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高三题库 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

合集下载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理综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理综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校2019届⾼三第⼆次联考(12⽉)理综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皖南⼋校”2018-2019学年⾼三第⼆次联考理科综合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 1 C 12 0 16 K 39 1 127温馨提⽰:多少汗⽔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考交卷的⼀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总有⼀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

⾼考保持⼼平⽓和,不要紧张,像对待平时考试⼀样去做题,做完检查⼀下题⽬,不要直接交卷,检查下有没有错的地⽅,然后耐⼼等待考试结束。

第I卷⼆、选择题:本题共8⼩题,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 --17题只有⼀个选项正确,第18~21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发现电⼦从⽽提出了原⼦的核式结构模型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说C.极限频率越⼩的⾦属材料逸出功越⼤D.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于重核裂变15.-颗在⾚道上空做匀速⽹周运动运⾏的⼈造卫星,其轨道半径上对应的重⼒加速度为地球表⾯重⼒加速度的四分之⼀,则某⼀时刻该卫星观测到地⾯⾚道最⼤弧长为(已知地球半径为R)16.如图所⽰,竖直线OO/是等量异种电荷+Q和-Q连线的中垂线,A、B、C的位置如图所⽰,且都处在⼀矩形⾦属空腔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三点电势⼤⼩关系是ψA=ψC<ψBB.A、B、C三点电势⼤⼩关系是ψA=ψC>ψBC.⾦属空腔上的感应电荷在A、B、C三点场强⽅向均⽔平向右D.⾦属空腔上的感应电荷在A、B、C三点场强⼤⼩关系是E B >E C >E A17.如图所⽰,两个初速度⼤⼩不同的相同粒⼦a和b,从O点沿垂直磁场⽅向进⼊匀强磁场,其中b粒⼦速度⽅向与屏OP垂直,α粒⼦速度⽅向与b粒⼦速度⽅向夹⾓θ=45°.两粒⼦最后均打到屏上同⼀点Q上,不计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粒⼦带负电、b粒⼦带正电B.a、b两粒⼦在磁场中飞⾏速度之⽐为:1C.a、b两粒⼦在磁场中飞⾏的周期之⽐为2:3D.a、b两粒⼦在磁场中飞⾏的时间之⽐为1:118.质量为0.2 kg的物块在⽔平推⼒F的作⽤下沿⽔平⾯做直线运动,6s末撤去⽔平推⼒F,如图实线表⽰其运动的v-t图象,其中经过点(4,0)的虚线是6s末v-t图象的切线.(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6 s末物块速度⽅向改变B.0~6 s内物体平均速度⽐6~10 s内物块平均速度⼩C.物块与⽔平⾯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D.⽔平推⼒F的最⼤值为0.9 N19.如图所⽰,粗糙地⾯上有⼀倾⾓θ=30°光滑斜⾯,斜⾯顶端安装⼀定滑轮,⼩物块A、B⽤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物块A、B处于同⼀⾼度并恰好处于静⽌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下滑,斜⾯静⽌不动.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A、B质量相等B.物块A、B同时落地C.地⾯受到斜⾯向左的摩擦⼒D.两物块着地时重⼒的瞬时功率相同20.半径为r带缺⼝的刚性⾦属⽹环在纸⾯上固定放置,在⽹环的缺⼝两端引出两根导线,分别与两块垂直于纸⾯固定放置的平⾏⾦属板A、B连接,两板间距为d且⾜够宽,如图甲所⽰.有⼀变化的磁场垂直于纸⾯,规定向内为正,变化规律如图⼄所⽰.在平⾏⾦属板A、B正中间有质量未知、电荷量为q的带电液滴,液滴在0~0.1 s处于静⽌状态,已知重⼒加速度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带正电B.液滴的质量为C.第0.3 s时液滴的运动⽅向改变D.第0.4 s时液滴距初始位置距离为0. 08g(单位:⽶)21.如图所⽰,⼀绝缘细线Oa下端系⼀轻质带正电的⼩球a(重⼒不计),地⾯上固定⼀光滑的绝缘圆弧管道AB,圆⼼与以球位置重合.⼀质量为m、带负电的⼩球b由A点静⽌释放.⼩球a由于受到绝缘细线的拉⼒⽽静⽌,其中细线O'a⽔平,Oa悬线与竖直⽅向的夹⾓为θ.当⼩球b沿圆弧管道运动到以球正下⽅B点时对管道壁恰好⽆压⼒,在此过程中(a、b两球均可视为点电荷)A.b球所受的库仑⼒⼤⼩为3mgB.b球的机械能逐渐减⼩C.⽔平细线的拉⼒先增⼤后减⼩D.悬线Oa的拉⼒先增⼤后减⼩第Ⅱ卷三、⾮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核电5800千瓦投运,300千瓦在建目标,铀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重要途径,在一次铀核裂变中,一个中子轰击23592U的核反应方程为: 10n+23592U→13654Xe+9038Sr+m 10n ,则m 为( ) A .10B .9C .3D .2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中,采用了1100kV 特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其中有两个输电塔之间的输电线近似可看成是水平直导线且沿东西方向,两塔之间距离为L ,某时刻输电电流为I ,已知该地区地磁场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则该时刻其中一根导线所受到地磁场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B .12BIL C .BIL D .03.一个质量为0.1kg 的小球从20m 高处落下,与地面碰撞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2.8m ,小球从开始下落到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4s ,重力加速度g =10m/s 2,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A .8NB .10NC .12ND .15N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放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 ,若在物块放在A 点的同时,给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等于mg 的压力(g 为重力加速度),则物块由静止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 )A.12t B .2C .t D5.一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t=0时刻,一带正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水平射入该电场,电场力对粒子做功的功率为P,不计粒子重力,则P-t关系图像是()A.B.C.D.二、多选题6.如图所示,某卫星在轨道1的A点经半椭圆轨道2变轨到轨道3上B点轨道3半径是轨道1半径的2倍,卫星在轨道1上运行时的周期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沿轨道2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在变小B.卫星沿轨道2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在变小C.卫星在轨道3上运行的周期为2TD.卫星从A点沿轨道2运动到B7.如图所示,M、N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在M、N两点分别放置电量均为q的正、负点电荷,椭圆的长轴为AB,短轴为CD,O是椭圆的中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不相同B.C、D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C.将一个负电荷从A点沿椭圆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D.椭圆内越靠近M点电势越高,电场强度越大,越靠近N点电势越低,电场强度越小8.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甲的图线为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5m/sB.甲、乙相遇时,运动方向相反C.甲、乙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D.在甲、乙相遇前,甲的速度为2.5m/s时,甲乙相距最远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和内能一定大B.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具有各向异性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E.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10.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x=2m处的质点P在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运动,从图示时刻开始,平衡位置在x=0.4m处的质点Q经过3.3s第二次到达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沿x轴正向传播B.x=4m处的质点在任0.5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0.2mC.x=1m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2sD.波沿x轴传播的速度大小为2m/sE.t=2.5s时,质点P振动的加速度最大第II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11.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方法:在底边长为L、高为H的斜面体的底端附近A点安装一个光电门,让装有遮光片的物块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释放。

