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检测题
《陋室铭》与《记承天寺夜游》重点知识检测(附答案)

《陋室铭》与《记承天寺夜游》重点知识检测(附答案)《陋室铭》重点知识检测一、重点实词释义山不在(在于,动词)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指示代词,此,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大儒,指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调弄,指弹琴)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耳,无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之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简陋的小屋子),西蜀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
助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强烈的反问,不译)?二、理解式名句默写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重点实词释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堂屋的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起行。
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的人),遂(于是,就)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睡,卧),相与(共同,一同)步于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澄净明亮),水中藻荇(泛指水生植物,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
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首先“闲人”拽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
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如吾两人者耳。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文本分析学习这两则短文,一要抓住文体的特点,二要注意体会两篇文章所共同表达的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与追求。
“铭”者“记载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不忘记,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
“铭”这种文体“讲究修辞,讲究押韵。
”《陋室铭》正是短小精悍,运用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青”韵通押到底)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
从内容和功能上看,铭是“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针对本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看,刘禹锡为陋室勒石作铭,实际上也寄喻了自己的高远志向。
如果直接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陋室铭》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消极避世的隐居文学,甚至还有可能被人评为自命清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文本,并且联系文章的背景去解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分明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
刘禹锡因搞革新,得罪了当朝的权贵重臣,被贬至安徽省和州当了个通判小官。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好的屋子。
可和州的策知州故意刁难刘禹锡,仅在城南给了他三间小屋。
小屋面对大江,刘禹锡即景抒情,撰了一副对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州,策知州令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而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杨柳树。
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
策知州见刘禹锡依然自得其乐,又与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找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刘禹锡到和州仅半年就搬了三次家,他思忖这个知州实在是欺人太甚了,便愤笔疾书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之于石头上立于门前。
气得策知州一筹莫展,哑口无言,再也不敢欺负刘禹锡了。
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成为传世名篇,流传至今。
我们再来看看刘禹锡这个人——他22岁中进士,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
《陋室铭》中考试题(2)

《陋室铭》中考试题(2)4.B(3分)5.D(3分)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
(4分)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意思对即可,3分)2006年广西河池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10题。
(一)陋室铭刘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5、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仙则名名:名气B、斯是陋室,惟吾德:香气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D、无案牍之劳形劳形:身体劳累6、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
(4分)答:。
(二)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愠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8、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10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刘禹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住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背会、掌握文言词语句意。
2.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闲适高雅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思想情怀。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
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沉浸于文本,反复地研读文章,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课文的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学习本文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去学习课文。
)导入:分享故事(师讲)。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这位诗人是贬到这里来的,就故意刁难。
在城南门给他安排了三间小房,面江而居。
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见了气坏了,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郁闷气愤,一气之下又写了一篇文章,并且还请人把它刻在石碑上,然后立在门外。
这位诗人就是?-----生说。
师:这篇文章就是《陋室铭》,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请按照题号的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强.迫(qiáng)矗.立(zhù)镐.头(gǎo)兀.兀穷年(wù)B.召.唤(zhào)呜.咽(yè)丁卯.(mǎo)九曲.连环(qū)C.澎湃.(pài)校.对(jiào)疙.瘩(gē)锲.而不舍(qì)D.殷.红(yīn)污秽.(huì)嗥.鸣(háo)鲜.为人知(xiǎ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烦燥恩惠以身作责B.深宵妥贴问侯鞠躬尽瘁C.咳嗽戈壁竹蔑苛捐杂税D.拖沓修葺累赘颠沛流离3.(3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宁同学学习认真刻苦,经常不耻下问....,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B.他在父亲面前不敢流露出一丝夸耀的神情,免得父亲骂他锋芒毕露....。
C.抗战时期,这位作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社会。
D.老一辈革命家的付出精神与反动政客是截然不同....的。
4.(3分)下列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司马光——《史记》——纪传体通史B.《最苦与最乐》——梁启超——号任公——《饮冰室合集》C.《卖油翁》——欧阳修——字乐天——唐宋八大家之一D.《骆驼祥子》——鲁迅——周树人——《呐喊》5.(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围漆黑一片,我只听见列车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夜。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题带答案七下全册文言文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XXX《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XXX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旧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晓得事情。
2、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成不学!翻译:你目前掌权管事了,不克不及不进修!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XXX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谢绝。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浏览,见旧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大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而已。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XXX!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XXX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XXX之晚乎!翻译:读书人分隔几天,就要用新的目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二)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解释默写:1、【唧唧】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心裁声】织布机收回的声音。
4、【唯】只。
5、【何所思】想什么。
6、【忆】思念。
7、【军帖】军中的文告。
专题10《陋室铭》(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0:《陋室铭》(解析版)过关检测1.(2023春•上海市松江区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答题。
【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丙】董遇读书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①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②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兴平:汉献帝年号。
②稆:野生的禾。
(1)【甲】诗作者是(朝代)的陆游,【乙】文作者是唐朝的(人名)。
(2)解释加点字。
①而常挟持.经书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4)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听从他的学者说:“苦于时间不足。
”B.跟从他学习的人说:“苦于时间不足。
”C.跟从他的学者说:“苦于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D.听从他并向他学习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喝水。
”(5)三篇诗文通过不同的外在环境表达人物的不同的情操。
【甲】诗借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作者①的情感;【乙】【丙】两文人物的生活环境都可以用【乙】文中的“□”字来概括,【乙】文表达作者②的情感,【丙】文董遇的读书经历则告诉我们学习既要通过“③”明白大意,也要④。
【答案】(1)宋朝刘禹锡(2)①拿着。
②同“现”,表露、显露。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B(5)①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陋②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③先读百遍\读书百遍④善于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新编《陋室铭》《爱莲说》课内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译文)

《陋室铭》《爱莲说》课内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检测陋室铭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可以调.素琴( ) (2)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善作者小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检测题
默写:
一、常识填空
1.选自的《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本文押韵,韵脚是:
二、解释文中划线词:
名( )惟()德馨()上()入()鸿儒()白丁()调()丝竹()案牍()
三、翻译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理解性与默写
1、本文主旨句? 点题句?
2、全文点睛句?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有一句话是?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已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防有卧龙。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已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11、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12、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13、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4、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5、本文的中心思想?
五、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个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4、“无丝竹之乱,无案牍之劳形。
”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6、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杨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8、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9、文中开头说“斯室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0、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的例子?
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12、"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3、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本文是一篇骈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六、拓展题
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已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3、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4、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5、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6、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
古往今来,都被为们所争议。
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7、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参考答案:四、理解性与默写 1.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2.孔子云。
何陋之有3.苔痕上阶緑。
草色入帘青 4.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7.孔子云。
何陋之有8.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9.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10.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型11.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问答题1. 类比的写法。
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2.从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
雅 3.对偶。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
化静为动。
使景物有生气。
而且流漏了作者对这景色喜爱之情。
环境的特点室恬静、雅致4.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
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5.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
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意思对即可6.都具有安贫乐道。
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
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7.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已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
表明自已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8.这是全文的画龙点晴之笔,引用孔子的话,,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突出了惟吾德馨9.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0.床头屋陋。
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浩无尘。
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的书斋11.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12.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13、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14.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六、拓展题1.开放题。
不设答案2.在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表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重视并学习的。
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
在精神上统一提高。
完善的发展 3.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
再谈一些理由4.提示。
喜欢。
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5.提示。
正直。
善良。
上进等。
对自已的成长有利。
6.作者追求精神、一致7.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