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合集下载

阿片类药物ppt课件

阿片类药物ppt课件
阿片类药物
常用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 数
吗啡 哌替啶 芬太尼 舒芬太尼 阿芬太尼 瑞芬太尼
iv/im等效剂 量(mg) 10 75 0.1 0.01~0.02 1 0.04
po等效剂量 (mg) 30 300 - - - -
达峰时间 (min) 30~60 5~7 3~5 3~5 1.5~2 1.5~2
• 舒芬太尼脂溶性为芬太尼的2倍,肺脏对舒芬太 尼的摄取与芬太尼相似
• 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3%) • 代谢途径与阿芬太尼相似
阿片类药物
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瑞芬太尼
• 高脂溶性,起效快 • 与血浆1酸性糖蛋白高效结合 • 生物转化及消除
• 血和组织中特异性酯酶水解 • 代谢产物的效力为瑞芬的0.001~0.003倍 • 经肾脏消除 • 肝肾功能不全对其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速透过血脑屏障,起效快 • 肝脏生物转化
• 氧化脱羟基、脱甲基、芳香环羟基化 • 代谢产物为葡萄糖醛酸产物 • 代谢产物几乎没有阿片活性
• 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阿片类药物
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舒芬太尼
• 生理pH下,舒芬太尼pKa与吗啡相似(8.0),只 有小部分(20%)以非游离形式存在
• 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
阿片类药物
阿片受体
内源性配体 激动剂
生理效应
ß-内啡肽
强啡肽
内啡肽
吗啡
喷他佐辛
芬太尼
丁丙诺啡
U50,488
脊髓以上镇痛 脊髓镇痛
呼吸抑制
镇静
生理依赖
缩瞳
肌肉强直
Leu-脑啡肽 Met-脑啡肽 DPDPE 啡肽
σ 喷他佐辛
镇痛 行为异常 致痫作用

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

吗啡 哌替啶 芬太尼 舒芬太尼 阿芬太尼 瑞芬太尼
iv/im等效 po等效剂量 达峰时间 剂量(mg) (mg) (min)
10
30
30~60
75
300
5~7
0.1

3~5
0.01~0.02 -
3~5
1

1.5~2
0.04

1.5~2
持续时间 (h) 3~4 2~3 0.5~1 0.5~1 0.2~0.3 0.1~0.2
肾脏companyname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吗啡水溶性肺首过效应较小离子化程度高8090进出血脑屏障缓慢起效缓慢2040和血浆白蛋白结合肝脏内生物转化肾脏消除morphine3glucuronidem3g90?无镇痛作用甚至有吗啡拮抗作用?可以解释吗啡的个体差异和吗啡抵抗morphine6glucuronidem6g10?激动受体的效能强于吗啡?体内积聚可产生并发症尤其在肾功能不全时companyname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哌替啶脂溶性高于吗啡静注后肺摄取约65离子化程度高90蛋白结合率较高70结合于血浆中的酸性糖蛋白在肝脏内生物转化肾脏消除产物去甲哌替啶normeperidine?镇痛作用约为哌替啶的12?毒性作用抽搐约为哌替啶的?半衰期长于哌替啶companyname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芬太尼高度脂溶性肺脏首过摄取7580与血浆蛋白结合且很大一部分40被红细胞摄取在肝脏生物转化经脱羟作用和羟化代谢代谢产物为去甲芬太尼companyname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阿芬太尼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在生理ph下90以非离子化形式存在因此快速透过血脑屏障起效快肝脏生物转化氧化脱羟基脱甲基芳香环羟基化代谢产物为葡萄糖醛酸产物代谢产物几乎没有阿片活性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有显著的个体差异companyname生理ph下舒芬太尼pka与吗啡相似80只有小部分20以非游离形式存在舒芬太尼脂溶性为芬太尼的2倍肺脏对舒芬太尼的摄取与芬太尼相似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3代谢途径与阿芬太尼相似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舒芬太尼companyname高脂溶性起效快与血浆酸性糖蛋白高效结合生物转化及消除血和组织中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产物的效力为瑞芬的00010003倍经肾脏消除肝肾功能不全对其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瑞芬太尼companyname19可编辑companynameivim等效剂量mgpo等效剂量mg达峰时间min持续时间吗啡1030306075300芬太尼01舒芬太尼001002051254阿芬太尼152020315瑞芬太尼00415201029mincompanyname在一个药物输注达到稳态时在不同输注时间后停止给药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

