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叶
有趣的叶子教案设计

有趣的叶子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叶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叶柄、叶脉、叶片等。
讲解叶子的主要功能,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种类的叶子,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引导学生触摸叶子的不同部位,感受叶子的质地。
第二章:叶子采集与观察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正确的叶子采集方法,如选择完整的叶子、避免损坏叶子等。
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叶子采集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叶子。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片叶子进行观察,记录叶子的特征。
第三章:叶子印画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叶子印画的基本技巧,如选择合适的叶子、调色、印刷等。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独特的叶子印画作品。
3.3 教学活动:展示叶子印画的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叶子的印刷效果。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片叶子进行印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第四章:叶子观察与记录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提高学生的记录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正确的叶子观察方法,如选择合适的叶子、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
引导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叶子的特征和观察到的变化。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片叶子进行观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叶子的特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五章:叶子手工制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5.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叶子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切、拼贴、装饰等。
第七章_烟叶分级

成熟
尚熟
欠熟
假熟
2、油分
油分通常指烟叶组织细胞内含有的一种柔软半液 体或液体物质。 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分为多、有、稍有、少四 个档次。
多
有
稍有
少
3、身分
身分指烟叶厚薄、密度或单位面积重量的综合 状态。 身分以厚度表示,但这里所称的厚度并非单纯指 物理量度,它还包含有叶片密度状态。 叶片厚度,一般随烟株的部位上升而增厚。同一 部位的烟叶,随成熟度的提高而趋薄。 根据烟叶的厚薄、密度状态,结合人感官可觉察 到的差异幅度,将烟叶身分分为薄、稍薄、中 等、稍厚、厚五个档次。
4、叶片结构
叶片结构指烟叶细胞的疏密程度。叶片结构状态 与部位、成熟度有关。根据烟叶的结构状态,叶 片结构可分为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四个 档次。
5、色度
色度指烟叶表面颜色的饱和程度。 色度包含烟叶颜色的均匀程度、颜色的饱满程 度和颜色的光泽程度等三层意思。均匀程度指 烟叶表面颜色均匀一致的状态;饱满程度指颜色 的浓淡状态;光泽程度指视觉的反映强弱状态。 根据烟叶颜色的饱和程度,将色度分为浓、强、 中、弱、淡五个档次。
6、长度
长度指从叶片主脉柄端至尖端间的距离。失去 了叶尖的烟叶,则以其由柄端沿主脉方向的实际 长度计量。 从我国生产实际出发,本标准规定的叶片长度, 最长叶为45厘米,最短叶为25厘米。 本标准中未规定叶片宽度要求
7、残伤
残伤指烟叶组织受破坏,失去成丝的强度和坚实 性,使用价值极度低下。 因此,本标准规定各级的残伤百分数,其范围从 5%到35%。
副组是为区分那些因来自长发育不良,采收不当, 调制失误,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低质量烟叶。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这类烟叶所占比例是不大的。 副组的分组因素是光滑叶、杂色叶、微带青叶、 青黄色叶。
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精选版课件ppt
51
二、茎的变态
根状茎
块茎 地下茎的变态
鳞茎
茎的变态
球茎 匍匐茎
肉质茎
地上茎的变态 叶状茎
茎卷须
茎刺
精选版课件ppt
52
(一)地下茎的变态
1.根状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 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有腋芽。
精选版课件ppt
53
2.块茎:节间缩短的变态茎,横切面上由外向内 为周皮、皮层、维管束环、髓环区和髓部等。
精选版课件ppt
31
第四节 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二、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精选版课件ppt
32
(一)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为了降低蒸腾、贮藏水 分,出现以下特点:
