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课堂中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 e od 】 cnat tet c igp t r f o t t h aa it o rsuy coeai rig K yw rs ot ; h ahn at no na ;te pb i f e-td ; oprt el nn c e e c c c l y sf v e a [ 中图分类号 ]G 2 44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64—3 2 (0 8 0 2 9 20 )4—0 5 0 6—0 2
1 交往教学模式 的基本特征
第 一 , 往教 学模 式十 分强 调学 生个性 的 “ 交 自我 实现”要求学校教 学尽可能发 展学生 的个性 , , 使学 生通 过教 育达 到成 熟 , 最终 能够摆 脱 教育 , 受教 育 从 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 形成独立 、 丰满 的人格 , 具有 自 我负责的态度 , 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 能对一切事物作 出独立 的判断 。交 往教 学把 学生 看成是 具有 主体 性 的人 , 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 而不只是被动承受 教学影 响 的简 单 客 体 。主 张教 师 应 采 取有 效措 施 , 创设能吸引学生热情参与的教学情境和氛 围, 使学
su e t ’o p r u ii f o p r tv a n n n r mo i g t e is r c in e f in y i lse .Th ri e ea o a e t d n s p o t n t s o o e a ie l r i g a d p o t h n tu t f ce c n ca ss e c e n o i e a t l lb r t s c t ee s n ilfa u e f t e ta hn a tr fc n a t n h o sr c in sr tg n t e p t r n b oo i l l se , h se t t r so e c i g p t n o o t d t e c n t t tae y o h tn i ilgc a s s a e h e c a u o a e ac s c “ r u i g su e t s in i c l n e il ” “ n a cn h t d n s n v d a e p n ii t ” “ r a i g g o u h a g o pn t d n s ce t a y a d f x by s i f l l e h n i g te su e t ’i d i u rs i l o s ly bi ce t o d n p y h lgc l n i n n ”a d S n. s c oo i v r me t n O o a e o
初中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政治课 教 学 的 中的 互 动 是 以教 师为 主
导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教 学 中在 教 师 的 启 发 下 引
、 ,
计 了这 样 的问题 假 如 你 是
个 企 业 的经 理 你
,
”
觉得 企 业 要 发 展 有 哪 些 东 西 是 必 需 的 ?
问 题 的设 置 就 考虑 到 了 学 生 的实 际 不惟
。
,
习 新 内容 的 必 备 铺 垫 或有关 的 双 基 情 况 并
,
“
”
课 堂 在 多 大程 度 上 发 挥学 生 个 体 与学 生 群 体 的
、
吸 收学 生 的 意见
互 动程 度 和
状态
、
。
2
.
使 全 体学 生 进 入 学 习 的准 备 展 示 目标 进行 定 向学 习 通 过 引导 预
的设 置 是 关键
“
形成和谐 的师生互 动 生 生 互 动 学 习个体与
、
。
在这
一
环节上
,
问题
教 学 中介 的互 动
,
强 化 人 与 环 境 的交 互 影 响
,
,
。
”
政 治课 的 问 题 设 置 要 成 为师 生
,
以 产 生 教学 互 动 共振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
思 想政
互 动的 导火索
就 必 须 注 意 :首先 问题 的设
”
,
。
,
探 究讨 论
—
—
引导评 价
。
的设 置 在 整 体布 局 上 要 有较 强 的 逻 辑 性 和 层 次
政 治 课 的 教 学 内容 往 往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实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交际型英语互动课堂模式改革

新校园XinXiaoYuan摘要:我国英语课堂教学遵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的介入,可以发挥出交际型英语互动课堂模式的优势,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语言交际;英语教学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其在理论上强调了个体学习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对整体认知结构的建构的关键作用。
在该理论体系下,知识不应通过耳提面命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传授,而应当让学习者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借助并利用学习资料与他人的辅助,以意义建构的方式来习得知识与经验。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的交互式英语互动教学保持了语法教学的核心,提升了学习者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范例。
一、建构主义与交际能力学说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吸收了历史文化心理学、发现学习理论、意义学习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认知规律研究后,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套有关认知与发展的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认知结构主要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方式来完成自我的发展与新环境的适应。
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对客观事物与现象进行理解与解释的循环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绘画、协作与意义建构是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四个组成部分。
该理论还强调学习者自身学习经验的重要作用,在意义建构与问题解决方面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
2.交际能力学说。
“交际能力”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莫斯率先提出的。
根据相关学说,交际能力包括了个体对语言形式的掌握程度与语言的适用范围(时间、地点、社会)的理解。
交际能力作为语言综合应用水平的体现,语言学习的目标即为交际能力的获取与思维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通过卡纳尔与斯温的理论补充,以“交际功能模式”的提出为标志,交际能力概念在语言教学方面逐步被赋予了新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这为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英语课堂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过 一 阵激 烈 的讨 论 后 ,学 生对 课 文 的 内容有 了更
教 师启 动。在 “ 流一 互 动 ” 交 的教学 中 , 学生 的 深 刻 的理解 。在讨 论 的过程 中 , 师一 定要 做好 调 教