2019年最新高三题库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

2019年最新高三题库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

“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 16 K 39 1127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无机物中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B.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C.植物根细胞对土壤中钙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有助于研磨的充分2.如图是二倍体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a)和核DNA分子(b)的数目统计图,正常情况下,此时期细胞内可能发生A.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B.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4NC.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白由组合D.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3.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成熟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联会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染色后需要用盐酸进行水解D.经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4.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某人的体细胞中没有致病基因,那么此人不可能患遗传病C.环境不能改变遗传物质,所以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D.经青霉素诱导产生的抗药性突变细菌,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繁殖5.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有关此过程中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酸梅的色泽属于物理信息,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C.神经递质与唾液腺细胞的受体识别,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唾液腺细胞合成了淀粉酶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只能通过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多于顶芽,而导致侧芽的生长受抑制C.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产生不同的激素,其中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D.基因组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植物激素合成的变化也可调节基因组的表达29.(10分)某学校研究兴趣小组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分组培养小球藻,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一净光合速率十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2019年12月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12月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2019年12月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选修4第一章~第三章,选修3和选修5(二选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O-16 Na-23 P-31 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活性炭、漂白粉均具有杀菌作用B.农作物秸秆可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D.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可通过干馏得到B.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C.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乙醇和乙酸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部分加持装置已略去)10.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1LpH=2的H3PO4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01N AB.1mol苯被氧化为CO2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46.0g甘油(丙三醇)中共价键数目为6.5N AD.18g重水(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 A11.用“KC lO3氧化法”制备KIO3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酸化反应”所得到的产物有KH(IO3)2、Cl2和KC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IO3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B.“逐Cl2”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加热C.“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KClD.“调pH”步骤中所加入的试剂是NaOH12.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Z同周期且相邻,X、W同主族且与Y处于不同周期,Y、Z原子的电子数总和与X、W原子的电子数总和之比为5:4。

