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_Fe_Zn和Pb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_乔琳

合集下载

实验二萌发麦苗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二萌发麦苗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二萌发麦苗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实验二:萌发麦苗淀粉酶活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萌发麦苗中淀粉酶的活性,了解其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萌发麦苗的生理生化特性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酶,其在萌发麦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碘化钾法测定淀粉酶的活性,通过测定反应液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碘化钾的量,计算出淀粉酶的活性。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选取健康萌发的小麦种子,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适时补充水分。

2.制备样品:从培养箱中取出一定量的萌发麦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放入研钵中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转入离心管中,于4℃下离心10分钟(转速为10000 r/min),收集上清液备用。

3.测定淀粉酶活性: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0 mL 0.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1.0 mL 0.02 M的磷酸缓冲液(pH 6.9),摇匀。

再分别加入1.0 mL上清液和1.0 mL 0.5 M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匀。

将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分钟。

取出试管,加入1.0 mL 0.5 M的硫酸溶液终止反应。

最后加入2.0 mL碘化钾溶液,摇匀后静置1分钟,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66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计算淀粉酶活性: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淀粉酶的活性。

公式如下:淀粉酶活性(U/gprot)= (ΔA660 × V × t) / (W × 1000 × 0.01 × ΔT)其中,ΔA660为吸光度变化值,V为反应体系总体积(mL),t为反应时间(min),W为样品质量(g),ΔT为温度差(℃)。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各步骤的数据,包括种子萌发情况、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淀粉酶活性测定中的吸光度变化等。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耕种谷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麦的萌发是
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淀粉酶活性是小麦萌发的重要参量,淀粉酶活性不同导致小麦萌
发特性的变化是研究小麦萌发关键。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具体而言,萌发前,小麦种子内的淀
粉酶活性极低,其大部分表现为活性不可测。

但是,当出现萌发后,小麦种子中淀粉酶活
性忽然提高了,从而达到了可测量的范围。

此外,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的种类和含量也发生了变化。

小麦萌发前,小麦种子中
普遍存在的淀粉酶有α-淀粉酶、葡萄糖激酶、β-淀粉酶、果糖脱氧酶和β-淀粉脱氧酶等,但浓度很低。

但是,随着小麦萌发,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果糖脱氧酶的活性随之
显著增加,浓度也发生了变化,对其他淀粉酶的影响也将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α-淀粉酶和果糖脱氧酶
的活性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小麦萌发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研究发现,正是由于α-淀
粉酶和果糖脱氧酶的活性变化,使得小麦种子中淀粉威力,小麦种子得以正常萌发。

因此,研究小麦萌发中以淀粉酶活性变化是可取的,能够了解小麦萌发过程中关键因素。

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测试题 (4)

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测试题 (4)

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备考金卷生 物(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仍在欧美各国肆虐。

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毒含有核酸,不含有蛋白质B .该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C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不能在细胞外繁殖D .获取大量该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答案】C【解析】本题以“2019-nCoV ”为背景材料,考查病毒有关知识。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 、B 、D 三项错误,C 项正确。

2.细胞学说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它揭示了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C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生物界细胞的多样性 【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才可以理解细胞学说揭示的生物的统一性,而不是多样性。

根据分析细胞学说没有揭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也没有揭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揭示了生物界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ABD 错误,C 正确。

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B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 .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相同D .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所差别 【答案】D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元素都是氧,数量最多的是氢,A错误;在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水、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和核酸,B错误;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不相同,C错误;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所差别,D正确。

【精品】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1)

【精品】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1)

【精品】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1)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植物酶活性物质,它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定量测定比较四种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以分析小麦萌发对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一、实验步骤和方法1、材料准备:实验所需四种小麦种类分别为:沃克68号、高伏68号、沃思68号、绿沃68号。

2、试样处理:先将四种小麦种类的种子分别用处理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水冲洗,留取每种种子100g,分别进行萌发实验。

