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 实验设计练(一)

合集下载

【精品试卷】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拟卷(一)(含答案解析)

【精品试卷】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拟卷(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拟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1.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问幽门螺杆菌与蓝藻的共同特点是()A.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 不具核膜,但有DNA和蛋白质结合的染色体C. 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区D.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2.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甘氨酸可能是组成质子泵的单体之一B. 胃内酸碱度是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C. 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 K+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不需要质子泵的作用3.下列有关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 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C.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4.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了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B.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5.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发森林大火,失火面积超过100公顷。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此地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B. 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C. 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6.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突破题型专练【共6套44页】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突破题型专练【共6套44页】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__准确跨越“128个坑”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2史实方法类__广记归纳勤总结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3图解图示类__有效“架桥”破解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4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__“顺水推舟”破解法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5计算类试题__运用数学思维解答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6信息给予类__“去粗存精”突破法专练含解析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准确跨越“128个坑”通过对比历年的高考试题,高考选择题大多属于这类题型,题干描述简练,多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这类形式命题,四个选择项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在理综抽测考试中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1.[2019·全国卷Ⅲ,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解析:本题借助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试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高尔基体中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合成ATP,高尔基体内不能合成ATP,C错误;三者都含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D正确。

答案:D2.[2018·全国卷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1 细胞的物质基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1 细胞的物质基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突破练1 细胞的物质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2020某某某某4月一模)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和蔗糖属于植物特有的二糖,均为非还原性糖B.在细胞的不同生命活动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C.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又参与构成细胞膜D.在噬菌体中由A、G、T、C 4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2.(2020某某潍坊4月一模)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不同细胞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可能会有差异B.脂质的组成元素与糖类完全相同,但其分子中氧的相对含量远少于糖类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分子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淀粉、糖原、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3.(2020某某某某4月一模)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元素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真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只分布在拟核中C.评价食品中构成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应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配制婴儿奶粉应重点关注的必需氨基酸有9种D.多糖、蛋白质、核苷酸均为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单体脱水缩合而成,每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4.(2020某某某某4月一模)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脂质能够与糖类结合B.细胞中的脂质不会含有氮元素C.细胞膜上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具有识别作用D.细胞中的糖类不能作为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5.下列有关蛋白质叙述,正确的是()A.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B.蛋白质分子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细胞内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等元素且具有催化作用,可以推断此物质是蛋白质6.下列有关细胞中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生物的蛋白质均由核糖体合成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它们均需在最适pH下才能进行催化C.细胞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是通过转录、翻译来实现的D.氨基酸序列不同的蛋白质,功能可能相同7.细胞中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糖—蛋白质复合物,以及构成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复合物等。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实验设计练(一)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实验设计练(一)

实验设计练(一)1.下面是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略。

(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第一步: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

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镜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

(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①;②;③若A、B、C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4)①若A、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②若B、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利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该流感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

2.(2019湖南岳阳一模)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 mm)若干,均分为8组,分别浸入7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其他条件适宜,培养24 h后,测量每组切段平均长度,结果见下表。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结果可初步判断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上述实验结果(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

(3)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 mg/L还是10 mg/L,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2020版《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生物》1专题突破练 专题练16

2020版《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生物》1专题突破练 专题练16

专题练16生物技术实践建议用时:40分钟分值:105分答案链接P93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15分,共105分)1.(2019西藏昌都四高高三4月月考,37)下图是利用山楂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发酵主要利用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呼吸,其细胞内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___。

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如图所示,白砂糖的含量为________左右最为合理。

(3)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 ℃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 min,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防止杂菌污染。

(5)为研究发酵罐中酿酒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

若某研究人员将样品的次序搞乱了,那么判断取样顺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填“酵母菌的数量”或“发酵液的pH”),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湖南郴州高三第二次模拟,37)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

针对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的事实,某中学生物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1)请补充实验设计的空缺内容。

①制作泡菜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用版)新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常考实验技能专题突破练【下载】

(通用版)新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常考实验技能专题突破练【下载】

专题十三常考实验技能专题突破练1.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实验探究的问题:(1)为证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同学甲做了如下实验。

上述实验设计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不能用过氧化氢酶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设置实验来证明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简单写出设计思路,也可用示意图表示。

答案(1)①缺少pH=7的对照组②加入NaOH和HCl的时间顺序不合理,应在加入过氧化氢酶前改变溶液的pH(2)H2O2不稳定,易分解,温度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3)将盛有过氧化氢酶的试管保温于一系列不同温度下一段时间,然后与同温度的H2O2溶液混合,观察同温度下加过氧化氢酶和不加过氧化氢酶的两组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速率2.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生理作用,与正常状态相比,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多将会导致尿量减少。