化合物WYZ2是一种工业盐,对人体危害很大。

2019皖南八校联考汇总(一、二、三次)

2019皖南八校联考汇总(一、二、三次)

2019皖南八校联考汇总(一、二、三次)篇一:2019皖南八校理数一二三次联考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复平面内,复数(4+5i)i(i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已知集合A={x|2-3x-2x2>0},B={x|y=ln(x2一1)},则A?B=A.(一2,一1)B.(一?,一2)U(1,+?)C.(一1,3.在△ABC中,AB=1,AC=3,B=600,则cosC=A.一1)D.(一2,一1)U(l,+?)255 B. CD660.31?1?4.设a?log3,b???,c?log2(log2,则4?3?A.b<c<a B.a<b<c C.c<a<b D.a<c<b 5.要得到函数f(x)=cos(3x? A.向左平移?4的图象,只需将函数g(x1x?sin3x的图象25?5???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C.向左平移个单位D.向左平移个单位12361236*6.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2an(n≥2,n?N),则数列{an}的前6项和为63127A、63B.127C.D.64327??,则sin?的值为?cos)?22127B、-C、D、-399 A????????8、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分别为AC,BD,且AE?2EC,点F是BD上靠近D的四等分点,则9、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10、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A.“存在”的否定是‘不存在”。

2019年12月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12月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2019年12月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②,选修3-1,选修3-5,选考内容。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核电5800千瓦投运,300千瓦在建目标,铀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重要途径,在一次铀核裂变中,一个中子轰击23592U 的核反应方程为: 10n+23592U →13654Xe+9038Sr+m 10n,则m 为A .10B .9C .3D .2 15.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中,采用了1100KV 特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其中有两个输电塔之间的输电线近似可看成是水平直导线且沿东西方向,两塔之间距离为L,某时刻输电电流为I,已知该地区地磁场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则该时刻其中一根导线所受到地磁场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23BILB .21BILC .BILD .016.一个质量为0.1kg 的小球从20m 高处落下,与地面碰撞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2.8m,小球从开始下落到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4s,重力加速度g=10m/s 2,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A .8NB .10NC .12ND .15N1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放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若在物块放在A 点的同时,给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等于mg 的压力(g 为重力加速度),则物块由静止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A .t 21B .t 22C .tD .t 218.一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t=0时刻,一带正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水平射入该电场,电场力对粒子做功的功率为P,不计粒子重力,则P-t 关系图像是19.如图所示,某卫星在轨道1的A 点经半椭圆轨道2变轨到轨道3上B 点轨道3半径是轨道1半径的2倍,卫星在轨道1上运行时的周期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沿轨道2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速度在变小B .卫星沿轨道2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机械能在变小C .卫星在轨道3上运行的周期为2TD .卫星从A 点沿轨道2运动到B 点所用时间为T 863 20.如图所示,M 、N 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在M 、N 两点分别放置电量均为q 的正、负点电荷,椭圆的长轴为AB,短轴为CD,O 是椭圆的中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不相同B .C 、D 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C .将一个负电荷从A 点沿椭圆移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D .椭圆内越靠近M 点电势越高,电场强度越大,越靠近N 点电势越低,电场强度越小。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名获奖科学家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氧气供应”,并确认了“能够调节基因活性以适应不同氧气水平的分子机制”。

红细胞的主要工作就是输送氧气,关于人体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中氧气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的速率B. 缺铁会导致人体细胞无法合成血红蛋白而影响氧气运输C. 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D. 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NADPH【答案】 D【解析】【分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其中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细胞能够感知氧气浓度的变化,能够调节基因活性以适应不同氧气水平的分子机制,故血浆中氧气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的速率,A正确;B、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缺铁会导致人体细胞无法合成血红蛋白而影响氧气运输,B正确;C、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识别衰老细胞,故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D、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NADH,D错误。

