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古诗文赏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及常见考点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汇总

主旨:此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是中秋望月怀人的绝唱 之作,真挚感人,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
4月夜忆舍弟①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③。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④。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⑤。
①题解: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这首诗写于唐 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 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 ②内容、写法: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 景色。“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渲 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①内容: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 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 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很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②内容、写法:颔联选取了鸡鸣、茅店、残月、板桥、寒霜等富有特征的意象,极其 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 了出行的艰辛,衬托出作者思乡的深切。
3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⑤?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③写法、情感:颈联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 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此情此景,道尽英雄失路的悲 慨。 ④情感:尾联抒发英雄之志,表达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主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抒发了 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对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课外古诗鉴赏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菜园中生长着碧绿的葵菜,叶上的晨露待阳光一照就干了。
春天的太阳向大地散布着恩惠,万物就可充满生机勃勃的光辉。
但时常担心秋天的到来,使花叶都变黄枯败。
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1、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
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2、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4、请写出两则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句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惜时劝学)。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不知归依何方。
每一棵树上染上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洒满了落日的余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的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1、“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彷徨、抑郁。
4、本诗写景有特色?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把个人放置到广袤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 的孤独感。(意思对即可得分) 5.(2019曲靖)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 分)
四、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2016曲靖鉴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金题集训】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小令内容简要分析。(2 分)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行旅图。主要特点是色调的对比。起句写藤枯、树老、鸦
昏,黑沉沉的颜色,冷冰冰的色调;但接下来的“小桥流水人家”却颜色光亮 而又甜暖。这种色调的对比,衬托了游子漂泊异乡的伤感。 2.(2016曲靖)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2分)
三、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10年未考;2020省卷强预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金题集训】 1.请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进行赏析。(2分)
此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描写江面美景,一个“正”字写出江面风平浪静,“一帆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 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2011昆明)请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赏析。 (2分)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 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诗人“观”到了哪些景色?(2分)
初三下册古诗文(课内):蒹葭

初三下册古诗文(课内):蒹葭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及说明译文河畔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珠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哪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忧如在那水中央。
河畔芦苇密又繁,清早露珠不曾干。
意中之人在哪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登攀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忧如就在水中滩。
河畔芦苇密稠稠,清晨露珠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哪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忧如就在水中洲。
说明蒹(ji 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 (ji 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亮、旺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旺盛的样子。
为:凝固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水而下。
一说“洄”指曲折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从:找寻。
阻:险阻, (道路 )难走。
宛:宛如,仿佛。
晞(x 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 ī):水中高地。
坻(ch í):水中的沙岸涘(s ì):水边。
右:迂回波折。
沚(zhǐ):水中的沙岸。
*鉴赏假如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怀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乞降追求不得的难过心情。
精神是难得的,感情是诚挚的,但结果是迷惑的,处境是可悲的。
但是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识的东西,不是抒怀主人公的追乞降失意,而是他所创建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拥有广泛意义的艺术境界。
好诗都能创建境界。
境界是一种格局、一种构造,它拥有含容全部具备相像格局、类同构造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部编版二年级必背课内外古诗注音版,孩子在家赶紧背!

