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文化

合集下载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消失”的文化作文800字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消失”的文化作文800字

“消失”的文化作文800字当我们在课堂上背诵“日月忽其不淹兮”时,注重的早已不是其中的文化内涵。

现在的我们背诵诗文只是为了名句,只是为了考试中名句填空,背诵优美的文章只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

即使在凄美的宋词,再深遽的语句也很难触动我们的心灵了,因为我们已经很少去品味了。

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我们,把各种事物的使用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这些文化传统也大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工具。

我们运用这些文化提高我们的分数,语言的措辞。

偶尔说几句“之乎者也”来修饰我们的语言。

注重物质生活的我们,已很少关注其中的精神内涵。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追求所谓的“精神生活”。

书店中排名首位的网络小说,虚名构造的励志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能发生在几十个人身上。

还有网络报纸上的八卦丑闻。

充斥着我们生活的,还有各种非主流的青年,他们把中国的文化作为娱乐和消遣。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些小视频。

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刘、关、张三个人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在大雪之中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第三次诸葛亮终于被他们的诚心打动,去给他们开门。

这时刘备的脸立刻换成一个呆滞的脸,蹦出一句话“买保险不?”看了之后肯定会感到好玩。

但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消遣吗?与此同时,那些真正的文学书籍却早已无人问津。

或许真正的文学精神和内涵正慢慢消失。

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在重病卧床时曾对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出不了大师级的人才?这个问题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很沉重……我想,也许是我们中国人只注重了文化的实用,而忽略了文化的精神。

对精神事业的不重视也导致了文化的消失。

毕竟只有实用性的文化是不完整的。

虽然我没有真正调查过,但我想,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因为他们以精神追求为乐趣,没有让真正的大文化内涵消失。

这时再回头想想是不是应该摒弃一些价值的实用性,让自己去追求精神生活呢。

当我们真正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之时,那些渐行渐远的文化,就会重回我们身边。

或许我们对精神事业的追求和向往,能为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传统文化消失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消失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消失作文素材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尤其是民间文化传统,正在被现代文明给打磨抹去,成为传统文化消失的一个印记。

首先,就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影响力,很多地方传统经过岁月的流逝,以及文化发展的快速,一直以来承载在民心中的传统文化已经变得越来越乏味,缺乏继承的热情和精力,传统的文化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受到传播和流传。

而现代文明强势崛起之后,传统文化消失也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现代文明赋予了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可能,这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发展最高境界,现代文明遍及每个角落,每个领域都有它的影响,而现代文明带来的无形冲击正在慢慢侵蚀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只能慢慢流失,甚至有些传统文化已经被用来炒作和买卖,这既不能被接纳也不能被理解,所以这些都使得传统文化在逐渐消失之中,成为濒临失传的可能性。

接下来,另外一个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媒体的迅速扩张,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充满西方精神文明,而这种文明经常以情感和夸张的方式取代原有传统文化,甚至把传统文化进行简单化,转化为现代文明,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形式和内涵,也就无从传承。

最后,再次重申,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消失,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全民参与的基础上,以科学性的方式来改进和发展传统文化。

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传统文化保护机制,使传统文化永远流传、永不消失。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坚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得以持续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的精彩篇章。

总之,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产,是中国古老历史的精髓,更是民族的文化基因。

它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沉淀,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灵魂和无形的力量,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孩子们的宝贵财富,来发扬光大,让它能够永久的长存于荆棘的历史之中,全国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中华文化才能涅槃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真正熠熠生辉。

消逝的古老文明密码

消逝的古老文明密码

消逝的古老文明密码古老文明的密码,这个话题总让我神往不已。

每当想到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神秘的兴奋。

想象一下,几千年前,某个古老的部落在篝火旁讲述着它们的故事,那些故事记录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而今天,我们却只剩下寥寥无几的遗迹和断壁残垣。

第一次接触古老文明的密码,还是在学校的历史课上。

老师讲述埃及的金字塔,玛雅的神庙,那些巨大的石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辉煌与悲哀。

