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论文

合集下载

岩斜区肿瘤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岩斜区肿瘤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发症 。
结果
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1 1 例, 肿 瘤 全 切 8例 , 出 现 新 的神 经 损 伤 4例 , 术 后 改善 3例 , 症 状 同术 前 4例 ;
颞 下 经 小脑 幕 人 路 1 8例 , 肿瘤全切 1 2例 , 出 现 新 的 神 经 损 伤 4例 , 原 有 神 经 损 伤 加 重 2例 , 术 后 改 善 5例 , 同术 前 7例 ; 乙状 窦 后 人 路 2 O例 , 肿瘤全切 1 8例 , 原 有 神 经 损 伤 加 重 5例 , 术 后 改 善 8例 , 症 状 同 术 前 7例 ; 均 无 死 亡 病 例。 结论 岩 骨乙状窦前人路 、 颞下经小脑幕入 路、 乙状 窦 后 入 路 是 处 理 所 有 岩 斜 区 肿 瘤 的 3种 首 选 的 基 本 人
表 1 3 种 入 路 切 除岩 斜 区 肿 瘤 术 后 情 况
Tab 1 Pos t op e r a t i ve c on di t i ons i n p a t i e nt s wi t h pe t r o c l i v a l t um o r s r e s e c t e d b y t hr e e d i f f e r e nt a p pr o a c h e s
岩斜 区肿 瘤位 置 深 在 , 常 累颅 神 经 和 颅 内重 要 的血 管 , 手术 全 切 难 度 大 , 术 后 致 残 率 和 死 亡 率 较 高 。术前 对患 者影 像 学 资 料 进 行 详 细 的分 析 , 并 根 据影 像学 资料 重 点 了解 肿 瘤 的质 地 、 大小 、 血供 、 主 体位 置 累及范 围、 血 管包 绕 情 况 和 脑 干 有 无水 肿 等 制定 个体 化 治 疗 策 略 , 有 助 于肿 瘤 的全 切 除 , 并 减

岩骨前部切除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岩骨前部切除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岩骨前部切除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黄广龙;张喜安;漆松涛【摘要】目的探讨岩骨前部切除入路在岩斜坡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收治的46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采用联合岩骨前部切除入路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手术方案及手术疗效.结果该组患者肿瘤全切33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原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7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0例,脑神经损害症状同术前6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21例.结论岩骨前部切除可以获得对岩斜区良好的暴露,根据肿瘤累及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21)002【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岩骨前部;颞下入路【作者】黄广龙;张喜安;漆松涛【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5岩斜区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5% ~8%,好发于岩骨斜坡交界处靠静脉窦处,位于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内侧。

由于此区脑膜瘤几乎均为良性、生长缓慢,又因脑池的存在使脑移位代偿能力较强,当患者出现明确症状时肿瘤常常扩展至邻近的解剖区域,包括中颅窝、海绵窦、鞍区、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枕骨大孔区等。

岩斜坡区脑膜瘤可压迫脑干、小脑,部分可与脑干软膜粘连,可推挤甚至包裹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及脑神经。

并且,岩斜区脑膜瘤一般血供丰富、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困难、常常累及静脉窦,使得手术难度非常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2]。

在尽可能安全的前提下,手术全切除目前仍是治疗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首选,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9 年6 月~2013 年12 月未用联合岩骨前部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6 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资料,以探讨岩骨前部切除在该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途径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来本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患者具体颅脑肿瘤的部位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途径,其中颅脑肿瘤完全被切除者66例,次全切除者3例,颅脑肿瘤大部分被切除者1例。

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术后4、6、10、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

结果手术后各月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预后情况良好,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患者颅脑肿瘤病灶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途径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可大大提高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且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质量评分大大改善。

标签:显微外科手术;颅脑肿瘤;不同入路;临床途径;疗效分析颅脑肿瘤发病无年龄限制,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及复杂多样的特点[1],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恶心、头痛及视力模糊等,因这些临床表现不够典型,所以常常造成误诊[2],直至晚期,才会出现较典型的癫痫或剧烈疼痛等症状,但此时给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巨大困难[3]。