3、试样分析:将萌发2天后的小麦种子经过磨碎、搅拌均匀,在30℃温度下用淀粉酶天平法,按多试次测定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的测定活力,以每样总和平均值为测定数据。

4、结果分析:从测得的结果中分析出四种不同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二、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均有显著差异(P <0.05)。

伴随小麦种子萌发,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

四种小麦种子萌发的趋势也是不一样的,沃克68号、高伏68号、沃思68号淀粉酶活力萌发后显著高于没有萌发的小麦种类;而绿沃68号淀粉酶活力萌发后比没有萌发前低(P<0.05)。

三、讨论小麦种类萌发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小麦种子发育和成熟的不同,萌发时含淀粉量较低,造成淀粉酶活力显著变化;二是细胞壁构成的差异,小麦种子萌发后,细胞壁的物质组成发生变化,影响其对淀粉酶活性的反应;三是淀粉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小麦萌发时,会出现一些酶类物质,影响淀粉酶的活力。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萌发后,淀粉酶活力发生了显著改变,不同种类的小麦淀粉酶活力和萌发过程有很大的差距,可能与其物种类型的不同有关。

本实验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淀粉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淀粉酶在植物萌发活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10-谷物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10-谷物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 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540nm测定OD,淀粉酶活Biblioteka 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 的量成正比。
用麦芽糖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 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 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三 实验器材
1、材料: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2、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37℃,70℃,100℃ 3、试剂(均为分析纯): ●标准麦芽糖溶液(1mg/ml):精确称取100mg麦芽糖,用蒸馏水溶解
并定容至100ml; ● 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精确称取1g3,5-二硝基水杨酸,溶
于20ml 12mol/L NaOH溶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 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盖紧瓶塞,勿使CO2进入。若 溶液混浊可过滤后使用; ● 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0.1mol/L 柠檬酸):称取柠 檬酸 21.0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B液(0.1mol/L 柠檬酸钠): 称取Na3C6H5O7.2H2O 29.4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取A液 55ml与B液145ml混匀,即为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 1%淀粉溶液:称取1g淀粉溶于100ml 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 液中。
四 实验步骤
1、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支干净的具塞 刻度试管,编号,按表(教材P152)加入试 剂。摇匀,置沸水浴中煮沸5min。取出后流 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0ml。以1号管作 为空白调零点,在540nm波长下比色测定。 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座标,吸光度值为纵座标, 绘制标准曲线.

实验五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

实验五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
个酶活力单位(U)。 根据溶液的浓度与光吸收值成正比的关系,即:A标准/A未知=C标
准/C未知 C(酶液管浓度)=A酶×C标准/A标准 则15粒种子或幼苗的总活力单位= C酶×N酶×V酶 N为酶液的稀释倍数 V为提取酶液的总体积
取干燥种子15粒作为对照(提取步骤同上)。
3.酶活力测定:
(1)取25毫升刻度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要求加人各试剂(各试 剂须25℃预热10分钟)。
1(干种子)2(湿种子)3(标准管)4(空白管)
酶液
0.5
0.5
----
----
标准麦芽 ----
----
0.5
----
糖溶液
淀粉溶液
1
1
1
1
蒸馏水
----
----
----
0.5
将各管混匀,放在25℃,水浴中保温3分 钟后,立即向各管中加人1% 3,5-二硝 基水杨酸溶液2毫升。(?)
取出各试管,放人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冷 至室温,加水稀释至25毫升。将各管充 分混匀。
用空白管作对照;在500nm处测定各管的光 吸收值,记录结果。
四.计 算 本实验规定:25℃时3min内水解淀粉释放1mg麦芽糖所需的酶量为1
二.酶液提取:
取发芽第三天或第四天的幼苗15株,放人乳钵内, 加适量石英砂,加 1%氯化钠溶液10毫升,用力 磨碎。在室温下放置 20分钟,搅拌几次。将提 取液离心(1500转/min)6-7分钟。将上清液 倒人量筒,测定酶提取液的总体积。进行酶活力 测定时,将酶提取液用Ph6.9的磷酸缓冲液稀释 10倍。
实验五 的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


