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环境对比、想想象体会巨人的心理和行动变化。
2、理解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品读,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快乐要与人分享。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品读这篇有趣的童话。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谁愿意读花园美的句子呢?(个别读)花园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女生齐读)3、请你闭着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多美的画面啊,就让我们带着这么愉快的心情再次享受这么美的花园吧。
(齐读)4、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花园里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竟然是这样的现象(播放,感受荒凉)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文里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个别读)仿佛我们就在巨人的花园里,听着北风,一起去感受花园的荒凉(齐读)(通过和朗读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对比描写,提示对比手法也是写作的一个方法,语言优美、环境描写是童话的一个特点)5、造成这么荒凉的景象都是谁造成的?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巨人,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用波浪线画出巨人斥责孩子的话,并想想说这些话时巨人的样子,心里的想法。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小组讨论。
(1)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2篇】教材分析课文简说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课堂展示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在巨人的花园之中。
课堂中,教学思路清晰,紧扣课文重难点和课后题。
在情境中体会,在书写中畅想。
整节课,欢快而充实。
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童话,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
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
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在于结合智慧教育运用情境创设法很快的将学生带入童话故事中去感受花园和巨人的变化,体会童话故事的魅力。
1.注重朗读在教学中,我先设计闯关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接着,以一段视频带入情境。
同时,加入我的范读让学生去感受花园的“美丽”。
之后,引导学生加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巨人回来后,斥责孩子时,让学生换位思考,以演读的方式体会巨人形象;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时,让学生对比朗读。
我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2.读写结合除了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想象画面之外,我还运用了一些,包括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去感受童话故事。
在文章末尾处,加入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尽情想象孩子是如何和巨人尽情的玩耍,并利用作品观摩推出写得比较棒的在班内展示交流。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紧扣课文重难点和课后题。
在情境中体会,在书写中畅想。
整节课,欢快而充实。
但这节课也有一些小遗憾,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比如描写冬天的词“雪花飞舞、狂风大作、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和描写春天的词如“阳光明媚、草翠花开、绽出绿芽”等这些词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运用,也没有让学生进行积累。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27《巨人的花园》导学案27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语文要素】4.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2.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
(重点)一、激发想象,引入课文1.引导学生想象巨人形象:《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的王葆是一个普通的人,今天学习的《巨人的花园》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巨人”。
(出示巨人赶孩子们离开花园的插图)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这个巨人会是什么样子?2.质疑导入,读课题,看这幅课文图画,你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回答)二、提炼主线,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带着问题边读边找答案。
2.反馈交流需要提醒的字音、字形,然后读读词语:柔嫩丰硕允许禁止踪迹呼啸始终吼叫自私举动脸颊凶狠拆除3.交流:孩子、花园、巨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4.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分段。
三、想象画面,感悟奇妙1.聚焦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花园的景象。
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可爱的大花园”展开想象,青草、桃树、小鸟等是怎样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融入快乐的情感。
2.聚焦第7自然段,读悟没有孩子们的花园景象。
(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说说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模拟体验:请想象自己是一种植物,用身体表现这种“植物”。
引导学生根据“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桃树也忘了开花”“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却又“马上缩回”等词句进行表演,体验童话的奇妙。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凝视、覆盖、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2. 教学重点/难点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巨人的花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感受童话的魅力吧!板书:巨人的花园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汇报自学情况。
指名读下面的词语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冷酷、训斥、覆盖、凝视、愉快拆除、火辣辣、告示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3.朗读课文,说说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三、品读课文,感知体验。
出示巨人回来前花园景象的课件:1.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巨人回来以后,花园里的景色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指名学生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4.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仔细读文,在读中感悟:花园的变化跟巨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
)5.请你把巨人表现巨人态度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巨人的花园》导学案话题:巨人的花园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2.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内容;3.学会运用描写词语和句子描述花园的美丽。
预习任务:1. 阅读课文《巨人的花园》;2. 思考并概括故事的情节;3. 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的词语和句子。
导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回忆故事的情节,以及故事中花园的描述,进入学习状态。
Step 2: 复述故事情节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情节,可以画一个故事线条,标明故事中的重要事件。
Step 3: 分析故事主题与学生讨论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提示问题:1. 故事中描述了巨人花园的美丽。
你觉得花园的美丽是因为什么?2. 故事中讲述了人们来到巨人花园的情景,你觉得这代表了什么?Step 4: 描述花园的美丽请学生分享在课文中找到的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和句子,以及学生自己想到的词语和句子。
