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步电除颤

合集下载

除颤仪的使用(非同步 )

除颤仪的使用(非同步 )

4.同步除颤要点:

同步除颤适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 过速。
同步除颤前向病人家属说明病情及除颤事宜,征 得家属同意签字。 除颤前安定缓慢静推至睫毛反射消失,确定进入 嗜睡状态,再予除颤。 选择sync同步键,使电脉冲在R波降支发放。 起始电能为100J,一次不成功,可加大电量到150J, 再次除颤,不超过3次。 皮肤准备时,需用酒精将电击部位脱脂。
心房颤动 以上是单相能量,若是双向,能量
减半
3、禁忌症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心 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好,年龄过高等 洋地黄中毒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同时伴有 洋地黄中毒者 心房颤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慢性心房颤动未用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其心室率已很慢者(50-60次/分)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综合征)
操作过程 安全与舒适 1)保持病人平卧、头侧位,有假牙 取下。 2)保持气道畅通。
操作中
1)迅速携用物至床旁。 2)打开除颤仪电源开关。 3)立即将病人去枕平卧头侧位,检 查并除去导电物质,松解衣扣,暴 露胸部。 4)取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及锁骨中 线剑突水平为电击部位。
5)在电极板上涂适量藕合剂或将生 理盐水纱布垫,放于正确位置, 6)选择非同步模式,选择能量200J 7)按charge健充电 8)任何人、金属等导电物质均不可 接触病人及病床
心脏电除颤
心内科
一、心脏电除颤的定义
用高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
脏,治疗多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 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也称为心脏电复 律。
二、心脏电除颤分为
同步直流电除颤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三、同步直流电除颤 1、定义:利用心电图中R波来触发 放电,使电流只在心动周期的绝对 不应期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 用于转复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外的 各类异位性快速的心律失常。

非同步电除颤原理及应用课件

非同步电除颤原理及应用课件

03
非同步电除颤的操作 流程
除颤前的准备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在除颤前,应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周围有可导电的 物体或人员,以免发生意外。
评估患者状况
在除颤前,应评估患者的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心率、血压等,以 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除颤。
准备除颤器
选择合适的除颤器,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准备好相关的急 救药品和设备。
除颤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军事医疗
在战场上,除颤器是重要的急救 设备,用于救治因各种原因导致
的心脏骤停。
运动医学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高 强度运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除
颤器可以提供及时的急救。
公共场所
大型公共场所如商场、剧院等, 配备除颤器可以降低心脏骤停事
件的风险,保障公众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患者反应
施放电击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是否恢复意识、是否有正常 的心率等。
除颤后的处理
继续观察患者状况
01
在除颤后,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状况,以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
评估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02
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评估是否需要再次进行除颤。
进行治疗和护理
03
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对于心律失常和心肌 损伤,应采取相应的 药物治疗和心电监测 措施。
对于皮肤烧伤,应立 即停止除颤,并对烧 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处 理。
05
非同步电除颤的发展 趋势
除颤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高效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除颤器 趋向于更加高效能,能够 更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消 除心律失常。

非同步电除颤

非同步电除颤

(二) 电复律的进展
• 1774年,心脏电复律技术产生。 • 1775年,Abelard实验研究发现鸟可以电击而
死亡,再电击又可飞走。
•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 1947年德国鲍克于开胸手术中应用胸内复律而
使病人恢复心跳。为此,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 诞生。
• 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朱尔(ZOLL)证明 电击还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他心律失常。
• 12.立即观察示波心电活动,描记心电 图,心脏听诊,继续进行有效复苏(5 个CPR,按30:2)。
• 13.无效时可重复除颤,最大能量为360 焦耳。
• 14.根据需要选择同步状态时,按下 SYNC同步键,应观察监护器图象,看 直流电除颤标志是否附于R波中,若附 于上时,操作按上述程序。
• 15.关电源、用纱布擦净病人皮肤,擦 净电极板,整理用物。
日常维护
• (1)仪器的准备,除颤器必须始终保持在位,并定期 检查各个部件有无故障,如有故障应立即更换;每次 必须检查仪器充电时能否达到300瓦秒这一技术指标。 除颤器平时要保持充电状态,并备用充电电池。
• (2)各个部件的正规摆放,除颤仪的所有部件必须按 一定的规定摆放,如电极板事先用4~5层纱布包裹好 并按常规顺序归位、导线不能折曲和缠绕。
⒊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 步与非同步
• ⑴同步电复律:
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 以病人心电中R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 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毫秒 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 扑、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功率可设在50~ 200焦耳。
• ⑵非同步电复律:
• 80年代以后被认为电复律是终止室颤的最有效 的方法。

除颤仪的使用(非同步-)