叶小型,表皮角质化程度高(角质层 厚),表皮毛和蜡被发达;或呈复表 皮,气孔下陷等。栅栏组织发达,多 叶脉。叶片肉质,贮藏水分的薄壁组 织发达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精选版课件ppt
20
3、 叶 脉
网状 叶 脉
1 = major vein of second order; 2-5 = minr veins; 6 = blind terminal vein
精选版课件ppt
21
中脉维管束放大(与叶柄结构相似)
精选版课件ppt
维管束
含叶 绿体
22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丁 香 顶 芽 纵 切
精选版课件ppt
11
二、叶的解剖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叶柄的解剖结构 2、叶片的解剖结构
精选版课件ppt
12
1、叶柄的结构
结构:表皮组织、基本组织 和维管(属)组织。
叶的形态与结构

叶的形态与结构第七章叶的形态与结构第⼀节叶的发⽣组成和叶序叶是先于根发育出现的结构,是植物光合作⽤制造养分的重要场所,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之⼀。
本章主要讲述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第⼀节叶的发⽣、组成与叶序⼀、叶的发⽣与⽣长(⼀)叶的发⽣与⽣长1.叶的发⽣叶由叶原基⽣长分化⽽来。
当芽形成和⽣长时,在茎的⽣长锥的亚顶端,周缘分⽣组织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侧⽣的突起。
这些突起是叶分化发育的起点,因⽽被称为叶原基。
叶原基是⼀团原分⽣组织细胞,将朝着长、宽、厚三个⽅向进⼀步⽣长,逐渐形成具有叶⽚、叶柄、托叶等结构雏形的幼叶,最终发育成为成熟叶。
叶的这种起源发育⽅式称为外起源(图7-1)。
2.叶的⽣长由叶原基发育成叶的过程包括顶端⽣长、边缘⽣长和居间⽣长三个阶段。
叶原基形成后,⾸先进⾏顶端⽣长,不断伸长,成为圆柱状的结构,称为叶轴。
叶轴是尚未分化的叶柄和叶⽚。
具有托叶的植物,叶原基上部形成叶轴;叶原基基部的细胞分裂较上部快,且发育较早,分化成为托叶,包围着上部叶轴,起到保护作⽤。
具有叶鞘的植物(如⽲本科),叶原基基部⽣长活跃,侧向延伸可以包围整个茎端分⽣组织。
在叶轴伸长的同时,叶轴两侧边缘的细胞开始分裂,进⾏边缘⽣长(边缘⽣长进⾏⼀段时间后,顶端⽣长停⽌)。
叶轴的边缘⽣长,使叶轴变宽,形成具有背腹性的、扁平的叶⽚雏形;如果是复叶,则通过边缘⽣长形成多数⼩叶⽚。
没有进⾏边缘⽣长的叶轴基部分化为叶柄,当幼叶叶⽚展开时叶柄才随之迅速伸长(图7-2)。
当幼叶由芽内逐渐伸出、展开时,边缘⽣长逐渐停⽌,整个叶⽚进⼊居间⽣长,最后发育成熟。
⼤多数幼叶叶⽚的⽣长基本上是等速⽣长,但有些幼叶各部分细胞的⽣长速度并⾮完全⼀致,因⽽在叶的⽣长过程中,便出现了不同的叶缘、叶形等。
叶⽚在不断增⼤的同时,伴随着内部组织的分化成熟。
在边缘⽣长时期,叶轴两侧的边缘分⽣组织经垂周分裂产⽣原表⽪,将来发育成为表⽪;近边缘分⽣组织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交替进⾏,形成了基本分⽣组织和原形成层。
第七章 叶类及全草1

椹
(二)地理分布
• 生于山林中、路旁。全国有栽培。
• 初霜后采收,先除去杂质,然后晒干。
(三)保健作用
•
• •
处方中写桑叶、霜桑叶、冬桑叶,双叶,双桑
叶均指生桑叶。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炒桑叶为桑叶甩文火徽炒,至深黄色取出摊晾 入药者。 炙桑叶又名蜜桑叶。为桑叶用蜂蜜炙后入药者。
•
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
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功用
•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
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
视物昏花。
• (3)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 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 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 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 另外香椿还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
• 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
适用人群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 1. 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
的良药;
2. 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
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
据分析,每100克香椿头中,含蛋白质9.8克、含
钙143毫克、含维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
糖效
•
二氢查耳酮,二氢查耳酮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 因此甜茶是目前各国寻求的天然甜味剂的理想资 源。
热量仅为蔗糖的三百分之一,且无苦味,无毒性。
茶效
• 由于甜茶还含有的茶多酚、硒、锗等物质, 同时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它是具有防癌、治
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
32
(一)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为了降低蒸腾、贮藏水 分,出现以下特点:
叶小型,表皮角质化程度高(角质层 厚),表皮毛和蜡被发达;或呈复表 皮,气孔下陷等。栅栏组织发达,多 叶脉。叶片肉质,贮藏水分的薄壁组 织发达
.