目前,临床中治疗颅脑肿瘤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显微外科手术[4],并且目前关于该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效率、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本研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及不同入路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来本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24~67岁,平均(41.9±8.2)岁。

病灶部位:岩斜区肿瘤12例,脑桥小脑角肿瘤19例,蝶骨嵴脑膜瘤9例,丘脑-基底节区肿瘤8例,小脑肿瘤13例,颅前窝底肿瘤9例。

纳入标准:①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或肿瘤压迫脑部神经所致癫痫等颅脑肿瘤临床表现;②脑脊液检查出现白细胞、压力和蛋白升高;③脑部MRI及CT 扫描有信号强度变化(肿瘤病灶部位)。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探讨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探讨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探讨发表时间:2020-12-30T02:29:04.07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6期作者:解哨1 战文建1 谢满意1 施恒亮2(通讯作者)[导读] 本次研究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满意切除16例岩斜区脑膜瘤,讨论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及临床效果。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 2210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经乙状窦后入路的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例岩斜区脑膜瘤的经乙状窦后入路的临床资料、手术处理和术后结果。

结果:10例患者术中全切(Simpson Grade 2级),全切率(62.5%)。

次全切(Simpson Grade 3级)6例(37.5%)。

术后吞咽功能障碍1例,面瘫1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岩斜区;脑膜瘤【中图分类号】R7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6-0065-02脑膜瘤占所有颅内肿瘤20%~25%,其中约10% 的脑膜瘤位于后颅窝。

起源于岩斜区的后颅窝脑膜瘤约占所有后颅窝脑膜瘤的5%~11%,因此岩斜区脑膜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15%[1]。

岩斜区脑膜瘤基底部位于斜坡和岩尖区,随着肿瘤的生长,肿瘤可累及小脑幕内侧、Meckel囊、海绵窦以及鞍旁区。

岩斜区脑膜瘤是良性的肿瘤,具有生长缓慢的特性,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肿瘤是已经长的很大。

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小脑症状或者颅神经缺损症状。

切除岩斜区肿瘤对神经外科医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岩斜区脑膜瘤临近和粘附颅神经、重要血管及脑干,手术切除肿瘤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以及较高的死亡率。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方法:选取104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肿瘤具体部位选择不同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途径行肿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采用生活质量表评价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恶心呕吐、头部不适、肿瘤压迫症状及视乳头水肿)等均有显著缓解,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行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时,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颅脑肿瘤;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28-02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不具有年龄特征性,临床主要以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为主,如头痛,呕吐,癫痫等,治疗不及时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外科手术是临床上颅脑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1],显微外科手术在颅脑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比了几种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路脑肿瘤时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104例,其中男66例,女38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2.3±4.6)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颅脑肿瘤[2]。

排除妊娠患者及合并脑部其他疾病者。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脑桥小脑角部:共2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乙状窦后入路建立显微镜通道,行病灶切除,其中23例全切,2例次全切。

神经内镜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神经内镜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68J Clin Neuosura,Febtarf2021‘Vol.18,No.1 DOI:10.3969/j.Rsn.1672-770.2021.01.014-论著-神经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张绍林,顾晔,谢涛,李宸,刘腾飞,张晓彪!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式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内镜经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4例患者的全,1例患者次全(无例。

