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功德还是罪过

合集下载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如本法师发布时间:2011-7-11 15:51:17繁體版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火烧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时的憎恨或发脾气,把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烧尽,毁在自己的手中,这是要不得的,因此,才有这句火烧功德林的格言。

凡夫易起无明,因无明暴跳如雷,这是常事,有时候防也防不得,避也避不开,闪也闪不来,真是难以免的事实,修行者要将忍辱得到彻底解脱,要修到好几劫的功夫,才能度彼岸。

既然如此,修行的法门该如何著手呢?现在分别阐述三点,供给诸位同参共同勉励:
一、诸法本空,了不可得:脾气是空性的,憎恨心是如幻如化的,心意识是生灭不已的,暴跳如雷也是无常的,何必多此一举,跟境界过意不去,引来与别人结下恶缘呢?
二、功德是功德,脾气是脾气,罪过是罪过:虽互有牵连,但是境界是截然不同的,功不能抵过,过不能抵功,因果丝毫不差,始终没有错乱,功德林岂有被烧呢?这是勉励行人要坚守忍辱之道,以达成度脱憎恨之心,乃至暴跳如雷之脾气,免得八识田中再种下恶因,导致循环不已,其义在此也。

三、发脾气,生大憎恨,必招恶果,除自心腐化之外,亦伤及别人,触恼他人,如是广结恶缘,将招来因果循环的后遗症,怨怨相报,这是划不来的,非菩萨道行者所应有的风范,我们应当戒之!。

我以修诵之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感想

我以修诵之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感想

我以修诵之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感想修诵之功德,是指通过修行和诵经,积累善德和福德的功德效果。

作为修行者,我深深感受到修诵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深知其对利益众生成佛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修诵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和修行的深度。

通过诵读佛经和修行,我们可以获得佛陀的智慧启示和教诲,进一步了解佛法的真谛。

这些智慧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内心,解决烦恼和困惑,提升我们的修行境界。

修诵让我们与佛法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得到佛陀的加持和指引,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修行之路。

其次,修诵有助于净化心灵和消除业障。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烦恼和障碍,这些都是业障的表现。

通过诵经和修行,我们能够积极抵消和消除这些业障,净化自己的心灵。

诵经的乐音和佛经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平静心境,净化心灵,并慢慢削减我们的贪嗔痴等烦恼根源,从而使我们逐渐摆脱烦恼的困扰,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最重要的是,修诵能够利益众生,帮助他们成佛。

佛陀教导我们要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他们摆脱苦难,并成就他们的佛性。

通过修诵功德,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也能够为众生带来善愿和祈福。

我们的修行和祈福,可以为众生带来福报和善缘,帮助他们摆脱痛苦和困扰,获得快乐和解脱。

因此,修诵功德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修行,更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他们实现成佛的愿望。

总而言之,修诵之功德为利益众生愿成佛,对于个人修行和众生利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修诵,我们可以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同时也能够为众生带来福报和善愿。

在修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修行,也能够实现佛陀教诲中的利益众生的愿望。

这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修行方式,让我们能够同众生一起成就佛道,实现普度众生的大愿。

达真堪布:为什么恶语有非常严重的罪过?怎么说话有口德 积德

达真堪布:为什么恶语有非常严重的罪过?怎么说话有口德 积德

达真堪布:为什么恶语有非常严重的罪过?四种口恶业的第三个是恶语。

恶口骂人,说别人不爱听的话,不悦耳的话,让人听了伤心生气的话,说别人的坏处、缺点、毛病,这些都是恶语。

比如对六根不具足的人,说他的短处,说聋子、瞎子、矮子。

通过各种方式跟他说,让他伤心,让他生气,让他心情不愉快,“有人像个什么什么”,这些言语都是恶语。

恶口骂人,这个罪过非常严重。

为什么呢?因为人只要生起一剎那的嗔恨心,就会摧毁相续中所有的功德、福德和善根。

你让他伤心,让他生气,他就会毁坏所做的这些功德、福德和善根,这等于你毁坏他的功德、福德和善根,这个罪过非常严重。

所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

有的人说,“我是为了他好。

”如果你是为了他好,那你得看看,你有没有调整他的能力?你们之间有没有这个缘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们之间没有这个缘分,你说他的缺点,不但不能让他改正,反而让他生气,让他烦恼,你明明知道还要这要做,那就有一定的罪过,而且你发心也不正确啊!发心正确是什么?发心完全是清凈的。

