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表现手法都有哪些

合集下载

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

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

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电影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导演和电影摄影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摄影技巧和视觉效果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

1. 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来改变画面的视觉效果。

运用移动摄像机的方式,如追踪镜头、飞越镜头、抖动镜头等,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紧张感,从而更好地传达电影情节的动感和紧张感。

2. 灯光运用:灯光是电影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通过调整灯光的亮度、角度和颜色,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例如,柔和的灯光可以营造出温馨和浪漫的感觉,而强烈的红色灯光可以表达热情和紧张的情绪。

3. 剪辑技巧:剪辑是将不同的镜头和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构建电影叙事结构的重要手法。

通过剪辑的方式,可以调节电影的节奏、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例如,快速剪辑可以增加紧张感和刺激感,而慢镜头则可以突出重要的细节和情感。

4. 深度和视觉构图:深度和视觉构图是指通过布置和安排镜头中的元素来创造出立体感和艺术美感。

例如,运用远景、近景和背景对比来增强层次感,或者使用对称和线条构图来创造出美感和平衡感。

5. 特殊效果:特殊效果是指通过各种特殊技术手段来实现无法在现实中呈现的画面效果,如爆炸、飞行、变身等。

通过特殊效果的运用,可以增强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6. 音效运用:音效是电影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调整声音的音量、节奏和音色,可以增强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例如,运用嘈杂的环境声音可以增加紧张感和真实感,而柔和的音乐可以营造出温馨和浪漫的氛围。

7. 色彩运用:色彩是电影中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调整电影的色彩饱和度、色调和亮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和美感。

例如,运用冷色调可以表达孤寂和紧张的感觉,而暖色调则可以表达温馨和浪漫的情感。

8. 操作节奏:操作节奏是指通过调整电影的场景切换速度和镜头长度来控制观众的观影体验。

例如,快速切换和短镜头可以增加电影的紧凑感和刺激感,而缓慢切换和长镜头则可以凸显情感和气氛。

影视常见表现手法

影视常见表现手法

影视常见表现手法
影视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通常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视
表现手法:
1. 连续剪辑:连续剪辑是指通过快速切换不同的画面,来表达
情节的发展和动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用于动作片和快节奏的场景,可以增加紧张感和刺激感。

2. 缓慢镜头:通过减缓画面的速度,缓慢镜头可以突出某个重
要的瞬间,让观众更加关注细节和情感。

这种手法常用于浪漫片和
悬疑片中的重要情节或者场景。

3. 手持镜头:手持镜头可以增加影片的真实感和紧张感。

相比
于固定的镜头,手持镜头的震动和晃动可以模拟人眼的视角,让观
众更身临其境。

4. 抖动镜头:抖动镜头是通过剧烈晃动相机来营造紧张和动荡的氛围。

这种手法常用于恐怖片和紧张的追逐场景,可以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5. 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是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进行画面的变化。

这种手法可以在不改变相机位置的情况下,改变观众对画面的焦点和关注点,增加戏剧效果和意义。

6. 镜像镜头:镜像镜头是通过把画面左右对称来表达角色的内心冲突和对立。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达主角内心的分裂和对立,以及故事中的转折和冲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影视表现手法,不同的影片会根据情节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法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影视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使影片更加生动和有趣。

电影的拍摄手法与特效展示分析

电影的拍摄手法与特效展示分析

电影的拍摄手法与特效展示分析电影作为一种兼具艺术与商业特点的表现形式,其拍摄手法和特效展示在电影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拍摄手法和特效展示,来探讨它们在电影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拍摄手法的运用1. 镜头语言镜头语言是指通过镜头的运动、追赶、切换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手法。

例如,运用追逐镜头可以增强紧迫感和动作场面的紧张氛围;运用切换镜头可以展现人物之间的对比和对话等。

2. 倒序、快进、慢动作倒序、快进和慢动作是一种通过改变时间流逝速度来创造特殊效果的手法。

倒序可以使故事更具有惊奇和扑朔迷离的感觉;快进可以使冗长的过程更加简洁而具有冲击力;慢动作可以突出重要瞬间的细节和情感。

3. 镜头运动与跟随镜头运动和跟随是通过在拍摄过程中移动摄像机来增强画面的动感和观影体验。

例如,通过运用稳定器和无人机等设备,可以实现镜头的自由运动,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4. 远近景交叉拍摄远近景交叉拍摄是指将远处和近处的环境、人物或物体交叉组合在同一画面中,以表达景深感和层次感。