部编版二年级必背课内外古诗注音版,孩子在家赶紧背!古诗赏识课内méihuā梅花sòngwángānshí[宋]王安石qiángjiǎoshùzhīméi墙角数枝梅,línghándúzìkāi凌寒独自开。
yáozhībúshìxuě遥知不是雪,wèiyǒuànxiānglái为有暗香来。
yǒushānjiētúhuàwúshuǐbúwénzhāng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yīqíchūnjiǔlǜshílǐdàohuāxiāng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zhōnghòuchuánjiājiǔshīshūjìshìzhǎng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xiǎoérchuídiào小儿垂钓tánghúlìngnéng[唐]胡令能péngtóuzhìzǐxuéchuílún蓬头稚子学垂纶,cèzuòméitáicǎoyìngshēn侧坐莓苔草映身。
lùrénjièwènyáozhāoshǒu路人借问遥招手,pàdéyújīngbúyīngrén怕得鱼惊不应人。
dēngguànquèlóu登鹳雀楼唐王之涣báirìyīshānjìn白日依山尽,huánghérùhǎiliú黄河入海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清.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静夜思唐.李白(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的意思是: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想象的画面:秋天的夜晚,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
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
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春夜酣睡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处处鸟儿在鸣唱。
依稀记起昨夜里淅淅沥沥的风雨声,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花儿凋落在地上。
想象画面: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肯定会落红遍地,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村居清.高鼎(描写春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纸莺:莺,老鹰;纸莺,风筝。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鹂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想象的画面:早春二月,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黄莺也从窝里飞出来了,在天空中欢快地叫着,仿佛在练练自己的嗓子。
河堤上柳树发芽了,长长的辫子拂着河堤,好像被陶醉了。
高鼎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也快被陶醉了。
这时,突然传出儿童嬉笑的声音,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上学读书的孩童放学了,边走边聊,还不时地“哈哈”笑着,到家了,孩子们慌忙跑进家里,把自己糊宣纸风筝拿了出来,原来他们刚才商量好了,准备一会儿放风筝比赛。
他们大都是两个一伙,一个人拿着风筝,一个人拿着线。
这时一阵东风吹来,他们大喊一声:“放!”就飞快地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
没一会儿,风筝在田野上空翱翔,有蝴蝶、老鹰、金鱼、还有蝙蝠.....孩子们还互相比赛,看谁的风筝飞得高呢!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编辑本段]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参考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故事:在野外的林阴道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树木。
远远望去,只见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开心的事儿,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了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想将蝉儿捉到手呢,怕歌声惊到了知了,索性闭口不唱了,站在树下,细细思索该怎样把知了捉到手呢?小池北宋.杨万里(描写夏天)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词释义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小学二年级】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描写深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 坐:因为。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译文: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赠汪伦唐.李白(送别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运用比兴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文解释】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改成白话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白站在一艘小船上正在观赏眼前的一片美景。
忽然,岸上传来了踏歌声,随后就出现了李白的好朋友汪伦。
李白看到了汪伦便马上走上去与他相会。
汪伦拍了一下李白的肩膀说:“你怎么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要走了,要不是我发现的早,恐怕现在见不到你了。
” 李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一个重兄弟情意的人,我不愿看到兄弟为小弟的离去而感到伤心,所以才写下离别信给你,谁知你这么早就发现了。
” 汪伦听后,连忙拉住李白说:“李白兄,你在家中反正没有什么事,还是再在我家多留几日吧!”李白看了看天色,说:“汪伦兄,现在天色不早,你还是回去吧,我也应该走了。
” 汪伦见没法留住李白,便深情地说:“好吧,那就后会有期吧。
” 于是,两人就地握手告别。
李白站在船上,看着多情的汪伦,就吟出了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死。
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宿新市徐公店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写景诗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1)“日照香炉生紫烟”生:生成,呈现。
紫烟:紫色的烟云。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的团团云雾成了紫色的云霞。
(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远看,川:水道,河流。
挂前川:瀑布下面接着河流,故瀑布好像悬挂在河流前面。
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看去,瀑布就像悬挂在山前的河流上。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飞泻的水流。
直下:直泻而下。
直,垂直。
三千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山很高,瀑布很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直泻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
(4)“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怀疑是。
疑:怀疑,表示判断不定。
落:降落,坠落,这里可解释为“倾泻”九天:这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怀疑是银河的水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
用白话文说说诗意。
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的团团云雾成了紫色的云霞。
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
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直泻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
使人怀疑是银河的水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
▲绝句唐.杜甫(写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想象画面:屋外杨柳依依,呈现出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微风习来,柳枝随风飘舞。
显得格外婀娜多姿,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
一群白鹭排成一行在湛蓝的天空中飞翔,好象要与青天相接。
窗外巍峨的西岭,皑皑白雪终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
门前的岷江,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这些船只是来自遥远的东吴.【小学三年级】▲小儿垂钓清.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有一个小孩子,他特别喜欢钓鱼。
特别是每天早上没扎好头发就拿着鱼竿和竹篓去钓鱼。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钓鱼。
他坐在青青的草地上,草地上的草非常高,把他的身体都遮住了,只露出头上的草帽,倒映在水中,真滑稽!有一个过路人看到他的样子,就想逗逗他。
于是笑呵呵地说:“小朋友,你知道绍兴路怎么走吗?”小孩怕把鱼吓跑,不敢出声,着急地对路人摇摇手。
路人忍住笑,又故意大声说:“小朋友,你怎么不回答呀?”小孩小声地说:“嘘,鱼快上钩了,我不能说话!”路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那你现在怎么又讲话啦?”再给你一个供朋友参考300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
一个小村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上是绿油油的草地,小河边垂柳依依,风景非常迷人。
在河边有一个小娃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他的眼睛一动也不动的盯着鱼钩,等待着大鱼上钩。
这时,一位过路人客气地想向个小娃问路,可那个小娃不说话,竖起一根手指头放在嘴巴上“嘘嘘嘘”,然后再招招手,路人好象懂得了那小娃的意思,正朝着小娃走来。
就在这时,水面上起了圆晕,鱼钩立刻下沉,小娃很机灵,一下子就提起鱼竿,“哇!好大的一条鱼呦”小娃高兴地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