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马拉松++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马拉松》教学设计2

《马拉松》教学设计2

马拉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拉松运动的来历,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意义,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知道马拉松运动的长度为42千米195米。

4、了解有关马拉松运动的一些知识和故事。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拉松运动的来历,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意义,感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分钟)1、孩子们,你们谁知道奥运会,长跑比赛项目中,路程最长的项目是什么?(板书:马拉松)(学生齐读课题两遍)2、导入(1分钟)马拉松这项运动是怎么来的呢?这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马拉松》,来了解这段故事。

在学课文之前,我得先检查检查你们的字词是否过关哟。

全班齐读:3、检查词语(1分钟)希腊喜讯疲劳知晓野心勃勃确定侵略反抗测量翘首以待4、复习课文(时间3分钟)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生大声的读课文,教师巡视。

生1:通过读我知道了马拉松竞赛的距离是42千米195米。

生2:我读懂了第一届奥运会是在雅典举行的。

生3:读懂了第一届奥运会举行的时间是在1896年。

生4:读懂了希腊在马拉松打败了波斯帝国。

二、深入学习课文。

(20分钟)教师相机引导提问:你从什么地方读懂得?如:学生回答:“通过读我知道了马拉松竞赛的距离是42千米195米。

”教师可以问: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42千米195米有多长?迅速回到第四自然段。

孩子们很会读书哟,你们读懂了这么多的知识,可你们得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让我信服哟。

你读懂了第一届奥运会是在雅典举行的,你的依据在哪里?1、学习第四自然段(1)全班齐读第四段,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回答获得的信息)(2)为什么把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作为一个比赛项目?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板书:马拉松之战传报喜讯的英雄)2、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过渡:那位英雄是谁?生:菲利比斯师“马拉松之战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争,为什么值得纪念?同学看看,课文哪一自然段讲这个内容?生:第一自然段师:接下来,就让我回到2500年前,去感受那场振奋人心的马拉松之战。

《马拉松》教案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

《马拉松》教案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

《马拉松》教案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

这个教学点的核心意义在于,鼓励学员们不要轻视自己每一步,因为正是这些微小的步骤,才是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教学点的理解和感悟。

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在跑马拉松时,跑者需要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

每一步都需要掌握好技巧,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呼吸,否则就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前功尽弃。

同样,在生活中,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策和行动,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未来。

只有心无旁骛地把每一步都走好了,才能真正走向我们想要的彼岸。

一步一个脚印的方法论
一步一个脚印的方法论,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的迈步前行。

在跑马拉松时,我们需要经过训练和调整来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技巧,然后在每一次训练和比赛中反复实践。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我们在每一天都不断地进步和提高,这需要我们在每一个领域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持之以恒地前进。

积小胜为大胜
如果我们对于每一个小的胜利都能够引以为豪,那么我们逐渐积累的可就是汹涌如潮的胜利了。

同样,在跑步训练中,每一个小的进
步都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地累积经验,迎接更大的挑战。

让我们以一种坚定的态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做好每一个细节,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中,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马拉松》语文教案

《马拉松》语文教案

《马拉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马拉松》。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马拉松”、“奥运”、“选手”等。

(3)了解马拉松比赛的历史和规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关注。

(2)培养学生尊重选手、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马拉松》。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马拉松比赛的历史和规则。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马拉松比赛规则的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马拉松》课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马拉松比赛的历史、规则及相关故事。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马拉松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马拉松比赛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马拉松》。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如“马拉松”、“奥运”、“选手”等。

4. 学习马拉松比赛规则:(1)教师介绍马拉松比赛的历史和规则。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加深对比赛规则的理解。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场马拉松比赛的情景。

(2)各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邀请其他同学参与模拟比赛。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检查课文《马拉松》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3. 学生收集有关马拉松比赛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

《马拉松》语文教案

《马拉松》语文教案

《马拉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认识马拉松比赛的基本规则。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体育意识。

感受运动员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课文《马拉松》讲述了一次马拉松比赛的过程,描绘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2. 知识点: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马拉松比赛的基本规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马拉松》的内容理解;马拉松比赛的基本规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教学难点:马拉松比赛的心理分析和运动员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引发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基本规则,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品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马拉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马拉松》,巩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收集有关马拉松比赛的其他资料,了解马拉松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开展情况。

