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儒学大家

合集下载

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为例

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为例

作者: 梁真惠[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昌吉学院学报
页码: 57-6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翻译;儒学;启蒙运动
摘要: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而引发的中西文化冲撞和交流,仅仅在中国少数文人学子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却没有对中国社会造成大的冲击。

然而由传教士译介到欧洲的中国儒家哲学却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受到冲击,圣经的权威遭到质疑。

本文以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为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与中国文化的接触入手探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译介对于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从而说明欧洲文明源头中固有的人文精神和"理性"尊崇是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根本来源,但同时也受到由传教士译介到欧洲的中国儒家学说的重要影响。

狄德罗

狄德罗

狄德罗百科名片狄德罗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年10月5日- 1784年7月30日),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1751年——1772年)。

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

其它著作包括《对自然的解释》(1754年)和《生理学基础》(1774年——1780年)以及一些小说、剧本、评论论文集以及写给很多朋友和同事的才华横溢的书信。

中文名:德尼斯?狄德罗外文名:Denis Diderot 别名:狄德罗国籍:法国出生地:Langres 出生日期:1713年10月5日逝世日期:1784年7月30日职业:文学、文艺理论家毕业院校:巴黎大学主要成就: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代表作品:《百科全书》目录个人简介生平著述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艺术成就教育理论编辑本段个人简介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朗格尔天主教耶酥会中学,有一个学生常常以出色的回答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他以优异的成绩使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期望。

和所有天下的父母亲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但是有一天,这个中学生忽然对他父亲说,他不想上学了。

父亲没有责备儿子,只是看了儿子一眼,平静地说:“那好,到工场去吧,以后就当个制刀匠。

”此狄德罗Denis Diderot后这个中学生离开了校园,到父亲的工场里成为一名工人。

可是他接连5天为制作一把柳叶刀忙得团团转,还是毫无结果。

父亲一声不吭。

中学生糟蹋了材料,损坏了工具。

但是父亲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

第5天快过去了,父亲同样心平气和地问道:“怎么,干不了吧?”这个中学生一言不发。

第二天清早他收拾好自己的课本,急冲冲地上学校去了。

后来这个中学生成为法国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唯物论和文艺理论方面大大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思想家。

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现状研究

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现状研究

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现状研究发布时间:2021-12-30T06:50:42.72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2期作者:刘照玉[导读]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刘照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摘要:儒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在中华文明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不仅是中国的学说,也是世界的学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研究与传播。

儒家学说在俄罗斯的传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由最初传教士通过译制儒家典籍传播儒家思想,到俄罗斯学者们正式研究儒家文化,再到苏联时期对儒学的“冷淡”,最后重现“儒学热”。

每个传播阶段的特点跟同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对中俄两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学,俄罗斯,文化传播一、儒学及其传播孔子于公元前5世纪创立儒学(即儒家学说)。

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政治上提出以德为政,提倡教化和仁政,反对暴政,还提出“民贵君轻”的理念;思想教养上强调克己复礼,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提出“君子”之说;教育思想上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儒家思想无论是在提出之际,还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亦或在当今社会,都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价值的思想和精神,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学自提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儒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一种先进思想。

儒家学说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都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不断更新与扩充。

中国的学者从未放松对儒学的研究,而是与时俱进,持续发掘儒家文化中的精髓。

在新的历史时期儒家文化依然是我们的思想指引。

孔子思想的对国外的影响力

孔子思想的对国外的影响力

孔子思想的对国外的影响力孔子思想的对国外的影响力孔子思想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影响同样甚大。

法国哲学家从孔子思想中悟到:征服者可以毁坏有形的物质,但毁坏不了道德。

法国作家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读了《赵氏孤儿》,将它改为“五幕孔子伦理观”,并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

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朝拜。

同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人的,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今天,旅居法国的华侨华人依然遵循着祖宗的教诲,在待人处事中恪守这一规则。

在近代史上,山东一度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人卫礼贤跟随军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

学成回国后,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

在教授学生时,他流传法国的名言是这样说的:“所谓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皆不如孔教。

西方哲学家兴推倒前人学说而代之,中国则以孔教通贯数千年。

”在他看来,孔子思想比西方哲学思想好处很多,所以能统治中国几千年。

1772年的英国出版了世界历史名人录,孔子列榜首。

从此,英国人在各地建起了许多孔子研究机构,对孔子思想深入研究。

英国传教士庄士敦还做起了清朝皇帝的洋文“太傅”,他在教授清帝时悟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他说:“四书五经之于中国,犹如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国的教育,须臾不可离。

”后来,在《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孔子”的词条多达400余则。

美国人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大约是从19世纪开始的。

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先读儒学著述,后办教会学校。

在两种思想结合过程中,儒家思想不胫而走,传到了美国。

1844年,美国学者爱默生说:“孔子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这句话点燃了美国人对孔子的热望,从此,美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孔子思想与东方哲学的挖掘。