阿片受体的功能差异与镇痛药的选择分析课件

阿片受体的功能差异与镇痛药的选择分析课件
阿片受体的功能 差异与镇痛药的 选择分析课件
目 录
• 阿片受体概述 • 阿片受体的功能差异 • 镇痛药的选择分析 • 阿片受体与镇痛药的临床应用 • 阿片受体研究的未来展望
contents
01
CATALOGUE
阿片受体概述
阿片受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阿片受体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 主要介导内源性阿片肽和外源性 阿片类药物的作用。
用。
阿片受体激动剂如可待因、羟考 酮等可以用于神经性疼痛治疗,
但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神经性疼痛治疗还需要结合其他 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和手术治疗等,以全面缓解患
者的疼痛症状。
05
CATALOGUE
阿片受体研究的未来展望
阿片受体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阿片受体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亚型和功能,有助 于揭示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镇痛效果。
κ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如奇多普和喷他佐辛等,具有较好的镇痛和抗焦虑作用,但 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嗜睡和呼吸抑制等。
作用机制的异同点
阿片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一员,通过与配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不同类型阿片受体在信号转 导和生理功能方面存在差异。
μ型阿片受体主要通过抑制Ca2+通道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来发挥镇痛作用;δ型阿片受体主要 通过抑制NMDA受体和增加K+通道的通透性来发挥镇痛作用;κ型阿片受体主要通过抑制Ca2+通道 和激活K+通道来发挥镇痛作用。
术后疼痛治疗
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阿片受体在术后疼痛治疗中也有 应用。
阿片受体激动剂如哌替啶、美沙 酮等常用于术后疼痛治疗,可以
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术后疼痛治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 手术部位、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药代动力学——生物转化及消除
生物转化
多数在肝脏,唯有瑞芬例外 1相:氧化,还原;2相:结合反应 部分药物代谢产物具有活性
消除:肾脏
Company name
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吗啡
水溶性,肺首过效应较小 离子化程度高(80 ~ 90%) 进出血脑屏障缓慢(起效缓慢) 20 ~ 40%和血浆白蛋白结合
2 3~4
3 ~4 2.5~4 1.5 9min
0.01~0.02 -
Company name
时量相关半衰期(CSHT)
在一个药物输注达到稳态时,在不同输注 时间后停止给药,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 要的时间。
Company name
常用阿片类药物的CSHT
Company name
适合持续静脉输注
Company name
作用机制
Company name
作用机制
增强下行性抑制通路的活性
作用部位:中枢
• 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延髓头端腹内侧(RVM)、前 扣带回下部、岛叶、眶额皮质、蓝斑和脑干
抑制上行性伤害性刺激的传导
作用部位:脊髓背角神经节
突触前(减少P物质释放)、突触后
外周作用
客观存在,但仍有争议
Company name
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Company name
药代动力学——吸收
阿片类药物的常见给药途径
口服 静脉 肌肉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 直肠内 鼻内 雾化 皮下 经皮肤、粘膜、舌下
Company name
静脉注射
无吸收过程,肺首过效应
经皮肤给药
适用于低分子量、高度脂溶性药物,如芬太尼 芬太尼释放量与局部皮肤状况(如血流量)有关 血药浓度在14~24h达到平稳,作用持续时间达72h

阿片受体文档

阿片受体文档

阿片受体1. 什么是阿片受体?阿片受体是指存在于人体神经系统中的一类蛋白质。

它们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与内源性阿片肽或外源性阿片类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生理和药理效应。

阿片受体主要分为三类,包括μ(mu)、κ(kappa)和δ(delta)受体。

这些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广泛存在,对疼痛传导、情绪调节、褒奖机制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2. 阿片受体的种类和功能2.1 μ(mu)受体μ受体是阿片受体家族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受体,也是致幻类药物、镇痛药和成瘾药物等的作用靶点。

μ受体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表面,在疼痛传导、呼吸、消化和进食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与μ受体的结合可以减轻疼痛感知并产生镇痛作用。

2.2 κ(kappa)受体κ受体主要存在于大脑的皮层、海马和尾侧脑室中,与κ受体的结合可以抑制无痛性刺激的传递,对疼痛的感知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κ受体还参与了情绪调控、抑郁和焦虑等过程。

最近的研究发现,激活κ受体还能够减轻阿片类药物的成瘾程度。

2.3 δ(delta)受体δ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并参与了对痛觉的调节。

与δ受体的结合可以产生镇痛作用,并可能与镇痛药物的耐受性和成瘾相关。

3. 阿片受体与药物成瘾阿片受体与药物成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和海洛因可以与μ受体结合,激活μ受体从而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成瘾效应。