我当时就想,难道有一天,我们真的能解开这些古老文明的密码,理解他们的语言与想法吗?后来,我读了很多关于考古学的书籍。

那些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像是宝藏猎人,深入险地,翻动尘封的遗迹,破解古代文字。

比如,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可以说是古埃及文化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窥见了那个神秘文明的面貌。

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仿佛历史的面纱渐渐被撕开,我们得以窥见那逝去的辉煌!有时候,我也会想,古老文明的消逝是否是不可逆转的。

换句话说,当我们能解开这些文明的密码时,它们的文化、价值观,是否还与今天的我们有联系?我们现在的生活,或许只是他们曾经生活的片段。

而那些意味深长的符号与图案,或许在传递着我们无法理解的智慧。

当然,古老文明的消失也带来了遗憾。

许多知识、艺术和技术随着历史的推移渐渐消失。

我总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把这些失落的知识重新复兴,是否能让我们的人类文明更上一个台阶?那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尽管如此,古老文明的密码失落在历史的海洋中,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思考与探索的乐趣。

它们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去探寻那些只在梦中闪现的历史瞬间。

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继续追寻这些古老文明的足迹,解锁更多的未知,编织出更美好的文明之歌。

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个消失的文明?

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个消失的文明?

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个消失的文明?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个消失的文明?英国史学泰斗汤因比认为共分为26个文明:希腊文明、叙利亚文明、伊朗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安第四文明、墨西哥文明、育加丹文明、玛雅文明、拜占庭-东正教文明、朝鲜文明(以上是已经死亡的文明)、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奥托曼文明、斯巴达文明、游牧文明(以上是发展中停滞下来的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以上是还在生存的文明).德国史学家施本格勒认为历史上出现8个高级文明: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古典希腊罗马(阿波罗)、伊斯兰、祆(读先)教(即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墨西哥、西方(近代)文明.俄国人丹尼尔夫斯基认为人类世界有12个历史文化类型:埃及型、中国型、古代塞姆型(古代西亚各族,包括衙署、腓尼基、巴比伦等)、印度型、伊朗型、希伯来型、希腊型、罗马型、新塞姆型、日耳曼-罗马型、墨西哥型、秘鲁型.个人认为:文明的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作为文明载体的人群和文化被消灭.当使用这种文明的人群被消灭或接受别的文明文化后,作为原文化的文明也就自然消失了。

比如契丹文化是国家灭亡后被当地文化所湮灭,西夏文化被蒙古文明所消灭,西域众多城邦接受伊斯兰教导致佛教文明在新疆的灭亡等。

保住一种文明的最好办法是:保住使用这种文明文化的人群、以及防止这种文明文化被别的文明文化所取代。

如果汉族按目前中国的生育状况发展,使用汉语的汉族人口下降到一定程度,人口结构下降到汉族占中国人口的30%以下,其他的基督教徒或伊斯兰教等民族就会占据多数,汉字就会摒弃,汉语文明就会可有可无,基督教文明或伊斯兰教等文明就会取代汉语文明,汉语文明也可能成为一种失落的文明。

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高三作文

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高三作文

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高三作文有多少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多少事多少人在岁月长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记从此陌路。

有多少绝迹的灿烂需要我们去追寻,有多少种文化迫切需要我们关爱,挽留。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追溯这些历史沉淀积累下的传统文化有些鲜为人知的灭绝。

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太少,文化需要我们传承,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先辈们创造的文明就这样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成立无疑是对中国文化源自传统的珍惜,但是我华夏地大物博,传统文化少说也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种,真正能留给后人的有多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科技逐渐替代了传统工艺,这些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正处于频临灭绝的边缘,作为华夏的传人我们该积极响应号召,努力继承祖先文化。

剪花样艺人在旧社会被称为“卖花婆”的剪纸艺人,从事剪纸艺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为剪纸艺术倾注了无数心血,为了满足玉环人民的需求,剪出了成千上万的刺绣花样,散遍每个角落,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这就是献给人民的宝贵财富,郭沫若先生赞美民间剪纸“美在人间永不朽”,用这句话来赞美剪花样艺人,我想并不为过吧!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

