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六) 后赤壁赋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六) 后赤壁赋 含解析

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六) 后赤壁赋 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 后赤壁赋(时间:40分钟 分值:5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安所得酒乎 顾:副词,不过,只是 B .适.有孤鹤 适:正好 C .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 D .顾而乐.之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②予乃摄衣而.上 B.⎩⎪⎨⎪⎧ ①状似松江之.鲈②攀栖鹘之.危巢C.⎩⎪⎨⎪⎧ ①凛乎.其不可久留也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D.⎩⎪⎨⎪⎧ ①复游于.赤壁之下②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行歌.相答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履.巉岩,披蒙茸D.横江东.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一项是( )A.须臾....客去,予亦就睡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C.曾日月之几何....D.梦一道士,羽衣翩跹5.下列句子与示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示例:盖二客不能从焉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问其姓名,俯而不答C.复游于赤壁之下D.划然长啸,草木震动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学业分层测评6游记后赤壁赋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学业分层测评6游记后赤壁赋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六) 游记后赤壁赋错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而乐之顾:看C.履.巉岩履:踏,攀D.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解析】D项,危:高.【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归而.谋诸妇/予乃摄衣而.上B.状似松江之.鲈/攀栖鹘之.危巢C.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D.复游于.赤壁之下/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解析】A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C项,乎:介词,……的样子/介词,在.D项,于:介词,到/介词,在。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 )A .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B .行歌.相答 C .履.巉岩 D .襟.三江而带.五湖 【解析】 D 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A 、B 、C 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穿着羽衣、唱歌、登上.【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是( )A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C .曾日月之几何..D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解析】 C 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答案】 C5.下列句子与示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示例:盖二客不能从焉A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C .复游于赤壁之下D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解析】 B 项与例句均是省略句。

A 项是一般句式,C 项是状语后置句,D 项是被动句。

【答案】 B6.《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在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侧重写水,在水月风光中表现景物的安谧幽静。

B.《后赤壁赋》侧重写山,通过写登山情景,渲染出令人惊怖的气氛。

C.《赤壁赋》通过写箫声而引出主客问答,借此表达作者苦闷矛盾,对仕途遭遇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故作超然豁达的思想感情。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通用6篇)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通用6篇)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通用6篇)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通用6篇)《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篇1《后赤壁赋》作者: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

霜露既降,木叶(4)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

已而(6)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9)。

顾安所得酒乎(10)?”归而谋诸妇(11)。

妇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4)。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6)!予乃摄衣(17)而上,履巉岩(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龙(21),攀栖鹘(22)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3)。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24),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25)悄然(26)而悲,肃然(27)而恐,凛乎其不可留(28)也。

反(29)而登舟,放(30)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1)。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2)。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3)。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4),戛然(35)长鸣,掠(36)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7)。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8),过临皋之下,揖予(39)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40)而不答。

“呜呼!噫嘻(41)!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42),飞鸣而过我(43)者,非子也邪(44)?”道士顾(45)笑,予亦惊寤(46)。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六)+后赤壁赋+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六)+后赤壁赋+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 后赤壁赋(时间:40分钟 分值:57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安所得酒乎 顾:但是 B .适.有孤鹤 适:正好 C .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 D .顾而乐.之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解析:选D D 项,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归而.谋诸妇②予乃摄衣而.上 B.⎩⎪⎨⎪⎧ ①状似松江之.鲈②攀栖鹘之.危巢 C.⎩⎪⎨⎪⎧ ①凛乎.其不可久留也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D.⎩⎪⎨⎪⎧①复游于.赤壁之下②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解析:选B B 项,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的。

A 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

C 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介词,在。

D 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在。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行歌.相答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履.巉岩,披蒙茸 D .横江东.来 解析:选D D 项为名词作状语,A 、B 、C 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一项是( )A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C .曾日月之几何..D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解析:选C C 项,古义:没过去多久;今义:几何学。

5.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望”本义是月圆,后也指望日,指农历的每月十六。

B .“斗”是古代盛酒的器具,《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的“玉斗”就是指玉制的酒器。

C.“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也作“冰夷”。

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天帝就任命他管理河川。

D.“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依教奉行,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后赤壁赋走近作者苏轼(见《留侯论》)相关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秋,苏轼游览了黄冈附近的赤壁后,写下了《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再游赤壁,作《后赤壁赋》。