而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使用会导致受体的耐受性和依赖性,长期滥用还会损害阿片受体系统的正常功能。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阿片受体的功能和药物成瘾的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这为探索阿片受体的调控机制和开发新型药物治疗成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例如,利用μ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和成瘾风险。

同时,对于κ受体和δ受体的研究也有望为开发新的成瘾治疗靶点提供启示。

4. 总结阿片受体作为神经系统中重要的调控因子,对于疼痛传导、情绪调节和成瘾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阿片受体的功能差异与镇痛药的选择

阿片受体的功能差异与镇痛药的选择

三、镇痛药物的选择
μ受体激动剂 3.传统阿片类药的副作用
• 呼吸抑制
• 淡漠、嗜睡及过度镇或头晕—μ受体
• 恶心呕吐——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应区的阿片受体激活?
• 自主神经系统变化(体重减少、体温下降)
• 免疫抑制(长期应用吗啡会出现)
• 瘙痒
• 躯体依赖和成瘾(精神依赖)——而不是、κ受体非选择性激活
Opioids
三、镇痛药物的选择
1.伤害性疼痛的药物
• 局麻药 • Alpha2受体激动剂 • 非甾体抗炎药 • 阿片类药
三、镇痛药物的选择
2.阿片类药的应用
传统阿片类药的受体选择性
• Mu(μ)阿片受体激动剂
• 镇痛效果强大 • 副作用多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苏 芬太尼、瑞米芬太尼 ........
阿片受体的功能差异 与镇痛药的选择
伤害性疼痛机制图
(皮层、丘脑、下丘脑、脑干、 边缘系统)脊髓上感受、整合
脊髓水平的感受、整合、传递
有髓伤害感受器(Aδ纤维末梢) 无髓伤害感受器(C 纤维末梢)
伤害性信号初级感觉神经元
伤害性信号传导纤维
(Aδ 、C 纤维 )
疼痛干预的位点
伤 害

Opioids

• 耐受
• 便秘——肠壁(环形)肌μ2受体激活, 环形肌收缩, 肠蠕动抑制 • 僵住症(肌阵挛)——μ1
用药初期或过量的 不良反应暂时性, 一般出现在用药的 最初几天,数日后 症状多自行消失
不耐受或长期 化不良反应
三、镇痛药物的选择
3.阿片类药的副作用
严重的不良反应
• 成瘾 • 呼吸抑制►死亡 (吗啡类药物引起的死亡人数已经超
4.肌痉挛偶与阿片类药物治疗有关, 与服用剂量相关,但不可预测。不 会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耐受

麻醉学-阿片受体激动药(哌替啶、芬太尼及其衍生物

麻醉学-阿片受体激动药(哌替啶、芬太尼及其衍生物

抑制气道反射的敏感性
主要是减少气管插管的反射 Tagaito在对自愿者的研究中发现, 分三次给芬太尼50、50、100µg后,不论是保持自主呼吸者, 还是机械通气者对环甲膜穿刺注水者气道反应的程度都大大减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
恶心呕吐发生率高,偶见肌强直, 支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患者不能使用
其他系统
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增加,膀胱括约肌痉挛 尿潴留
释放组织胺,使血管扩张,体温丧失, 皮肤搔痒
药代动力学特点
吗啡肌注后吸收良好,15~30min起效,45~90min作用最强,
肌注吗啡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达4h 静脉注射后20min产生最大效应,吗啡入血后分布很广, 只有极少部分不到注射量的(0.1%)能进入血脑屏障, 但由于吗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 率很高,如此小量的吗啡仍能产生 很好的镇痛效果 主要在肝脏代谢,有少量原型经肾、胆道排泄
三、芬太尼(fentanyl)及其衍生物
芬太尼(fentanyl) 舒芬太尼(sufentanil) 阿芬太尼(alfentanil)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
(一)芬太尼(fentanyl)
1、药理学特点
镇痛作用强
0.1mg fentanyl =10mg morphine =100mg pethidine
对吸入麻醉药MAC的影响:
芬太尼能降低吸入麻醉药的MAC值,与剂量或浓度相关, 切皮前,20—30分钟单次静脉给予芬太尼3ug/Kg,可降低异氟醚的 MAC 值约50%。由于存在封顶效应,将剂量增加3倍达10ug/Kg, MAC的下降幅度只增加17%。
对循环影响小
, 对心肌收缩力无抑制作用
无组织胺的释放作用 但可引起心动过缓, 心内直视手术时, 芬太尼为主要的麻醉药物(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是更具优势)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四、几种常用的阿片药物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地佐辛
瑞芬太尼作用的阿片受体
瑞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受体,与μ1 受体亲和力最高,主要产生镇静、 镇痛和心率减慢作用
对μ2受体占据很少,产生呼吸抑 制,欣快,恶心呕吐较少
瑞芬太尼特性
镇痛强度 1:1.34 略强于芬太尼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持续输注半衰期极短,
脊髓:脊髓胶质区
周围:
μ1: μ2:
脊髓上镇痛、镇静
呼吸抑制,较少胃肠蠕 动,恶心呕吐,心率减 慢,药物依赖性
kappa κ1,
κ (
)
κ2, κ3
脑 脊髓 周围:
脊髓镇痛、镇静 轻度呼吸抑制 致幻作用 利尿
delta δ1, 脑
δ ( ) δ2
脊髓镇痛 呼吸抑制 缩瞳
吗啡,哌替啶, 芬太尼类,羟 考酮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一、阿片受体及功能特点
阿片受体因其分布广泛、功能多样、而且不同阿片 受体间在功能上相互作用有关,药理学作用非常复 杂
阿片受体主要有κ、μ、 三型 药理学迹象表明每种阿片受体存在亚型, • 1、2、3? • 1 、 2 ? • 1、2
阿片受体激动与效应关系
效应 脊髓以上水平