当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剪纸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在明、清以后广为流传,遍及大江南北。

特别是在农村,人们以剪纸来表达吉祥如意的心愿。

在春节、结婚时,便把各种寓意祥瑞的剪纸贴在窗格上,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有的地方,剪纸还曾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是人们用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古老的剪纸以剪刀绞出为主要手法,趣味浑朴天然,后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为精巧。

作品取材于生活周围的风土人情,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消失的文化英文作文

消失的文化英文作文

消失的文化英文作文The disappearance of a culture is a tragic loss for humanity. It represents the erasure of unique traditions, beliefs, and ways of life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When a culture disappears, it takes with it a piece of our collective history and identity.Language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ure, and when a language disappears, it signifies the loss of a distinct way of communicat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Each language encapsulates the wisdom, stories, and experiences of a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and when it fades away, we lose a valuable perspective on life.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rituals are also at risk of vanishing as cultures face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se customs often hold deep spiritu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their disappearance can lead to a sense of disconnection and loss for the communities that once upheld them.The disappearance of a culture can also result in the loss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From farming techniques to craftsmanship, many valuable skills are tied to specific cultural traditions. When these traditions fade away, so too does the wealth of knowledge that has been accumulated over centuries.Cultural diversity enriches our world and expa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When a culture disappears, we los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and appreciate the differences that make our global community so vibrant. It i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and celebrating the diversity of human experience.。

逐渐消失的四川西充风俗

逐渐消失的四川西充风俗

摆下逐渐消失的西充风俗1、过年放火炮现在进城了,基本不放火炮,国家现在提倡环保,不准放火炮。

个人认为,只要安全搞到位,过年还是应该放火炮,更喜庆,也是文化传统。

2、献天老一辈的西充人还保留有献天(祭天)礼仪,也叫祭刀头。

西充农村的献天仪式是把最好吃的东西,比如新鲜肉撩一下(新鲜肉煮一下)、锅盔等,放进背篼,盖上布,然后背到菜园地里,人就走开。

走开的时候千万不能回头,免得和神(天老爷)碰面。

因为神是神圣的,人不能亲见祂的面。

过一会再去端回来,一家人炒了吃。

这种风俗在西充县已经逐渐消失,现在也就是老一辈的人还在这样做。

3、吃清明会如果搬过家,清明节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必须派代表去老家祧屋,也就是总祠参加聚会。

简称吃会。

桃屋在上个世纪就拆完了,族谱也被烧毁,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能拿的出来了,这种风俗在西充县也已经基本消失,但是近些年有所恢复,很多村子都办年会,跟亲戚及以前同一条村的吃吃饭,联络下感情,让年轻一辈的人也互相认识下,毕竟现在都在城里买的房子,平时也在各地赚钱,过年才都有时间一起聚聚。

4、拜天地听老年人说,西充也有拜天地,是在堂屋头。

民国以后才逐渐废除南充有哭嫁习俗,我看到过80年代的哭嫁照片。

但是西充没有听说,也没有调查。

5、送月米家里添丁,满月那天,由娘屋的人担籼米到老丈母家。

西充方言里的“老丈母”就是妻子的母亲,称丈母娘。

6、祭灶祭天、祭祖、祭灶是华人社会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搬新家煮第一餐饭要热灶,好好吃顿好的。

西充的祭灶在腊月廿三,吃好吃的。

厨房叫灶屋,蟑螂叫灶鸡子。

灶鸡子是灶神菩萨养的鸡。

7、人过年据说凡人总是喜欢悄悄和神仙私通,就像牛郎和织女。

于是天庭震怒,天老爷就发大洪水淹死了第一批人类,娲皇躲在葫芦舟里逃过一劫,然后开始用黄泥巴二次造人。

每年的正月初七就是女娲设计和发明人类的日子,西充民间要吃好吃的,以此庆祝全人类的诞生。

8、写袱子和准备水饭据说得道的高人死后,可以封神。

所以大人物死,叫升天。

失落的文化传统重现消失民族的独特风俗

失落的文化传统重现消失民族的独特风俗

失落的文化传统重现消失民族的独特风俗失落的文化传统重现:消失民族的独特风俗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古老的文化传统逐渐消失。