1974年,美国成立孔子文教基金会,其成员皆为各国政要,开始推动世界尊孔运动。

浅析中法文化交流-以孔孟儒学对法国的影响为例

浅析中法文化交流-以孔孟儒学对法国的影响为例

浅析中法文化交流-以孔孟儒学对法国的影响为例中法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两国文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这种文化交流中,儒学在法国的影响尤为显著。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对法国的哲学、教育、文学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法文化交流中儒学对法国的影响进行浅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中法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

1. 儒学在法国的传播历史儒学自古以来就居于中国文化的中心位置,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而儒学在法国的传播则始于17世纪。

当时,法国的学者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开研究,并将儒学的思想引入法国。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盛行使得儒学的影响在法国愈发显著。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逐渐被法国社会吸收和传播,成为法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儒学对法国哲学的影响儒学对法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兴起时期。

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理性的思考和个体的自由,与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启蒙思想家们对自由、平等、民主等理念的追求,与儒学所倡导的君子之道、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不谋而合。

儒家思想在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法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的思想也对法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17世纪,法国学者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法国的教育领域,推动儒学思想在法国的传播。

在19世纪,法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哲学,为法国的东方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后,法国学者们纷纷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法国的教育体系,使得儒学的教育思想在法国得以传承和发展。

至今,法国的一些高校还开设有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等相关课程,这些都与儒学的影响分不开。

儒学的思想也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法国文学家开始研究中国的文学,尤其是儒家经典的翻译和研究。

法国文学家们受到中国文学的启发,开始将中国的文学元素融入到法国的文学创作中,使得法国文学在风格和内涵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儒学的思想也影响了法国文学家们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观念,为法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浅析中法文化交流-以孔孟儒学对法国的影响为例

浅析中法文化交流-以孔孟儒学对法国的影响为例

浅析中法文化交流-以孔孟儒学对法国的影响为例1. 引言1.1 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扩张时期。

当时,法国与蒙古帝国的接触使得中国文化开始逐渐传入法国。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更多的中国哲学和文化被带入法国。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孔孟儒学在法国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兴趣,成为法国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法领域的深化,中法文化交流成为两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孔孟儒学的研究和传播,中法两国文化得以互相交融,为两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的思想启示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1.2 孔孟儒学在法国的影响孔孟儒学在法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持久的。

自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被引入法国后,就在法国学术界和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孔孟儒学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如仁爱、礼义、孝道等,与法国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着相通之处,因此在法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接受。

在法国学者的研究与借鉴下,孔孟儒学在法国文化中逐渐根深蒂固,成为法国人民的一种精神财富。

孔孟儒学的影响还体现在法国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中。

在当代社会,法国人民依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追求仁爱与道德的升华。

这种价值观与孔孟儒学所弘扬的理念不谋而合,互相呼应。

孔孟儒学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国政治家和社会精英的行为与决策。

孔孟儒学在法国的影响是多方面而广泛的。

它不仅丰富了法国文化,而且对法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孟儒学已经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2. 正文2.1 法国对中国哲学的接触与传播法国对中国哲学的接触始于17世纪,当时法国传教士前往中国,开始接触中国文化和哲学。

他们将中国的儒学、道家和佛教传入法国,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热潮。

儒学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深深影响了法国文化。

当前法国儒学研究现状

当前法国儒学研究现状

当前法国儒学研究现状摘要法国汉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内容上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数学等方面。

近二三十年以来,法国在儒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

于连、程艾蓝等知名汉学家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分别从思想、学术等层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同时对整个法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讨论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研究工作,并尽量顾及他们的最新成果及其互相关系,从而揭示法国汉学界在这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关键词孔子;儒学;法国汉学;过程;相异性法国汉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自从17世纪以来,一代代的法国汉学家为推进法中文化交流,为法国乃至西欧对中国的了解做出了贡献。

以汉学代表人物而言,17、18世纪时有来华传教的李明、白晋、宋君荣、钱德明等;19世纪有法兰西学院前两任汉学教授(1814年设立此教席,标志着汉学研究从宗教界到世俗社会的转向)的雷慕莎、儒莲;再接下去有爱德华·沙畹、马伯乐、葛兰言、伯希和等人。

晚近的则有戴密微及其尚健在的弟子谢和耐、汪德迈等教授。

鉴于国内对法国汉学历史、汉学研究机构以及老一辈汉学家的研究、介绍已经比较多,在这里我把文章论述的重点主要放在中青年法国汉学家上面。

另外,法国汉学的涵盖面比较广,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数学等方面无所不包。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我将以儒学思想史研究为中心,谈谈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研究工作,并尽量顾及他们的最新的研究成我将以儒学思想史研究为中心,谈谈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研究工作,并尽量顾及他们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揭示法国汉学界在这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一过程与创造提到法国中青年研究儒学的汉学家,我们可以从于连(Francois Jullien,生于1951年)的工作人手,原因是我们可以由他的研究所引起的争议引出其他学者及其他们的研究。