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用的小白鼠20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抗利尿激素溶液、注射器等。

请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以验证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提示:给药剂量及给药后的作用时间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答案(1)实验步骤:①将20只实验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并将它们饲养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给予等量的食物和水。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类专项突破(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类专项突破(含解析)

生物技术实践类专项突破1.(原创)家庭酿制的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

回答下列问题:(1)采摘的葡萄需要洗净、晾干即可,不需要灭菌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没有进行灭菌处理,但是在葡萄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喜欢饮用甜度高的葡萄酒,就在酿制前向发酵瓶中添加了大量的蔗糖,结果在酿出的葡萄酒中几乎检测不到酒精,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避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使发酵瓶爆裂,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发酵瓶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种群优势,发酵初期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发酵用的酵母菌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2)酿制条件有利于酵母菌的快速生长,不适宜其他杂菌生长,并且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也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的生存(3)浓度太大会导致酵母菌失水,不利于酵母菌成活(4)每隔一段时间将瓶盖拧松,但不要打开(5)先通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再隔绝空气解析(1)家庭酿制葡萄酒利用的酵母菌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因此采摘的葡萄不需要灭菌处理。

(2)葡萄酒酿制时发酵液缺氧、呈酸性,有利于酵母菌的快速生长,不适宜其他杂菌生长,并且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也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的生存。

(3)如果在发酵瓶中添加大量蔗糖,会导致发酵液的浓度过高,酵母菌失水,不利于酵母菌的成活。

(4)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为避免发酵瓶爆裂,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将瓶盖拧松,为防止杂菌污染,不要将瓶盖打开。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仿真标准练(一)(含解析)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仿真标准练(一)(含解析)

仿真标准练(一)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主要浸染人体的传出神经元,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

PV由单链RNA和蛋白质外壳(核衣壳)构成。

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其中VPI可诱导人体产生抗体,因此可将培养的PV减毒制成疫苗,从而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PV的单体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B.VPI可引发细胞免疫,该过程产生特异性抗体C.可将在人工培养基上获得的PV制成疫苗D.PV可破坏人体的反射弧,使反射活动无法完成解析:构成PV的化合物包括RNA和蛋白质,因此构成PV的单体包括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A错误;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B错误;病毒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获得,C错误;由题意可知,PV可破坏人体的传出神经元,从而使反射活动无法完成,D正确。

答案:D2.胃粘膜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的H+-K+ATP酶是一种质子泵,它能催化ATP水解,在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的同时,也将细胞内的H+泵出,从而维持胃液的酸性环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质子泵运输H+和K+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该质子泵能促使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断裂C.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过量分泌D.胃液pH的大小与胃腔内的K+浓度成正相关解析:胃粘膜壁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将胃腔中的K+泵入细胞内的同时,也将细胞内的H+泵出到胃腔中,因此胃腔内的K+浓度越大,泵出到胃液中的H+越多,胃液的胃液pH越小。

胃液pH的大小与胃腔内的K+浓度成负相关。

答案:D3.谷氨酰胺是多种细胞功能必不可少的氨基酸,癌细胞更是如此。

一个叫做ASCT2的蛋白质是将谷氨酰胺运输到癌细胞内的主要载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SCT2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B.ASCT2与谷氨酰胺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ASCT2基因的表达需要消耗能量D.谷氨酰胺可在癌细胞中合成,也可以从细胞外吸收解析: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而不是因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SCT2减少,A错误;ASCT2是一种载体蛋白,载体蛋白与其所运输的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特定的载体蛋白只能运输特定的物质,B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均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谷氨酰胺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可在癌细胞中合成,也可从细胞外吸收,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练(一)
1.(2018河北承德一中第三次月考,29)下面是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略。

(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
组,。

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镜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

(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 ②
;
③若A、B、C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答案:(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
(4)①若A、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②若B、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利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该流感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