老师可以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Step 5: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花园来描述,用自己的话写出花园的美丽。
要求:1. 描述词语丰富多样,形象生动,有感情色彩;2.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连贯;3. 用自己的话概括花园的美丽。
Step 6: 显示成果请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小组写的描述花园的作品。
全班可以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课堂延伸:以此为契机,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里的花园或者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描绘花园的美丽。
也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花卉图片,进行小组合作,在图片上用词句描述花园的美丽。
作业要求:1. 回家后复述故事的情节,家长可以协助学生回忆;2. 完成课堂上小组写的描述花园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的导引,学生能够熟悉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内容。
学生也从中学会用描写词语和句子来描述花园的美丽。
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3、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童话大王王尔德的一篇童话。
同时也积累了这些词语,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阳光明媚狂风大作草翠花开雪花飞舞绽出绿芽瑟瑟发抖鲜花盛开鲜花凋谢绿树成阴树叶飘落鲜果飘香冰雪覆盖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排列特别有规律,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花园的景象吗?(板书:花园--荒凉、美丽)2.那么,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寒冬的?(板书:巨人)二、品读课文(一)走进巨人的言行,体悟巨人的自私看来巨人的态度决定了花园的变化,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巨人。
用心读读3-8段,用“——”划出描写巨人语言、行为的句子,并思考巨人当时是怎样想的?出示:①“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②“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1.现在,同学们都找到了巨人的话,我们来仔细读读这三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生:很生气地读)巨人他这样的高大,他的嗓门儿一定很怎么样?(很大;凶;粗。
)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这样的话吗?(指名说)请你们想象着巨人的动作和表情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指名读)2.一连三个“滚出去”,说明巨人非常的—(生气)巨人为什么那么生气,一定要把孩子们赶走呢?谁来说说。
(生:因为巨人觉得自己的花园很漂亮,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巨人觉得这些孩子们很讨厌,要把他们赶走;他觉得这个花园是自己的,不能让别人分享。
)3.孩子们,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板书:任性冷酷)4.过渡: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看,他正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玩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两段。
四年级巨人的花园导学案

四年级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硕、允”等 8 个生字,会写“砌、牌”等 11 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 1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个童话故事,名字叫《巨人的花园》。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精读课文,体会巨人的变化1、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1)引导学生想象花园的美丽景象。
(2)指导朗读,读出花园的美丽。
2、巨人回来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2)对比巨人外出时和回来后花园的不同,体会巨人的自私。
3、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他是怎么做的?(1)找出巨人的语言和行动,体会他的愤怒。
(2)分角色朗读巨人与孩子们的对话,感受巨人的蛮横。
4、后来,花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1)引导学生理解春天为什么不来巨人的花园。
(2)想象花园里的凄凉景象。
5、最后,巨人是怎么改变的?(1)找出巨人改变的语句,体会他的悔悟。
(2)讨论:巨人为什么会改变?(四)深入探究,领悟道理1、小组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只有懂得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啸,叱”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想象花园的变化,体会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故事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三、歌曲导入播放《爱的奉献》配乐,鼓励一起演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请学生畅谈歌词的含义,顺势引出本课是个有关分享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巨人的花园》。
四、初读1.介绍童话体裁和作者王尔德。
2.字词:“呼啸”的书写、意思、“叱责”的读音、意思。
3.内容:一位巨人刚开始发现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把孩子们赶了出去,从此,巨人的花园里一直都是寒冷的冬天,直到有一天,巨人从一个小男孩身上了解到,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巨人把孩子请了回来,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
五、析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文中描写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第一组:可爱的花园变得荒凉、寒冷。
1.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花园很可爱?哪里让你觉得花园很荒凉?(抓住“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春天开出鲜花”“秋天结出果子”等内容感受花园的可爱;从“桃树忘了开花”“北风整天在花园呼啸”“雹每天都要在屋顶上闹上三个钟头”感受变化之大)2.读花园可爱的语句时,你脑海中出现什么画面?有着怎样的心情?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3.当春天来了,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的景象,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萧瑟凋零,落差大)4.课件出示前后对比,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你所看到的变化?(鼓励学生发言,锻炼表达能力)5.为什么花园变化如此大?(与巨人的变化有关)第二组:巨人的变化1.巨人刚开始是什么态度?找出相关的句子。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巨人的花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13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花园的不同景色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不同变化。
3.通过朗读、品味,感受童话的有趣。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1.课件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初读课文。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牌”“惩”“啸”的笔顺及“硕”“允”“颊”的读音。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
(1)圈出生字、新词。
(2)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生字表,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用时: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内容大胆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一个自私的巨人禁止孩子进入花园,导致花园长期处于冬天。他醒悟后,拆除围墙,让孩子们涌入花园。孩子们带来了春天。
1.初读环节比较耗时费力,但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认真做好了预习,课堂上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所以生字新词的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做到人人参与其中。
2.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叙述语言尽量简洁。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用时:10分钟)