这种手法可以使画面更具立体感,让观众更好地体验故事的空间布局。

二、特效展示的运用1. CGI特效计算机生成图像(CGI)特效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创建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场景相似的虚构图像。

这种特效广泛应用于科幻电影、奇幻电影等类型,能够呈现出人类眼睛无法看到的景象,为故事情节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2. 爆破特效爆破特效是通过模拟和控制爆炸效果的手段来展示电影中的爆炸场面。

这种特效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感和紧张感,使电影更加刺激和吸引人。

3. 化妆特效化妆特效是通过化妆和特殊服装来改变演员的外貌和形象,以实现角色的转变。

例如,在恐怖片中使用特殊化妆技术来创造各种恐怖怪物的形象,使观众感受到更强烈的恐惧感。

4. 绿幕特效绿幕特效是一种将演员和背景分别拍摄,然后将演员从背景中剪裁出来,加上虚构的背景的技术。

这种特效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减少成本,并创造出无限可能的背景环境。

30种影视剧镜头手法

30种影视剧镜头手法

30种影视剧镜头手法30种影视剧镜头手法了解镜头,会让你更好的认识电影电视,在可以在社交论坛上对某个你热爱的导演那个手法侃侃而谈,方便收获大家对你的崇拜。

下面是30种影视剧镜头手法,欢迎阅读。

1、航拍镜头航拍镜头(Aerial Shot),是指从空中拍摄地表地貌,获得俯视图,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清晰的表现地理形态,因为技术原因是镜头中的“贵族”,近年来随着无人飞机的发展,虽然成本有所下降,但高质量的航拍镜头仍然价格不菲,在电影电视中也是最常见的镜头手法之一,尤其是多用于开头部分。

2、弧型运动镜头弧型运动镜头(Arc Shot),顾名思义,摄影机以按照某个圆周以弧形运动所拍摄的镜头,可以为一个场面提供多变化的视觉层次,在电影电视中属于被滥用的镜头之一,对技巧和手法的要求不高,但精通难度大。

《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对弧形运动镜头情有独钟。

3、衔接镜头衔接镜头(Bridging Shot),一般用来表示时间或者空间上的跳跃和其它与剧情不连续的镜头,就好像一条在地图上穿梭的线条。

衔接镜头对于电影电视的情节推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使用的手法因人而异,高明的衔接镜头总能让观众感觉顺其自然。

4、特写镜头特写镜头(Close Up),最早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用来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物品的某一细节。

它的出现和应用丰富和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也是镜头美学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观众最喜欢也最容易记住的镜头手法。

5、七分身镜头七分身镜头(Cowboy Shot),又称牛仔,来源于全盛时期的好莱坞西部片,镜头的画面一般涵盖从人的头顶直到膝盖的位置,也就是七分身,像极了西部片中对牛仔形象刻画,从头到配枪的腰身,虽然西部片行将就木,不过七分身镜头却在现在的电影电视中脱胎换骨。

6、中景镜头中景镜头(Medium Shoot),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称为中景画面,中景镜头所包容的景物比全景少,比特写多,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在影视作品中中景镜头的比重较大,因为镜头的叙事性较强。

不同类型的电影有什么独特的拍摄手法?

不同类型的电影有什么独特的拍摄手法?