八、教学资源1. 课文《马拉松》文本。

2. 马拉松比赛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

3. 马拉松运动的历史背景资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马拉松》语文教案

《马拉松》语文教案

《马拉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马拉松》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与中国马拉松运动员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关注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马拉松》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与中国马拉松运动员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马拉松》及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马拉松》。

(2)收集有关马拉松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马拉松资料。

(2)简要介绍马拉松的起源和发展,引入课文《马拉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理解上的问题。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教师点评并讲解。

(2)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如“起跑”、“冲刺”等。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马拉松》。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运动的小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朗读和写作情况。

六、教学过程6. 分析马拉松精神(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马拉松精神的语句。

最新《马拉松》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马拉松》教学设计方案

《马拉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介绍了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歌颂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通过阅读理解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来历,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4、提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会认、写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通过阅读理解词句,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行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2)读课文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用具: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注:我校暂没有多媒体教室)学生用具:自制生字卡片课前预习作业:请同学们查资料了解:马拉松的情况教学课型:新课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激趣:①激趣(2分钟)师: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生: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有关马拉松的情况。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想不想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板书课题马拉松)生: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马拉松》,一起去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好不好?生:好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你不会字词、读的不熟的句子圈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生大声的读课文,教师巡视,特别关注两个学困生。

特别表扬中差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时间3分钟)2、交流学习方法。

(5分钟)生:我看到不认是的字查了字典。

生:我读的不通顺的句子我反复的多读了几遍。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同座之间再来读读课文,看谁能读的更加流利有感情,读的好,你夸夸他,读的不好你帮帮他,好吗?3、学习生字新词,汇报交流好的认字、记字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字词读音)①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下面请你们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与你的同座互相认一认,并想一想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把你学习的好方法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北师大版《马拉松》--优质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马拉松》--优质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马拉松》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马拉松的意义,颂扬坚韧不拔,坚强拼搏的精神。

教课要点: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课准备:小黑板,生字、词教课方法:小组合作,沟通议论。

教课时间: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抢答引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马拉松吗?它的名称源于什么?a、一个士兵的名字 b 、一个波斯小镇的名字 c 、一个希腊小镇的名字 d 、这个运动项目跑的行程太远,连马都吃不用会松弛。

2、同学们,今日我们一同去看看马拉松是怎么回事?3、板书课题:《马拉松》 ( 学生齐读两遍 ) 二、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 2)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接读,齐读。

2、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1)同学们,此刻我们知道的马拉松是什么地方?那边有一段如何的故事,想知道吗?①指名接读 1—— 4 自然段。

②指名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③谈谈:菲利比斯是一个如何的人?④指导朗诵 1—— 4 自然段。

(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①齐读第 5 自然段。

②议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③指名报告,谈谈马拉松的长度,让学生换算,感觉长度。

④喜爱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 5 自然段。

(3)齐读课文。

三、部署作业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稳固:1、齐读课文《马拉松》。

2、学生认读生字词。

(开火车)二、新课: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剖析字形,相互沟通。

3、形近字划分:侵()腊()即()翘()浸()蜡()既()翅()4、指导书写生字。

(1)书写生字,每字 3 遍。

(2)达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三、拓展应用: 1、谈谈你认识到的在马拉松竞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传达信息的故事或方法。

《马拉松》教学设计_1.doc

《马拉松》教学设计_1.doc

《马拉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单刀直入的切入方式,直接调动学生的表现欲。

在既轻松又紧张的气氛中,检查了预习情况。

同时在用手比字母的过程里初步感知手势语,提高学习兴趣。

因为课的起始要着力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轨道。

〉(情节实录: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激发,他们有的毫不犹豫的比出手势,有的满怀着想表现自己又要约束自己的想法跃跃欲试,有的不好意思地低头再读课文。

在知识抢答的过程中教师轻易就观察到学生预习情况,用这种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方法导入,培养他们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预习及再思考的习惯。

)(二)读文理解,理清文章内容1. 走进马拉松,在直观演示中,写小练笔,为理解菲利比斯的精神做铺垫。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项目很多,我们来看看马拉松的比赛吧!(画面描述:在临近终点的跑道上,大家在为选手加油、递水、送毛巾。

选手们大汗淋漓,有的在努力超过对手冲向终点,有的显得筋疲力尽争取跑完比赛,有的狼狈不堪,坚持不下,只好退出比赛。

)看画面,尽量用上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面红耳赤等词,写写你看到的马拉松队员。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画面的直观印象里,搜寻合适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的词语的目的降低练笔难度。