2.学生汇报交流:原著的题目直截了当地突出了主题和人物特点,而改编的课文题目更能引起读者的想象。
1.喜欢童话的理由可以从童话的语言特点、故事情节、人物精神、主旨等方面去阐述。
2.在介绍作者王尔德的时候,可以相机介绍童话,比如丹麦的《安徒生童话》、中国的《叶圣陶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学生借助课件,分析运用对比写法的句子,领悟文章的寓意。
寓意:只有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1.对于巨人的心理活动及表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说话的过程中体会巨人的性格特征。
2.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让学生把感悟到的情感融入对课文的朗读中,这样的朗读才能打动人心。
3.在对句子的比较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让学生知道对比的写法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使巨人的形象更加鲜明。
(3)“惩”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默读课文,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的小洞钻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春意盎然。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花园一开始是美丽的?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激发学生对美丽花园的向往和喜爱。
1.学生抓住“柔嫩、丰硕、悦耳”等词语,感受在巨人回来前花园是美丽的。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注重语调,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范读。
三、回归整体,感悟写法(用时:10分钟)
1.整体感知,体会对比写法。
2.组织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3.引导学生合作演课本剧;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对文中的人物议一议。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对比描写的词句。
2.小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时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
3.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演课本剧。
(2)小组评议课外积累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
学生表演课本剧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抓住人物特征,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去表现。
四、布置作业,积累延伸(用时:6分钟)
1.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读一读。
2.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花园的不同景色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不同变化。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查找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原文读一读。(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体现花园景色变化的语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3)朗读带有生词的长句,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硕”读shuò,不读suò。
(2)“允”读yǔn,不读rǔn。
(3)“颊”读jiá,不读xiá
教师指导书写:
(1)“牌”字的左边“片”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牌”的第十画是撇。
(2)“啸”字的最后四笔是撇、竖、撇、点。
1.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2.写一写自己在童话里受到了怎样的启示,也可以为童话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读给他人听,一起分享读童话的快乐。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知名的中外童话,让学生去阅读。
2.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的作用。课件展示:小男孩伸手搂住巨人,亲吻着他的脸颊。
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当初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3.指导朗读描写巨人醒悟后的言行的句子。讨论:此时,你觉得巨人是个怎样的人呢?
4.课件出示描写巨人醒悟前后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说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总结设疑(用时:2分钟)
教师总结设疑:
巨人回来前花园如此的美丽,为什么巨人回来后花园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
熟读课文,画出描写巨人回来后花园变化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读一读,并且按自己的理解作批注。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下联系课文思考,最好能圈画出相关语句。同时,以设疑来结束第一课时,实际上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巨人回来前后,花园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种变化与巨人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时,不必要求过高,说出大意即可。
2.设疑时,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自行探究解决。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涵(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朗读第3~11自然段,找找巨人回来以后,花园的变化。说说巨人在行动和思想上有哪些变化。(课件辅助)
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2.教师帮助学生结合题目梳理主要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并批注自己对文中产生的疑问。
2.交流几个集中的问题。
(1)巨人的花园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他回来后,花园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巨人为什么禁止孩子们在花园玩耍?
(3)孩子们被训斥离开花园后,为什么花园不再美丽?
2.抓住重点词朗读句子,理解主要内容。
(1)学生研读小男孩的作用,展开想象,互相交流。巨人从小男孩的动作中读懂了什么?(安慰、理解、宽容、劝告、尊重、勇敢、热情……)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假如你就是小男孩,你会对巨人说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抓住描写巨人言行的词句进行理解。(巨人明白了,孩子们的到来会给他带来美好的春天;他的自私带给他的只有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趣(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童话王国,以及一些常见的卡通人物。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喜欢的童话。
2.导入新课:
作者相机介绍作者王尔德。
阅读了原著《自私的巨人》,你觉得本文的题目是否应和原著一致?
1.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童话,如《丑小鸭》《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快乐王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个别学生借助教师的追问,简介喜欢的理由。)
1.(1)生自由阅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画出描写巨人回来后花园样子的句子。同时课件出示巨人回来前和回来后两次对花园不同的描写,对比朗读。
(2)师生互动,联系上下文想象,找到巨人说的话,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会怎样想,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巨人的性格怎样?
(巨人冷酷、自私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冷酷无情。)
(4)最终,巨人做了什么改变?
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诸多的问题,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当场就让学生相互解决,把一些与课文重点相关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下来,在精读环节一一解决。
在解决疑惑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看看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哪些小节中,以此来学会给课文的段落概括意思。
四、精读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内容(用时: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