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中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的群感效应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ono
fquo
r
ums
ens
i
ngo
f
Ps
eudomona
sa
e
r
ug
i
no
s
af
r
omt
hepe
r
spe
c
t
i
veo
fba
s
i
cr
e
s
e
a
r
chI
tr
e
v
i
ewst
her
e
s
e
a
r
chp
r
og
r
e
s
so
f
ma
c
r
o
l
i
de
si
nt
he t
r
e
a
tmen
to
fs
t
r
uc
t
u
r
a
l pu
lmona
r
2017YFC1309702)
DOI10 3760 cmajcn131368
20191201
01694
Adv
anc
e
si
nr
e
s
e
a
r
ch on quo
r
ums
en
s
i
ng o
f Ps
e
udomona
sa
e
r
ug
i
no
s
a and c
l
i
n
i
c
a
lt
r
e
a
tmen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可以引起各种感染疾病,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而言,其致病性更强。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该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原理,从而帮助发展新型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以下是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制研究的一些进展。
1. 黏附和侵入机制铜绿假单胞菌能通过鞭毛、胞外多聚物等因子在宿主上黏附并侵入细胞,其侵入机制与凝冻酶、胞外蛋白酶等多种分子因子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此外,它还能通过细菌表面上的外膜囊泡(OMVs)向宿主释放大量的毒力因子。
2. 毒力因子的分泌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分泌多种外毒素,如细菌溶解素、外膜蛋白酶等来造成宿主细胞的损伤和溶解。
其中,热变性蛋白酶(Elastase)是其主要的外毒素之一,它可破坏宿主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导致组织坏死和细胞死亡。
3.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形成生物膜,这是一种由菌体聚集形成的粘稠物质,能够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研究发现,生物膜中的菌体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形成复杂的群体结构,增加了抗药性和致病性。
4. 毒力调控系统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复杂的毒力调控系统,如系统共同调控因子(virulence-associated gene regulators,VgrG)、配体依赖性转录激活因子等,这些调控因子能够调节菌体的致病性和适应性,使得该菌种在宿主体内能够更好地存活和繁殖。
5. 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这是其致病机制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菌种的耐药性主要与多重耐药泵和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具有突变和水平转移等机制,使得其耐药基因能够迅速传播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总之,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随着各项研究的进行,对该菌种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理解将不断深化,科学家们将不断寻找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菌种感染的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抗菌增效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抗菌增效机制研究进展饶 媚1, 张素平2, 史道华3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群体感应抑制剂; 抗菌增效中图分类号:R378.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19 ) 05-0578-06DOI: 10.16718/j.1009-7708.2019.05.024Study advances of synergistic mechanisms targeting quorum sensing system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RAO Mei, ZHANG Suping, SHI Daohua. (Department of Pharmacy, Longyan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000, China)基金项目: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LY41)。
作者单位: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福建龙岩 364000; 2.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第一作者简介: 饶媚(1982—),女,医学学士,主管药师,从事抗感染与抗肿瘤临床药学研究。
通信作者:史道华,E-mail:shidh@。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对多种抗感染药物呈固有或获得性多药耐药,常导致治疗失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研发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或引入能中和或阻断细菌毒素产生、调控群体感应药物,疫苗,联用抗菌增效剂等非抗生素类药物辅助抗感染,一直备受关注 [1]。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包括过表达外排泵、群体感应、产生修饰酶或灭活酶、外膜孔蛋白缺失、外膜低通透性等 [2]。
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年 11月第43卷第 11期 文章 编号 :1001—8689(2018)11—1338—06
铜 绿假单胞菌 的群 体感应系统及 其抑 制剂研究进展
高雅 婷 李 晓 霞 段 金 菊z,
(1天津市 中医药研 究院附属 医院 药剂科 ,天津 300120;2山西 医科大学第二 医院 药剂 科,太原 030013)
f1 School ofPharmacy,Shanxi M 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300120;
2 Depa ̄ment ofPharmacy,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 y,Taiyuan 030013)
Abstract Ouornm sensing system (OS)i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 microbial cells.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system ,which regulates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formation of biofilm .production of virulence factors and attenuating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W ithout affecting bacteria1 growth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OSis)could reduce bacterial toxicity and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of bacte:rial biof ilm to antibiotic therapy.These characteristics making QSis to be a research hot spot in the current anti—infective field.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advance on quorum sensing system and QSis o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细菌群体感应参与铜绿假单胞菌胞内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的调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970030)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C2006000707) * 通信作者。Tel: + 86 -311 -83999012 ; Fax: + 86 -311 -83022636 ; E-mail: shuishans@ hotmail. com 作者简介:徐操(1985 - ) ,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微生物研究。E-mail: 2004 xucao@ 163 . com 收稿日期:2010 -12 -13 ;修回日期:2011 -01 -30