33
肉质化的叶
龙石兰
落地生根
结构
1、表皮
2、叶肉
3、叶脉
.
23
1.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6种细胞)
长细胞:表皮的主体,细胞外壁角化、硅化,
表皮细胞
栓细胞:细胞壁栓化;
表
短细胞
硅细胞:细胞充满硅质,常向外突
起形成刺状。
保卫细胞:长哑铃形
皮 气 孔 器 气 孔:开或闭
副卫细胞:在保卫细胞外侧
泡状细胞:又称运动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
2、 叶 肉
.
26
3.叶脉(平行脉)
香蕉叶脉
平行脉
葱 叶 叶 脉
Parallel venation
Characteristic of monocots
.
27
3、叶脉
(1)有限外韧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近于上表皮。 C3植物
初生韧皮部:近于下表皮。
C4植物
维管束鞘 :
C4植物:由单层薄壁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成花环状;
.
37
(一)落叶:植物的叶,生活一定时期之后, 从枝条上脱落的现象。
落叶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按落叶情况不同,木本植物分为落叶树与常 绿树。
.
38
(二)落叶原因
离层Leaf Abscission : 叶柄基部--细胞解体死亡。
第七章 烟叶分级

B1R
3、完熟叶组
高度成熟或充分成熟,油分少,烟质地 干燥,以手触摸有干燥感,叶面皱折,颗粒多, 有成熟的斑点,叶色深; 这种烟叶闻起来有明显的发酵烟的香甜味。手摇 时,可听到干燥的“嘶嘶”声响。这种烟叶一般 数量不多。
经部位和颜色二次分组,
4、叶片结构
叶片结构指烟叶细胞的疏密程度。叶片结构状态 与部位、成熟度有关。根据烟叶的结构状态,叶 片结构可分为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四个 档次。
5、色度
色度指烟叶表面颜色的饱和程度。 色度包含烟叶颜色的均匀程度、颜色的饱满程 度和颜色的光泽程度等三层意思。均匀程度指 烟叶表面颜色均匀一致的状态;饱满程度指颜色 的浓淡状态;光泽程度指视觉的反映强弱状态。 根据烟叶颜色的饱和程度,将色度分为浓、强、 中、弱、淡五个档次。
主组内共划分出下部柠檬黄色组、下部桔黄色 组、中部柠檬黄色组、中部柠檬黄色组、上部 柠檬黄色组、上部桔黄色组、上部红棕色组和 完熟叶组等八个组。
(二)副组划分
1、光滑叶组 光滑是指烟叶组织平滑或僵硬。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光照不足,叶片生长不良。成熟度较 差,叶细胞未能正常发育,叶细胞小排列紧密,无孔度, 内含淀粉类物质多。 光滑的特征表现在表面平滑或僵硬,无颗粒,手触摸有似 触摸塑料或硬质纸的感觉,喷水后不易吸收。 光滑叶指任何叶片含平滑或僵硬面积占全部叶片20%以上 (含20%)者均列为光滑叶。光滑叶归入光滑叶组定级。 这类烟叶多产生于中下部烟叶。
6、长度
长度指从叶片主脉柄端至尖端间的距离。失去 了叶尖的烟叶,则以其由柄端沿主脉方向的实际 长度计量。 从我国生产实际出发,本标准规定的叶片长度, 最长叶为45厘米,最短叶为25厘米。 本标准中未规定叶片宽度要求
叶类药材详解

七、艾叶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 1,8-桉油精、水芹烯、樟脑等。
【成效应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 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 血;外治皮肤瘙痒。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七、艾叶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知识链接 治食鱼蟹中毒,包括过敏,出现腹痛、呕吐,或遍身 风疹瘙痒,可用鲜苏叶60克、生姜20克,加清水二碗半, 煮至二碗,一日分2~3次口服。假设上方中再参加厚朴 5克、生甘草5克,效果更好。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七、艾叶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来源】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i.et
知识链接 1.醋艾炭 取净艾叶,照炒炭法炒至外表焦黑色,喷醋, 炒干。成效为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2.艾香 据临床报道,医院手术室准备间,走廊利用艾香 点燃,进行空间杀菌消毒,效果显著。