• 1.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 2.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热点01 提高粮食产量(解析版)-【初中生物】2024中考会考时政热点

热点01 提高粮食产量(解析版)-【初中生物】2024中考会考时政热点

热点01提高粮食产量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

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热点命题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合作、寄生等。

3.生态因素4.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热点命题2: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3.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形成果实繁殖后代有关系。

4.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5.种子中最重要部分是胚,因为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胚不包括胚乳)。

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7.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接着是胚轴伸长,最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热点命题3:植物的生理活动1.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萌发麦种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萌发麦种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萌发麦种淀粉酶活⼒的测定实验⼆萌发麦种淀粉酶活⼒的测定⼀、实验背景及⽬的⽲⾕类作物作为最重要的粮⾷作物,对其种⼦技术的研究对于提⾼我国种业发展⽔平、保障国家粮⾷安全有重要意义。

【1】休眠的种⼦中只有β-淀粉酶,萌发时胚释放出来的⾚霉素能诱导糊粉层细胞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引起α-淀粉酶⽣物合成,分泌到胚乳中。

【2】两种酶共同催化淀粉⽔解为糖,为细胞分裂以及细胞⽣长提供原料。

【3】【4】本实验通过测定萌发麦种淀粉酶活⼒,更好的了解酶在⽣物代谢中的作⽤。

⼆、实验原理淀粉是植物最重要的贮藏多糖,也是⼈和动物的重要⾷物和发酵⼯业的基本原料。

淀粉经淀粉酶作⽤后⽣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分⼦⽽被机体利⽤。

淀粉酶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在⽲本科植物萌发过程中,这两种酶的活性最⾼。

【5】α-淀粉酶可随机地作⽤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的粘度降低,因此⼜称为液化酶。

β-淀粉酶可从淀粉的⾮还原性末端进⾏⽔解,每次⽔解下⼀分⼦麦芽糖,⼜被称为糖化酶。

【6】【7】研究发现他们各有其⼀定的特性:α-淀粉酶不耐酸,在 pH3.6 以下则发⽣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在⾼温下易钝化。

利⽤不同特性,钝化其⼀,即可测定另⼀种酶的活性。

测定α -淀粉酶活性时,可将提取液加热到70°C 维持 15 分钟来钝化β-淀粉酶;【8】【9】⽽测定β-淀粉酶时,可⽤ pH3.6 的醋酸缓冲液处理提取液,以钝化α-淀粉酶。

实验应该严格把控钝化条件。

淀粉酶活⼒的⼤⼩与产⽣的麦芽糖量成正⽐,可⽤ 3,5-⼆硝基⽔杨酸法进⾏测定。

还原糖和碱性⼆硝基⽔杨酸试剂共热,产⽣⼀种棕红⾊的氨基化合物。

⽤实验体系中单位时间内⽣成的麦芽糖毫克数表⽰淀粉酶活⼒的⼤⼩。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保证酶的最适条件及初速度状态,以减⼩实验误差。

