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之送元二使安西

合集下载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⑵,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注释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送元二使安西》诗意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梳理

《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梳理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安西:“使”,到某地;出使。

浥轻尘:“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劝君更尽一杯酒:“君”,指元二。

“更”,再。

“尽”,完。

更尽:先饮完。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老朋友。

译文:渭城早上的雨润湿了路面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清新。

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 (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诗中“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环境描写,写出了景色的清新,使送别诗的感情基调趋于乐观开朗。

你还知道的送别诗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王维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们仿佛看到了两个好朋友难分难舍的场面,体会到诗人送别友人时关心、不舍的复杂情感。

考点扩展: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三百”,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共有诗歌 305 首,因此又称“诗三百”。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谁)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宋代苏轼评价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多表达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4.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5.范仲淹,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扩展:
创作背景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其送行之地是渭城。

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
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赏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指元二。

(8)更:再。

(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0)故人:老朋友,旧友。

(11)更尽:再喝完。

(12)朝(zhāo):早晨、清晨翻译: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

译文1: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

劝好友再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只因您西出阳关就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译文2: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赏析:安西,安西都护府。

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

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

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送元二使安西体裁:诗题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原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二:思想内容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指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把雨澄尘而不湿路写的恰到好处。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全诗译文及鉴赏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全诗译文及鉴赏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全诗译文及鉴赏《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是由王维所创作的,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赏析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

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赏析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文解释: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词语解释: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武帝时称渭城。

:沾湿。

客舍:旅馆。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诗文赏: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本诗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

清晨绵绵春雨飘然而降,沾湿了驿道上的灰尘,使得微尘不扬,路边的杨柳经过朝雨的.洗涤润泽,这清新怡人的新绿,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

这里一个“新”字,一扫与离愁别恨相联的孤寂惨淡的情绪,而使诗歌的基调趋于乐观开朗。

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春雨”、“杨柳”等词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素来有象征离情别绪之意,从而曲折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们含蓄地告诉读者:春雨可以洗净天地之间的灰尘,却洗不尽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意;杨柳之色可以因雨涤而更新,而诗人对朋友的情谊却会永远依旧。

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别,这里不用折柳之旧俗,而让杨柳列队为友人送行,表现出心胸阔大、不拘小节的浪漫气质。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句,是饯行时的送别辞:请您再干下这杯酒吧,出了阳关要塞,可就见也不到老朋友了!这里所截取的虽然只是饯行宴席上友人酒酣意欲告辞启程、主人殷勤劝酒的短暂场面,但是却表明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已达到了高潮。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译文《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译文《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下面是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诗人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案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案课时:
1 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的朋友多吗?在你的朋友或亲人要和你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什么知心话都说,可毕业后,她去别的地方工作了,我回到了这里。

我们有几年没见面了,真想去看看她呀,我们常常写信、打电话,还时常在梦里相见呢。

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背诵一遍。

学生背诵。

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3、师:我先来阐明一下我们本节学习古诗的三个重要步骤:
板书:
1.解诗题,知作者。

4、解诗题。

1)学生轻声读诗题。

(师: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适当评价。

问题1:谁送谁?:王维送元二提示1 :去什么地方?问题2 :去安西提示2 :安西是哪?问题3: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管理西域地区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也提示3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朋友的奉朝廷之命,从长安出发前往安西,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送――元二――使――安西”(2)再读,感情读。

5、知诗人:关于王维你知道些什么?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提示:人。

画家。

苏轼曾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王维。

:师播放媒
体资源课件中的有关王维的介绍视频:2 / 7
6、解诗意:
知道了诗题与作者,接着我们一起感受这首诗的内容。

二、初读古诗
1、初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字形:
3、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识字动画,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4、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5、指名读古诗,生评议;(抓住学生的优点对字音、节奏等方面作评价);再指名读。

3 / 7
三、理解诗意
1、师:我们读了这首诗。

你看:春晨,朝雨初停,天气清朗,柳翠欲滴,驿道洁净.渭城旅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情浓酒香,别话依依.西出阳关,大漠漭漭,关山漫漫,孤身跋涉,寂寞艰辛,唯愿贤弟前路珍重,珍重! 听了我的描述,你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多读看图,用心思考;
2〕查工具书;
3〕向他人求助。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

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1)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
(2)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舍:she四声,宿舍、校舍。

多单字,还读三声,舍不得、舍己救人。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读读这句。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客舍\青青\柳色\新。

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4 / 7
(3)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君”读音,写时注意什么?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读出来,好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
(4)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

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喝下这杯酒了吗?
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

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再来一
6、我们理解了这首诗,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作者送别时的情景。

师板书:景、情
四、体会意境,朗读背诵。

1、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老师也学习了这首古诗,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别从渭城出发,去千里之外的西域当差。

恰巧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绵绵细雨,滋润了道路两旁的青青柳树。

平日里,这条5 / 7
人来人往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而现在一场小雨刚停,天气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为朋友安排的一样。

也不枉我特意赶来为君送行呀。

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这份情怎能让人割舍得下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提示:劝君、更尽、无
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

3、想象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师生评议。

(从情感上去评价)再指名读。

5、指导:有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生练习。

6、师:请一位同学试着用他的朗诵把我们带到渭城去。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中的配乐视频,让学生朗诵。

7、指名学生背颂,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再好好读一读。

举例: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师: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6 / 7
让学生试着即兴创作诗歌。

六、作业
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7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