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郭坤
矩形的性质(郭坤的优质课教案)

《矩形的性质》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第一课时。
矩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几何图形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特殊平行四边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起承上起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学生在心理上易受到下列因素影响:一是受日常用语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矩形常被称作长方形,容易给学生造成矩形是另一种图形的错误认识。
二是受平行四边形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矩形的性质以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但有些学生容易将两种图形的性质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帮助学生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矩形的概念、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养成主动探究习惯,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3.情感目标:在对矩形特殊性质的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图形中的对称美,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矩形性质定理、推论及特殊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后提出问题: 同学们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是什么图形?你知道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矩形概念及其性质.(板书:矩形)实 践 探究实 践 探究1、矩形的概念拿出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角的变化。
当有一个角恰好为直角时,得到一个怎样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以图形变化为引入,让学生从变化的平行四边形中体会矩形,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联系..在演示过程中提问: (1) 平行四边形在变化过程中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2) 观察平行四边形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是什么?改变的又是什么? (3) 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形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怎样特殊? (4)这时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白杨课程教案:突破课程设计的瓶颈与挑战

一、教案概述白杨课程教案:突破课程设计的瓶颈与挑战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常见瓶颈与挑战。
2. 学习突破课程设计瓶颈与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3. 提高课程设计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常见瓶颈与挑战,以及突破瓶颈与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程设计中的瓶颈与挑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2. 课程设计中的常见瓶颈与挑战3. 突破课程设计瓶颈与挑战的策略与方法4. 实际案例分析5. 课程设计实践练习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3. 课程设计实践:评估学生课程设计实践的成果,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二、第一章: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认识到课程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的定义和作用2. 课程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3. 优秀课程设计的标准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课程设计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优秀课程设计的标准。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课程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第二章:课程设计中的常见瓶颈与挑战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设计中常见的瓶颈与挑战。
2. 认识到解决瓶颈与挑战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中的常见瓶颈与挑战2. 瓶颈与挑战的原因分析3. 解决瓶颈与挑战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课程设计中的常见瓶颈与挑战及其原因。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瓶颈与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keep课程设计总结

keep课程设计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XX技能,提高学生的XX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能够运用XX技能进行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XX学科的应用领域。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内容包括XX概念的定义、XX原理的阐述等。
2.第二章: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主要内容包括XX学科的历史发展、未来趋势以及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3.第三章:XX方法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XX方法的原理、步骤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4.第四章:XX技能的培养主要内容包括XX技能的训练、实践操作以及技巧提升。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XX学科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以直观展示XX学科的原理和应用。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1

• 我的说课完毕。 • 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
三、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目标: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结构。能够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 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说出运动对动 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 沟通、合作的信心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 1、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______的牵拉。 • 2、骨骼肌受____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_ 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 3、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 _____。骨的复位要靠______骨骼 肌的收缩牵拉。 • 4、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____组肌肉相互配合活 动 的。
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关节 肌肉 二、意义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请同学完成课堂检测题,进行同桌之间 互相评判。
六、教学特色说明:
1、利用动物运动的视频、屈(伸)肘的动画、人 体骨骼模型等资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 2、本节教学体现了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中 煅炼了自己与别人的合作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3、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学本课,划出重点。这样煅 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大量的活动,将知识引入生活,让学生学 以致用。
KUD课程设计

KUD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理解××××××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分析问题。
3.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如××××××,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或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概念:介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结合课本第×章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昆明学院所选教材中关于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如关键概念、原理及相应的实例。
2. 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结合昆明学院所选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
学生特点: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教材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原理- 关键概念:列举与本章节相关的重要概念,如定义、性质、分类等。
- 基本原理:阐述本章节的核心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 实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材第二章:知识运用与实践- 应用案例:介绍本章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 实践活动: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教材第三章:拓展提高与创新能力- 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与本章节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知识面。
-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设计创新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1. 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基本概念与原理。
2. 第二周:学习教材第二章,进行知识运用与实践。
3. 第三周:学习教材第三章,拓展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
天空课堂第二课实验内容