【10】【11】本次实验分为两部分,⼀是通过纯化β-淀粉酶活⼒完成α-淀粉酶的活⼒测定,⼆是不进⾏任何钝化处理测定总酶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ZagoM P I. T he antiox idant properties of zinc inte ractionsw ith -i ron and antix idants [ J]. F ree R adica l B io logy and M edicine, 2001, 31( 2): 266- 274.
图 3 锌对玉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图 4 铅对玉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图 1 铜对玉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图 5 铜对玉米 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图 2 铁对玉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图 6 铁对玉米 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7#
第 29卷 第 6期 2010年 6月
种 子 ( Seed)
V o.l 29 N o. 6 Jun. 2010
31- 34. [ 3]苗明升, 朱圆圆, 曹 明霞, 等. 重金属 铅对玉米萌 发和早期 生
长发育的影响 [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18 ( 1): 82- 84. [ 4]黄益宗, 朱永官, 黄 凤堂, 等. 镉和铁 及其交互作 用对植物 生 长的影响 [ J]. 生态环境, 2004, 13( 3): 406- 409. [ 5]刘萍, 李明军.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20- 130. [ 6]王晓波, 宋凤斌. 锌 对水稻种子萌发的 影响 [ J]. 吉林农业 大 学学报; 2005, 27( 2): 119- 122. [ 7] BettgerW J, D ell B L. A critiea l Phys io log ica l ro le of zinc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 f b iom enbranes[ J]. L ife Seienee, 1981,
2 结果分析
2. 1 Cu、F e、Zn和 Pb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图 1~ 4可见, 铜离子浓度对玉米的萌发率有较
明显影响, 在低于 0. 5 mm o l /L 时促进玉米的萌发, 高 于 0. 5mm ol /L 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且随着浓度 的增加, 抑制越明 显; 铁 离子处理 在玉米萌 发的第 2 天, 在低 于 4 mm o l/L 时 促 进萌 发, 在第 3 天, 高 于 2 mm ol /L时对玉米萌发表现抑制作用, 且随着浓度的增 加而增强; 锌对玉米种子萌发也有着先促进后抑制的变 化趋势, 在低于 1mmo l/L 时有促进作用, 1 mmo l/L 时萌 发率最高; 经铅离子处理的玉米种子, 在 0. 05 mm o l/L 时萌发率最高, 之后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2. 2 Cu、F e、Zn和 Pb对玉米 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Ab stract: W ith m aize asm aterial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 f Cu, F e, Zn and Pb on seed germ inat ion and the activity o f a-Am y lase. T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Cu, F e, Zn and Pb could prom ote seed germ ina tion at low concentra tion( Cu2+ [ 0. 5mm ol /L, F e3+ [ 2 mm o l /L, Zn2+ [ 1 mmo l /L, Pb2+ [ 0. 05 mm ol /L ), bu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 as h igher than som e value, m a ize seed germ ination w ere restrained obv iously. Cu or Pb treatm ent cou ld prom ote the act iv ity of A-am ylase, and Zn treatm ent had obv iously inhibitory to A-am ylase. K ey words: m aize; heavy m eta;l seedling grow th; A- am y lase
[ 10]陆景 陵. 植 物营 养 学 (上 ) [ M ]. 北京: 中 国 农 业 出版 社, 1999.
[ 11]赵智中, 张上隆, 徐昌杰, 等. 蔗糖代谢相关酶在温州蜜柑 果 实糖积累中的作用 [ J]. 园艺学报, 2001, 25( 2): 112- 118.
[ 12]施木田. 锌对苦瓜叶 片内源激素与 氮代谢及产 量的影响 研 究 [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 1): 59- 62.
表 1 各处理液离子浓 度 ( mm ol/L )
浓度标号
1
CuSO 4
0
F e2 ( SO4 ) 3
0
Z nSO4
0
Pb ( N O3 ) 2
0
Hale Waihona Puke 2345
0. 1
0. 5
1
1. 5
1
2
4
8
0. 5
1
1. 5
2
0. 05
0. 1
0. 2
0. 4
研究报告 乔 琳 等: Cu、Fe、Zn和 Pb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及淀粉酶活性的影 响