不同类型的电影有什么独特的拍摄手法?一、动作片1. 运镜快速切换:动作片以迅猛的打斗场面为特点,运镜快速切换能够展示出动作的节奏感和紧张感,使观众感受到动作的冲击力和速度感。

2. 特技和特效:动作片中常常运用特技和特效来增强动作场面的视觉效果,例如飞檐走壁、爆炸和激烈追逐等。

这些特效能够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观影的刺激度。

3. 剧情紧凑:动作片往往紧凑而紧张,注重节奏感和情节的连贯性,通过动作的连续展开,使观众难以抽身,带给观众强烈的刺激和快感。

4. 慢动作和特写:动作片中的慢动作和特写镜头常常用来突显重要的动作细节,使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动作的细微变化,增加观影的视觉冲击力。

二、爱情片1. 暧昧光影:爱情片通常会使用柔和的光线和暧昧的光影来营造浪漫的氛围。

这种手法通过模糊轮廓和柔和光线的运用,让每一个镜头都充满浪漫的气息。

2. 轻柔的画面:爱情片中常常运用轻柔的画面来表达爱情的细腻情感。

例如,利用风、花瓣等元素,营造出柔和的氛围,增强观众对爱情的共鸣感。

3. 细腻表情:爱情片通常会通过演员的细腻表情来传达爱情的情感细节。

观众可以通过观察演员的眼神和微表情,感受到爱情的真挚和深情。

4. 缓慢的节奏:爱情片往往以缓慢而悠扬的节奏讲述故事,通过镜头的慢移和对白的虚实相间,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温柔和深情。

三、科幻片1. 多角度镜头:科幻片通常会使用多角度镜头来展示未知的世界和科技的奇妙。

这种手法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增强观影的神秘感和好奇心。

2. 虚拟特效:科幻片中的虚拟特效常常用来创造虚拟的世界,包括宇宙空间、未来科技等。

通过特效的运用,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科幻世界的奇幻和震撼。

3. 未来科技的展示:科幻片往往会展示未来科技的运用和创新。

通过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未来科技的可能性,让观众对科技的发展充满想象和期待。

4. 手持相机和实时剪辑:科幻片常常使用手持相机和实时剪辑来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和紧张感。

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

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

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电影中的经典操作技巧是影片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影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下面将介绍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

1. 特技表演:特技表演是电影中最常见的操作技巧之一,通过特技化的表演和场景设计,可以呈现出惊险刺激的效果,给观众带来震撼和刺激的视觉体验,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中的汽车追逐戏。

2. 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指摄影机的移动和旋转,可以通过镜头的抖动、转动等方式来增加影片的动感和紧张感,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监狱逃亡场景。

3. 慢动作:慢动作是通过减慢画面的播放速度,可以突出人物动作的细节和表情,增加戏剧性和美感,比如《蜘蛛侠》中蜘蛛侠在空中飞行的场景。

4. 快速剪辑:快速剪辑是通过快速切换画面的方式来增加视觉冲击力和紧张感,增加影片的紧凑感和节奏感,比如《敢死队》中的枪战场景。

5. 特效制作:特效制作是通过数字技术和CG动画来呈现虚拟的世界和场景,可以创造出超乎现实的效果和场景,比如《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

6. 色彩调色:色彩调色是通过调整画面的色彩和光影效果来增加影片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比如《霸王别姬》中的色彩细腻和明暗对比。

7. 音效设计:音效设计是通过声音的处理和编辑来增强影片的氛围和气氛,可以使观众更加immersed 在影片的世界中,比如《乱世佳人》中的战场轰鸣和风雨呼啸。

8. 摄影角度:摄影角度是指拍摄场景时摄影机的位置和角度,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展现不同的视角和情感,增加影片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比如《阿甘正传》中的低角度俯视镜头。

9. 背景布景:背景布景是指影片中的场景和道具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背景和道具可以增加影片的真实感和历史感,比如《泰坦尼克号》中的豪华客舱和甲板场景。

10. 剧情编排:剧情编排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置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比如《星球大战》中的英雄逆袭和宇宙冒险。

以上就是电影中的十大经典操作技巧,每一种操作技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电影的精彩和魅力,为观众呈现出了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

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

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效和故事情节等多种手段来传达情感、展现世界,成为了现代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而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正是影片制作者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启发。

一、镜头运用电影的基本组成单元是镜头,通过镜头的变化和运用,影片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

首先是镜头的移动,如推进、拉远、旋转等运动形式,能够引起观众的视觉感受,增加戏剧冲击力。

其次是镜头的焦距运用,比如近景、远景、特写等,可以让观众更为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细节。