知识链接 1.治疗痛经 用生艾叶10克,红花5克,开水泡20至30分 钟,1次口服,一般在经来前或经期服2剂,效果良好。 2.用于养生保健 养生堂用艾叶10克,红花5克,开水泡 15分钟,泡脚,有驱寒通经的作用。
知识链接 柏子仁
柏子仁为侧柏的枯燥成熟种仁。 成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 盗汗,肠燥便秘。
三、桑叶 Mori Folium
【来源】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枯燥叶。
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结合对桑树的了解,说说桑树全身都是宝的实例。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三、桑叶 Mori Folium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五、番泻叶 Sennae Foliu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表皮 表皮细胞:表皮切面上看是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扁 平细胞;在横切面上外形较规则,外壁厚,常具角质, 有的有腊质;一般不具叶绿体。 气孔
一般组成:保卫细胞(双子叶植物为肾形,单子叶植物为哑
铃形)、副卫细胞、气孔器 表皮毛:
水孔(water pore):在叶 尖或叶缘的表皮上,还 有一种类似气孔的结构 ,保卫细胞长期开张, 称为水孔。
第七章叶
第一节、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1、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转化的场所
CO2 H 2 O CH 2 O O2
光能、叶绿素
2、蒸腾作用
3、吸收作用
4、繁殖作用、攀缘作用、保护作用、捕虫作用
第二节、叶的形态
一、叶的组成
叶片(blade) 叶柄(petiole) 托叶(stipule)
2、离层产生的原因: 外因:短日照 内因:生长抑制剂脱落酸的形成
3、叶脉 有限的外韧维管束,有维管束鞘,由1或多层薄壁或厚 壁细胞构成。 有些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较发达 “花环形”结构 ,内含多数较大的叶绿体,外侧紧密 毗邻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 形”结构,为C4植物特有结构,而C3 植物没有该结构。 C4植物为高光效植 物。
小麦叶横切(示侧脉、泡状细胞)
三种叶序
五、异形叶性:
异形叶性(heterophylly):同一植株具有完全不同叶形的现象。
六、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 叶片和叶鞘(上有叶舌和叶耳)
特点:单叶,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平行脉
植物学 第六章 叶
第三节、叶的发育过程与结构
一、叶的发育过程:——叶原基的形成及幼叶的生长
二、植物叶片的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无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都有三种基本结构:表皮、 叶肉、叶脉。
5、 叶脉 叶脉(vein):叶脉是贯穿在叶内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 有三种主要类型: 网状脉 平行脉 叉状脉
羽状脉
掌状脉
直出脉
弧形脉 侧出脉 射出脉
四、叶序和叶镶嵌
1、叶序(phyllotaxy):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叶序基本上有四种类型: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
互生叶序 :每节上只生1叶,交互而生。 对生叶序 :每节上生2叶,相对排列。 轮生叶序 :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作辐射状排列。 簇生叶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 2、叶镶嵌(leaf mosaic):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 态的方式排列而不相重叠的现象。
2、水生植物的叶——沉水植物的叶为典型代表
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叶外形:叶小而薄,有的细裂为丝状。
叶的结构:表皮细胞壁薄,不角质化,具叶绿体, 无气孔;叶肉不发达,无分化;维管 组织和机械组织退化;细胞间隙发达, 形成通气组织。