Source
PAO1
PAO1 ; wild-type P. aeruginosa ATCC 15692 This Lab
PAO1 lasI ::Gm; PAO1 with Gm
PAO55
cartridge inserted in lasI
12
PAO5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O1 lasR ::Gm; PAO1 with Gm cartridge
表 2 荧光定量 PCR 引物
Table 2 Primers PhaC1 up PhaC1 down 16S up 16S down
The primer used in real-time PCR Sequence (5'→3') CAGCGGTCACATCCAGAGC CCAGTGCAACCACCACGAGT CTGGTGGCTACTGCGATCAA GCTTTCAACGGCACTTCCTCT
群体感应( Quorum-sensing QS) 是细菌通过特定 信号分子的浓度来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 的群体变化调节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 的一种调节机制。目前发现许多细菌利用 QS 系统 调控体内特 定 的 功 能,如 固 氮 基 因 调 控、抗 生 素 产 生 、生 物 发 光 、质 粒 的 接 合 转 移 、毒 性 基 因 的 表 达 、色 素 产 生 、细 菌 的 群 游 和 生 物 膜 的 形 成 等[1] 。
铜绿假单胞菌群感效应机制和对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群感效应机制和对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发表时间:2019-03-26T10:05:46.28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作者:李珊,仲苏月,王婉蓉,李浩明通讯作者[导读] 本文综述了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QS系统的复杂性及抗菌敏感性机制。
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随着耐药菌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和传播,替代疗法以弥补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性愈发重要。
群感效应(Quorum sensing, QS)是通过感知细菌密度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一种现象,涉及到包括毒力因素表达在内的各种常见细菌行为,据研究群体感应似乎与对抗细菌感染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一种常见的机会条件致病菌,是引起急、慢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其致病性与群体感应系统密切相关。
本文综述了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QS系统的复杂性及抗菌敏感性机制。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群感效应,铜绿假单胞菌。
1.前言抗生素是目前用于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反复发生大大限制了这些药物的有效性以及我们的治疗选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相关报告,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菌株的逐渐增多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能合成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最容易出现多重耐药现象[1]。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是固有的、突变产生的、也可以是通过编码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获得的[2],因此,细菌能够逃避可能破坏物种可持续性繁殖的侵袭。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高水平的选择压力,从而促进耐药菌的出现[2, 3]。
细菌对侵略性化合物的适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保护机制。
在细菌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细胞间存在一种称为QS的通讯机制能够调节细菌行为[4]。
实际上,群感效应是指细菌能够通过合成和释放自诱导分子(autoinducer,AI)来检测其种群密度,当达到一个临界浓度时,自诱导分子即信号分子就能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的生物行为[5]。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效应系统细菌毒力调节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效应系统细菌毒力调节的研究进展陈双红;陈锐勇;徐雄利;肖卫兵【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3页(P179-181)【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感染;适应性【作者】陈双红;陈锐勇;徐雄利;肖卫兵【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舰艇卫生研究室; 高气压与潜水生理学全军重点实验室;200433 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舰艇卫生研究室; 高气压与潜水生理学全军重点实验室;200433 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舰艇卫生研究室; 高气压与潜水生理学全军重点实验室;200433 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舰艇卫生研究室; 高气压与潜水生理学全军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1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广,发病率、致死率高,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病原。
铜绿假单胞菌有超过10%的基因组动态多变,随环境改变展示极强的种群遗传进化功能,以使其适应不同生长环境[1-2]。
其中,群体感应效应(quorum-sensing, QS)系统是其种内及种间相互交流、并完成生物学特性适应性表达的关键基因族群。
QS系统接受环境信号激活后可调节铜绿假单胞菌300多个毒力基因,包括:细菌生长、运动、鞭毛形成、分泌系统、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及参与细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等关键致病环节。
另外,QS系统调节生物被膜形成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顽固性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原因[3]。