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 控 , 学 生 的讨 论始 终 围绕 课 文 中心 和话 题 , 出 让 突 对 学生 作适 当的 引导 , 讲 授较 难 理解 的课 文前 , 关 键 问题 。最 后 , 师 不失 时 机地 进 行 引导 , 生 在 教 师 先 向学 生介 绍 有 关 背 景 知 识 并 提 出教 学 要 求 , 扫 共 同对 所 学 内容 进行 归 纳 , 成一 致 意见 。这 样 , 形 清学习新知识 的障碍 ,为学 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 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 以在课堂上大胆地 、尽情 性材 料 , 为学生 的理解 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 地 交换 各 自的看 法 ,使 学 生 能积极 主动地 获 取 知 学 生 自学 。 在授 课伊 始 ,教师 要 根据 学 生 心 识 , 高他 们 的 自学 能 力 和分 析 、 断 、 理 等 多 提 判 推 理 、 理 上 的特 点 , 定 切 实 可 行 的 、 生 容 易达 种 思维 能 力 ; 且在 不 知不 觉 中 , 生们 的语 言技 生 制 学 而 学
交
麓
—■叠圈医圈
英语课 堂之 互动" 教学模式 的建 构
“ 流—互 动 ” 学 是 以学 生个 人 自学 为基 础 案 。学生 通 过 自学 , 此 基础 上进 行 讨论 , 内 同 交 教 在 组
的一种 教 学模 式 。学生 首 先 根据 学 习 目标 和要 求 学 相互 学 习 , 团结 协助 , 同达 到学 习 的 目标 。 共 阅读 教 材 , 后 去 思 考 问 题 , 求 知 识 , 分 发 挥 然 探 充 组际 交流 。组 际交 流 时 , 师先让 讨论 得 比较 教 其 自主性 、 极性 , 积 在程 序 式 的学 习过 程 中加 深对 成 熟 的小 组 代表 发 言 ,汇 报该 组 对 知识 的理 解 程 知识 的理 解 , 增强 思 维 能力 。其基 本模 式 为 : 师 度 , 他各 组 作 出补 充 、 疑 和评 价 , 由各 组 提 教 其 质 再 启 动一 学 生 自学一 小 组 讨论 一 组 际交 流一 练 习评 出本 组 的疑难 问题 , 际 之 间进行 讨 论 、 组 解答 。经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模型建构初探

l天 津师 范大 学课 程 与 教 学 研 究 中心 , 津 30 8 ;. 津 开发 区 第 一 小 学 , 津 30 5 _ 天 0 3 7 2天 天 047
【 摘要】 互动式’ 学是把教 学过程看成 师生对话 交流的过程 , “ ’ 教 通过 师生互动 , 生生互动 , 升学生的素质。本 文 提
【 s a t It at e tahn e ad ec ig a rcs o etrr cmm nct g w t Ab t c】 ne c v e cig rgrs t hn s a poes flc es o u ia n i r r i a u i h
su e t , i h w l i r v t d n s q ai e r u h t et p so tr c in : e t r —su e t n t d n s wh c i l mp o e s e t u l i s h o g u t t h wot e f n e a t s lc u e t d n d y i o a
【 yw r s it at n tahn ; u d me t o e Ke o d 】 ne c o ; ec ig fn a na m d l r i l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教学中 “ 以教师为中 心”“ 、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 求。 互动式” “ 教学模式的提出, 就是要改变老师讲、 学生听在 传统教学中所形成的习惯或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 主体地位 ,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提高其整体素质, 使其创造性 思维得以发展. 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 . 达到教学 相长、 导与学和谐发展的互动效果。 并且,互动式” “ 教学模式 还有利于构建平等、 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之间也能形 成良好的合作与竞争机制。 “ 互动式” 教学的内涵与目 标 ( “ 一)互动式” 教学、互动式” “ 教学模式的含义 “ 互动式” 教学, 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上 的一种交往、 沟通 。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 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 过优化“ 教学互动” 的方式, 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 用, 从而形成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 动, 以产生教学共振,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 互动式” 教学模式, 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
小学语文“五步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

小学语文“五步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种“五步一体”教学模式,它将教学分为前导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和反思五个步骤,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前导导入前导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热情,以及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前导导入可以通过话题导入、图片导入、故事导入等形式来完成。
例如,要学习一篇关于动物的文章,可以先放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或主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或研究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
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三)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相互协助,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了解他人的看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展示展示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和体会展示给其他人,具有在一定范围内传递信息和经验的作用。
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演讲或写作等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又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反思反思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收尾,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发现自身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完善自我认知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前导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创造性地参与学习过程。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下大学英语师生双向交互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

些 心 理 学 家 致 力 于 自 主 学 习 研 究 。他 在 总 结 了
2 网络 环 境 下 的 交 互 式 学 习
自主学 习是 高校 大学 英语 教学 改 革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视 为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能 力 的重 要 手段 。 被
以 前 学 者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出 只 要 是 学 生 在 元 认 提
教 学 改革
武汉 船舶 职业 技 术学 院学 报