天空课堂第二课实验内容摘要:一、天空课堂简介1.天空课堂的背景与意义2.天空课堂的发展历程二、第二课实验内容概述1.实验主题2.实验背景3.实验目标三、实验过程详解1.实验步骤2.实验原理3.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四、实验成果与意义1.实验成果展示2.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3.实验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启示五、天空课堂的展望1.未来天空课堂的发展趋势2.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正文:一、天空课堂简介天空课堂是我国教育部推出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举措,旨在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传输到全国各地,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知识。
自启动以来,天空课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二、第二课实验内容概述1.实验主题:第二课实验主题为“探究天空的奥秘”。
2.实验背景: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了解天空的奥秘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天空课堂推出了第二课实验,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天空世界。
3.实验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三、实验过程详解1.实验步骤:本节课的实验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老师通过天空课堂平台向学生讲解天文知识;其次,学生通过平台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学生在平台上提交实验报告;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反馈。
2.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天文知识,如地球公转、自转等原理,都是现代天文学的基础知识。
通过理解这些原理,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天空的运行规律。
3.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同时,学生还需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实验成果与意义1.实验成果展示: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识,如地球公转周期、太阳高度角变化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了解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博悟课程设计案例分享

博悟课程设计案例分享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如XXX(具体知识点),形成扎实的知识体系。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案例研究,掌握XX 原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形式,提升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等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基础,但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的学习:涵盖课本第X章至第X章,重点讲解XXX(具体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3. 能力培养:以课本为基础,开展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等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课程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XXX(具体知识点)的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开展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课堂互动,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课时: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进度:按照以上安排,每课时完成相应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材章节:第X章至第X章,涵盖XXX(具体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黎石油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设计题目1850m³丙烷球罐设计系部培黎石油工程学院专业油气储运班级113学生姓名郭坤学号20131802050410指导教师张艳丽徐菁2014年 11 月10日培黎石油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题目:2100m³丙烷球罐设计设计任务:储罐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两部分:(1)工艺设计:是根据化工生产任务提供的工艺条件:包括压力、温度、产量、物料性能等,通过工艺计算和生产经验确定设备的结构型式、设备总体尺寸及管口尺寸和方位。
(2)机械强度设计:是在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和校核计算, 对设备的内、外附件进行选型和结构设计计算,最后绘制设备的装配图和零部件图。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设计条件物料:丙烷地震设防烈度:8度安装地区:兰州温度:35℃球罐建造场地:Ⅱ类,近震丙烷密度:474 kg/m³丙烷饱和蒸气压:1.231Mpa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设计要求:由于设计参数是每个人各不相同,所以,基本上能够保证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锻炼,并可在碰到确实需要讨论的个别难题时仍然可以相互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们独立进行的工程设计工作,是总结性的、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学生必须完成一张A1装配图和编制技术性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董大勤,袁凤隐,《压力容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丁伯民、黄正林,《化工容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3)徐英、杨一凡、朱萍,《球罐和大型储罐》,化学工业出版社;(4)帅健、丁桂杰,《管道及储罐强度设计》,石油工业出版社。
(5)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教学院长:(签名)年月日摘要球罐是一种工业使用储存介质的压力容器,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的压力容器而广泛应用。
球罐具有占地少,受力情况好、承压能力高,分片运输到现场安装成形、容积的大小基本不受运输限制等其它压力容器无可比拟的优点。
在石油、化工、城市燃气、冶金等领域广泛用于存储气体和液化气体。
球罐的大型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
本文针对1850m3丙烷气球罐设计、制造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球罐选材、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如下工作:查阅有关球罐设计的文献,在系统了解球罐结构设计及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对球罐选材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采用16MnR;对球罐进行工艺结构设计和尺寸计算,根据GB12337-2010《钢制球形储罐》对球罐进行结构与强度设计计算;进行球罐图纸绘制,完成球罐装配图及各主要零部件图。