刚才你明明知道他不能接受,你也明明知道你没有这个能力,你们之间没有这个缘分,你还说他的缺点,还找借口说“我是为他好”,这样你的发心已经不清凈了,你将来要感受果报。

在因果面前,谁也装不了,谁也躲不了。

因果就像个称似的,它给称得好好的,一点点也没有差错。

所以说话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伤害别人。

顺口说他几句坏话,也没有什么太了不起似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似的,但是因果报应不可思议啊,将来你要感受极大的痛苦。

有一个比丘尼,骂其它比丘尼“母狗”,结果她在五百世当中转生为母狗。

你看,轻易说一句话,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就有这样严重的后果。

我跟你们讲过,口业容易犯,不知不觉就会犯。

身口意的这些恶业,身恶业不容易犯,杀生、偷盗、邪淫这都不是那么容易犯。

妄语、绮语、恶语、离间语这四种口业都很容易犯,说话一不注意就造业了。

然后意的不善业,贪心、害心、邪见这些就更容易犯了,起心动念就会造业。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5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5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5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__的中心论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2.把握__的论证方法。

3.积累__的多句名言。

4.结合自己的学习情感体验,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重点难点】1.把握__的论证方法及思路。

2.结合自己的学习情感体验,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意点出“敬业”二、寻找论点,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或中心句预设: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工作第一要敬业凡职业都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苦乐全在客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也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3.将原来的句子缩减为五句话预设: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先说说有业之必要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乐业即责任心,敬业即是趣味4.明确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5.理清思路,明确三者的关系:有业——敬业——乐业有业是基础,敬业是良好态度,乐业是最高境界三、合作整理,发现方法1.分组讨论,以“我喜欢第几段,因为这一段有()的论证方法”的句式讨论__的论证方法,要求句式中包含某一段,理由中须涉及到论证方法2.积累__中出现的名句,展示,并齐读安其居乐其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难矣哉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主一无适便是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四、自由讨论1.你认为你的“业”是什么?你如何做到敬业与乐业?2.你觉得学习乐吗?五、教师寄语敬重学业,乐于学业,就会迎来丰收好季节!【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苏武传原文及翻译“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苏武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苏武传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班固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教学设计1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归纳出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论据并说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课前学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其人其文;2、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3、查阅相关资料,把文中涉及的古文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尝试用现代汉语写出它们的大意。

课堂学习:一、故事导入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听完,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听故事的最大感受,并简单解释。

故事:一位老和尚让小和尚下山打油。

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小和尚别打翻了油罐洒了油。

小和尚一路上小心谨慎,一直盯着油罐,可到山上时,油罐里的油还是所剩无几。

第二次,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去打油的路上,顺道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但不要误了回来的时间。

小和尚提着油罐,一路倾听鸟语领略花香,回到山上的`寺庙时,居然一滴油也没有洒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过渡: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在提倡的“专心”竟没有带来好结果?是故事骗了我们还是我们理解错了故事?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二、通读课文,概括每一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据此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读课文,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提纲。

以4人小组为单位,完善一份用作全班交流的提纲。

三、精读文章内容,赏析论据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过渡:条理清晰的结构层次有助于我们认识、把握作者的观点。

但是要是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充足的材料加以支撑。

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呢?给出示例:文章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两件事,证明人的地位有高下,但“凡职业”“其性质都是可敬的”。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7篇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7篇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7篇《敬业与乐业》说课稿1《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的口语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

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

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背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点。

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德育目标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的口语特点。

