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数学 ~~单元成长的代价~~概要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生命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全面性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它涵盖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生命的起源到生命的终结,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教育第一要素是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生命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演化过程。
通过学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之处。
2. 生命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命的结构和功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探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细胞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此外,还需要学习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通过了解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工作原理和生命的奇妙之处。
3. 生命的繁衍和遗传生命的繁衍和遗传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生命的繁殖方式和过程,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此外,还需要学习遗传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是如何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并探索基因突变、基因变异和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的应用。
通过学习生命的繁衍和遗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殖和遗传现象。
4. 生命的健康和保护生命教育还包括生命的健康和保护。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卫生习惯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如艾滋病、癌症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通过学习生命的健康和保护,学生可以更好地关爱自己和关注社会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5.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学生需要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类的存在和生命的奇迹是如何产生的。
同时,还需要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利,如何对待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摘要: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虽然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但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关键词:小学数学生命教育我们目前的现状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出现了很多不珍视生命的现象,这都折射出当代一些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生命意识的极度淡薄已经成为我国一些少年儿童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不仅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社会都是一种可怕的威胁。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生命意识的发展提供前提。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的观念。
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迎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共同创设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虽然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但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是我们渗透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在从事教学之初我觉得数学仅仅是传授一些理性的知识,不像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很容易开展生命教育。
其实,数学中的生命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有心,自然可以开展得很好。
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素材比如:我曾经在两个班用不同的方式执教《元、角、分》。
方式一: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卡通情境,学生在卡通人物的陪伴下愉快的学习完这节内容。
方式二:在新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展示一组贫困儿童的图片,然后播放一段与他们相同年龄的孩子上课的情景。
接着询问孩子的感受,并询问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帮帮他们呢,从而引出新课内容。
这个为贫困孩子献爱心的场景一直延续到教学结束。
显然,第二个创设的情景在学生心里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状况是我们这些远离贫穷的人无法想象的。
生命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著名作家梁晓生说:“一个生命就是空前绝后的奇迹。
父母的精血决定了生命的先天质量。
生命演变为人生的始末,教育引导着人生的后天历程。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左右其人生轨迹的因素不管有多少种,然而凝聚住其人生元气不散的却几乎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教育的作用与恩泽。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却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生命之教育。
过多地强调判断、推理、原则、规律、记忆、背诵,却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察、领悟、想象、直觉、灵性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开展生命教育实践。
一、思维与生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二是数学思想方法,从数学的角度讲,数学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统摄力的是数学观和数学方法论,数学思维,决定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以至日常生活问题。
一个人一生中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也可能并不多,但是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将会终生受益。
而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是关键。
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形成类推的数学思维,知道个级、万级的写法和读法,就掌握的读书的基本方法,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亿级或比亿级大的数也就自然的会认读认写。
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也是一样的数学思维,只是在原来的基础由两位数乘两位数,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基本的方法大同小异,只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就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举一反三数学也就是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如何巧妙传授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二、数与生命数学是数字和符号的组成,而数是贯穿数学的始终。
一分钟我们的心脏大约能跳动70下左右,汽车的速度约80千米每小时,从人体本身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处处都有数的存在,超出实际的数字就会对人的生命有威胁,数和生命息息相关。
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有一幅数学情景图,四川的大熊猫,于是联想到了四川汶川的地震,想到在地震中一共遇难:6 5080人,失踪:2 3150人,受伤:36 0058人,救出8 3527人,捐赠约:309.亿元。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课件

数学中的生命教育
责任与公平:讲述如何在数学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实际案例2:利用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 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策 略
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材设计:如何将生命教育元素融 入数学教材,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 学的过程中提升其生命素养。 课堂活动:介绍一些生命教育与数 学教学的融合活动和课堂实践策略 。
总结
总结
总结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
强调生命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渗透生命
教育课件
目录 介绍 数学中的生命教育 案例分享 教学方法和策略 总结
介绍
介绍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为什么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渗透生命教育 。 目标:明确本次课件的目标和主要 内容。
数学中的生命 教育
数学中的生命教育
数学思维培养:讲述如何通过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与生命教育