21 0 0年第 3 期
网 络 自主 学 习 平 台 下 大 学 英 语 师 生 * 双 向 交 互 合 作 教 学 模 式 的 建 构
秦 贻 ( 北 工业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 北武 汉 湖 湖
摘
40 6 ) 3 0 8
要 以非 英 语 专 业 的 大 学 生 为 研 究 对象 , 讨 在 网 络 自主 学 习 平 台下 如何 有 效 激 发 学 生 和 教 师 双方 主 体 性 的促 进 , 探
工 程 ” 17 在 9 1年 成 立 了 自 主 学 习 中 心 , 宗 旨 正 其
是 为 不 同层 次 的外 语水 平 的学 习者 提供 一 个 固定 的语 言学 习场 所 , 助 他 们 培 养 和 提 高 自主 学 习 帮
外 语 的 能 力 。 美 国 研 究 自 主 学 习 的 权 威 心 理 学 家
知、 动机 和行 为 三方面 都 是一个 积 极 的参 与者 , 那
么 其 学 习 就 是 自主 的 。 j ¨ 2
随着 终 身教 育 口号 的 提 出 、 电脑 科 技 和 网络
信 息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以 及 在 校 大 学 生 人 数 的 增 加 , 言 自主 学 习 中 心 的 建 立 则 越 显 重 要 。 从 2 语 O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节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节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创设互动式教学环节。
本文将探讨如何创设互动式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互动式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互动式教学环节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它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在互动式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提问、讨论和参与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其次,互动式教学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需要通过互动与合作来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二、创设互动式教学环节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创设互动式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任务或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在模拟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和辩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问题解决: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互动式教学环节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互动式教学环节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法:1. 学生表现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互动式教学环节中的表现来评估其学习效果。
例如,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学生反馈调查: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环节的反馈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J iamus i Education Ins titute
2010年第6期总第102期
No.6.2010Sum 102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王 琦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中学甘肃甘南747100)
摘 要:“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模式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关键词: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6-0181-01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 琦(),男,甘南藏族自治州人,从事英语教学方向的研究。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性,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能力。
其基本模式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一、教师启动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自学
在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学生个人自学,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三、小组讨论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
小组一般由4位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后进生1人),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合,始终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状况。
小组长把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
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
(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得出正确或接近的正确答案。
学生通过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四、组际交流
组际交流时,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
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
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责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五、练习评定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
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
“交流—互动”教学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Constr uction of "C ommunicat 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Wang Qi
(Gansu Gannan Tibetan A utono mo us Prefecture Xiahe middle school,Gansu,747100,China )
Abstract:"Communicat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students self-study is based on a teaching model.The basic model:Teachers start —self-learning —Gro up Discussion -Group exchanges —Practice A ssessment.
Key w ords:teachers start;student learning;group discussions;g roup exchanges;practice assessment
[责任编辑:李微]
181
2010-08-22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