2.某禾本科植株抗倒伏与易倒伏(A/a)、阔叶与窄叶(B/b)、籽粒饱满与籽粒皱缩(C/c)是三对相对性状。

为了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P 抗倒伏窄叶籽粒饱满×易倒伏阔叶籽粒皱缩

(1)根据实验分析,A/a、B/b、C/c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关系

;“籽粒饱满与籽粒皱缩”与“抗倒伏与易倒伏”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
是。

(2)该植株种皮相关性状受R/r控制,其中R_表现为厚种皮,rr表现为薄种皮,若不含有R或r基因,则表现为无种皮,现有纯合的厚种皮籽粒饱满植株、无种皮籽粒饱满植株、无种皮籽粒皱缩植株、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请从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通过两套简单的杂交实验方案验证R/r与C/c
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A/a、B/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b、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C/c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a、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图中杂交实验F1抗倒伏籽粒饱满∶抗倒伏籽粒皱缩∶易倒伏籽粒饱满∶易倒伏籽粒皱缩=9∶3∶3∶1,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方案一:实验思路:取纯合的厚种皮籽粒饱满植株与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杂交,F1自交,统计
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预期实验结果:F2中厚种皮籽粒饱满∶厚种皮籽粒皱缩∶薄种皮籽粒饱满∶薄种皮籽粒皱缩=9∶3∶3∶1;结论:R/r与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案二:实验思路:取纯合的厚种皮籽粒饱满植株与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杂交,F1与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测交,统计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预期实验结果:F2中厚种皮籽粒饱满∶厚种皮籽粒皱缩∶薄种皮籽粒饱满∶薄种皮籽粒皱缩=1∶1∶1∶1;结论:R/r与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1)抗倒伏窄叶籽粒饱满与易倒伏阔叶籽粒皱缩杂交得到F1,然后F1自交得到F2,若A/a、
B/b、C/c这三对等位基因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比例应该为27∶9∶9∶3∶9∶3∶
3∶1,但F2的表现型比例并不是如此。

则根据表格分析,可推出其中有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

F2中,阔叶籽粒饱满∶窄叶籽粒饱满∶阔叶籽粒皱缩∶窄叶籽粒皱缩=135∶45∶46∶16,比例接近9∶3∶3∶1,说明B/b、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抗倒伏籽粒饱满∶抗倒伏籽粒皱缩∶
易倒伏籽粒饱满∶易倒伏籽粒皱缩=136∶47∶44∶15,比例接近9∶3∶3∶1,说明A/a、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而抗倒伏阔叶∶易倒伏阔叶∶抗倒伏窄叶∶易倒伏窄叶=122∶59∶61∶0,说明
A/a、B/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又由于亲本为抗倒伏窄叶籽粒饱满与易倒伏阔叶籽粒皱缩,则说明A与b、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C/c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通过实验验证R/r与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采用自交法或测交法。

首先都必须先获
得RrCc的厚种皮籽粒饱满个体。

因此方案一为:取纯合的厚种皮籽粒饱满植株(RRCC)与薄种皮籽
粒皱缩植株(rrcc)杂交,F1(RrCc)自交,统计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R/r与C/c在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中厚种皮籽粒饱满(R_C_)∶厚种皮籽粒皱缩(R_cc)∶薄种皮籽粒饱满(rrC_)∶薄种皮籽粒皱缩(rrcc)=9∶3∶3∶1。

方案二:实验思路:取纯合的厚种皮籽粒饱满植株(RRCC)与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rrcc)杂交,F1(RrCc)与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rrcc)测交,统计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R/r与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中厚种皮籽粒饱满(RrCc)∶厚种皮籽粒皱缩(Rrcc)∶薄种皮籽粒饱满(rrCc)∶薄种皮籽粒皱缩(rrcc)=1∶1∶1∶1。

3.生长素(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的吲哚乙酸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

已知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和抑制吲哚乙酸的分解均能使生长素的含量增加。

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假设赤霉素在植物体内不会既促进生长素合成,又抑制生长素分解。

请利用图2所示的比较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含量的方法,利用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和琼脂块等药品材料,设计实验以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

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提示:培养实验包括1、2、3、4四个组别,比较含量实验分甲、乙两个组别)。

答案:(1)培养实验分四个组别。

第1组和第2组将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放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中;第3组和第4组将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放入等量且适量的缺铁培养液中。

第1组和第3组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第2组和第4组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

培养一段
时间后,进行图2所示比较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含量的处理,其中比较1组和2组幼苗的为甲组,比较3组和4组幼苗的为乙组。

观察甲、乙两组去尖端胚芽鞘弯曲的情况
(2)实验结果及结论:甲组去尖端胚芽鞘弯向1组对应一侧,乙组去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则赤霉素通过抑制生长素的分解间接促进生长。

甲组去尖端胚芽鞘弯向1组对应一侧,乙组去尖端胚芽鞘弯向3组对应一侧,则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合成间接促进生长
解析:解决本题实验设计思路的关键是要确定实验要达到的两个实验目的;其次应结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充分合理利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图2对实验后生长素含量的观察指标进行思考。

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结合题意可知“赤霉素在植物体内不会既促进生长素合成,又抑制生长素分解”。

所以实验应分两个目的分别设置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证明赤霉素单独促进生长素合成(实验组喷洒赤霉素溶液,对照组喷洒等量蒸馏水);另一个对照实验证明赤霉素单独抑制生长素分解(实验组是缺铁的培养液中,对照组是完全培养液中)。

对此根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思路、结果、结论见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