于连曾经就学于著名学府巴黎高师(1972~1975),入学时的专业是古典文学,并以亚里士多德为题完成硕士论文。

浅谈儒家思想对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作者:裴景程倪唱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其中儒家思想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

儒家的伟人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科举制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对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当时儒学成为了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对抗封建贵族世袭制的思想武器。

浅要的了解这种影响有助于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速度。

关键词:儒家思想,孔子,欧洲,启蒙运动启蒙,顾名思义,就是开启智慧,把人类从落后愚昧的社会环境中解救出来,摆脱偏见和迷信,相信科学,争取平等、民主和自由。

17、18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进步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现状。

于是他们在政治上要求更多的权利,希望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十八世纪的欧洲仍然是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控制着社会的生活和人民的思想。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的迫害有不同信仰的人和有进步思想的人。

在欧洲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新的历史阶段来临之前,欧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已经有了一些启蒙思想的种子。

这些思想的种子就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在华传教士传入欧洲的儒家思想,这两种思想的互相结合就给欧洲的启蒙运动提供了相应的思想基础和思想准备。

事实上,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反对教权主义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欧洲近代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在中国的传教士,都在中国长期居住,他们有着丰富的学识和广阔的见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莲之成就(总结)
一、专著
l 《汉文指南》
(Syntax nouvelle de la langue Chinoise)
1866年出版。 l《亚洲地理和中国与印度哲学杂文汇编》(法文标题为 Mélanges de géographie asiatique et de philosophie sino-indienne),该书于1864年出版。 l《汉语新句法》(法文标题为Syntaxe nouvelle de la langue chinoise fondée sur la position des mots),该书 共2卷,于1864~1870年出版。 l《辨认梵文名称和用音标示它们的方法》(法文标题为 Méthode pour déchiffrer et transcrire les noms sanscrits) 一书。茹理安在1861年写成。
二、译作
《复仇豹》(1824)。 《平山冷燕》,1826年在巴黎出版。 《孝顺的英雄主义》(1827)。 《家庭的画像》(1830)。 《白蛇精记》长篇小说(1834)。 《赵氏孤儿》法语版(Tchao-chi-kou-eul, ou, L'orphelin de la Chine : drame en prose et en vers)1834年在巴黎出版。 《太上感应篇》。1835年
1853年开始专门研究佛学,翻译《大慈恩寺三藏大法师 传》和《大唐西域记》,对《大唐西域纪》一书中的地名, 参照梵文作出考证。茹理安对中国造纸术、雕板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也有研究,茹理安曾将沈括《梦溪笔谈》中毕 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一段史料,翻译成法文;他是最早将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史实,介绍到欧洲的人。茹理安晚 年得一爱女。1869年因病早逝,年仅16岁,茹理安十分悲 伤。 1873年,茹理安在巴黎逝世。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而成的拉丁文版《孟子》一书。该书拉丁文标题为Men Tseu;vel Mencium inter Sinenses Philosophos,Ingenio, Doctrina,Nominisque Claritate Confucio Proximum Lutetiae, Parisiorum,共两卷,是于1824-1826年间在巴黎出版的。 《功过格》(法文标题为Le livre des récompences et des peines), 于1835年出版。《老子道德经》(法文标题为Lao-tseu Tao-te-king), 此标题均系按中文拼音写成,于1842年出版。 《百句譬喻经》(按,《百句譬喻经》,梵文标题为Avādanas,汉文简 称为《百喻经》,由南朝齐的求那毗地译出为汉文,实际只有98条,这是 一部佛教文学作品)的法文译本Avādanas contes et apologues indiens,即《百种功绩:印度寓言故事集》,这是一部从汉文译出的著作。 1859年翻译出版。 《中国小说选》(法文标题为Nouvelles Chinoises),选译有《三言二 拍》里的一些故事(例如《滕大尹鬼断家私》,法文标题译为《家庭的画 像》即Le portrait de famille),该书于1860年由巴黎阿歇特出版社出 版。
《玉娇梨》,于1864年重译了老师阿贝尔· 雷慕莎译过的著 作。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法文书名为Histoire de la vie de Hiouen Thsang et de ses voyages en Inde),即 《玄奘的一生和他前往印度之行的故事》,该书在1853年 出版。《大唐西域记》玄奘著(法文书名为Mémoires sur les contrées occidentales de Hiouen Thsang),即 《玄奘的西域记行》,共两卷,于1858年出版。 《西厢记》(法文标题为Histoire du pavillon d'Occident),这个法文译本是在斯塔尼斯拉斯· 朱利安逝 世前后于1872-1880年间以长篇连载的形式发表的。
法国儒学大家——儒莲
儒莲(茹理安)(Stanislas Julien ,17971873)
生于法国奥尔良市 原名斯塔尼斯拉斯 •朱利安, 法国籍犹太汉学家、法兰西 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汉学 讲座第一任教授雷慕沙的得 意门生。
儒莲的一生
1797年生于法国奥尔良市。后在法兰西学院学习。 1821年任法兰西学院希腊语助教。 1824年茹理安依据满文译文完成拉丁文本的《孟 子》,该书拉丁文标题为Men Tseu;vel Mencium inter Sinenses Philosophos,Ingenio,Doctrina, Nominisque Claritate Confucio Proximum Lutetiae, Parisiorum,共两卷。 1827年任法兰西研究院(Institut de France)图书馆副馆长。 1832年茹理安出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茹理安精通 梵文。
三、在中国民俗方面
1824年,翻译《复仇豹》,接着又译了几篇《今古奇观》中的短篇小说 1827年,翻译《孝顺的英雄主义》 1830年,翻译《家庭的画像》 1834年,翻译长篇小说《白蛇精记》。与此同时,他正着手译一部比中 国长篇小说更有趣的著作,一部由马若瑟神甫于1731年运回巴黎的蒙古时 代的剧本集子《元人谱春秋》,他很快就意识到其价值,并开始翻译各式 各样的剧本,先是《灰阑记》。 之后是翻译《赵氏孤儿》,又作《中国孤儿》,附有提供此一主题的用 散文体(按,指“道白”)和诗歌体(按,指“唱词”)写成的几出历史剧本, 还有一些中国小说和中国诗歌,1834年由巴黎的穆塔迪埃出版社在法国文 坛上曾轰动一时,伏尔泰的悲剧也从中受到了启发。(书中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赵氏孤儿》剧本的法译本;第二部分为中国小说的译本,其 中还收录有《三国演义》中的《董卓之死》(法文标题为La Mort de Tongtcho)的故事法译本,是《三国演义》第三回至第九回故事的节译; 第三部分收录了一些中国诗歌的法译本。)
儒莲之学术生涯
一、在汉语教学方面
在法兰西学院的教学中,儒莲放弃了用系统的方法来 讲授汉语语法的做法,而是用诠释文献,来归纳汉语语 法结构准则,儒莲的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有他自己的特 色。并且著成《以汉字位置为基础的汉语句法结构新 编》,(简称《新编汉语句法结构》,1869—1870)。 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将《三字经》、《千字文》这样 歌诀式的启蒙读物,作为文言基础教材,让学生学习汉 语。