舒芬太尼作用的阿片受体
舒芬太尼对μ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高于芬太尼、 哌替啶和吗啡,对μ受体部位的亲和力较其对δ受体 高100倍
舒芬太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降低体循环压力、心肌耗氧量、心率和心脏指数 具有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舒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静脉注射可导致胸壁僵直,抑制呼吸并增大气道阻 力
喷他佐辛、布托菲诺、地佐辛
阿片受体拮抗药
拮抗受体,对、 也有拮抗作用 纳洛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芬太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降低体循环压力、心肌耗氧量、心率和心脏指数
具有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舒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静脉注射可导致胸壁僵直,抑制呼吸并增大气道阻 力 对呼吸功能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最初呼吸频率减 慢继之意识控制呼吸消失最后呼吸停止
抑制呼吸的时间较镇痛作用时间短,发生再吗啡化 作用的可能性小
术后镇痛有效剂量 0.05~ 0.15μg/kg.min 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发生率高达 29% 需严密监测呼吸 所以用于PCA有待进一步研究
舒芬太尼的药效动力学
对阿片受体的作用:为强μ 受体激动剂
镇痛作用:强度为芬太尼的10倍
起效时间:1~3 vs 7~8 min
镇痛持续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治疗指数 (LD50/ED50)25000为芬太尼的8倍
地佐辛作用机制
地佐辛主要通过激动κ、μ受体,对μ受体部分激动 剂特点,产生镇痛作用,镇痛效果较强,在人体内 吸收、分布迅速,表观分布容积大、半衰期长、清 除慢,所以地佐辛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久;使呼 吸抑制和成瘾的发生率降低,且地佐辛对δ阿片受 体活性极弱,不产生烦躁焦虑感。
κ 受体激动拮抗剂与μ 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有助 于减少单用后者的不良反应,增强疗效 地佐辛+芬太尼 地佐辛+舒芬太尼 可以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非选择性NSAIDs联合 使用,增强止痛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地佐辛主要优点
在临床剂量,地佐辛与吗啡等效,或者要略强于吗 啡 地佐辛呼吸抑制较轻,呼吸抑制有封顶效应。 地佐辛对血压、心功能影响小。 不良反应少,恶心呕吐,精神异常,过度镇静,便 秘发生率很低。
药物依赖性低。
地佐辛注意事项
与喷他佐辛一样,由于激动受体,提高血浆去甲 肾上腺素的水平,对心血管产生兴奋作用 与舒芬太尼比较,地佐辛导致的头晕病例稍多,但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病例较少
地佐辛
是新合成的、结构类似于喷他佐辛的阿片受体部分 激动剂,其镇痛作用强于喷他佐辛
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
可激动κ受体和部分激动μ受体,单独用药时, 镇痛效果是其对两种受体作用的结果 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因此可使胃肠平滑肌松 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地佐辛对受体活性较弱,不会产生烦躁焦虑感
排泄半衰期:160 vs 240 min
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
舒芬太尼起效比芬太尼快
分布容积却较芬太尼小
再吗啡化的可能性很小,苏醒时间短于芬太尼而且 反复用药很少有蓄积作用 主要在肝脏代谢,以原形从肾脏排出的量小于用药 剂量的1%
舒芬太尼作用的阿片受体
舒芬太尼对μ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高于芬太尼、 哌替啶和吗啡,对μ受体部位的亲和力较其对δ受体 高100倍
喷他佐辛, 布托啡诺, 地佐辛
(
δ)
? (内源性脑啡 肽)
二、阿片受体激活的镇痛机制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传递神经纤维/突触前膜、感受 器表面阿片受体 (1)阿片类物质激活相应的受体, 通过藕联的G蛋白信 息传递,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和钙通道的活性,激活 钾通道,产生: • 降低神经元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 抑制伤害性信号的传递 • 减少神经递质及化学性伤害性因子的生成
对μ2受体占据很少,产生呼吸抑 制,欣快,恶心呕吐较少
瑞芬太尼特性
镇痛强度 1:1.34 略强于芬太尼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持续输注半衰期极短, 并与输注剂量和时间无关(5-10min作用消 失)
抑制应激反应好 呼吸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型 体内无蓄积,快速恢复自主呼吸无需拮抗
瑞芬太尼体内代谢方式
脑:导水管周围灰 质,内侧丘脑,杏仁 核 脊髓:脊髓胶质区 周围:
μ1: μ2:
脊髓上镇痛、镇静 呼吸抑制,较少胃肠蠕 动,恶心呕吐,心率减 慢,药物依赖性
吗啡,哌替啶, 芬太尼类,羟 考酮
kappa (
κ)
κ1, κ2, κ3 δ1, δ2
脑 脊髓
周围:
delta 脑
脊髓镇痛、镇静 轻度呼吸抑制 致幻作用 利尿 脊髓镇痛 呼吸抑制 缩瞳
可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镇静。
也报道有头晕、厌食、定向力障碍、幻觉、出汗、 心动过速及注射部位皮肤反应。
单独使用地佐辛PCIA 时,容易产生头晕嗜睡,应予 重视。
பைடு நூலகம்
阿片受体拮抗药
拮抗受体,对、 也有拮抗作用 纳洛酮
时量相关半衰期(CSHT) 在一个药物输注达到稳态时,在不同输注时间后停 止给药,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