然而,这些失落的传统在一些民族中仍然保留着,成为了他们独特的风俗。

本文将通过探讨消失民族的一些独特风俗,来重现这些失落的文化传统。

1. 纳西族——三道茶纳西族是一个生活在中国云南的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饮茶习俗。

这种习俗被称为“三道茶”。

在纳西族的家庭中,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表达感情和人际交往的方式。

“三道茶”是指主人对客人的三次倒茶的礼仪。

第一道茶叫“迎茶”,用来迎接客人,表达友善;第二道茶叫“进茶”,用来拉近与客人之间的距离;第三道茶叫“送茶”,用来送客人离开,表示感激。

这一独特的纳西族茶艺文化代代相传,不仅给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成为了他们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阿娃族——面具舞阿娃族是中国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独特风俗中有一种面具舞,被视为他们的文化瑰宝。

面具舞是阿娃族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

阿娃族人民相信,通过面具舞中特殊的舞蹈和面具的力量,可以与神灵沟通,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和指引。

这种面具舞的舞蹈动作独特而精致,面具的造型也别具一格。

这些面具通常由阿娃族的艺术家手工制作,每个面具都有其独特的神圣意义。

面具舞不仅成为了阿娃族祭祀仪式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们文化传统中的独特风俗。

3. 古村落——踩堂会在中国的一些古村落中,有一种独特的集体活动被称为“踩堂会”。

这种活动是村民们聚集在村落中的堂屋广场,一起唱歌、跳舞、表演剧场等形式的娱乐活动。

踩堂会是一种古老的社交活动,通过这种形式,村民们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传承村落的文化传统。

这种独特的风俗通过世代相传,成为了这些消失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4. 制箭术——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狩猎活动中使用的制箭术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箭术是朝鲜族独特的传统技艺,通过手工制作箭杆、削尖箭头、制作弓弦等工艺,制作出质量良好、飞行稳定的箭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的文化
时间:2016-07-28 10:58:29 | 作者:潘景明
当我们在课堂上背诵“日月忽其不淹兮”时,注重的早已不是其中的文化内涵。
现在的我们背诵诗文只是为了名句,只是为了考试中名句填空,背诵优美的文
章只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即使在凄美的宋词,再深遽的语句也很难触动我们
的心灵了,因为我们已经很少去品味了。

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我们,把各种事物的使用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
些文化传统也大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工具。我们运用这些文化提高我们的分数,
语言的措辞。偶尔说几句“之乎者也”来修饰我们的语言。注重物质生活的我
们,已很少关注其中的精神内涵。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追求所谓的“精神生活”。书店中排名首位的网络小
说,虚名构造的励志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能发生在几十个人身上。还有网络报
纸上的八卦丑闻。充斥着我们生活的,还有各种非主流的青年,他们把中国的
文化作为娱乐和消遣。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些小视频。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刘、
关、张三个人去隆中拜访诸葛亮。在大雪之中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第三次诸
葛亮终于被他们的诚心打动,去给他们开门。这时刘备的脸立刻换成一个呆滞
的脸,蹦出一句话“买保险不?”看了之后肯定会感到好玩。但仔细想想,这
难道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消遣吗?与此同时,那些真正的文学书籍却早已无人问
津。或许真正的文学精神和内涵正慢慢消失。

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在重病卧床时曾对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问到一个问题:为
什么现在的中国出不了大师级的人才?这个问题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很沉
重……我想,也许是我们中国人只注重了文化的实用,而忽略了文化的精神。
对精神事业的不重视也导致了文化的消失。毕竟只有实用性的文化是不完整的。
虽然我没有真正调查过,但我想,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因为他们以精神
追求为乐趣,没有让真正的大文化内涵消失。这时再回头想想是不是应该摒弃
一些价值的实用性,让自己去追求精神生活呢。

当我们真正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之时,那些渐行渐远的文化,就会重回我们身边。
或许我们对精神事业的追求和向往,能为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