关键字:球罐;压力容器;强度计算AbstractThe spherical tank is a storage medium using pressure vessel industry, as a kind of effective, economic and widely used pressure vessels. The spherical tank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land occupation, good stress condition, high pressure bearing ability, slice is transported to the siteinstallation forming, volume size is not the basic transport restrictions and other pressure vessel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Widely used for thestorage of gas and liquefied gas in the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city gas, metallurgy and other fields. Large-scale spherical tank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it involves multiple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1850m3 propane spherical tank design, manufacturing of key technology of - materials, structure design and strength check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y,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work: consult relevant tankdesign literature, in the system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tructur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pherical tank, completed the writing of literature review of materials;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use of 16MnR; process structure design and size calculationof spherical tank, according to GB12337-2010 "steel spherical tank"structureand strengthdesign of spherical tank calculation; spherical tankdrawings, complete spherical tank assembly drawing and the main parts of the map.Keywords: spherical tanks; pressure vessels; strength calculation第一章绪论1.1球罐的特点随着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球形容器的制造水平也在高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石油化工、合成氨、城市燃气建设中,大型化球形容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石化企业、国防工业、冶金工业及城市燃气中,用于储存液态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及其混合物(LPG)、液化天然气(LNG)、液氧、液氮和液氨、液氢等物料。
球形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部门,它可以用来作为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氨、液氮及其他介质的储存容器。
也可作为压缩气体的储罐。
国内外球罐技术发展的方向都是高参数大型化,球罐大型化可以降低单位容积存储能力的投资,节省占地,也节省了辅助设施的费用,同时便于管理。
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开展石油液化气球罐大型化工作较早,技术水平较高,由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需要将液化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进行大规模的运输和贮存,球罐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数量迅速增加,日趋大型化,而且向超高压、极低温发展。
国际上目前最大液态介质球罐直径27.4m,容积10770m³;最大城市煤气球罐直径 72.55m,容积200000m³。
中国目前大多数球罐容积为200~1000m³,最大容积8250m³、直径25.1m。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焊接、制造、现场组焊技术的不断提高、球罐也正向着高参数和多品种方向发展。
设计压力从0.093兆帕的真空度到几十个兆帕,工作温度为-250~850℃,球壳结构从单层到多层,品种非常广泛。
但球罐大型化是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1.2球罐的分类球罐的形状有圆球型和椭球型。
绝大多数为单层球壳。
低温低压下贮存液化气体时则采用双重球壳,两层球壳间填以绝热材料。
采用最广泛的为单层圆球型球罐(见彩图)。
球壳是由多块压制成球面的球瓣以橘瓣式分瓣法、足球式分瓣法或足球橘瓣混合式分瓣法组焊而成。
球罐的支撑结构最常见的为赤道正切式,其次为对称式、裙座式、半埋地式和盆式。
椭球型球罐通常用于常温下贮存饱和蒸气压比大气压稍高的、挥发性强的液态烃(如汽油等),操作压力为0.12~0.3MPa,容积一般在500~6000m3范围内。
更大容积时,应采用复式椭球型球罐。
1.2.1按储藏温度球罐一般用于常温或低温,只有极个别场合,如造纸工业用的蒸煮球罐,使用温度高于常温。
(1)常温球罐如液化石油气、氮、煤气、氧等球罐。
一般说这类球罐的压力较高,取决于液化气的饱和蒸汽压或压缩机的出口压力。
常温球罐的设计温度大于-20℃(2)低温球罐这类球罐的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一般不低于-100℃。
(3)深冷球罐设计温度-100℃以下往往在介质液化点以下储存,压力不高,有时为常压。
由于对保冷要求较高,常采用双层球壳。
目前国内使用的球罐,设计温度一般在-40℃~50℃之间。
1.2.2按结构形式分类(1)按形状分有圆球形、椭圆形、水滴形或上述几种的混合。
(2)球形罐按分瓣方式有橘瓣式、足球瓣式、混合式三种。
(3)圆球形按支撑方式分有支柱式、裙座式两大类1.3 球罐的发展历史1.3.1 球罐制造的发展史20纪30年代,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进行球罐的制造,如美国在1910年、德国在1930年分别建造了有限的几台铆接结构的小型低压球罐。
由于铆接结构不仅费工而且费料,且球罐密闭程度差,制造相对困难,给球罐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焊接技术逐渐趋向成熟,以及适合焊接的新钢种的不断开发,球罐的制造由铆接改为焊接,由此技术上得到了很大发展。
如美国在1941年、前苏联在1944年、日本于1955年、前西德于1958年分别制造了一批压力较高、容量较大的焊接球罐。
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形成了球罐制造水平的高速发展期。
以日本为例,60年代前单个液化气球罐的容积均在2000m3以下,而目前已具备生产单个容积在20000m3以上液化气球罐的能力。
同时,西德已有生产容积为43300m3以上球罐的能力,法国也有容积为87000m3球罐的制造经验, 同时美国还建造了一台容量3400m3、设计温度为-250℃的超低温液氢球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