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咬文嚼字》。

详细内容包括:文本主旨的理解、文本结构的分析、词语的推敲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掌握文章脉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度,学会在写作中斟酌词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本结构的分析,词语的推敲。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主旨,掌握文章脉络,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语言表达不清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朱光潜,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主旨。

4. 文本分析:讲解课文结构,分析文章脉络,让学生跟随讲解,做好笔记。

5.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例子,讲解修辞手法和词语推敲的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例子,进行词语推敲和修辞手法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文本主旨:咬文嚼字的意义3. 词语推敲:生动、形象、贴切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推敲和修辞手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随堂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朱光潜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咬文嚼字,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本结构的分析,词语的推敲。

2.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1. 文本结构分析(2)分析课文中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一篇。

详细内容包括对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解析、词句的修辞手法分析、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字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文字游戏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 生僻字词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板书内容:生僻字词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和论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包括作品名称、作者、修辞手法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推荐阅读《修辞学导论》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僻字词解析2. 修辞手法分析3. 作者观点和论据的理解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僻字词解析1. 字形结构:分析生僻字词的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组。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过程,发现和欣赏语言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组。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咬文嚼字。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咬文嚼字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咬文嚼字的定义、例句、运用等。

2.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咬文嚼字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文章、句子等素材,用于学生练习和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的含义和作用。

2. 讲解:通过PPT展示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词组。

3. 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运用。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咬文嚼字进行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估他们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咬文嚼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咬文嚼字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自评: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等。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咬文嚼字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使学生明确在阅读和写作中,对文字的精准运用能够提升表达效果。

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微妙差异对意义传达的影响。

2、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教授学生通过分析字词的含义、色彩、用法等来提高语言敏感度。

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在写作中精心选词造句。

3、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尊重。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典型的语言实例。

理解并运用“推敲”的精神,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深入思考语言文字的运用。

帮助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意识转化为实际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分析经典的语言案例,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具体的语言现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语言运用的奥秘。

3、实践法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及时反馈和改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因用词不当而引发误会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语言精准表达的关注。

提问学生对“咬文嚼字”这个词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解释“咬文嚼字”的含义,强调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不同语境中相同字词的不同含义和效果。

介绍“推敲”的典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在语言运用上的严谨态度。

3、实例分析展示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精彩的用词和表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4、实践演练布置一篇短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字词的选择和运用。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7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7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四、引申: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_____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

[咬文嚼字的教案]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
导学目标:
1. 学习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 学习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

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导入:由“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两副对联中两字之差,语义截然相反的例子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
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预习检测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 B.形容卖弄才学。

????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
整体感知
1.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无论阅读或写作。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 P93第三段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
“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