另外他还翻译了《西厢记》,这 一本书最后一部分在他死后才出 版(1873—1878)。 翻译《平山冷燕》,并且于 1860年在巴黎科塞兰与迪迪埃 出版社出版。 他还重译了老师阿贝尔 •雷米萨 译过的《玉娇梨》,于1864年 出版。以此向法国大众介绍欧洲 人无法亲睹的中国风俗习惯。 儒莲的译著还有《突厥历史资 料》、《景德镇陶录》、《金瓶 梅的续集》(1864)等文学作品。 这些译本引起的兴趣至今不衰。
l《中国瓷器的制造及其历史》(法文标题为 Histoire et fabrication de la porcelaine chinoise), 该书于1856年出版。 l1837年,茹理安把《授时通考》的“蚕桑篇”, 《天工开物· 乃服》的蚕桑部分译成了法文,并以 《蚕桑辑要》的书名刊载出去,马上就轰动了整 个欧洲,当年就译成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分别在 都灵、斯图加特和杜宾根出版,第二年又转译成 了英文和俄文。
二、在文学著作翻译方面
1824年儒莲依据满文译文完成拉丁文本的《孟子》,共两卷,于 1824~1826年间在巴黎出版的。 1835年儒莲曾翻译出版了《太上感应篇》 1837年,法国汉学家儒莲把《授时通考》的“蚕桑篇”,《天工开物 8226;乃服》的蚕桑部分译成了法文,并以《蚕桑辑要》的书名刊载出 去,马上就轰动了整个欧洲。 1842年儒莲实现了老师的理想,出版了全译法文本《道德经》,但 却译成“关于道和德的书”,(Lao Tseu,Tao-Te King. be livre de la Voie et de la Vertu)。 为了继承《佛国记》的译注工作,他于1853年翻译《大慈恩寺三藏法 师传》和1857—1858年《大唐西域记》 ,这两部书被列入《汉文书籍 目录译文丛书》,纳入商业性出版物行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