收稿日期: 2010 - 03- 06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8 B 210014 ) 。 作者简介: 乔 琳 ( 1985 - ), 男, 河南周口 人; 在读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植物学。 通讯作者: 傅兆麟。
# 36#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 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 958种子。 重金属离子类型: Cu2+ 、F e3+ 、Zn2+ 和 Pb2 + 四种离
下也可维持酶的构象, 促进酶的活性, 这在本实验中变 现为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而锌离子可能与 Ca2+ 发生 竞争性抑制作用, 而抑制 a-淀粉酶的活性。
图 7 锌对玉米 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图 8 铅对玉米 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结 论
结果表明, 铜、铁、锌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 素, 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有促进作用, 超过这个浓度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 制越明显。铅作为常见重金属污染物之一, 对玉米的发 芽也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趋势。铜参与酶的代谢调 节, 对生长素的合成、作物生长发育、种子的萌发有重要 的影响; 铁主要以细胞色素、铁硫蛋白等形式存在, 直接 或间接参与玉米叶绿素的合成; 锌能够稳定和保护有氧 代谢过程中膜结构的完整性[ 6~ 9] , 可以作为某些酶的组 分或活化剂参与呼吸作用 [ 10] ; 适量的锌还可以促进植 物体内的碳、氮代谢[ 11, 12] 。玉米是对锌最为敏感的作物 之一, 重金属离子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酶发生反应或与 酶特异结合, 产生刺激物质或使酶活性降低而抑制玉米 的萌发。
Cu、Fe和 Zn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 素, 对植物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通常作为某些 酶的一部分, 对酶的活性起到重要作用, 如铜是部分氧 化还原酶的组成部分, 铁是一些重要的氧化-还原酶催 化部分的组分, 锌是 RNA 聚合酶活动的必需元素等。 缺乏这些元素会影响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 但过量的 富集亦会对植物生长及生理活性造成损伤。 Pb 作为 重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也引起 重视。随着工业的发展,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 重, Cu2+ 、Fe3+ 、Zn2 + 、Pb2+ 四 种重金属 离子对植 物生 长的影响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 1 ~ 4] 。本研究以玉 米为试验材料, 采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处理玉米种 子, 分析研究 Cu2+ 、Fe3+ 、Zn2+ 、Pb2+ 四种重金属离子不 同浓度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萌发相关酶的影响。
第 29卷 第 6期 2010年 6月
种 子 ( Seed)
V o.l 29 N o. 6 Jun. 2010
Cu、Fe、Zn和 Pb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乔 琳 1, 2, 傅兆麟2 ( 1.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2. 周口师范学院实验中心, 河南 周口 466001)
# 38#
参考文献:
[ 1]金进, 叶亚新, 李 丹, 等. 重金 属铜对玉米的 影响 [ J]. 玉米 科 学, 2006, 14( 3): 83- 86.
[ 2]韩芸, 杜锦, 向春阳. 硫酸锌、氯化钙 溶液浸种对 玉米种子 萌 发的影 响 [ J]. 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学 报, 2008, 20 ( 4):
a-淀粉酶作为萌发相关酶, 是以 Ca2+ 为中心金属离 子的金属酶, 须依赖于金属离子与其特定氨基酸残基结 合, 使构象发生变化, 暴露活性部位, 以便和底物结合发 生催化作用。铅离子在低浓度下能提高或激活淀粉酶, 可能是因为其进入酶中 Ca2+ 的结合区域维持了酶活性 中心构象而促进 a-淀粉酶的活性; 铜、铁离子在低浓度
由图 5~ 8可见, 铜离子在几个处理浓度都高出了 对照组的淀粉酶活性, 并在 0. 5 mm ol /L 时表现最高; 铁 离子对 a-淀粉酶的影响并不明显, 呈下降趋势; 锌离子 对玉米萌发后淀粉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随着浓度的增 加而显著增强; 各处理浓度铅离子对玉米萌发后 a-淀粉 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且浓度越高酶活性越高, 0. 1 mm o l/ L 以上浓度变化平缓。
摘要: 以玉米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浓度 的铜、铁、锌、铅 重金属 离子 对玉 米种子 萌发 率及 A-淀粉 酶活 性的影 响。结 果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