故选D。

2.图甲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

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eDB. 甲中基因E与e的分离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 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 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由甲图可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且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乙图可知,该卵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d,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所致。

【详解】A、该卵细胞中d基因的形成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为基因突变,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EEDd,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eedd,若为交叉互换,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EEDd,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eeDd,A错误;B、甲中基因E与e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考虑交叉互换),B错误;C、该卵原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故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D、甲形成乙的过程中未发生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含答案)

“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l-35.5 Cu-64 Sn-119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中存在端粒,真核细胞中存在质粒B.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性激素与第二性征的维持有关C.溶酶体的膜蛋白可能通过特殊修饰而不易被自身的水解酶水解D.青霉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大肠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2.201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James P. Allison以及日本的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为研究“松开”了人体的抗癌“刹车”,让免疫系统能全力对抗癌细胞,让癌症的治愈成为了可能做出的贡献。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B.癌细胞可将癌基因整合到周围组织细胞从而快速增殖C.癌细胞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的突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D.正常机体的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3.下列有关比值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逐渐増大B.造血干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变化为1:1→1:2→1:1C.人成熟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受损后,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O2消耗量不变D.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神经纤维膜内K+数/Na+数的值升高4.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菌的DNA使R型活菌发生了基因突变②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与S型菌DNA混合的R型活菌并不都转化成S型活菌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主要岀现在上清液中④单侧光照射使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低⑤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时,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应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A.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④⑤5.下列有关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K值会随气候、季节等因素变化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制约减弱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6.已知甲、乙两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不考虑基因突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 16 K 39 1127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无机物中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B.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
C.植物根细胞对土壤中钙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有助于研磨的充分
2.如图是二倍体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a)和核DNA分子(b)的数目统计图,正常情况下,此时期细胞内可能发生
A.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B.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4N
C.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白由组合
D.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
3.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成熟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联会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染色后需要用盐酸进行水解
D.经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4.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某人的体细胞中没有致病基因,那么此人不可能患遗传病
C.环境不能改变遗传物质,所以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D.经青霉素诱导产生的抗药性突变细菌,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繁殖
5.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有关此过程中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B.酸梅的色泽属于物理信息,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C.神经递质与唾液腺细胞的受体识别,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唾液腺细胞合成了淀粉酶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只能通过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多于顶芽,而导致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C.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产生不同的激素,其中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D.基因组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植物激素合成的变化也可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29.(10分)某学校研究兴趣小组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分组培养小球藻,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一净光合速率十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研究小球藻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及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
(2)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过程产生ATP的量(填“多”或“少”);假设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物是葡萄糖,单位时间内,d3浓度下光合作用过程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与d2浓度下的比值为。

(3)若CO2浓度维持在d2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细胞中的C5含量将____。

(4)适宜光照下,密闭培养小球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不能判断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原因是。

30.(9分)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以率真幽默的性格吸引了大批粉丝,她在接受采访时脱口而出的“洪荒之力”更是为人们乐道。

其实,这种力量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紧密相关,而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回答下列问题:
(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有(答出两点即可)。

(2)在恐惧、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机体表现反应敏捷、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等特征,在此过程中与肾上腺素在促进机体细胞代谢方面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3)在内脏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的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填“单向”或“双向”)的,其中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31.(8分)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提醒全人类要保护环境和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石,它们通过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主要以的形式进行流动。

(2)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气候调节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因此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除自然保护区外,各地建立的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一种保护措施。

(3)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过的传递后,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通常生物所处的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在环境治理时如果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因为与本地物种之间形成关系而导致该生态系统内群落的丰富度降低。

32.(12分)毛囊性鱼鳞病、秃发、畏光综合征(IFAP)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以非瘢痕性无毛发或毛发稀疏,严重畏光及毛囊性角化过度为三大特征性表现。

IFAP最初被提出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年来,随着更多病例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IFAP 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被提出,该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至今不清。

回答下列问题:(1)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等原因白发产生,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2)若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现有某家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