文意感知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思维导图 起雅兴而游―→乐历幽景而恐―→悲⎭⎬⎫适孤鹤而梦梦道士而惊―→悟一、通假字1.反.而登舟同“反”,译为“返回” 2.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同“窹”,译为“睡醒” 3.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译为“需要” 二、古今异义 1.曾日月之几何..古义:没过去多久 今义:几何学 2.以待子不时..之须 古义:随时 今义:常常 3.予亦悄然..而悲 古义:忧伤的样子 今义:悄悄地 三、一词多义1.薄⎩⎪⎨⎪⎧①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迫近②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轻视,鄙视③门衰祚薄.(《陈情表》) 浅薄④如履薄.冰(成语) 与“厚”相对2.顾⎩⎪⎨⎪⎧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看②顾.安所得酒乎 但是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顾念,顾惜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拜访,探问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反而,难道3.危⎩⎪⎨⎪⎧①攀栖鹘之危.巢 高②其君之危.,犹累卵也(《韩非子》) 危险③正襟危.坐(《赤壁赋》) 正,端正4.适⎩⎪⎨⎪⎧①适.有孤鹤 恰好②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到,往5.既⎩⎪⎨⎪⎧①霜露既.降 副词,已经②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 动词,尽、完③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与“而”连用,意思是“不久”④肴核既.尽(《赤壁赋》) 副词,全6.于⎩⎪⎨⎪⎧①将归于.临皋 介词,到②复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介词,对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介词,由于7.乎⎩⎪⎨⎪⎧①顾安所得酒乎. 语气词,表疑问,呢②放乎.中流 介词,相当于“于”,在③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横江东.来 从东面 (2)名词作动词①摄衣而上.向上爬②掠予舟而西.向西飞③履.巉岩踏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顾而乐.之以……为乐五、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1)步自雪堂。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后赤壁赋》1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后赤壁赋》1

《后赤壁赋》【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2、品读语言,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其和所写景事之间的关系。

3、揣摩体会作者复杂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1、本文写景语句的鉴赏。

2、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州是苏轼一生中重要的人生驿站,如果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只姿态翩跹的蝴蝶,那么黄州就是困住苏轼身体的那个茧,它束缚了他,也成全了他。

黄州似乎注定要与这位旷世奇才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对话。

今天我们再来赏析一篇苏轼在黄州成就的佳作。

二、检查预习1、解释下面加粗加斜的重点字词是岁十月之望霜露既降顾而乐之如此良夜何今者薄暮,举网得鱼顾安所得酒乎四顾寂寥道士顾笑归而谋诸妇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听其所止而休焉适有孤鹤予亦惊悟已而叹曰2、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步自雪堂顾而乐之履巉岩横江东来掠予舟而西也三、品味赏析一读:品赋之美请边诵读边勾画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句子反复诵读,简要说出它的妙处。

二读:赏景析情请边诵读边用笔画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圈出传达情感的字词句。

试分析景与情的变化。

要求:1、先自主思考2、再小组讨论(六组发言人竞答)三读:深究心情你认为文章最后作者的内心是种怎样的状态?要求:1、独立思考2分钟2、小组讨论3分钟四、小结至此,作者的情感变化已经一目了然,时隔三个月,作者再次游赤壁不禁再次感叹万千,虽然他经常能从老庄思想中寻求自我解脱,但这一次的精神突围无疑是不成功的。

那他在黄州整个的突围过程是怎样的呢、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一读。

五、练习林语堂:“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传》)余秋雨:“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苏轼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为后人所仰慕的一种人格模式。

(《康震评说苏东坡》)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条评价语并展开写一段2021左右的文字。

六、延伸拓展推荐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知识点链接】1、背景简介宋神宗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后赤壁赋》古文赏析

《后赤壁赋》古文赏析

《后赤壁赋》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

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孟冬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山水特征,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原文】后赤壁赋作者:苏轼是岁十月之望①,步自雪堂②,将归于临皋③。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④。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⑤。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⑥。

已而叹曰⑦:“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⑧?”客曰:“今者薄暮⑨,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⑩。

顾安所得酒乎⑾?”归而谋诸妇⑿。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⒂!予乃摄衣而上⒃,履巉岩⒄,披蒙茸⒅,踞虎豹⒆,登虬龙⒇,攀栖鹘之危巢(21),俯冯夷之幽宫(22)。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23),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24),肃然而恐(25),凛乎其不可留也(26)。

反而登舟(27),放乎中流(28),听其所止而休焉(29)。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0)。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1),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2),戛然长鸣(33),掠予舟而西也(34)。

须臾客去(35),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6),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37):“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38)。

“呜呼噫嘻(39)!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40),飞鸣而过我者(41),非子也耶(42)?”道士顾笑(43),予亦惊寤(44)。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是岁:这一年。

承《前赤壁赋》而来,即壬戌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②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后赤壁赋》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倪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翻译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六) 后赤壁赋
(时间:40分钟 分值:55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
安所得酒乎 顾:副词,不过,只是 B .适.
有孤鹤 适:正好 C .掠予舟而西.
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 D .顾而乐.之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归而.谋诸妇②予乃摄衣而.上 B.⎩⎪⎨⎪⎧ ①状似松江之.鲈②攀栖鹘之.危巢
C.⎩⎪⎨⎪⎧ ①凛乎.其不可久留也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D.⎩⎪⎨⎪⎧ ①复游于.赤壁之下②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行歌.相答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履.巉岩,披蒙茸
D.横江东.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须臾
..
..客去,予亦就睡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C.曾日月之几何
..
..D.梦一道士,羽衣翩跹5.下列句子与示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示例:盖二客不能从焉
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C.复游于赤壁之下D.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