此外,还有镜头的切换和剪辑,通过不同镜头的快速转换,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连贯流畅,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二、音效运用除了画面抓人眼球外,电影还通过音效来增强观众的感受和情绪。

音效可以是背景音乐、环境声音、配乐以及人声等,通过音量、音色和速度的变化,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背景音乐的运用可以制造出悬疑、紧张、欢乐等不同的氛围,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

而环境声音则能够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让观众感受到与电影中人物相同的音频体验。

三、色彩运用电影色彩的运用对于表达影片的情绪和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明亮的色调可以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而暗淡的色彩则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此外,通过色彩的对比和转换,还能够加强影片的表现力。

比如红色常常代表热情和冲突,蓝色则常常与冷静和悲剧相关联。

影片导演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和调整,来传达出影片所追求的主题和情感。

四、特殊效果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中的特效也日益精良,并且成为了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特殊效果可以通过电脑合成、旁轴镜头、布景、化妆等方式实现。

通过特效的运用,影片可以呈现出惊艳的视觉效果,营造出超现实的世界或发生奇迹的场景,从而给观众带来震撼和独特的体验。

五、叙事结构电影艺术还通过非线性叙事和剧情构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非线性叙事是指通过回溯、倒叙、抓握未来等手法,不按照线性的时间进程展现故事情节,使得观众处理更加主动和思考。

电影表现手法

电影表现手法

电影表现手法
电影表现手法是指通过影片中的各种艺术手段和技巧,来传达电影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电影。

常用的电影表现手法包括:
1、拍摄手法:电影中的画面是通过镜头捕捉而来的,拍摄手法是指影片中的镜头运用和组合。

比如:长镜头、近景、远景、高空镜头、低角度镜头、手持摄影等。

2、剪辑手法:电影中的画面是通过剪辑组合而成的,剪辑手法是指影片中的剪辑方式和节奏。

比如:交叉剪辑、跳跃剪辑、快速剪辑、缓慢剪辑等。

3、音效手法:电影中的声音是通过音效设计和录音而来的,音效手法是指影片中的音效运用和组合。

比如:背景音乐、环境音效、特效音效、对白等。

4、灯光手法:电影中的画面是通过灯光设计来营造氛围和情感的,灯光手法是指影片中的灯光运用和组合。

比如:明暗对比、色彩渲染、侧光、背光等。

5、特效手法:电影中的画面中有时需要加入特效来增强视觉效果,特效手法是指影片中的特效运用和组合。

比如:CGI特效、绿幕特效、动态特效等。

以上是常见的电影表现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效果,他们相互结合,在电影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得电影更加生动、感人、震撼、令人难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影视业务学习 2009-05-30 14:07 阅读1 评论0字号:大中小电影表现手法【电影景物描写】剧作对人物生活环境中的风景和各种物象的描写。

它表现人物活动的时间状态和空间特色,是创造典型环境的重要条件,是银幕造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景物描写,可用于转换时空。

通过描写人物对景物的感受和反映,可以借景抒情,表现和点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绪色彩,有助于形成影片的风格特色。

景物描写要从生活出发,符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定情境,有特定时代的和浓郁的生活气氛。

【电影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表现对象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描写,是作品形象描绘的最小单位,但对其只有意义性要求而无统一的量的规定性。

电影剧作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事件发展、典型环境、主题思想都是通过许多有机联系的细节描写来实现的。

细节可以担负一切剧作功能。

电影中所有表现元素都可以通过精心构思成为细节,如声音细节、人物细节、景物细节、物件细节、色彩细节等等。

生活细节成为艺术细节,必须经过加工和提炼,成为有一定意义的细节。

电影细节描写要有独创性、可视听性和真实可信性。

【电影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即用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

这种手法借用于电影剧本创作,指电影剧本写作不可能对对象做长篇的详尽描绘,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简洁鲜明地突出所表现形象的特征。

以形传神。

【电影象征手法】电影编剧通过一定剧作形象的描写,寄寓超越具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等抽象内涵的一种艺术手法。