术后复查CT示手术区域和手术路丨径均无脑组织挫伤$1例复发脑膜瘤患者术后出现嗜睡、肢体偏瘫,经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3例患者术后出现颅神经损害表现,经疗后2例好转、1例无明显(1例患者术后无任|并,且术术后明显$术后随访13~20个,患者活,复$丨结论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手术具有微创、暴露范围广、视野清晰等优点,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良|楙孵《OS!D)好、安全性高$!关键词】神经内镜;颖下入路;Kawasc入路;锁孔;岩斜区脑膜瘤!中图分类号】R739.41;R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70(2021)01-068-5 Neero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 Kawass approact for petroclival meeingioma resection ZHANGShao-Co,GU Ye,XIE Tao,eh al Degartmeoi af Neurosurgfg,40—^NanpOg FOstHospital O Fujian Medical UnOeTsPy,Naopiog353000,ChinaCorrespoodiog author:ZHANG Xiao-Ciao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and efect of 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Kawase approach fgr petroclival meningioma resec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postoperativeeesu tsand comp ocatoonsot5patoentswoth peteocoeaDmenongoomaseesected bytheendoscopockeyhole Kawase approach wee a ni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otal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4cases,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1-There was no death.Brain tissue contusion was no-obseoedamong these patienW-1patient with recurrent meningioma who suffered from postoperative letharayand Oght hemipmgia,and consciousnes returned to normal and muscle strength of Oght fibiipoved gter treatwent.3patients presented the mild dysfunction of cranial neoes,which2iipoved and1showed no siy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treatwent.1patient had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the preoperative symptoms wee siy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Thefollow-up from13to20months showed it patients had a noonat life without tumor recurrence orrapCd growth.Conclusions 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 Kawase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sof minirna invasion,wide exposure and clear vision.It is eCective and high safety in petroclivalmeningioma tsection.Key wo+s:neuroendoscopy;subtemporal approach;Kawase approach;keyhole;petrocli­val meningioma岩尖斜坡区脑膜瘤因位置深在、毗邻很多神经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项目(2016QH093)者单位:353000南平,福建学平第一神经%);复旦大学中山神经(,谢涛,,,)通信作者:张晓彪,E-mail:zhany.xiaobiao@ 和血管等结构、术中暴露的空间有限,如牵过大容易损伤神经、血和脑组织,手术难度,全,术后并;长期以被.为是神经的高难度手术之一。

岩斜区肿瘤常见的8种类型、10种手术入路,手术难度何在?

岩斜区肿瘤常见的8种类型、10种手术入路,手术难度何在?

岩斜区肿瘤常见的8种类型、10种手术入路,手术难度何在?岩斜区位于颞骨岩部背面与枕骨斜坡部的岩斜裂汇合处,从岩骨尖至颈静脉孔。

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第Ⅴ、Ⅶ 和Ⅷ脑神经,上缘为鞍背,下缘为颈静脉孔水平;下方为枕骨大孔区。

岩斜区肿瘤位置深,毗邻重要解剖结构,肿瘤全切除难度巨大,且有较高的术后致残率,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难点。

近年,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各种颅底入路的尝试和改进,显著改善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岩斜区肿瘤的常见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及手术入路等的选择手术难度,并附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岩斜区脑膜瘤手术病例一例。

岩斜区复杂的骨质、神经、血管解剖关系,图来自D. Fisher一、常见病理类型1. 脑膜瘤:约1%颅内脑膜瘤起源于岩斜区,是岩斜区常见病变。

它向上可侵犯岩骨尖、小脑幕、Meckel腔、鞍旁和海绵窦;向下侵犯内听道和颈静脉孔;向内侧达脑干和椎基底动脉。

当肿瘤很大时,可包绕同侧Ⅲ~Ⅺ 脑神经。

患者临床可表现头痛、复杂的脑神经麻痹、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偏瘫、认知功能障碍。

岩斜区脑膜瘤多数表现良性过程,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2. 脊索瘤:岩斜区是脊索瘤的第二好发部位,约占35%。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从rathkes憩室扩展至斜坡,继续向下累及尾部的椎体。

典型的斜坡脊索瘤的特点为居中线区的肿块,内见部分钙化,破坏斜坡骨质,并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入蝶窦或鼻咽。

3. 软骨肉瘤:软骨肉瘤发生部位不一,常与颅缝相关。

在岩斜区,其通常发生于岩枕缝。

大部分颅面部的软骨肉瘤是低级别的,其罕见、生长缓慢、局部侵犯。

4. 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生长迅速可侵袭和破坏骨质。

5. 转移瘤:斜坡转移瘤少见,骨质破坏通常与转移瘤组织代替正常脂肪信号骨髓组织所致。

6. 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占涎腺肿瘤总数不到10%,但占恶性大小涎腺肿瘤的40%左右。