故,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调节效应,与细菌致病和宿主逃避等行为密切相关,一直是临床细菌抗感染研究的热点[4-5]。
铜绿假单胞菌的QS系统是一个依赖于种群内细胞密度而被激活的基因调控系统,通过产生自诱导复合调节子调控下游靶基因,实现种群环境适应性生存。
迄今认为,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至少包括三套子系统,即AHL(N-acylated homoserine lactones,AHLs)信号依赖系统:las系统,rhl系统;AQ 信号依赖的PQS系统[4-5](图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它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中。
在过去几十年里,关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其表面的一系列结构(如菌毛和黏附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结构进行黏附和侵袭。
同时,它还产生多种外毒素和内毒素,如内毒素A和外毒素S,引起细胞毒性反应。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产生一类特殊的分子,被称为溶解因子,它们具有抑制宿主免疫反应的功能。
研究表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方式主要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层面。
先天性免疫主要通过炎症反应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来阻止和清除感染。
获得性免疫则由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组成,通过特异性识别和清除铜绿假单胞菌来抵抗感染。
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会导致宿主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而免疫系统的激活又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产生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免疫系统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相互作用机制。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免疫系统通过激活炎症反应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和扩散。
炎症反应中释放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等,能够直接杀伤铜绿假单胞菌。
此外,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和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免疫系统可以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能力。
除了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T细胞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起到了重要的抵抗作用。
研究表明,T细胞可以通过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和分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来清除铜绿假单胞菌。
此外,研究还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以影响T细胞的功能和表达,从而干扰免疫系统对感染的清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 —6 92 1)1 0 60 0 1 8(0 20 — 1 -5 8 0
铜绿假 单胞 菌 中群体感应系统 的研 究进 展
杨帆 张乐 盛哈术 中心,重庆 4 0 3) 0 0 7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 ;毒 力因子
中图分类号:R 7 .91 38 9 文献标识码:A
R e e r hpr g e so uo um e i nPs ud m o sa r gi s s a c o r s fq r s nsngi e o na e u no a
mo i rterp p l in d n i n e ua eh n e d fg n se p e so y d tc n mal i u i l oe u e . h n t i o u a o e st a d r g lt u d r so e e x r s i n b ee t g s l d f sb em lc l s T e o h t y i
Ab ta t Q ou snigi a ido g a n a w yfr o l ̄ i t na n atr e s B ce aC sr c u rm e s n f inl gp t a mT c i mo gb c i cl . at a n s k s i h o c l ao ea l i r n
Ya g F n Zh n e S e g Ha li n h n ・ i n a , a g L , h n . d Z a gKe- n 一 a e b
( etr f dcl x ei n & T c nq eXi i opt1te hr layMeiaUnvri , h n qn 0 0 7 C ne iaE pr o Me met eh iu , n a H si . i Mitr d l iesy C og i 4 0 3 ) qo a hT d i c t g
P argn s u rm nigc c iyi c pi do o less ms L s /aI n hV hR a do e rh n eu ioaq ou s s i u r  ̄ r e fwocmpe t (aR L s adR lR l ) n p a e n r t s s t t ye no
4 q io o esg al g s s m . i p p r e iws h g lt nme h i a di S o e t l p l ai no o u s n i g -u n l n i n l n t i y e T s a e v e eru ai c a s n 'p tn a p i t f u r m e sn h r t e o n m t i a c o q
s tm so ae u n s . yse fP r gi o a
Ke r s P ed mo a eu i s ; u rm n ig V rl c co ywo d su o n s rgn a Q ou s tn ; i e e atr a o e: s un f
铜绿假 单胞菌(su o o a eu ioa P ) P e d m n s rgns , a是革 兰 a 阴性 菌 ,具 有能够 在环境 中广泛 生长 的能力 。它是 一
的菌体密度与其生物发光成正相关并证实该发光现象 受 细菌本 身 的群 体感应 系统所 控制 。 目前研 究表 明,
QS 统可 以调控 细 菌许 多重 要 的生 理 功 能包 括 生物 系
发光 、生物 膜 的形 成 、对寄主 的致病 性等 。
铜 绿假 单 胞 菌 的QS 统 是细 菌 胞 问交 流 系 统 的 系 典 型代 表 。P sao等发 现铜 绿假 单 胞 菌细 胞 间 的信 asdf 号 传 递且 QS 号 因 子L s 信 aR ̄激 活 重 要 的毒 力 因子 弹
号分 子感知 细胞群 体 的密 度 ,从而 引起一些 特 定基 因 在细 菌群体 中 的协 调表达 。群 体感应 系统 的提 出最初 是 由于 共 生 费 氏弧 菌 的 发光 现 象 引起 了 科 学 家 的兴
趣 。 l 7 年 ,Ne l n 才首 次 报道 了海 洋 费 氏弧菌 90 as 等 o
种条件 性致 病菌 ,并普遍 存在 于院 内交叉感 染和 院 内 烧 伤 患者 中 。它 能够 导致慢 性肺 部纤 维化(F及其 他 C) 免疫 力低下 的患者 的严 重感染 并致死 I】 由于铜绿 假 1。 。 单胞 菌具有 高度耐 药性 ,涉及 的耐药 机制包 括外膜 低 渗透 、抗 生素修 饰酶 的生成如 B内酰胺 酶 、外膜孔 蛋 . 白缺 失 、青 霉素 结合 蛋 白改变 和主动 外排泵 系统 等 , 所 以导致铜绿假 单胞菌感 染非常难 以消除 - 4 J 。 1 铜绿假 单胞 菌 的O 系 统 S 群 体感 应(u rm e s g qou sni ,QS是一种 细 菌细 胞 n )
摘要:群体感应 系统(u rm nig是一种细菌细胞与细胞间的信 号传递系统 。细菌通过可扩散的小分子信号分子感知细 q ou s s ) e n 胞群体 的密度 ,从而 引起 一些特定基因在细菌群体 中的协 调表达 。铜绿假单 胞菌 中的QS 系统包括L s L s D hI hR 条主 aI aR¥ R l R l两 / / 要 的信号系统和喹诺酮信号系统。本文系统地介绍 了铜绿假单胞菌 中QS 系统 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