环境行为 进行吸附解吸、降解代谢,可以通过挥发、淋滤、 地表径流携带等方式进入其他环境体系中在土壤 中残留,或被作物和土壤生物吸收后,通过食物 链积累、放大,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农药主要是指能防治植物病虫害、消灭杂草和调 节植物生长的一类化学药剂。
化学农药按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杀螨剂、杀鼠剂、杀线虫剂、 土壤处理剂等
按化学成分则可分为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汞 农药、有机砷农药
(一)有机氯类农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