除颤仪的使用(非同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用物准备:除颤仪(包括监护导联线、电源 线)处于功能位、电极贴片、藕合剂或生 理盐水纱布垫2块、纱布3块、弯盘、抢救 车,必要时备电插座
操作过程 安全与舒适
1)保持病人平卧、头侧位,有假牙 取下。
2)保持气道畅通。
操作中
1)迅速携用物至床旁。 2)打开除颤仪电源开关。 3)立即将病人去枕平卧头侧位,检
查并除去导电物质,松解衣扣,暴 露胸部。 4)取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及锁骨中 线剑突水平为电击部位。
5)在电极板上涂适量藕合剂或将生 理盐水纱布垫,放于正确位置,
6)选择非同步模式,选择能量200J
7)按charge健充电
8)任何人、金属等导电物质均不可 接触病人及病床
9)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双手用力紧 压电极板于病人胸部(10-12kg压力), 迅速放电除颤
200J
以上是单相能量,若是双向,能量 减半
3、禁忌症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心 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好,年龄过高等
洋地黄中毒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同时伴有 洋地黄中毒者
心房颤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慢性心房颤动未用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其心室率已很慢者(5合征)
2、适应症: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药物 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伴有血液动 力学不稳定的
预激综合征并发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3、能量选择
心房颤动 选择能量为100-150J 心房扑动 选择能量为50-100J 室上性心动过速 选择能量为100-
150J 室性心动过速 选择能量为100-

非同步电除颤

非同步电除颤
疗单元由护士除颤 70年代:手控除颤 80年代:埋藏式自动体内除颤 90年代:自动体外除颤 21世纪的今天:还可选择穿戴式除颤器。
2.电除颤的时机选择
21世纪的今天:还可选择穿戴式除颤器。
室颤发生时,除颤每延迟1min,成功率将 非同步电除颤是心肺脑复苏的重要环节。
电除颤波形和能量的选择
下降7%~10% 室颤发生时,除颤每延迟1min,成功率将下降7%~10%
非同步电除颤
前言
临床护士常常是心脏骤停的第一目击者 电除颤是抢救室颤最有效迅速的手段。
内容简介
1.电除颤技术的发展 2.电除颤的时机选择 3.电除颤波形和能量的选择 4.电除颤与CPR的关系 5.配合电除颤的药物选择
1.电除颤技术的发展
20世纪40-50年代:体内和体外除颤 60年代:医师作院内除颤,在冠心病治
双向方形波 150J到200J
除颤能量为360J 直线双向波120J
护士常常是心脏骤停或发生室颤的第一
目击者 ,早期电除颤的重要性决定了护 美国心脏学会不主张盲目除颤
电除颤波形和能量的选择
临床护士常常是心脏骤停的第士一目实击者 施除颤既是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生命
早期电除颤是非常重要的。
21世纪的今天:还可选择穿戴质式除量颤器。的要求,也是临床护理发展的趋势。
2005年新指南中特别强调早期除颤和CPR的有机结合。
小结
非同步电除颤是心肺脑复苏的重要环节。 具备早期除颤的意识,是临床医护人员 应有的基本素质;掌握非同步电除颤的 适应症,选择合适的除颤波形及能量并充 分配合各项基础抢救措施,尽早除颤,提 高心搏骤停病人的急救成功率 。
感谢观看
临床护士常常是心脏骤停的第一目击者 2005年新指南中特别强调早期除颤和CPR的有机结合。 2005年新指南中特别强调早期除颤和CPR的有机结合。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名词定义】电除颤主要是指心脏非同步电复律。

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时除颤常用、有效的抢救技术。

是用除颤器将一定量的电能导入整个心脏,使一些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电治疗方法。

如果已开胸患者,可将电击板直接放在心室壁上进行,称为胸内除颤。

本节主要介绍胸外除颤,是指将电击板置于胸壁进行的除颤技术。

【适应证】1,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恶性心律失常。

2.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

【禁忌证】1.作为必要的抢救措施无绝对禁忌证。

3.对已明确无心电活动者,除颤并无益处。

4.除无条件者,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除颤。

【目的】纠正室性心律失常。

使用较强的脉冲电流经过胸壁,消除心脏任何部位的异位兴奋灶,重建窦性心律。

当患者发生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障碍。

尤其当室颤时,心室肌所处激动位相很不一致,一部分心肌尚在不应期,而另一部分已在复极。

因此通过除颤器能控制一定能量的电流,使所有心肌除极,恢复正常心律,进一步达到抢救实施的有效措施。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欧洲复苏委员会制定的《2015欧洲复苏委员会复苏指南》。

该指南由来自欧洲各国的专家共同编写完成,共包含成人基础生命支持与自动体外除颤、成人高级生命支持、特殊情况下的心搏骤停、紧急救援等十一个部分。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联合中华护理学会2018年提出《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技术规范》。

由国内多家医院联合起草,结合我国近年来在紧急救护方面新的发展和经验积累。

该标准规定了现场心肺复苏、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的技术操作要求,包含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紧急施救基本要求、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要点、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紧急施救流程图、急救操作流程和心肺复苏的再判断等,旨在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准备】1.用物准备:除颤仪(明确除颤仪类别为单相波还是双相波)、导电膏、纱布。