从影象构成角度看,那些属于影片整体构思的或始终属于剧情本身的艺术元素,除了他们的直接意义外,还寓意着更深广的涵意(如概念、思想、感情、精神等),这就是电影的形象象征。

电影的影象象征分为写实性象征和符号象征两大类。

从电影综合艺术元素的构成看,象征手法所描写的象征形象有四种基本范畴:1.视觉性象征形象。

影片《大决战》中毛泽东和周恩来边推碾子边商量战事,是推动历史车轮的象征;影片《神鞭》中傻二的辫子,作为某种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被刻意突出;影片《红衣少女》中,安然身着醒目的红衣的造型,是人物开放向上精神的象征。

2.听觉象征形象。

影片《夜行货车》中詹亦宏向摩根索逼近时,以列车轰鸣声,象征民族正气。

3.视听结合象征形象。

影片《乡音》末尾独轮车的视觉形象与火车轰鸣声的听觉形象交叉,象征新旧生活的冲突和历史趋势的必然性。

4.叙事性象征形象。

主要指情节和细节的象征。

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的。

影片《老井》以全部情节叙述构成影片的整体象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意志。

《老井》中,先后三次出现婚后的旺泉倒尿盆的细节,象征着他终于融入传统。

【电影怪诞手法】指在电影剧作中对所描绘的人、事、物、景,运用种种古怪离奇、悖于常规、异常变形、极度夸张等刻画方式。

怪诞手法给人以新奇、刺激的感受,能引起兴趣和加深印象,但描写怪诞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怪诞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反映和揭露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和实质,表现或深化主题等。

怪诞虽然不符合生活的表面现象,但符合艺术的真实。

怪诞手法的运用有全剧整体性的,有仅在剧作局部使用的,也有与写实手法相交叉使用的。

【电影写实手法】电影剧作中追求逼真地、如实地描绘客观现实的方法。

客观现实世界是多维的、纵深的、动态的,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人物、社会环境、自然风貌等等。

写实手法要求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各类人物和社会生活风貌的描绘不作人为雕砌,要求环境和细节表现逼真、精细描绘的态度。

写实手法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区别。

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反对自然主义对生活的机械照相,而要求艺术的典型化。

【影片基调】基调原为音乐用语,指贯穿整部音乐作品的旋律变化或完整主题。

影片基调是指影片的贯穿性意蕴与影片鲜明艺术倾向的融合。

它反映导演的思想倾向、情感倾向、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导演往往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表现内容、影片题材和所选择的样式,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艺术感觉,以及对社会的思辨和洞察力,感受、捕捉和设计影片的基调。

各创作部门以导演确定的整部影片的基调为依据决定各自的创作基调,如表演基调、造型基调、摄影基调、色彩基调等等。

影片基调最终以丰富的景象造型元素与声音造型元素为媒介表现出来,显现于影片的主要风格特色和艺术特色之中。

【银幕效果】电影银幕上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观众心理所引起的各种情感反应。

银幕形象是由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综合构成,因此银幕效果也称为“视听效果”。

电影的画面与声音元素结合,相辅相成,以变化丰富的动作、声音、色彩、情调、节奏、寓意性等刺激观众,产生丰富的银幕效果。

银幕效果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视听刺激效果。

无论视觉效果、听觉效果还是视听结合效果,都可以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通过直观的视听造型刺激,产生直接性银幕效果,包括引发观众的各种联想;二是通过间接的视听造型刺激,大量靠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产生间接性银幕效果。

【银幕造型】电影艺术的综合表现面貌元素。

与静止的空间造型艺术不同,银幕造型是时空结合的运动的造型,也是一种声画结合的造型。

在这种声画结合、时空运动的综合造型面貌中包含着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

电影是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所有的创作成员都是银幕造型的创作者。

相对而言,每个部门只能对银幕造型的某个方面起到作用,通过各部门创作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银幕造型。

这种集团创作归根到底仍是以导演的总体构思为依据的,因此,导演对银幕造型的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电影导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现在银幕造型上。

【节奏】是电影艺术至关重要的方面之一。

电影节奏是电影艺术中所有要素的综合构成并作用于观众生理心理所产生的效果。

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以及时空综合中。

影片节奏不单纯是艺术技巧的表现,而是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对影片总体把握、对电影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是节奏的局部构成与整体构成的辩证统一体。