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罪过的名词解释

罪过的名词解释

罪过的名词解释罪过是一个老练、庄重的表述,它用来形容一种道德或行为上的违背、过失或过错。

在许多文化和宗教传统中,罪过往往指的是个人背离了人类或神的道德规范,以及对他人或自己造成的伤害。

然而,罪过也是一种主观判断,因为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定义和界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罪过的不同含义和理解。

第一,罪过的宗教意味在许多宗教中,罪过被视为对神或神灵的犯罪,违反了其道德准则和戒律。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都有对罪过的明确定义和分类,因此,罪过往往具有宗教意味。

在基督教中,罪过被认为是对神的背弃和对人类产生的恶果的结果,它需要忏悔和赎罪来实现救赎。

而在伊斯兰教中,罪过被视为对真主的违背,需要个人通过解决自己的罪行来达到救赎。

在佛教中,罪过则被认为是个体行为造成的恶果,需要通过忏悔和自我提升来实现解脱。

第二,罪过的社会道德维度罪过也可以被视为社会道德的失范,违法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社会道德是一种共同的准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社会中的罪过常常被定义为违反这些准则的行为,如盗窃、谋杀、欺诈等。

这些罪过不仅伤害了个体,还伤害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社会道德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法律的保障,违背社会道德的罪过常常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第三,罪过的心理层面罪过也可以指个体心理上的犯错或懊悔,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或选择感到后悔和遗憾。

这种罪过可能是由追悔过去的错误、伤害他人或自己、失去机会或错失机遇等引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罪过是个人的内疚和懊悔的表现,它可以驱使个体反思和改正过去的错误,并寻求自我提升和改变。

心理层面的罪过也可以是对道德标准的追求和责任感的体现。

综上所述,罪过作为一个多义词,具有不同维度和意义。

它可以是宗教中对神的背弃和罚责,社会道德的违背和破坏,以及个体心理上对过去行为的内疚和懊悔。

通过对罪过不同含义和理解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道德观念、社会秩序和个体的自我反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功德还是罪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厂商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笼络人心,以稳定工源,就在春节期间作起文章来,采用提高加班工资、发给员工红包、请年饭等办法来留住返乡过年的农民工。

这种做法有好的一面,看似很大方,很人文,很体面,很功德。

殊不知在这“留住”背后,那是多少父母和无数孩子望眼欲穿的奢盼啊!就是这看似善举与爱心的“施舍”竟让多少白发苍苍的父母在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里因不能与自己常年苦盼的儿女团聚而茶饭不思,长吁短叹;使得多少留守儿童因见不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父母而泪流满面,可怜兮兮,有的甚至走上邪路或是自行短见。

不能团圆的年节,毫无喜气,反添哀伤。

你说这种留人之法到底是功德还是罪过?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和单位都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只考虑到单方面的效益和利润,和谐人际才是社会和谐的根基。

作为企业来说,其实要留住人心,留住工源的方法也不止是加工资、发红包、管年饭那么简单。

因为它或许会让员工背上“不孝子孙”或是“无爱父母”的恶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思养而亲不待”啊!让员工们春节能够回家团聚团聚,让他们有机会对父母尽尽孝和对儿女播播爱,这才是用工方真正意义上的善举,也是一种需要大家传承的责任。

逢年过节,尤其是咱们中国人最最看重的春节,用工方更应及早
计划,早作安排,尽可能让更多的农民工返乡过年,以亲人团聚。

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去了不会来,有时放人则更能把心给留住——厂家采用集中包车接送、报销来回车费的办法或许会更受欢迎,更得人心,更能弥补他们的缺憾。

厂家如此大仁大义,可能会比单方面花钱的效果要好,你为他们提供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感恩的员工又怎么可能舍你而去呢?
刚刚过去这一个春节,陕北延安一对六旬夫妇扫雪三十里送女赶火车的报道感动了无数读者——父母恩情深似海,让他们失望的都是罪人!安徽望江九岁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回家过年而失望自杀的消息让多少人伤心落泪——养育责任重如山,不关爱孩子的都是凶手!
一家人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或许就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一年中最大的愿望。

恳请企业的老总们再不要用“金钱留人”这种看似功德实则是罪过的“法子”来打破那些农村弱势群体的美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