该肿瘤的特点有生长缓慢、容易复发、较长的临床病程、晚期转移。

3种不同术式对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疗效的比较

3种不同术式对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疗效的比较

3种不同术式对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疗效的比较刘锋;肖三潮;千超;李峰;张毓;肖学谦【摘要】目的:分析3种不同术式对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并且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行脑膜瘤切除术的62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小脑幕入路组(n=18)、经乙状窦后入路组(n=17)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组(n=27),术后72 h采用MRI增强扫描评估3组肿瘤切除程度,比较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72 h,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组根治性切除率达到77.78%,明显高于经小脑幕入路组和经乙状窦后入路组(P<0.05);但经小脑幕入路组和经乙状窦后入路组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经小脑幕入路组和经乙状窦后入路组(P<0.05),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3组NIHS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6个月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术后1、3、6个月3组KP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3、6个月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经小脑幕入路组(P<0.05),术后6个月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经乙状窦后入路组(P<0.05).随访10个月到4年,3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第2、3年经小脑幕入路组出现2例(11.11%)肿瘤复发,术后第3年经乙状窦后入路组出现2例(17.65%)肿瘤复发,术后第4年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组出现1例(3.70%)肿瘤复发,复发率为8.06%(5/62).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肿瘤根治性切除率较高,术后神经损伤恢复显著、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复发率较小,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8(013)004【总页数】3页(P208-210)【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神经外科手术;神经损伤;生活质量【作者】刘锋;肖三潮;千超;李峰;张毓;肖学谦【作者单位】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39.45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主要出现的部位有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蝶骨等大脑部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时磨除Kawase三角,分离三叉神经内外侧缘,剥
离三叉神经外侧岩骨硬脑膜,把神经向前内侧牵拉, 磨除岩尖,暴露岩骨后部后颅窝硬脑膜,切除三叉神 经外侧和内听道内侧间的骨质。(3)乙状窦后入 路:当肿瘤向下斜坡生长,特别是超过内听道水平或 沿岩骨后向内听道外侧生长时,肿瘤多切除困难,需
联合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取传统的侧俯卧位,耳后
术切除仍是神经外科的难点。关于切除岩斜区脑膜
DOI: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6.01.008
瘤的手术入路的报道众多,目前尚无一致意见∽。j。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立体定向放 射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岩斜区脑膜瘤病理学、颅
作者单位: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 通信作者:佟小光,Email:tongxg@yahoo.corn
虫垡控丝处型盘查垫!!至!旦筮!!鲞蔓!塑坠i!』盟型翌!!竖:』!!!!翌!!!!:y!!:丝:堕堡!
.颅内肿,瘤.
不同手术人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
施铭岗佟小光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人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环湖
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当肿瘤主体位于幕上,特别是侵犯 海绵窦并突人中颅窝时,采用经颧一额一颞人路切除;当肿瘤主体位于后颅窝或仅侵犯Meckel囊,甚 至少部分侵犯海绵窦时,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对于肿瘤巨大同时侵犯中、后颅窝者,联合2种入路分 期经幕上、幕下切除肿瘤。结果 经颧一额一颞入路切除肿瘤21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
(32.0±19.6)个月。出院时恢复良好31例,恢复 不良5例。至随访结束时,有2例恢复不良患者转
为恢复良好,共33例恢复良好,3例恢复不良,无手 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33.3%),主 要为脑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动眼神经瘫痪3例,随访
期间有2例恢复;滑车神经功能障碍5例,面部麻木 2例,耳呜1例,随访期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One patient had temporal lobe edema,and he Was improved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No e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death case were observed.Four patients had tumor recurrence,3 had tumor residue,and 4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were treated with Gamma knife. Conclusion Resection of