1 浅谈数学教学与生命教育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命教育 渗透 “上浩生命教育,奠基幸福人生”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如何将数学知识的教学与珍爱生命意识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基学生幸福人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少关爱。主要存在于单亲家庭,有的缺少父爱或母爱,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大多是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管教,导致性格孤僻。 2.家长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只管孩子吃穿玩乐,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或无暇顾及,放任自流。 3.重智轻德。家长普遍偏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而对思想品德等方面关注不够。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差。 4.代沟加宽。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也越来越困难,许多家长不是不想与孩子沟通,而是苦无良策。而且目前小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孩子成长期间缺少兄弟姐妹的融合,很容易自私,只顾及自己不考虑别人。当外界不能满足自己时,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从而产生了生命的偏差现象。学生伤害事故时常出现,悲伤者的缺哀鸣和苦痛的画面波涛般冲撞着我们教育者的内心。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主渠道 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数学不同于地理、生物、心理学等显性学科,开展生命教育比较困难、无处着手。在我看来,那是由于他们在刻意寻求生命教育的标签,片面的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论’”,所以会感到比较困难。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倡导者张志勇研究员认为:“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催醒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花。” 其实,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开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提供动力,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相应的评价目的是: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 教育尊重生命,实质上就是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学生未来是一个社会人,我们应该从小让学生“学会爱惜生命、尊重他人、热爱和平、与人合作、共存共荣、回报社会的信念”,进行符合人性、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促使学生自然科学和人文思想两翼齐飞,为中国迈向文明与和谐社会,培养真正合格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这呼唤着我们怀 2
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论文之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作者:咸丰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熊友凤人的生命不是独立存在的。
从小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学生从小就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远离非自然因素的“死亡”危险的侵害,进而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一、联系课改实际进行生命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进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
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
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情感化。
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语言不仅仅要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更要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等作好准备工作。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的锤炼,从而达到一种亲和力,特别是对于低段教育,教学语言不仅仅要具有亲和力,更是要有一种童趣在里面,让学生在上你的课的时候达到心情愉悦,乐于学习你所教授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想象,亲自动手去操作,做到独立的思考,既可以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又形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教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
数学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有勤奋好学的习惯,要有爱岗敬业的作风;教师要有理想、有目标,注重自身的信仰,关注自身的修养;要让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向老师学习,学习有目标,生活有方向,生命有意义。
二、联系教材实际进行生命教育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图,他们不仅生活性、趣味性很强,而且与生命教育有联系。
在每一节数学课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情境图,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并且加以补充,适当扩充资源的范围,使生命教育渗透得更具体、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极为有利。
笔算除法内容的主题图是同学们在植树,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课堂中的生命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生命教育摘要:在国家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开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各科的课程标准,在强调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列在前位。
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动力,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相应的评价目的是: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
关键词:数学;生命教育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把学生身上失落的东西──自主还给学生,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使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
让学生感受生命与成长、体验生命与价值、品味生命与关怀,应该是在数学课堂上落实内容。
如何落实这些内容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存在。
一、借助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一直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我在以下几节课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教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两年级“左与右”这节课中,在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就定为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上下楼梯靠右走。
我带着学生们亲自在楼梯上走一走,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此外,在找左右邻居的游戏中,我抓住契机,适时加入了“远亲不如近邻”,“要与同桌和睦相处”等结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
又如在教学解方程时,不是教他们简单的模仿,在教会学生懂得利用数学依据解每一步时,对他们进行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以此来培养他们踏实、认真负责任的态度,不仅对自己所做的题目负责,做人方面也一样,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作者:毛琳琳来源:《教育·读写生活》2019年第06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提供动力,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曾指出,新教育视域下的新生命教育的主旨是引导和帮助师生认识生命现象、掌握生命知识、习得生存技能、提高生活能力、感悟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每一个老师要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显的认识。
一、渗透生命教育,唤醒珍爱生命的意识由于小学生无论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在逐步发展阶段,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的活动。
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渗透生命教育,例如:在学习“左与右”时,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就定为“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上下楼梯靠右走”。
在学生认识区分“左右”之后,我适时问:“在楼梯上走,我们应该靠哪边走?假如不按一定的规则,不守秩序,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接着我放一段人们在楼梯间混乱的情景的视频,学生看后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之后带着学生亲自在楼梯走一走,通过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只有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不会出现意外事故或伤亡。
在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时,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1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让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生活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學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