第五节:叶的衰老与脱落
叶的寿命及落叶现象
落叶树:寒冬或旱季到来时,全树的叶同时枯死脱 落,仅存枯枝,称为落叶树。
1、叶片形状 2、叶尖(leaf apex) 3、叶基(leaf base)
针形、线形、披针形、椭圆形、卵形、倒 卵形、菱形、、圆形、心形和肾形等。
渐尖、锐尖、尾尖、钝形、截形、尖凹、 倒心形等。
耳形、箭形、戟形、楔形、圆形、心型和 偏斜形等。
4、叶缘。
3、叶脉 粗大的中脉: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维管束发达, 有的具有形成层,活动有限,机械组织发达。
叶脉中的维管束:木上韧下,具薄壁细胞 组成的维管束鞘。
小叶脉:从大叶脉到小叶脉结构逐渐简化。首先形 成层没有,机械组织减少,直至没有,到末端只留 下短而狭小的管胞和筛管
叶片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2、阴地植物的叶的特点:
叶片大而薄,表皮细胞有时含叶绿体,角质层薄,气孔数目 少,栅栏组织不发达,胞间隙发达,叶绿体大,含叶绿素多
耐荫植物的叶或偏于阳地植物,或偏于阴地植物,与 光照强度以及植物的耐荫性有关。
二、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1、旱生植物的叶 具有较强地保水功能,部分植物还有较强地储水 功能。 植物外形: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 或多茸毛。 叶的结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的多 层细胞,气孔下陷;栅栏组织多层, 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 织的量较多。 肉质植物 角质层发达,叶肥厚多汁,在叶内有 发达的薄壁组织,贮大量的水分。
1、表皮:细胞形状规则排列成行,常包括有长、短细胞。 长细胞:壁角质化,充满硅质。 短细胞:硅质、栓质。 气孔:保卫细胞哑铃型, 副卫细胞由保卫细胞衍 生。 泡状细胞:上表皮上的 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 胞,有较大液泡,无或 有少量叶绿素。
2、叶肉 薄壁细胞组织均一,不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 织,气孔内方有孔下室。
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 有些叶只具一或两个部分,称为不完全叶。
二、单叶和复叶
单叶(simple leaf): 复叶(compound leaf): 复叶的类型: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三出复叶:
单身复叶:
单叶与复叶的区别:
有无腋芽、托叶、顶芽;叶的排列方式及落叶时的方式
三、叶片的形态
常绿树:在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 枯落,落叶有先后,而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期内,就 全树看,终年全绿,称为常绿树。
1、落叶时的变化:
有用物质的回流;叶绿体解体,叶黄素稳定;叶柄基部离层产生 离层:在叶将落时,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 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 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的状态,支持力量变 得异常薄弱,这个区域就称为离层。
植物学 第六章 叶
第四节 叶的生态类型
依据植物和水的关系 植物生态类型划分为:
旱生植物
陆生植物 中生植物
植物
水生植物
湿生植物
依据陆生植物和水的关系 植物生态类型划分为:
阳地植物
阴地植物
耐阴植物
一、阴地植物和阳地植物的叶
阳地植物 阴地植物 耐荫植物
1、阳地植物的叶的特点:
叶片小而厚;表皮细胞小,角质层较厚,细胞排列紧密,气孔小而 密集;叶肉细胞强烈分化,栅栏组织发达而海绵组织不发达;叶脉 细密而长,机械组织发达。
2、叶肉 叶肉:上下表皮之间的薄壁细胞构成的绿色组织的总称。 组成:通常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丰富的叶绿体。异面叶 中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栅栏组织:一般异面叶 中,近上表皮部位的绿 色组织排列整齐,细胞 呈长柱状,称为栅栏组 织。含叶绿体多
海绵组织:近下表皮部 分的绿色组织,形状不 规则排列不整齐,疏松 具较多间隙,作海绵状, 称海绵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