为全切除;若肿瘤与脑干、神经或血管粘连而残留少
许瘤组织为次全切除;若术中于海绵窦残留部分瘤 组织,或残留瘤组织≤10%为大部切除;残留组织> 10%为部分切除。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3.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 测,包括三叉神经、面听神经监测及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1)手术原则:肿瘤主体位于幕上,特别是侵犯 海绵窦者,选用经颧一额一颞人路;肿瘤主体位于幕
万方数据
生堡社经生E型象盍垫!!生!旦笠!!鲞箜!翅鱼也』盟!!婴!!垡:』!!!!型垫!!:坠!.!!,盥!.!
底神经解剖的深入理解,目前手术向创伤小、并发症
少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对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 方法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岩斜区脑膜 瘤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6±
Efficacy of resecfing petrodival meningiom日ls via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Xiaoguang.Department Corresponding
Shi Minggang,Tong
of Neurosurgery,Huanhu Hospital,Tianjin 300060,China author:乃增Xiaoguang,Email:tongxg@yahoo.corn Objective
颞叶水肿l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脑干梗死,无
叶靠重力作用下垂,从而减轻对其牵拉损伤。皮瓣
从颧弓下缘下1 ca,经耳屏前向前上方发际内达中 线;对于发际高者,可跨中线到对侧瞳孔中心水平。
脑脊液漏发生。肿瘤复发4例,其中经颧一额一颞 入路2例,经乙状窦后入路1例,颧一额一颞入路联 合乙状窦后人路1例。 3.放射治疗:术后共7例患者接受1.刀治疗,
Surgical approach;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20%~25%,其中后颅窝 脑膜瘤占10%,岩斜区脑膜瘤占后颅窝脑膜瘤的
5%一11%。该区脑膜瘤虽然为良性病变,生长缓
慢,但在出现临床症状时体积多较大…。其自然史 显示,任其发展预后不良,故手术切除仍是首选。但 由于岩斜区脑膜瘤位置深,毗邻重要的组织结构,手
l例为肿瘤部分切除者,因拒绝行二期手术切除小 脑脑桥角残留肿瘤,改为1.刀治疗;2例为海绵窦肿 瘤残留者,其余4例均为复发患者。经1一刀治疗后 5例肿瘤明显缩小,2例肿瘤稳定。 讨 论
筋膜问分离皮肌瓣,向前下翻起皮瓣,颞上线处切开 颞肌,保留一条颞肌筋膜,以备关颅时缝合颞肌时 用。然后断开两侧颧弓,将颞肌连同颧弓翻向颞底, 最后打开额颞骨瓣,磨除颞骨鳞部与中颅底齐平。
2.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和MRI (平扫和强化)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CTA)检查,了解肿瘤与颅底血管 的关系。肿瘤体积按Natarajan等∞1的标准分为中 型(1.0~2.4 cm)3例、大型(2.5~4.5 cm)21例、 巨大型(>4.5 cm)12例。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including 3 had 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e,and 2 of them recovered;5 had trochlear nerve dysfunction.2 had facial numbness.and l had tinnitus.They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recovery
直线切口。该人路可充分利用小脑上小脑幕下通道 和小脑脑桥角通道切除肿瘤。 4.术后评估:术后行头颅CT和(或)强化MRI 检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术中病理学检查镜下未 见肿瘤组织残留,术后MRI检查也未发现肿瘤残留
1.2)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21例,面部麻木
15例,肢体运动、感觉障碍12例,复视8例,听力下 降5例,进食呛咳3例。
petroclival meningioma
via
different approaches may achieve

satisfactory
effect.
【Key words】
Treatment outcome
Meningioma;
Skull base neoplasms;Petroelte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of effective resection of petroclival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ianjin Huardau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2014 were enrolled retrospectively.When a major part of the tumor was located in supratentorium,in particular the invasion of the cavernous sinus and meningiomas.
【Abstract】
bmking into the middle cranial fossa,resected it via zygomatic—frontal—temporal approach;when a nlajor part of the tumor was located in posterior fossa or only invasion of Meckel capsule,even a small part of tumor invasion of cavernous sinus,reseted it via retrosigmoid approach;for patients with huge tumor and invasion of middle or posterior fossa at the saint time,the supratentorial and infratentorial tumors weFe resected by stages in
the
combination with 2 approaches. Results 7nle tulnors of 21 patients were resected、,ia zygomatie-frontal.temporal approach,those of 12 patients were resected via retrosigmoid approach,and those of 3 patients we∞resected by st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2 approaches.Total,subtotal,near-total,and partial resection of tumors were achie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