适合持续静脉输注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不适合持续静脉输注
芬太尼 吗啡
理想的阿片类药物
起效快
+* + + + + + + + +
+ + + +*
±
+
±
呼吸抑制 缩 止 瞳 咳
+
-
镇静(欣快) 胃肠活动(抑制) 免疫抑制 脊髓水平镇 痛 外周
+
(焦虑,烦燥不安)
± -
+*
±
注:+ 有作用,-无作用;± 可疑;* 主要部位
阿片受体亚型与效应
受体 亚型 分布位置 功能 代表药物
mu (
μ)
μ1 μ2
瑞芬太尼主要被血液和组织中的 非特异性脂酶代谢 代谢过程与患者年龄,体重,肝 肾功能,以及胆碱酯酶活性无关
瑞芬太尼为什么不能经硬膜外 或鞘内途径给药?
盐酸瑞芬太尼加入了添加剂甘氨 酸,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 质,对人体中枢运动神经有可逆 性损伤,故不适合于硬膜外或鞘 内给药
瑞芬太尼可用于术后镇痛 吗?
一、阿片受体及功能特点
阿片受体因其分布广泛、功能多样、而且不同阿片 受体间在功能上相互作用有关,药理学作用非常复 杂 阿片受体主要有κ、μ、 三型
药理学迹象表明每种阿片受体存在亚型,
• 1、2、3? • 1 、 2 ?
• 1、2
阿片受体激动与效应关系
效 应 受 μ δ 体 κ 脊髓以上水平 镇 痛
(2)脑啡肽、强啡肽、内啡肽等通过与阿片受体结
合抑制腺甘酸环化酶,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内cAMP (环磷酸腺苷)生成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 从而产生突触后抑制作用。
三、阿片受体药物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药
激动受体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族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激动受体,也可激动受体,对受体有不同程度的 拮抗 喷他佐辛、布托菲诺、地佐辛
药效强,量效关系明显
作用消失快,无蓄积作用
代谢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代谢产物无副作用
副作用低,药物依赖的可能性小 性价比高 使用方便
四、几种常用的阿片药物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地佐辛
瑞芬太尼作用的阿片受体
瑞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受体,与μ1 受体亲和力最高,主要产生镇静、 镇痛和心率减慢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