三甲医院《胸外心脏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评分标准

三甲医院《胸外心脏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评分标准
3
3
2
1
选择合适的能量并充电。单相波除颤仪每次除颤选用36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除颤选120~200J(或参照厂商推荐的电能量),第2次和后续的除颤使用相同或更高的能量。
15
15
10
5
1
正确放置电极板,将标有负极“ Sternum”的电极板放置于患者胸部右锁骨中线第2~3肋肋间(心底部),标有正极“Apex”的电极板放置于患者胸部左腋中线第4~5肋间(心尖部)。
评估、沟通到位,体现人文关怀
8
8
6
4
2
知识点
10分
注意事项
8
8
6
4
2
指导要点
2
2
1
胸外心脏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
项目
操作要点
分值
扣分
实施
70分
心电示波为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时,需要立即电除顫。
6
6
4
2
1
呼救并记录时间。
4
4
3
2
将患者去枕仰卧于硬板床上,暴露胸部,取下金属饰品,必要时擦干皮肤。
4
4
3
2
1
开启除颤仪,确认“非同步”状态。3 Nhomakorabea3
2
1
将导电糊均匀涂在电极上或垫盐水纱垫于除颤部位。
20
20
15
10
5
再次确认心电示波为室颤,大声说“请大家离开”,并确认已离开床边!随即进行放电。
5
5
4
2
1
除颤完毕,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5个循环或2分钟后,评估心电示波是否恢复自主心律。如心电示波仍为室颤,继续充电,再次予以除颤。
10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除颤和复律是心脏疾病患者必须面对的突发情况。

除颤和复律是两种常见的方法,其中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两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脏疾病。

一、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是一种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往心脏发送电能来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外部直流电能,释放足够的能量,使心肌重置至常规心律,打断心跳停止的现象,实现心脏再次跳动,从而恢复心脏运作、保护生命。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适用范围较广,包括心室颤动、心室纤维性颤动等,是心脏病患者急救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除颤时应该仔细判断患者的状态,明确疾病类型,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周围人员的安全。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的注意事项也比较多。

首先,除颤前需要先确认是否有相关安全措施,例如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身体不接触金属物品;其次,应确保除颤设备功率足够,释放的电流能够达到标准。

最后,在除颤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疗效。

二、同步直流电复律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心脏疾病患者发生心电活动紊乱的情况。

同步直流电复律与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有所不同。

同步直流电复律的原理是在患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情况下,释放一定的能量,通过外部脚踏开关使定时发放电脉冲发放到心脏,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同步直流电复律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一般仅适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特定类型的心脏疾病患者,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具体确定。

同步直流电复律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较多。

首先,治疗前需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和心电图等情况;其次,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记录治疗过程、联络家属等等。

综上所述,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两种对心脏疾病患者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不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但在实践中都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敏锐观察力,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同步电除颤的应用及进展
皖医弋矶山医院急诊科 杨正霞


临床护士常常是心脏骤停的第一目击者 是 的
内容简介
1.电除颤技术的发展 电除颤技术的发展 2.电除颤的时机选择 电除颤的时机选择 3.电除颤波形和能量的选择 电除颤波形和能量的选择 4.电除颤与 电除颤与CPR的关系 电除颤与 的关系 5.配合电除颤的药物选择 配合电除颤的药物选择
5.配合电除颤的药物选择
1肾上腺素应用的问题 2溴苄胺的应用 3硫酸镁的应用
6.关于盲目除颤
美国心脏学会不主张盲目除颤 我国一些专家主张盲目除颤 盲目除颤目前已很少用
7.护士实施电除颤的理念
护士常常是心脏骤停或发生室颤的第一 目击者 ,早期电除颤的重要性决定了护 士实施除颤既是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生命 质量的要求,也是临床护理发展的趋势。
1.电除颤技术的发展
20世纪40-50年代:体内和体外除颤 60年代:医师作院内除颤,在冠心病治 疗单元由护士除颤 70年代:手控除颤 80年代:埋藏式自动体内除颤 90年代:自动体外除颤 21世纪的今天:还可选择穿戴式除颤器。
2.电除颤的时机选择
室颤发生时,除颤每延迟1min,成功率将 下降7%~10% 早期电除颤是非常重要的。
小结
非同步电除颤是心肺脑复苏的重要环节。 具备早期除颤的意识,是临床医护人员 应有的基本素质;掌握非同步电除颤的 适应症,选择合适的除颤波形及能量并充 分配合各项基础抢救措施,尽早除颤,提 高心搏骤停病人的急救成功率 。
3.电除颤波形
电除颤波形
单向波: 单向缓冲正弦 波形 单向方形波
双向波: 双向方形波 除颤能量为360J 双向波: 直线双向波120J 双向方形波 150J到200J
4.电除颤与CPR的关系
2005年新指南中特别强调早期除颤和 CPR的有机结合。 对于延迟的未治疗的室颤,电除颤前行 4~6分钟的心肺复苏有助于提高复苏成 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