画面和词语解决了练笔的源泉问题,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人文性紧密相连的氛围中学习。

)这确实是一项考验耐力、毅力的比赛项目,大家已经在画面中体会到,在练笔中用自己的语言触摸到,请小组交流练笔内容,并及时修改。

2.解读第二自然段,在咬文嚼字中抓点拎线,感知菲利比斯的爱国精神。

现代的马拉松选手的终点是象征着胜利的红绳,菲利比斯的终点是雅典的城门。

你们看:A、出示句子:他跑呀,跑呀,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读句子,请说说你对句子中终于一词的理解。

终于这个词的出现,让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读第二自然段,谈体会。

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表小组意见。

战士是菲利比斯的身份,他参加了战斗吗?读文同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拉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

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

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

课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2500年前,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侵略战争,希腊人民在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大战,获得胜利。

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一切的从马拉松出发,将获胜喜讯报告给雅典的同胞后,累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1896年,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和战士菲比利斯,将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作为一个比赛项目。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1920年,确定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为42公里195米。

教学目标
1、认会14个生字,写会12个生字,积累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知道马拉松比赛的长度为42公里195米。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意义。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这篇课文比较浅显,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自行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首先让学生了解马拉松之战。

其次,旨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英雄菲利比斯,通过“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疲劳”,“他跑啊,跑啊”,“他已经筋疲力尽了,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呼”等语句,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2、阅读第4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意义。

3、马拉松的长度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切实体会这是个多么长的距离。

如果学生没有长度概念,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最熟悉的长度,进行领悟。

4、可查找有关马拉松的相关资料,了解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体会他们的顽强精神。

也可查找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交流讲述。

例如:驿站、烽火台、鸿雁传书等等。

还可讲述鸡毛信的故事。

关于生字:
规范读音:“略”读lue,不读lie;“即”读ji,不读ji;“翘”qiao 读,不读qiao。

规范字形:侵、迎、即。

拓展习题
1、形近字组词。

侵()腊()既()翘()
浸()蜡()即()翅()
2、读一读,抄一抄。

野心勃勃奋起反抗大获全胜
翘首以待筋疲力尽不顾伤痛
3、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马拉松比赛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一下。

相关资料
马拉松赛的距离——国际奥委会及国际田联对马拉松距离进行数次测量,认为42、195公里比较接近标准路程的距离,并确认从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运会起,把伦敦论点奥运会确定的这个距离,规定为马拉松赛跑的标准距离,一直沿用至今。

翘首以待:抬起头来盼望着,等待着。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精品教案
马拉松
教学准备:
1、师生分别查找有关马拉松比赛的相关资料。

2、马拉松比赛的有关录像。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揭题质疑
1、谁知道奥运会长跑比赛项目中路程最长的项目是什么?(板书:马拉松)
2、播放录像,渲染情境,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关于“马拉松”这一名词,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课前大家收集了一些资料,请借此机会展示一下。

(指名交流汇报)
4、谁还想知道关于它的什么内容?(来历、长度、或者原因等等)
5、带着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自学生字,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要求认会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通过读文了解到了什么内容?可以边读边把自己知道的在文中标记出来,并多读几遍,做重点体会。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4、组内交流:请同学们将自己的阅读收获说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听的同学要求注意倾听,能提出补充或修改的建议更好;说的同学要求说清楚谈明白,同时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从别人那里听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5、请小组派代表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谈及,比如:马拉松的来历、长度、原因,量千年前的通信方式等等。


三、深读,体会领悟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我们在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可我们的学习是否可以到此为止了呢?
2、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课文,找到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一读,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在相关内容处。

3、请学生朗读并充分谈体会。

根据学生的谈话点可重点引导体会如下几个方面:
(1)菲利比斯奋不顾身、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正式这种可贵的精神激励着无数马拉松运动员勇往直前,值得永远纪念。

(2)希腊人民奋勇反抗,以少胜多。

说明非正义的侵略者必败的道理。

“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3)奥运会设立马拉松运动项目的伟大意义。

一、学习字词,积累词语
1、指导会写的字的字形。

2、学生写字。

3、说一说自己以为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的词语,并抄一抄。

六、拓展作业,鼓励实践
1、课下收集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故事,与同学交流。

(有必要可以上一节故事交流会。


2、搜集令你感动的运动员故事或者图片,与同学交流。

(山东省沂水县第二实验小学耿华霞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