电影的节奏总体存在于剧作中、存在于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分镜头本中,渗透在表演、造型、声音、摄影、美工、剪辑等艺术创造中,形成情节节奏、造型节奏等节奏方面。

而导演作为影片总设计师和指挥者,对影片节奏面貌的体现和创造影片的节奏风格起着决定作用。

节奏在根本上是艺术情感的显现。

节奏的物理形态是运动,其心理根源是艺术家通过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在作品中传递出一定强度的情绪情感的脉律,并引发观众情绪情感上的震荡或共鸣。

人们常将速度作为节奏的唯一表达形式,以快、慢来衡量节奏,但速度并不等于节奏。

速度节奏只是节奏的一种。

节奏的衡量,也不单是镜头的长短,还有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高、低、强、弱、紧张、松弛、疏缓等等方面),以及它们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状况。

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电影表现内涵的无限丰富性、电影表现手段的无限可能性和观众接受心理的复杂性,决定影片节奏形式和节奏变化的无穷多样性【内部节奏】缘于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人物的情感波澜等内容要素而形成的节奏。

在电影中,内部节奏显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场面调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员的表演、演员饰演的角色情感的内在张力。

【外部节奏】由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各种长度镜头组接和镜头的各种转换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种画面形式的变换而产生的节奏。

外部节奏表现有时和内部节奏相一致,有时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现。

服从于统一的艺术构思。

【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

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

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

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主观镜头】将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当做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摄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即为主观镜头摄制。

这种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叫做主观镜头(狭义的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还包括明显表示出导演主观评论观点和主观情感与情绪的镜头(广义的具有强烈主观表现色彩的镜头)。

没有纯粹的客观镜头,也不会有纯粹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总是在客观镜头表现中产生的。

例如这样一种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的主观镜头表现:人物头部受伤,鲜血流下,逐渐遮盖了视线,鲜血覆盖了画面,是主观表现,但它不能离开人物受伤这个客观过程。

主观镜头表现比客观镜头表现更为复杂,有着变化多样的运用模式。

如反应式主观镜头、想象式主观镜头、多视角式主观镜头、多层次式主观镜头、近似式主观镜头等。

【客观镜头】一般指摄影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拍摄的镜头。

这种镜头在银幕直观效果上可使观众产生共同临场感,达到客观表现的目的。

客观镜头客观性包括两个含义层:首先是指反映对象自身的客观实在性,即艺术所再现的生活内容的真实性。

这通常是导演在运用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所要求和恪守的。

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现的许多事件、环境、人物等生活画面,都要求对生活真实性的再现,也就是艺术所反映生活的能见性;二是指对对象的客观描述性。

这种客观描述性无论在现实生活片还是在童话片、神话片、荒诞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

如影片《西游记》中种种事件过程的表现,都是客观镜头的用武之地。

客观镜头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观众观赏无论哪一层含义的画面表现,都具有规定情境的客观实在性,使影片达到叙述和描写的目的。

最终,它们都免不了渗透着编、导、摄的思想情感。

【空镜头】即没有人物出现的景物镜头。

是导演阐述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情节、抒发情感意境、转换银幕时空、调节节奏的重要手段。

有主观空镜头和客观空镜头两大类。

主观空镜头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觉,客观空镜头是客观表现的环境景物以及过场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现的真实实在性。

【时空转换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现一定时间、空间镜头或段落的变换,以造成各种艺术效果的手段。

常见的时空转换技巧有:利用渐隐、渐显、化、划等传统光学技法,在两个镜头或段落之间插入能够表现时间、季节、地点变换的景物镜头;利用字幕和绘画说明时间、地点的变换;无技巧剪辑,即完全利用画面内容本身的直接转换、而不用附加的光学技巧来表明时空的转换、划分时空段落。

【渐显、渐隐】亦称“淡入、淡出”、“渐明、渐暗”。

传统剪辑技巧手法之一。

电影艺术表现时空间隔的传统手段。

其常规表现形式是:前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暗谈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后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渐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